自行车的管体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0100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的管体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自行车的五通管结构,特别指一种可获车架结构刚性及维持车架外观协调性的五通管结构。
背景技术
自行车的车架结构除需承载骑乘者本身重量外,若遇到崎岖路面或有凹陷路面时,自行车车架亦需承受行经路面时产生的反作用力,因此负责承载所有外在重量的车架结构的刚性则显得尤其重要。
自行车车架承受载重及地面反作用力最直接、最集中的部位,则属于连接车架立管、下管及后叉的五通管,习知的供自行车立管、下管及后叉连接的五通管,是单纯为两端开放的中空管体,而立管、下管及后叉与中空管状的五通管结合的方式,是单纯将各管体底面与五通管的表面接触再焊固结合;传统自行车各管体与五通管间采用面与面贴合焊固结合,则存在以下缺点破坏车架外观五通管通过圆弧表面与各管体的底面贴触再加以焊固,现阶段的轮焊技术虽然可降低接合处的焊接痕迹过于突出的问题,但从视觉上看,微突状焊接痕迹依旧存在,破坏车架外观的协调性。
结合刚性差各管体仅底面局部面积与五通管圆弧表面接触焊固结合,但在面与面周围施以焊固方式本来结构刚性就较为不足,若焊固过程中再产生瑕疪极容易因巅簸路面过大的反作用弹跳力,造成焊固在五通管表面的管体结构损坏,以致影响行车安全,尤其对于高速竞赛者更是一大隐患。
清洁不易由于五通管的长度固定,其表面又需供立管、下管及两后叉焊固结合,以致上述焊固于五通管表面的各管间距相当狭窄,一旦雨天行驶在泥泞路面导致泥土附着时,往往无法轻易完全清洗干净。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与车架下管及后叉等管体稳固结合的自行车的管体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视觉上协调平衡且结实的自行车的管体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使车架轻量化的自行车的管体连接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自行车的管体连接器,包括由左、右壳体对向结合成的一中空的管体连接器,该管体连接器底端横向形成有一中空状五通管,中空状五通管适当处横向设有贯穿管体连接器的转轴,管体连接器靠近五通管的一端纵向设有一下管接孔。
进一步,所述管体连接器靠转轴端设有连通下管接孔的立管接孔。
进一步,所述管体连接器顶端形成有一避震承座。
进一步,所述避震承座指左、右壳体顶端外周缘朝上延伸的具有同轴穿孔的对称枢耳,及位于对称两枢耳间的容置空间。
进一步,所述管体连接器通过左、右壳体凹、凸卡接结合。
进一步,所述左、右壳体的凹凸卡接方式,通过左、右壳体内部形成相对应的插接柱及中空结合柱相互穿设卡接而成。
进一步,所述左右壳体的凹凸卡接方式,通过左、右壳体相对向端面间隔排列的若干凸柱与结合孔相互穿设卡接而成。
进一步,所述左右壳体的凹凸卡接方式,通过左、右壳体相对向端面突伸的长、短延伸部相互抵靠,再在短延伸部与壳体端面的焊料间隙处加以焊接。
进一步,所述左右壳体的凹凸卡接方式,通过左、右壳体上具有局部斜切面的相对向端面相抵靠,再在抵靠两端面斜切面构成的V形槽上加以焊接。
采用上述结构后,不仅能达到车架与管体连接器的一致外观美感,横向贯穿结合方式也能提升后叉与管体连接器的结合强度;通过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管体连接器的设计能提升与车架立管、下管及后叉的结合稳固性,以避免行驶中过大的反作用弹跳力造成车架管体与五通管接点处产生结构破坏。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管体连接器虽多处设置接孔设计,该接孔供对应管体穿入再于接合处焊固封口,管体连接器1与立管、下管及后叉间保有较大的间距,此种结构设计对于雨天行驶泥泞地时也不用担心泥土附着阻塞封口,以及附着于管体连接器与各管体的泥土不易清洗问题,且中空的管体连接器1更能使自行车达到理想的轻量化目的,以符合消费者或竞赛选车的期望等诸多优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行车的管体连接器结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自行车的管体连接器立体外观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自行车的管体连接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自行车的管体连接器结合车架的外观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自行车的管体连接器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自行车的管体连接器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自行车的管体连接器第三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自行车的管体连接器第三实施例的结合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自行车的管体连接器第三实施例的立管外观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自行车的管体连接器第三实施例的另一结合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自行车的管体连接器第四实施例结合车架的外观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自行车的管体连接器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自行车的管体连接器第四实施例结合车架的外观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自行车的管体连接器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管体连接器 2------五通管3------避震承座4------转轴5------下管接孔6------立管接孔10-----左壳体 11-----插接柱12-----端面13-----结合孔14-----长延伸部20-----右壳体21-----中空结合柱 22-----端面23-----凸柱24-----短延伸部31-----枢耳311----穿孔32-----容置空间100----车架101----立管102----下管103----后叉A------轴杆B------避震器 C------锁固组件D------焊料间隙E------焊料F------斜切面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行车的管体连接器,该管体连接器1由左、右壳体10、20对向凹凸卡接结合而成一中空结构体,卡接方式如图所示,左壳体10内部形成有上下间隔状的插接柱11,右壳体20内部相对应处则形成有供插接柱11穿设的中空结合柱21,左、右壳体10、20通过插接柱11与中空结合柱21相互穿设卡接结合。
该左、右壳体10、20凹凸卡接结合的管体连接器1,其底端形成有供天心轴穿设的中空管实施样态五通管2,顶端则形成有一避震承座3,该避震承座3由左、右壳体10、20顶端外周缘朝上延伸具有同轴穿孔311的对称枢耳31,及位于对称两枢耳31间的容置空间32所构成;另外,在管体连接器1适当处设有一平行五通管2的中空管状转轴4,该同轴横向贯穿左、右壳体10、20的转轴4,主要供后叉接设用;且管体连接器1靠近五通管2的一端设有一下管接孔5,靠转轴4的一端设有一立管接孔6,该立管接孔6与下管接孔5相对于五通管2、转轴4斜向连通。
本实用新型自行车的管体连接器1通过中空的左、右壳体10、20凹凸卡接结合而成,基本上可克服结构复杂的管体连接器加工制造的困难度,而且管体连接器1由左、右壳体10、20对向凹凸卡接结合,则可形成一内部中空的轻量化管体连接器1,有助于自行车朝轻量化更迈进一步;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管体连接器1其它预期结构功效,则可通过图4进一步辅助说明该供车架100各管体连接的管体连接器1,除可通过底端形成的五通管2供天心轴穿设外,车架100轴向的立管101则可插入该立管接孔6并焊固,前方斜向的下管102恰可穿入下管接孔5内再加以焊接,至于左、右对称的后叉103恰分别置于贯穿两壳体10、20的转轴4两端开口处,再通过一轴杆A横向贯穿结合;若该车架100具有避震器B的实施态样,则可将避震器B一端置入容置空间32,再通过一锁固组件C横向贯穿枢耳31的穿孔311及避震器B,令避震器B与避震承座3相互结合,以构成如图4所示的完整自行车车架100。
本实用新型管体连接器1除了对五通管2外,另形成下管接孔5及立管接孔6的设计,则提供下管102及立管101插接结合,再通过焊接方式将管体与接孔接合处封口焊固,这种接合供管体穿入再焊固的方式,比习知面与面接合焊固更为稳固,而且立管101与下管102局部穿入对应接孔内,焊接痕迹则沿接合封口环形焊固,所以管体连接器1表面不会产生任何突出焊痕的缺点,可保持管体连接器1与车架100视觉上的协调平衡并且外观更加结实;后叉103与避震器B分别由轴杆A及锁固组件与转轴4及避震承座3贯穿结合,不仅能达到车架100与管体连接器1的一致外观美感,横向贯穿结合方式也能提升后叉103与管体连接器1的结合强度;通过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管体连接器1设计能提升与车架立管、下管及后叉的结合稳固性,以避免行驶中过大的反作用弹跳力造成车架管体与五通管接点处产生结构破坏。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管体连接器1虽多处设置接孔设计,该接孔供对应管体穿入再于接合处焊固封口,管体连接器1与立管101、下管102及后叉103间保有较大的间距,此种结构设计对于雨天行驶泥泞地时也不用担心泥土附着阻塞封口,以及附着于管体连接器1与各管体的泥土不易清洗问题,且中空的管体连接器1更能使自行车达到理想的轻量化目的,以符合消费者或竞赛选车的期望等诸多优点。
再参照图5、6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该实施例主要提供左、右壳体10、20第二种凹凸卡接结构,如图所示,在左壳体10内侧端面12间隔形成若干个结合孔13,右壳体20对向端面22对应处突设有凸柱23,通过该结合孔13与凸柱23的凹凸卡接结合,也能组合成一中空的管体连接器1。
如图7、8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该第三实施例主要在左壳体10的端面12底缘朝外延伸一长延伸部14,右壳体20端面22顶缘朝外延伸一比长延伸部14略短的短延伸部24,使左、右壳体10、20对向接合时长延伸部14得以抵靠右壳体20的端面22,右壳体20的短延伸部24则与左壳体10的端面12保持一预设焊料间隙D,再在该焊料间隙D处加以焊接,使焊料填补该焊接间隙D同时达到左、右壳体10、20稳固结合的目的,而且通过该预留的焊料间隙D供焊料E流入更可保持左右壳体10、20接合处无任何突出的焊接痕迹,以保持管体连接器1与车架100外观上协调平衡。
如图9、10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该实施例主要针对左、右壳体10、20的结合方式做一变化;该实施例左、右壳体10、20对向端面12、22顶端切削出一斜切面F,两斜切面F在两壳体端面12、22相互抵靠时,恰构成一V形槽,V形槽则供焊接的焊料E填充借以达到两壳体更稳固结合及防止焊接处产生突兀焊料的情况发生。
再如图11、1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该实施例所示的管体连接器1主要为配合该形态的车架100使用,而省略了避震承座,转轴4则供后叉103结合,同样具有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功效。
参照图13、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该第五实施例所示的管体连接器1,为配合不具有立管的车架100使用,则可省略立管接孔与避震承座,这种结构的管体连接器1也具有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结构功效。
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的管体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左、右壳体对向结合成的一中空的管体连接器,该管体连接器底端横向形成有一中空状五通管,中空状五通管适当处横向设有贯穿管体连接器的转轴,管体连接器靠近五通管的一端纵向设有一下管接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的管体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连接器靠转轴端设有连通下管接孔的立管接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的管体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连接器顶端形成有一避震承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的管体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震承座指左、右壳体顶端外周缘朝上延伸的具有同轴穿孔的对称枢耳,及位于对称两枢耳间的容置空间。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行车的管体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连接器通过左、右壳体凹、凸卡接结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行车的管体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壳体的凹凸卡接方式,通过左、右壳体内部形成相对应的插接柱及中空结合柱相互穿设卡接而成。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行车的管体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壳体的凹凸卡接方式,通过左、右壳体相对向端面间隔排列的若干凸柱与结合孔相互穿设卡接而成。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行车的管体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壳体的凹凸卡接方式,通过左、右壳体相对向端面突伸的长、短延伸部相互抵靠,再在短延伸部与壳体端面的焊料间隙处加以焊接。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行车的管体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壳体的凹凸卡接方式,通过左、右壳体上具有局部斜切面的相对向端面相抵靠,再在抵靠两端面斜切面构成的V形槽上加以焊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行车的管体连接器,包括由左、右壳体对向结合成的一中空的管体连接器,该管体连接器底端横向形成有一中空状五通管,中空状五通管适当处横向设有贯穿管体连接器的转轴,管体连接器靠近五通管的一端纵向设有一下管接孔。本实用新型的管体连接器可与车架下管及后叉等管体稳固结合,并且视觉上更加协调平衡且结实,而且进一步使车架轻量化。
文档编号B62K19/18GK2936903SQ20062012246
公开日2007年8月22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28日
发明者林俊宏 申请人:爱地雅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