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轮车的双动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6882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两轮车的双动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动两轮车的动力装置,尤其涉及采用汽油发动机及电动 机为动力的混合动力两轮车的动力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浪合动力两轮车普遍采用两套独立驱动装置分别驱动前轮及后轮, 即用汽油发动机驱动后轮,用轮毂一体化的电动机驱动前轮。但是,当两轮车 采用驱动前轮方式时,会带来转向不稳的问题,易造成交通事故。另外,采用 前后两套独立驱动装置,增加了车辆的使用和维护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混合动力机动两轮车前轮驱动时转向不稳以及车辆使用和维护成 本高的问题,申请人经研究改进,提出另一种机动两轮车的双动力装置,其能 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两轮车购双动力装置,包括电动机以及汽油发动机,电动机与后车轮的轮 毂连接,特征在于后车轮轮轴分别与电动机以及单向轴承的内圈连接,汽油发 动机的动力输出端通过传动装置与所述单向轴承的外圈连接。更进一步的结构 特征是汽油发动机的动力输出端通过齿轮传动装置与所述单向轴承的外圈连 接,所述后车轮轮轴通过花键与电动机的转子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汽油发动机的动力输出端通过传动装置以及单向轴承与后 车轮轮轴连接,用汽油发动机驱动后轮;轮毂一体化的电动机的转子也与后车
轮轮轴连接,将现有混合动力两轮车用轮毂一体化的电动机驱动前轮改为驱动 后轮,如此有效避免前轮驱动时转向不稳以及车辆使用和维护成本高的问题。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l,本实用新型包括电动机及发动机,电动机与后车轮轮毂连为一体。电动机定子结构如下其有一 定子支架6,定子支架6上装置环形矽钢片14, 矽钢片14上绕制环形线圈9,构成电动机定子。电动机转子结构为磁钢12通
过强力胶粘贴在机动两轮车后轮的轮毂11上,电动机的左边盖8和右边盖16 分别通过螺栓10和13与后轮的轮毂11连接,右边盖16与后轮轴4通过花键 19连接。
左边盖8、右边盖16与定子支架6之间装置有滚动轴承7及17,线圈9的 电输入线1从定子支架6的孔中穿出,与车辆的电控制系统连接,车辆的电控 制系统采用已有技术。后轮轴4在轴颈部位与电动机定子支架6以及汽油发动 机机壳24之间分别装置有滚动轴承3、 18、 20和23,在滚动轴承3和18之间 的后轮轴4的外围装置有衬套5,在靠近滚动轴承20的轴肩处装置有油封21, 在靠近滚动轴承23的后轮轴部位以及单向轴承22的内圈分别开有花键槽,通 过所述花键槽啮合连接单向轴承22,在靠近滚动轴承3的后轮轴4的轴端装置 垫圈,并通过锁紧螺母2进行轴向锁紧固定。
汽油发动机装置在发动机机壳24中,齿轮传动装置25的一端与汽油发动 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图1中未画出),另一端与连接于单向轴承22外圈的齿 轮啮合(图l中未画出),汽油发动机及齿轮传动装置的结构都采用现有技术。
鼓刹车装置15通过铆钉连接在电动机右边盖16上,鼓刹车装置15的结构 采用现有技术。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如下
当电动机工作时,电输入线1与电控制系统接通,线圈9通电,由电磁感 应,电动机转子旋转,即后轮轴4旋转,车辆由电机带动向前行驶。后轮轴4 上装置有单向轴承22,根据单向轴承的特性,后轮轴4带动单向轴承22的内圈 转动时,单向轴承22的外圈保持不动,从而使后轮轴4脱开了汽油发动机动力 装置的负载,避免后轮行驶时受到的汽油发动机动力装置的阻滞力。
当汽油发动机工作时,此时电动机停止工作,汽油发动机动力输出轴通过 齿轮传动装置25带动单向轴承22的外圈转动,根据单向轴承的特性,单向轴 承22的外圈转动时,单向轴承22内圈将随之一起转动,而单向轴承22内圈与 后轮轴4通过花键连接,从而带动后轮轴4 一起转动,驱动后轮旋转,通过后 轮驱动前轮,车辆向前行驶。
权利要求1.两轮车的双动力装置,包括电动机以及汽油发动机,电动机与后车轮的轮毂连接,特征在于后车轮轮轴分别与电动机以及单向轴承的内圈连接,汽油发动机的动力输出端通过传动装置与所述单向轴承的外圈连接。
2. 按权利要求1所述两轮车的双动力装置,特征在于所述后车轮轮轴通过 花键与电动机的转子连接。
3. 按权利要求1所述两轮车的双动力装置,特征在于所述汽油发动机的动力 输出端通过齿轮传动装置与所述单向轴承的外圈连接。
专利摘要两轮车的双动力装置,其后车轮轮轴分别与轮毂一体化的电动机以及单向轴承的内圈连接,汽油发动机的动力输出端通过传动装置与所述单向轴承的外圈连接。将现有混合动力两轮车用轮毂一体化的电动机驱动前轮改为驱动后轮,如此有效避免现有混合动力机动两轮车前轮驱动时转向不稳以及车辆使用和维护成本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维护方便,使用安全可靠。
文档编号B62M23/00GK201183586SQ20072013178
公开日2009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21日
发明者进 包 申请人:进 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