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机动车悬停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6948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非机动车悬停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支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供自行车、电动车停放的支架领域,
背景技术
本申请是在申请人于2006年3月29日申请的申请号为200610066070.2的 "一种非机动车悬停架"的基础上进行的申请,该申请已经由国家知识产权局 于2006年9月6曰公开、公开号为CN1827452。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土地的减少,城市可有效利用的地在越来越小,有
些城市为觯决机动车占位问通而耗用巨资建立立体停车库、地下停车库,但对 非机动车占用问通除现有的平面停车架及低倾斜度停车架外,没有更有效的节
约地面、充分利用空间且又低成本的停车技术a例如l將4年7月加日中国专 利局公吿的公告号为CN2172246Y的"一种自行车停车架"虽然采用了带倾斜 度的方案,但由于前后轮是嵌入槽形支架中、在使用过程中易造成自行车的存 放不稳定,因此只能用于低傾斜角度的停车架。1996年8月28日中国专利局 公吿的公告号为CN2233874Y的"斜置式自行车停车槽轨"虽然在倾斜度上可 以达到65度,但由于其槽轨是由直线槽轨和弧形槽轨构成,因此必须借助自 行车自带的支撺架固定后轮,在实施中只能适用于轻型自行车且不能使自行车 的水平面占地面积暈小。1998年9月9日中国专利局公告的公吿号为 CN2290524Y的"半挂式自行车存放架"虽然使自行车前轮固定,但由于该方案 是从自行车仓储运输技术中的全悬空技术改革而来并不适合大众消费者使用、 且后轮依然要依靠自行车自带支撑架稳定。1998年3月11日中国专利局公吿 的公吿号为CN2275984Y的"旋转式自行车停放架",虽然解决了自行车的占地 面积、但由于自行车在停车道上仍然是水平放置、增加了制作的成本。1994 年5月18日中国专利局公吿的公吿号为CN2165065Y的《自行车存放装置"其 倾斜面最髙只能为55度也不利于节约占地面积,且相邻两车之间的间隔必须 高于28QL以上用于公共场合的自行车停放技术的共同缺陷是缺乏整体上结构 美观性,在使用过程中不能起到美化城市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非机动车对地面的过度占用问鼉,通过突破人们 平面存放车辆的惯性思锥,采取垂直或高度傾斜方法存放更多的非机动车,同 时通过立体支捸框架的结构上的造型促使本实用新型产品具有结构上的美观 性,起到美化城市的作用。这一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在自行车停放架的通用技术特征即由支撺框架、前轮固定架、 后轮固定架构成,若干前轮面定架并排高低错位面定在支掸框架上,车把由固
定钩钩住,支撺框架固定在地面等基础面上,设置由至少2个平面几何图形组 成的一层或多层立体支撺框架,立体支撺框架上有至少一个与水平面呈卯度、 70度或一个>65度但《90度的角度的悬停面,前轮固定架由前轮圃國定夹、 连接杆、车把固定钩构成,车把固定钩是1根或2根带环形钩的横杆或弹簧绳 或弹力绳,后轮固定架由后轮圉固定夹、抵坡构成,悬停面顶端有前轮固定架、 底端有后轮固定架,悬停面与立体支捸框架的斜面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前轮圉固定夹是由2片梯形面或不规则四边形面构成的倒U形 槽;连接前轮闥固定夹的2片梯形面或不规则四边形的连接横杆"长度为
停面的距离》5CM但《30CM或是一个少于轮豳半径2CM-5CM的数值豕2 片不规则四边形构成的倒U形槽的一俩壁紧貼悬停面固定、槽底最宽处也即连 接前轮圉固定夹的2片不规则四边形的连接横杆与悬停面的垂直距离少于轮圉 半径的2CM-5CM:前轮豳固定夹上端有1根或2根连接杆与车把固定钩相连 接,连接杆的长度与前轮圉固定夹的高度的总和为70CM-110CM或是1个大 于轮胎直径但小于车把髙度的数值;倒U形槽槽底镂空。
本实用新型前轮圃固定夹也可以是突出悬停面的L形槽或直角三角形槽, 槽底与悬停面构成反7形或倒L形、与水平面平行,两槽惻整即突出悬停面的 直角三角形前轮固定夹两槽惻壁或突出悬停面的L形前轮固定夹两槽侧壁的高 度为0—30CM,两槽倒壁之间的距离为3.5CM—~5.SCM或大于外轮胎宽度的 2MM-5MM,槽底的长度^35CM但《60CM或是一个不超过轮胎外圃直径的 数值,槽底镂空有1个挡杆与悬停面顶边构成的镂空面,镂空面的长度也即挡 杆与悬顶面顶边的距离^3SCM但《60CM或是一个不超过轮胎外圉直径的数
>24S度但《270度的角度或90度;悬停面的长度即突出悬停面的前轮國固定 夹槽底的高度与两轮中心的距离相等或是一个1米到1.2米之间的数值。
本实用新型后轮翻固定夹是由2片平行一字或不规则四边形与悬停面1、抵 坡连接构成的一凹槽,后轮豳固定夹的斜面与后轮轴的距离^5CM但《30CM 或后轮圃固定夹斜面与后轮胎形成的弦的最深处低于后轮半径的S-10CM,后 轮圉固定夹底边长度^5CM,后轮圉固定夹的2片平行一字或不规则四边形之 间的距离在3.5CM""5.5CM或5CM—14CM之间、或高于外轮胎宽度或挡泥 板宽度或两挡泥板支条间距的2MM"5MM, 2片平行一字的一端或不规则四 边形的一惻面即后轮圉固定夹与抵坡的连接倒面与抵坡相接或架于抵坡上、另 一端或另一側面即后轮圉固定夹与悬停面的连接拥面与悬停面1相接或相邻但 不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抵坡是以地平面为拥面的类三角形底面的横卧柱,柱长即抵坡柱
过柳CM或轮翻直径,后轮圉固定夹底边长度可以为0,
相邻前
轮圃固定夹之间的距离^15CM但〈28CM。
本实用新型一层式支撑框架为倒T形角柱、横卧形三角柱或横卧菱柱等多 面体、圆锥台或方锥台。
本实用新型多层式支撺框架呈蠊旋形、立交桥形、天桥形、游乐场滑道形等 多种形状,由2个以上一层式支槺框架、悬停面、人行通道、楼梯构成,多层 式支撺框架的髙层底面与悬停面1构成横截面为U形或W形的凹渠道槽人行 通道,楼梯的台阶可以是抵坡式。
本实用新型支撑框架可以是一层或多层,层高1.8米-2米a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可以节省非机动车停放占用的空间,以26型,车长1. 7 米、车高1.05米的自行车为例,当悬停面为90度或70度时可节省50"65ca 的地面。同时也可以利用支撺框架的螵旋式、立交桥式、天桥式、游乐场滑道 式等多种造型,使悬停架成为城市装饰性建筑,从而做到低成本髙效益。可以 采取1层或2层以上的多层支撑框架实施,也可以利用现有的立交桥进行改造, 使立交桥的栏杆被充分利用,而不影响行人通行a
现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三角柱支撑架70度悬停面,U形前轮鹏固定夹的实濂例侧视
圉n
图2是图1的P向正面结构圉》
图3是本实用新型圃锥台支撺架前轮固定架突出于悬停面并与悬停面成255度
夹角的实施例拥视圉o
图4是实用新型L型角柱支架前轮固定架突出于悬停面并与悬停面成90度角 的实施例拥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双层天桥形支撺框架截去部分楼梯的实施拥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倒T型角柱支棣框架结构图a
图7是本实用新型横卧三角柱支撑框架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横卧支柱支撑框架结构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画锥台支律框架结构圉。
图io是本实用新型方锥台支據框架结构图。
图11是图5中采用抵坡式台阶的结构图
图12是图5中采用抵坡式人行,横截面结构圉
图中l是悬停面,2是前轮國固定夹,3是前轮圃固定夹的连接杆,4是车把固 定钩的横杆或弹簧绳或弹力绳,5是后轮圉固定夹的抵坡,6是后轮圉固定夹, 7是立体支撑框架,8是立体支據框架的斜面架,9是支撑框架的底面架,10 是柱底与地平面相邻的底边,11是构成前轮圉固定夹的2片梯形面下底构成的 斜面,12是车把固定钩横杆或弹簧绳或弹力绳的环形钩,13是连接前轮翻固 定夹的2片梯形面或不规则四边形的连接横杆,14是抵坡柱长度,15是高位 前轮鬭固定夹顶端,16是低位前轮圏固定夹顶端,17是相邻前轮翻固定夹距 离,18是突出悬停面的直角三角形前轮固定夹两槽倒壁,19是突出悬停面的 前轮固定夹槽底的挡杆,20是突出悬停面的前轮固定夹的槽底,21是突出悬 停面的前轮固定夹槽底的镂空面,22是悬停面顶边,23是突出悬停面的L形 前轮固定夹两槽拥壁,24是后轮圉固定夹斜面,25是后轮圉固定夹底边,26 是后轮圉固定夹与抵坡的连接拥面,27是后轮圉固定夹与悬停面的连接拥面, 28是倒T形角柱构成的一层式支撑框架,29是横卧形三角柱构成的一层式 支撑框架,30是横卧菱柱构成的一层式支撑框架,31是圆锥台构成的一层式 支撑框架,32是方锥台构成的一层式支撑框架,33是多层支撑框架的底层支 撑框架,34是多层支撑框架的高层底面,35是连接多层支撑框架的楼梯,36 是抵坡式台阶的隆起人行道。
具体实施方式实施倒一
图6、图7、图8、图9、图IO是本实用新型支撺框架的部分实施例。图 中这些支撑框架与悬停面构成的悬停架可以是单层式独立小型悬停架,也可以 是多层式大型悬停架。支撺框架可以是用焊接方式制作成固定式框架,也可以 用管夹等紧固件连接制作成可拆解框架。管夹、支架制作技术为公知技术。
图1、圉2是本实用新型采用U型前轮圃固定夹的实施例。根据图1,立 体支撑框架7是由斜面架8及底面架9构成的三角柱支撑架,悬停面1固定在 立体支撑框架的斜面架8上,前轮豳固定夹2固定在悬停面1的顶端,后轮圉 固定夹6与抵坡5、悬停面1相连接并与后轮豳固定夹与抵坡的连接侧面26、 后轮圉固定夹与悬停面的连接惻面27构成凹槽。前轮放置在前轮圃固定夹2 中,后轮放置在后轮圑固定夹6与抵坡5相连接构成凹槽内。前轮圃固定夹2
钩住车把。车把固定钩的横杆或弹黉绳或弹力绳4可以是1-2个但最好是2个。 悬停面1与支捸框架的底面架9即水平面的夹角为90度、70度或一个>65度 但<90度的角度,具体角度可根据用途决定,对于轻型车最好是90度或70 度、对较重型车最好采用66度以下角度。柱底与地平面相邻的底边IO与后轮
圃固定夹底边25的长度总和《80CM或轮簡直径、后轮圃固定夹底边25的长度 也可以为O、此时后轮瞎固定夹6呈三角槽。抵坡固定于地面上。连接杆3的
长度与前轮圃固定夹2的髙度的总和为70CM-110CM或1个大于轮胎直径小 于车把高度的数值,具体数值可根据悬停面1的倾斜度决定,如類斜度为90 度则应取低于车把高度的数值,例如车把髙度为80CM则连接杆3的长度与前 轮豳固定夹2的高度的总和为70CM最佳。倒U形槽槽底镂空。
根据图2前轮圃固定夹2高低错落拌列在悬停面1上,低位前轮圃固定夹 2用于存放小型非机动车,髙位前轮鹏固定夹2用于存放大型非机动车;在实 施中可根据车型分为三类,制作高低不同的前轮圉固定夹2:在保证高位前轮 豳固定夹2顶端15与低位前轮園固定夹2顶端16之间的距离在lOcn—35c 之间时,相邻前轮鹏固定夹2之间的距离^10c雇但〈28ca。离低错落的前轮圃 固定夹2也可适用于平面或<65度的低斜面上,具体实施中可根据用途由公知 技术制作。前轮圃固定夹2可用焊接方式固定在悬停面1上,也可用據栓等紧 固件固定在悬停面1上。在本实施例中,悬停面1在斜面架8上形成的坡长应 大于或等于非机动车的长度。抵坡5可以与悬停面1底端焊接在一起,也可以 离开悬停面1底端一定距离固定在地面上,后轮面固定夹6可以是两根管棒也 可以是2块不规则四边形或三角形面分别焊接或用紧國件连接在抵坡5与悬停 面l上,构成U形槽。抵坡5与水平面的垂直距离》5c鹏但《后轮半径;当抵 坡5髙度不超过10 时,抵坡5底面为直角三角形、抵坡5与后轮圑固定夹6 相接的一面可以与地平面成直角;当抵坡5超过10Cn时,抵坡5的两个坡面 的最佳实施方式为两个坡面交叉构成画弧顶。
后轮W固定夹6的底边25的长度取决于悬停面1的倾斜度,当悬停面1 傾斜度较大时,底边25的长度较大当悬停面l倾斜度较小时,底边25的长 度较小,甚到可以为0:当悬停面1賴斜度为90度时,底边长度等于轮園直径。
悬停面1的傾斜度可以是与地平面呈90度、70度或30度到卯度之间的 任何一个角度,在30度以下的坡面对节省地面无多大意义,但在采用高低错 落的前轮國固定夹时,则可在横向上节约平面,也即非机动车之间的间隔可降 到15c篇,也远远优于现有技术中的平面停车架,
悬停面1的虽佳角度,对轻型车为90度或70度、对较重型车为66度以 下、对摩托化重型非机动车的最佳实施例应为30度—45度,对较重型车及库 托化重型非机动车可根据现有技术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
实施例二
图3、圉4是前轮圃固定夹2突出悬停面1并釆用L形或直角三角形槽、 槽底加镂空有镂空面21的前轮圉固定夹2的实施例。该实施例仅运用于轻型 车.
裉据图3,与水平面平行的前轮袖周定夹2底面与悬停面虽倒L形的突出于悬
停面1的三角形槽,突出悬停面l的三角形槽的槽底20与悬停面1之间的厣 时针夹角角度可以是220-270度中的任一角度,两轮切线与水平面的角度为 30-60度,悬停面与水平面的角度为40>90度a
根据图4,与水平面平行的前轮圃固定夹2槽底20与悬停面1呈反7形,
悬停面1、立体支撑框架斜面架8及两轮切线合一。 ' 根据圉3图4,悬停面1的高度与两轮中心的距离相等或是一个1米到1.2 米之间的数值,两槽拥壁即突出悬停面的直角三角形前轮固定夹两槽拥壁18 或突出悬停面的L形前轮固定夹两槽侧壁23的高度为(H"30CM,前轮面固定 夹2槽底加两侧壁之间的距离为3.S-5.5CM或大于外轮胎直径的2~5MM, 槽底加的长度^35CM但《60CM或是一个不超过轮胎外圃直径的数值,槽 底加镂空有1个挡杆19、挡杆19与悬停面顶边22的距离^3SCM但《60CM 或是一个《轮胎外翻直径的数值。
根据图4当悬停面1的傾斜度为90度且前轮爾固定夹2在悬停面1内倒 与悬停面1呈反7形时,立体支撑框架为L形或倒T形角柱,在耗用材料上最
高于两k轴芯距离,从而使后轮脱离地面,自行车直接架在前轮翻固定夹2槽 底加上,此时可省掉后轮豳固定夹和抵坡;因而是对轻型车的最佳实施例。 其他未说明的同实施例1或实施例3。
实施例三
图5图11图12是本实用新型双层天桥式立体支撺框架7的实施拥,底层 立体支撑框架采用两个L型或三角柱构并与楼梯35构成立体支掸框架33, 二 层以上悬停面1与高层立体支撑框架底面34构成横截面为U形或f形的凹渠 道槽的人行通道,W形的凹渠道槽的人行通道是由2条抵坡5的顶部相连接而 形成人行通道。最佳实施方式为悬停面1与髙层立体支撑框架底面34的傾斜 度为》60度但《90度的一个数值,多层立体支撑框架7的层高为1.8米一2.0 米之间楼梯可制成平台式的宽台阶型,也可制作成窄台阶型,当楼梯35制 成宽台阶式时台阶又可分为平坦式及抵坡式,每一台阶的平台两侧可制成悬停 架*
根据图11,抵坡式台阶是两个抵坡5相背并与人行道相连接构成,中间为 隆起平坦的人行通道、两I8为后轮圉固定夹6,行人在抵坡5的隆起人行道36
上行走。
其他未说明部分同实施例1或实施例2a
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支撑框架采用公知技术即可实施在材料的选用上, 既可以是钢筋结构,也可以混凝土结构,即可以是可拆解的、也可以是固定的。 面6衝7图8图9图10是立体支律框架7及其与悬停面1结合方式的几种例
举,其相互组合可形成造型美观怖一层支梯框架多层式支撺框架呈鑼旋形、 立交桥形、天桥形、游乐场滑道形等多种形状,为生活中常见形状,利用其公 知技术结合本实用新型可建造具有结构上的美感的大型非机动车停车场.图9 图10中的后轮鹏固定夹6由2片片状不规则四边形构成,图6后轮围固定夹6 由2片三角形构成。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任何机械无创造性的增减,或材料的更换及其应用都属 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非机动车悬停架,由支撑框架、前轮固定架、后轮固定架构成,若干前轮固定架并排高低错位固定在支撑框架上,车把由固定钩钩住,支撑框架固定在地面上,其特征在于,支撑框架是由至少2个平面几何图形组成的一层或多层立体支撑框架(7),支撑框架上有至少一个与水平面呈90度、70度或一个>65度但≤90度的角度的悬停面(1),前轮固定架由前轮圈固定夹(2)、连接杆(3)、车把固定钩构成,车把固定钩是1根或2根带环形钩(12)的横杆或弹簧绳或弹力绳(4),后轮固定架由后轮圈固定夹(6)、抵坡(5)构成,悬停面(1)顶端有前轮固定架、底端有后轮固定架,悬停面(1)与立体支撑框架的斜面架(8)固定连接。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机动车悬停架,其特征在于,前轮圉 固定夹(2)是由2片梯形面或不规则四边形面构成的倒U形槽 连接前轮圃固定夹的2片梯形面或不规则四边形的连接横杆(13) 的长度为3.SCM—5.5CM或大于外轮胎宽度的2MM-SMM ; 2片 梯形面的上底紧貼悬停面平行固定,2片梯形面下底构成的斜面(ll)与2片梯形面上底构成的斜面也即悬停面(l)的距离^5CM 但《30CM或是一个少于轮豳半径2-5CM的数值;2片不规则四边 形构成的倒U形槽的一惻壁紧貼悬停面固定、槽底最宽处也即连接 前轮圉固定夹的2片不规则四边形的连接横杆(13)与悬停面(1) 的垂直距离少于轮圃半径的2CM-5CM:前轮鹏固定夹(2)上端 有1根或2根连接杆(3 )与车把固定钩相连接,连接杆(3〉的 长度与前轮圃画定夹(2)的高度的总和为70CM-110CM或是1个 大于轮胎直径但小于车把高度的数值;倒U形槽槽底镂空。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机动车悬停架,其特征在于前轮圉固 定夹(2 )也可以是突出悬停面(1)的L形或直角三角形槽,槽 底(20 )与悬停面(1)构成反7形或倒L形、与水平面平行,两 槽惻壁即突出悬停面的直角三角形前轮固定夹两槽拥壁(18)或突 出悬停面的L形前轮固定夹两槽拥壁(23)的高度为0—30CM, 两槽惻壁之间的距离为3.5CM—5.SCM或大于外轮胎宽度的 2MM-SMM,槽底(20)的长度>35CM但《60CM或是一个不超 过轮胎外圃直径的数值,槽底(20 )镂空有1个挡杆(19 )与悬 停面顶边(22)构成的镂空面(21),镂空面(21)的长度也即挡 杆(19)与悬顶面顶边(22)的距离^3SCM但《60CM或是一个 不超过轮胎外豳直径的数值突出悬停面(1)的前轮圉固定夹(2 ) 槽底(20)与悬停面(1)之间的夹角角度可以是一个>245度但 《270度的角度或90度;悬停面(1)的长度即突出悬停面的前轮 圉固定夹槽底(20)的高度与两轮中心的距离相等或是一个1米到 1.2米之间的数值。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机动车悬停架,其特征在于,后轮國 固定夹(6)是由2片平行一字或不规则四边形与悬停面(1)、抵 坡(5)连接构成的一凹槽,后轮圃固定夹(6)的斜面(24)与后 轮轴的距离^SCM但《30CM或后轮鹏固定夹斜面(24)与后轮胎 形成的弦的最深处低于后轮半径的5-10CM,后轮圉固定夹底边(25)的长度^SCM,后轮翻固定夹(6)的2片平行一字或不规 则四边形之间的距离在3.5CM—5.SCM或SCM—14CM之间、或 高于外轮胎宽度或挡泥板宽度或两挡泥板支条间距的2MM — 5MM, 2片平行一字的一端或不规则四边形的一倒面即后轮,固定 夹与抵坡的连接倒面(26)与抵坡(S)相接或架于抵坡(5)上、 另一端或另一拥面即后轮圉固定夹与悬停面的连接俩面(27)与悬 停面(1)相接或相邻但不相连接。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机动车悬停架,其特征在于,抵坡(S) 是以地平面为拥面的类三角形底面的横卧柱,柱长即抵坡柱长度(14) ^5CM:柱底与地平面相邻的底边(10)长度与后轮,固定 夹底边(25)长度之和不超过80CM或轮圉直径,后轮圃固定夹底 边(25)长度可以为0,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机动车悬停架,其特征在于前轮園固 定夹(2)高低错落排列在悬停面上且在保证高位前轮國固定夹顶 端(15)与低位前轮鹏固定夹顶端(16)之间的距离〉10CM但《 30CM时,相邻前轮園固定夹(2)之间的距离(17) ^15CM但〈 28CM。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机动车悬停架,其特征在于一层式支 據框架可以是倒T形角柱构成的一层式支撺框架(28)、或者是横 卧形三角柱构成的一层式支據框架(29)或者是横卧菱柱构成的一 层式支撑框架(30)、或者是圆锥台构成的一层式支撑框架(31) 或者是方锥台构成的一层式支撑框架(32)。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机动车悬停架,其特征在于,多层式 支據框架呈錄旋形、立交桥形、天桥形、游乐场滑道形等多种形状, 由2个以上一层式支撺框架(33)、悬停面(1)、人行通道、楼梯(35〉构成,多层式支據框架的高层底面(34)与悬停面(1)构 成横截面为U形或W形的凹渠道槽人行通道,楼梯(3S)的台阶 可以是带隆起人行道(36)的抵坡式台阶。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机动车悬停架,其特征在于,支撑框 架可以是一层或多层,层高1.8-2米。
专利摘要一种非机动车悬停架属于支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供自行车电动车停放的支架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其结构为由由至少2个平面几何图形组成的一层或多层立体支撑框架7,至少一个与水平面呈90度、70度或一个>65度但≤90度的角度的悬停面1,由前轮圈固定夹2连接杆3由环形钩12及1根或2根横杆或弹簧绳或弹力绳4构成的前轮固定架,及由后轮圈固定夹6抵坡5构成的后轮固定架构成;悬停面1与立体支撑框架斜面架8固定连接、顶端有前轮圈固定夹2底端有后轮圈固定夹6;优点是可以节省非机动车停放占用的空间,同时立体支撑框架的造型可成为城市装饰性建筑,从而做到低成本高效益。
文档编号B62H3/00GK201195564SQ20072014115
公开日2009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29日
发明者姜梅香 申请人:姜梅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