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自行车车座的角度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3211阅读:6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自行车车座的角度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用于调整自行车车座的位置的装置,更具体地,涉及用于自行车 车座的角度调整装置,所述装置联结到用于调整车座高度的结构的上部,从而根据需要调 整自行车车座的角度,因此根据使用者身体的尺寸,使得车座的角度能被改变,因而车座能 相对于踏板和车把被适当定位。
背景技术
一般地,自行车是用双脚推动踏板而移动的车辆。广义上,自行车包括具有三个或 四个车轮的车辆,和在除了地面以外的地方移动的车辆,例如水上自行车和冰上自行车。自 行车被广泛地用作利用人力的典型的交通工具。近来,自行车已被用作用于增进健康的运 动器材,另外,自行车已经被广泛应用为娱乐设施。此外,由于自行车的环保特点,对自行车 的需求在稳定增长。常规的自行车包括车轮、车架、踏板、链条、车座、车把和其它部件。一般地,自行车 在车座和车架之间的结合处设置有调整车座高度的高度调整单元。因此,即使不同高度的 使用者骑车,车座的高度也可以调整为适合使用者的高度,从而他的或她的脚能舒服地达 到踏板。结果,使用者可以平稳地骑车。同样地,在常规的自行车中,可以在垂直方向上调整车座的高度,从而可以调整使 用者的脚和踏板之间的间隔。然而,即使人们一样高或他们的腿一样长,他们的上身或手臂 的长度也可能彼此不同。因此,当一个人的腿比平均长度长很多时,车座的高度根据腿的长 度被调整,而用手难以握住车把。相反地,当腿较短时,握车把时手臂必须弯曲。在这些情 况下,不便于长时间骑车。此外,当使用者骑车上陡坡或下陡坡时,他的或她的身体向着自行车的前部或后 部倾斜。此时,因为车座的角度是固定的,使用者会不舒服,所以他或她经常站起来而不是 坐在车座上。然而,当使用者站起来而仅仅把他的或她的重量放在踏板上时,稳定性低,发 生事故的可能性因此增加。此外,当使用者长时间上坡和下坡时,他或她必须持续站立,这 令人疲劳。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因此,考虑现有技术中发生的以上问题提出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用于 自行车车座的角度调整装置,在所述装置中,用于调整车座角度的扇形结构联结到用于调 整车座高度的结构的上部,因而根据使用者身体的长度或自行车行驶的地方,使得车座的 角度能被改变,从而车座能相对于踏板和车把被适当定位。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自行车的车座角度调整装置,所述自 行车在车架和车座之间具有高度调整单元,所述车座角度调整装置包括车架联结块,其下端联结到所述高度调整单元的上部;车座联结柱,以所述车座联结柱向前和向后转动的方 式,将所述车座联结柱的下端联结到所述车架联结块的上端,并且将所述车座联结柱的上 端联结到所述车座,通孔形成在所述车座联结柱的上部;角度固定单元,其包括连接到所述 车架联结块的左侧和右侧的一对扇形板,和分别将所述扇形板的前边缘和后边缘彼此联结 的一对矩形板,多个孔沿着每个所述扇形板的弧线形成;以及角度调整单元,其联结到所述 车座联结柱,所述角度调整单元的预定部分可从所述角度固定单元中的孔中脱离,以控制 所述车座联结柱的转动。有益效果根据本发明,用于自行车车座的角度调整装置被构造为使得调整车座角度的扇形结构联结到调整车座高度的结构的上部,因而使得车座的角度能根据需要被调整,因此使 得即使使用者具有比普通人长的腿或手臂,也能舒服地骑车。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角度调整装置在使用者上陡坡和下陡坡时对要适当调整的车 座的角度进行了调整,因而使得他或她坐在车座上舒服地行驶在陡坡上。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具有车座角度调整装置的自行车的透视图;图2是示出图1的车座角度调整装置的细节透视图;图3是示出图1的车座角度调整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4是示出联结杆从图2的位置被移动以改变车座的角度的状态的透视图;图5是示出车座联结柱从图2的位置被移动,从而改变车座联结柱的角度的状态 的视图;图6是图2的侧剖面图;图7是示出图1的车座角度调整装置的后视图;图8是图4的侧剖面图;图9是示出图1的车座向后倾斜的状态的视图;图10是示出图1的车座向前倾斜的状态的视图;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用于自行车车座的角度调整装置的细节透 视图;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车座角度调整装置的前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自行车车座的角度调整装置。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具有车座角度调整装置的自行车的透视 图。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车座角度调整装置100安装在自行车的 车座700和高度调整单元800之间,用于根据需要调整车座700的角度。自行车包括车轮 200、踏板300、链条400、车架500、车把600、车座700和高度调整单元800。车轮200在地 上转动,因而使自行车移动。踏板300由使用者的脚推动而转动。链条400将转动从踏板 300传送到车轮200。踏板300和链条400安装在车架500上。车把600安装在车架500的前面的上部,用于控制自行车。车座700安装在车架500的后面的上部,以使得使用者坐 在它的上面。高度调整单元800设置在车架500和车座700之间,用于调整车座的高度。如图3所示,车座角度调整装置100包括车架联结块110、车座联结柱120、角度调 整单元130和角度固定单元140。车架联结块110的下端联结到高度调整单元800的上部。车座联结柱120联结到 车架联结块110的上部,角度固定单元140设置在车座联结柱120的外面,并且角度固定单 元140联结到车架联结块110的上端。车座联结柱120的下端联结到车架联结块110的上端,并且车座联结柱120的上 端联结到车座700。通孔穿过车座联结柱120的上部形成,从而角度调整单元130通过所述 通孔联结到车座联结柱120。车座联结柱120可以围绕其下端向前和向后转动,所述车座联 结柱120的下端联结到车架联结块110的上端。角度调整单元130包括联结杆131、一个或多个角度固定杆133、连杆135、弹性件 137、止动件139。联结杆131插入车座联结柱120。角度固定杆133插入角度固定单元140。 连杆135将联结杆131连接到角度固定杆133。弹性件137装配在联结杆131上,从而联结 杆131与车座联结柱120紧密接触。止动件139安装到联结杆131的一端,以便支撑弹性 件 137。角度调整单元130操作如下。如图4所示,当如图2所示插入车座联结柱120的 联结杆131在连杆135的方向上被拉动时,连接到连杆135的角度固定杆133从角度固定 单元140中脱离。由此,如图5所示,车座联结柱120可以向前和向后移动。以此状态,可 以根据需要调整车座联结柱120的角度。当车座联结柱120被设置为需要的角度,并且此 后消除了拉动联结杆131的力时,通过弹性件137的弹性力,联结杆131在止动件139的方 向上移动。同时,角度固定杆133插入角度固定单元140,因此使车座联结柱120保持在经 调整的角度。如图6所示,联结杆131插入车座联结柱120的通孔。联结杆131的一端联结到 连杆135,同时联结杆131的另一端联结到止动件139。弹性件137以围绕联结杆131的方 式设置在止动件139和车座联结柱120之间。每个角度固定杆133都被构造为使得角度固定杆133的一端连接到连杆135,角度 固定杆133的另一端插入角度固定单元140。优选地,角度固定杆133包括两个角度固定 杆,如图3所示。然而,角度固定杆133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三个或更多。如图7所示,连杆135可以包括将角度固定杆133彼此连接的横杆135a,和将横 杆135a连接到联结杆131的竖杆135b。或者,连杆135可以具有三角形构造,其包括将角 度固定杆133彼此连接的横杆,和将角度固定杆133连接到联结杆131的斜杆。只要连杆 135将联结杆131连接到每个角度固定杆133的一端,任何形状的连杆都可以。弹性件137由弹性材料制成,其包括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止动件139接触,所 述弹簧的另一端与车座联结柱120接触。所述弹簧围绕联结杆131。如图8所示,当联结 杆131在连杆135的方向上被拉动时,弹性件137被压缩。同时,如图6所示,当拉动联结 杆131的力被去掉时,通过弹性件137的弹性力,联结杆131在止动件139的方向上移动。止动件139联结到联结杆131的一端,连杆135不联结到所述端。止动件139的 直径比弹性件137的直径大,因而防止弹性件137从联结杆131脱出。
如图3所示,角度固定单元140包括连接到车架联结块110的左侧和右侧的一对扇形板,和分别将所述扇形板的前边缘和后边缘彼此联结的一对矩形板。一个或多个角度 固定孔141沿着每个扇形板的弧线形成,从而角度固定杆133可以插入角度固定孔141。优选地,角度固定单元140焊接到框架联结块110的外表面,因而防止角度固定单 元140由于车座联结柱120的压力而向前和向后移动,角度固定单元140通过角度调整单 元130联结到车座联结柱120。具有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车座角度调整装置的自行车操作如下。就是说, 在车座联结柱120向后转动的状态,如图9所示,角度调整单元130可以插入角度固定单元 140中相应的角度固定孔141中。通过以此方式调整车座的角度,即使他的或她的手臂与他 的或她的腿的长度相比在比例上较长,并且即使他或她骑在下山路上,骑车人也可以采取 自然的姿势。同时,如图10所示,在车座联结柱120向前转动的状态下,角度调整单元130 可以插入角度固定单元140中的相应的角度固定孔141中。通过以此方式调整车座的角度, 即使他的或她的手臂于他的或她的腿的长度相比在比例上较长,并且即使他或她骑在上山 路上或高速行驶,骑车人也可以采取自然的姿势。图1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用于自行车车座的角度调整装置100。如图 所示,角度调整装置100包括车架联结块110、车座联结柱120、角度调整齿轮160、锯齿状角 度固定板150、和齿轮支撑螺钉170。由于框架联结块110和车座联结柱120与第一实施例的框架联结块110和车座联 结柱120相同,所以这里不再描述。角度调整齿轮160是锯齿状轮子,其具有预定大小的齿,与车座联结柱120的通孔 相同大小的孔形成在锯齿状轮子的中心部中。如图12所示,角度调整旋钮165可以从角度调整齿轮160的表面凸起,所述表面 与连接到车座联结柱120的角度调整齿轮160的表面相反。角度调整旋钮165用于转动角 度调整齿轮160。如图11所示,锯齿状角度固定板150包括扇形板。齿沿着扇形板的弧线形成,并 且所述齿与角度调整齿轮160啮合。齿轮支撑螺钉170穿过形成在角度调整齿轮160的中心部的孔,并且穿过车座联 结柱120中的孔,由此将角度调整齿轮160固定到车座联结柱120。当齿轮支撑螺钉170被 拧紧时,角度调整齿轮160与车座联结柱120紧密接触,从而不可能转动角度调整齿轮160。如图12所示,齿轮支撑螺钉170固定到车座联结柱120上。齿轮支撑螺钉170可 以包括紧固螺栓176、旋转(rota ry)螺母171和翼173。紧固螺栓176穿过车座联结柱 120、角度调整齿轮160和角度调整旋钮165。回转螺母171装配在紧固螺栓176上。随着 回转螺母171的转动,角度调整齿轮160和角度调整旋钮165与车座联结柱120紧密接触。 翼173用于转动回转螺母171。回转螺母171的表面与角度调整旋钮165的外表面紧密接触,从而角度调整旋钮 165与车座联结柱120紧密接触。然而,回转螺母171的上部和下部与角度调整旋钮165不 接触。此构造防止当回转螺母171转动时,角度调整旋钮165与回转螺母171 —起转动。翼173设置在回转螺母171的表面上,所述表面与回转螺母171和角度调整旋钮 165相接触的表面相反,翼173形成为在垂直或水平方向上长,以便容易地将外部转动力传送到回转螺母171。如图12所示,垂直或水平的长的部分以预定间隔与回转螺母171相隔,因而防止当翼173转动时,角度调整旋钮165与翼173 —起转动。当角度调整旋钮165通 过回转螺母171与车座联结柱120紧密接触时,所述长的部分与旋钮165不接触。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车座角度调整装置100将操作如下。即,当齿轮支撑螺钉170被松开以使其能转动角度调整齿轮160时,车座联结柱120可以向前和向后移动。 由此,可以将车座联结柱120设定为需要的角度。当齿轮支撑螺钉170在需要的角度被拧 紧时,角度调整齿轮160保持在该位置。此时,角度调整齿轮160的齿与锯齿状角度固定板 150的齿啮合,因而使车座联结柱120保持在需要的角度。虽然为了说明目的而公开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公开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改进、增加 和替换。
权利要求
一种用于自行车的车座角度调整装置,所述自行车在车架和车座之间具有高度调整单元,所述车座角度调整装置包括车架联结块,其下端联结到所述高度调整单元的上部;车座联结柱,以所述车座联结柱向前和向后转动的方式,将所述车座联结柱的下端联结到所述车架联结块的上端,并且将所述车座联结柱的上端联结到所述车座,通孔形成在所述车座联结柱的上部;角度固定单元,其包括连接到所述车架联结块的左侧和右侧的一对扇形板,和分别将所述扇形板的前边缘和后边缘彼此联结的一对矩形板,多个孔沿着每个所述扇形板的弧线形成;以及角度调整单元,其联结到所述车座联结柱,所述角度调整单元的预定部分从所述角度固定单元中的孔中脱离,以控制所述车座联结柱的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座角度调整装置,其中,所述角度调整单元包括连接到所述车座联结柱的联结杆;插入到所述角度固定单元中的一个或多个角度固定杆;连杆,其用于以使所述联结杆平行于所述角度固定杆的方式将所述联结杆的一端连接 到每个所述角度固定杆的一端;弹性件,其由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并且装配在所述联结杆上;以及止动件,其联结到所述联结杆的不连接到所述连杆的一端,所述止动件支撑所述弹性 件,其中操作所述角度调整单元使得,当联结到所述车座联结柱的所述联结杆通过外力在所述 连杆的方向上移动,从而使得连接到所述连杆的所述角度固定杆从所述角度固定单元中脱 离时,所述车座联结柱向前和向后移动,以被调整到需要的角度,并且当在需要的角度处移 动所述联结杆的力被除去时,通过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力,所述联结杆在所述止动件的方向 上移动,并且同时,所述角度固定杆插入到所述角度固定单元中,因此使所述车座联结柱保 持在需要的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座角度调整装置,其中,所述联结杆插入到所述车座联结 柱中的所述通孔中,所述联结杆的第一端联结到所述连杆,所述联结杆的第二端联结到所 述止动件,所述弹性件以围绕联结杆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止动件和所述车座联结柱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座角度调整装置,其中,所述连杆包括用于使所述角度固定杆彼此连接的水平杆;以及用于将所述水平杆连接到所述联结杆的垂直杆。
5.一种用于自行车的车座角度调整装置,所述自行车在车架和车座之间具有高度调整 单元,所述车座角度调整装置包括车架联结块,其下端联结到所述高度调整单元的上部;车座联结柱,以所述车座联结柱向前和向后转动的方式,将所述车座联结柱的下端联 结到所述车架联结块的上端,并且将所述车座联结柱的上端联结到所述车座,通孔形成在 所述车座联结柱的上部;角度调整齿轮,其具有预定大小的齿,其中孔形成在所述角度调整齿轮的中心部,并且 与所述通孔具有相同大小;锯齿状角度固定板,其包括扇形板,齿沿着所述扇形板的弧线形成,以与所述角度调整 齿轮啮合;以及齿轮支撑螺钉,其穿过形成在所述角度调整齿轮的中心部的所述孔和所述车座联结柱 中的所述通孔,并且所述齿轮支撑螺钉控制所述角度调整齿轮和所述车座联结柱之间的联 结强度,其中通过拧松所述齿轮支撑螺钉以减少其联结强度,所述角度调整齿轮转动,并且所述车 座联结柱向前和向后移动,从而根据需要调整所述车座联结柱的角度,通过拧紧所述齿轮 支撑螺钉以增加其联结强度,所述角度调整齿轮的所述齿与所述锯齿状角度固定板的所述 齿啮合,从而所述车座联结柱被设定为需要的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座角度调整装置,其中,角度调整旋钮从所述角度调整齿 轮的表面凸出,所述表面与联结到所述车座联结柱的所述角度调整齿轮的表面相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座角度调整装置,其中,所述齿轮支撑螺钉包括紧固螺栓,其固定到所述车座联结柱中,并且穿过所述车座联结柱、所述角度调整齿轮 和所述角度调整旋钮;回转螺母,其装配在所述紧固螺栓上,并且转动,从而使所述角度调整齿轮和所述角度 调整旋钮与所述车座联结柱紧密接触;以及翼,其用于转动所述回转螺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座角度调整装置,其中所述回转螺母的表面与所述角度调整旋钮的外表面紧密接触,但是所述回转螺母的上 端和下端与所述角度调整旋钮不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座角度调整装置,其中所述翼联结到所述回转螺母的表 面,所述表面与所述角度调整旋钮不接触,并且所述翼形成为在垂直或水平方向上长。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自行车车座的角度调整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车架联结块,其下端联结到所述高度调整单元的上部;车座联结柱,其下端联结到所述车架联结块的上端,并且其上端联结到所述车座,通孔形成在所述车座联结柱的上部;角度固定单元,其包括连接到所述车架联结块的左侧和右侧的一对扇形板,和分别将所述扇形板的前边缘和后边缘彼此联结的一对矩形板;以及角度调整单元,其联结到所述车座联结柱,并且可从所述角度固定单元中的孔脱离,以控制所述车座联结柱的转动。
文档编号B62J1/08GK101815644SQ200780100632
公开日2010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07年10月16日
发明者金春楸 申请人:金春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