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底板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4352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底板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底板生产系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车辆底板 生产系统,其中加工线被布置在系统的底部,并且返回线被布置在顶 部,以便保证安全和工作空间。
背景技术
如示例性的图1中所示,常规的形成车辆发动机舱101的前底板 100通常包括前围板(dashpane1)110、左右挡泥板部件112和113、以及 散热器支架部件114。前围板110用作在发动机舱与客舱之间的隔板, 并且防止噪音和振动被传入客舱。左右挡泥板112和113被对焊于前 围板110的左侧和右侧的预定区域,使得其前部向车辆前部延伸。因 此,左右挡泥板112和113支撑发动机和变速器的左侧部和右侧部, 并且固定前悬架的支柱的上部。散热器支架部件114的双侧部被对焊 到左右挡泥板部件112和113的前表面,以便支撑包括空调和散热器 的冷却系统的结构。
上述板件和部件(下面称作板件)被相互焊接以形成前底板100。
示例性的图2是示出常规前底板生产系统的构造图,该系统通常 包括线性发动机121、止动器122、托架123、转台124、焊接机器人 125、以及卸载机器人126。
在常规前底板生产系统中,在焊接工序中,使用线性电动机121 以非接触的方式移动限制板件的托架123,并且旋转转台124。在完成 焊接工序之后,板件被卸载机器人126从托架123卸下并且被转移到 下面的生产线。因此,在向下面生产线传送期间止动器122将托架123 停止在所需的位置,从而调节托架123的位置。
下面描述具有上述构造的系统的操作顺序。 (1)在工序A中板件被装载在托架123上,并且托架123被转移 到工序B。
5(2) 当转台124被旋转时,在工序B中的托架被转移到工序C 并且接受焊接处理,并且工序C的托架123被返回到工序B使得卸载 机器人126从托架123上卸下板件。
(3) 工序D的托架123被转移到工序A,使得另一块板件被装载 于其上。
(4) 在完成卸载之后工序B的托架123被转移到工序D以待机。 在常规的线性电动机中,因为线性电动机的数目大,因此适当地
增加制造成本,并且,因为用于控制电动机的逆变器的容量增加,因 此制造成本进一步增加并且需要的控制板的大小因而也增加。因此, 由于控制板的增大,安装区域也增大。
而且,在逆变器型线性电动机的情形中,在停机期间需要止动器, 并且吸收冲击能量装置(impact absorbing means)用于在停机期间减小 冲击力,其为可消耗的并且不利于保存,因而引起成本增加。
而且,因为线性电动机以非接触方式驱动,所在速度控制中经常 出现错误,并且,为了保持在线性电动机与托架之间的间隙,增加了 制造和组装成本。
另外,因为当每次增加车辆类型时就不得不增加工序,因此系统 运转是受限制的并且转台的制造成本高。
在背景技术中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是为了加强对本发明的背景的 理解,因此,它可能包含不形成已经为本国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公 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在一个方面,本发明针对车辆底板生产系统,其中通过由设置在 系统顶部的返回线和设置在底部的焊接线形成的回路移动托架,并且 通过水平移动驱动装置的摩擦力水平地移动托架,此优选系统可减少 所需的制造成本和安装区域。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车辆底板生产系统,其中托架 由托架变换机器人操纵,因而系统的托架加载台不需要任何单独的用 于操纵托架的装置,因而有助于简化系统。
在另一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车辆底板生产系统,其包括相互平行地设置在车架的顶部和底部以便移动托架的返回线和焊接 线;托架下降装置,其包括设置在其顶部以将板件加载在从返回线接
收的托架上并且将托架移动到焊接线的导轨;水平移动驱动装置,其
用于通过摩擦力在返回线、焊接线以及托架下降装置上以水平方向移
动托架;焊接机器人,其用于在焊接线的预定区段对由水平移动驱动 装置移动的板件进行焊接;以及托架变换机器人,所述托架变换机器 人包括设置在其臂部一端以在完成板件的焊接工序之后将托架从焊接 线移动到返回线的托架操纵吊架。
在另一优选实施方案中,返回线和焊接线包括设置用来移动托架 的第一和第二驱动轮,并且返回线的第一驱动轮的一部分向上移动并 安装成保证焊接机器人的工作空间。
在又一优选实施方案中,托架下降装置包括车架,其包括设置 在其顶部的导轨;垂直柱,其用于支撑车架以便在上下方向上可滑动 地移动;水平柱,其用于连接垂直柱的顶部;上下移动电动机,其设 置在水平柱的顶部;动力传动装置,其用于将上下移动电动机的旋转 力传送到车架;以及重量平衡装置,其连接到动力传动装置的端部并 且在车架的对侧上下移动以调节平衡。
在又一优选实施方案中,动力传动装置包括旋转传动轴,其连 接到电动机的输出轴并且包括设置在其外表面上的滑轮;以及传送带, 其一端连接到车架并且其中部与滑轮接合以便传送电动机的旋转力。
在又一实施方案中,水平移动驱动装置包括摩擦杆,其固定地 设置在托架的纵向上;在设置有托架下降装置、返回线和焊接线的车 架上设置的水平移动电动机和减速器;摩擦轮,其由水平移动电动机 和减速器驱动,并且通过与摩擦杆的一侧相接触来传送电动机的旋转 力;导轮,其可旋转地设置在摩擦杆的双侧以与其接触;以及惰轮, 其设置在摩擦杆的对侧以与其接触。
在又一优选实施方案中,水平移动驱动装置进一步包括铰链销, 其被可旋转地支撑到车架;第一和第二旋转部件,其中心部可旋转地 连接到铰链销;以及插入在第一和第二旋转部件的端部之间的间隙调 节螺栓和弹簧,其中电动机、减速器和摩擦轮设置在第一旋转部件的 一侧上,并且惰轮设置在第二旋转部件的一侧上,并且其中摩擦轮和惰轮通过弹簧的弹力与摩擦杆进行摩擦接触,并且通过间隙调节螺栓 调节第一与第二旋转部件之间的间隙。
在另一优选实施方案中,系统进一步包括托架加载台,其能够加 载根据车辆类型分类的托架,其中托架加载台包括在其顶部和底部以 垂直方向设置的垂直框架和以水平方向设置的加载框架,并且由托架 变换机器人来变换焊接线的托架和托架加载台的托架。
要理解的是本文使用的术语"车辆"或"车辆的"或其他类似术 语通常包括下列的机动车例如,包括多功能运动车(SUV)和公共 汽车、卡车、各种商务车的客车,包括各种艇和船的船只,以及飞行
口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从附图和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将是显而易 见的或者在附图和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得以更加详细地阐明,附图合并 入本说明书中并且形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和下面的具体描述一 起用于通过实施例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现在参考附图中图示的某些示范性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和其 它特征进行详细说明,以下的附图仅通过图示给出,因此不是对本发 明的限定,其中
图1是示出形成车辆发动机舱的常规前底板的透视图。
图2是示出常规前底板生产系统的构造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的前底板生产系统的构造图。
图4是图3的焊接线和返回线的正视图。
图5是示出图3的升降机的构造图。
图6是示出图3的水平移动驱动装置的构造图。
图7是示出摩擦杆被附加于图3的托架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8是图7的后视图。
图9是示出图3的焊接机器人的工作状态的侧视图。
图10是示出图3的焊接区段的构造图。
图11是示出卸载区段和托架变换机器人的图。图12是示出托架加载台的透视图。
附图中所提到的附图标记包括将在下面进一步讨论的对下列元件
的参照标记
10:升降机11:水平移动驱动装置
12:托架13:托架加载台
14:卸载机器人15:托架变换机器人
16:焊接机器人17:焊接线
18:返回线19:导轨
20:上下移动框架21:第一驱动轮
22:电及空气供给器23:垂直柱
24:水平柱25:连接框架
26:上下移动电动机27:正时带
28:重量平衡装置29:导辊
30:减速器31:感应电动机
32:摩擦轮33:惰轮
34:摩擦杆35:第一部件
36i第二部件37:铰链销
38:弹簧39:螺栓
40:螺母41:第一驱动轨
42:第二驱动轨43:夹具单元
44、56:固定销45:车架
46:垂直延伸框架47:臂
48:第二驱动轮
49:托架变换机器人
50:托架操纵吊架52:导轮
53:止动器54:垂直框架
55:水平框架
应该理解附图没有必要按比例绘制,它们只是展示了图示说明本 发明基本原理的各种优选特征的有些简化的表示方式。如本文公开的 本发明的具体设计特征(包括,例如,具体尺寸、方向、位置以及形 状)部分地将由特定目的应用以及使用环境来确定。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本文所述,本发明包括车辆底板生产系统,其包括返回线和 焊接线以移动托架、托架下降装置、水平移动驱动装置以及用于在焊 接线的预定区段中焊接由水平移动驱动装置移动的板件的焊接机器 人。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车辆底板生产系统进一步包括托架变换机器 人,其包括设置在其臂部一端处的托架操纵吊架,以在完成板件的焊 接工序之后将托架从焊接线移动到返回线。在其他实施方案中,水平 移动驱动装置在返回线、焊接线、以及托架下降装置上通过摩擦力在 水平方向上移动托架。在其他实施方案中,返回线和焊接线相互平行 或基本上平行地设置在车架的顶部和底部以便移动托架。在更进一步 的实施方案中,托架下降装置包括设置在其顶部的导轨以将板件加载 到从返回线接收的托架上并且将托架移动到焊接线。
发明还包括机动车辆,其包括如本文任一方面中所描述的车辆底 板生产系统。
现在将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详细地进行参考,其实施例图示 在此后附加的附图中,其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自始至终都指的是同样的 元件。在下文中通过参照附图描述各实施方案以便解释本发明。
示例性的图1是示出形成车辆发动机舱的常规前底板的透视图, 图2是示出常规前底板生产系统的示例性构造图,图3是示出根据本 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的优选的前底板生产系统的示例性构造图,示例
性的图4是图3的适当的焊接线和适当的返回线的正视图,示例性的 图5是示出图3的适当的升降机的构造图,示例性的图6是示出图3 的适当的水平移动驱动装置的构造图,示例性的图7是示出摩擦杆附 加于图3的托架的状态的透视图,示例性的图8是图7的后视图,示 例性的图9是示出图3的适当的焊接机器人的工作状态的侧视图,示 例性的图10是示出图3的焊接区段的构造图,示例性的图11是示出 卸载区段和托架变换机器人的图,示例性的图12是示出托架加载台的 透视图。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的前底板生产系统适当地包括升降机
1010 (托架下降装置)、水平移动驱动装置11、托架12、托架加载台13、
卸载机器人14、托架变换机器人15、以及焊接机器人16。
在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案中,考虑到生产和工作稳定性,独 立地适当设置焊接线17和返回线18。优选地,焊接线17被适当地设 置在系统的底部并且返回线18被适当地设置在顶部,使得托架12通 过焊接线17和返回线18进行循环而用于前底板生产。
优选地,升降机10是用于将托架12降下的上下移动装置。因此, 接收返回到返回线18的托架12的升降机IO优选地向下移动以将托架 12转移到焊接线17,然后被适当地返回到初始位置。
优选地,升降机10优选地包括上下移动框架20,其包括在其顶 部相互平行或基本上平行地适当形成的导轨;支撑装置,用于适当地 支撑上下移动框架20以便上下移动;以及托架下降装置和动力传动装 置,其设置在支撑装置上以适当地在上下方向上移动上下移动框架20。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导轨19优选地设置在上下移动框架 20的顶部上,使得沿返回线18返回的托架12的第一驱动轮21可沿导 轨19移动。在某些实施例中,上下移动框架20具有格状结构,其包 括在其纵向上相互平行地适当形成的多个垂直部件以及在横向上适当 形成的多个水平部件以充分连接纵向部件。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用于将托架水平移动的水平移动驱动装 置11适当地布置在上下移动框架20的中部或中部附近以便转移托架 12,并且电及空气供给器22优选地横向设置在导轨19的一侧以便将 电力和空气适当地供应给托架12。
优选地,支撑装置包括两个垂直柱23,其适当地定位在上下移 动框架20的一侧上以支撑上下移动框架20以便上下移动;以及水平 柱24,其适当地连接垂直柱23的上部。
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垂直柱23的下部优选地通过螺栓被固定到地 面,并且,支撑从上下移动框架20横向适当延伸的连接框架25的垂 直移动块和连接垂直移动块的水平杆适当地设置在垂直柱23的一侧。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中,作为托架下降装置的上下移动电动 机26被适当设置在水平柱24的顶部,作为用于传送电动机26的旋转 力的动力传动装置的正时带27以及作为用于优选地调节上下移动框架20的重量和平衡的平衡装置的重量平衡装置28适当地设置在其底部。 在其他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包括连接到电动机6的输出轴的滑轮 的滑轮轴优选地在其径向上延伸,并且,正时带27的至少一端适当地 连接到连接杆并且另一端适当地连接到重量平衡装置28。根据本发明 的优选实施方案,当电动机26以一个方向旋转时,与连接杆相连接的 上下移动框架20向上移动,并且重量平衡装置28适当地向下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案,当电动机26以其他方向旋转时,与连接 杆相连接的上下移动框架20向下移动,并且重量平衡装置28优选地 向上移动。
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案中,重量平衡装置28优选地设置在上下 移动框架的对侧,垂直柱23优选地插入其间,并且导辊29优选地安 装在重量平衡装置28的一侧以适当地有利于重量平衡装置2S的上下 移动。
因此,当托架12在焊接线17和返回线18上水平地移动时,水平 移动驱动装置通过摩檫力驱动托架12。在特定的优选实施方案中,水 平移动驱动装置优选地通过使用适当地安装有减速器30的感应电动机 31并且使托架12的摩擦杆34在摩擦轮32和惰轮33之间相接触来驱 动托架12,摩擦轮32例如可旋转地设置在减速器30顶部处,在其他 优选实施方案中惰轮33可旋转地设置在其相对侧。
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摩擦轮32的旋转轴连接到减速器30的输 出轴。因此,感应电动机31、减速器30、以及摩擦轮32优选地设置 在第一部件35的一侧,并且惰轮33优选地设置在第二部件36的一侧。 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第一和第二部件35和36的某些部分通过铰链 销37连接,并且第一和第二部件35和36的其他侧优选地通过螺栓39 和螺母40相连接,弹簧38插入在两个部件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案,当螺栓39旋进螺母40时,弹簧38 适当地被压縮,因而基于铰链销37在弹簧侧第一与第二部件35与36 之间的间隙而基本被闭合,并且在相对侧摩擦轮32与惰轮33之间的 间隙适当地扩大。在其他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当螺栓39从螺母40中 被旋出时,弹簧38适当地被恢复,因而基于铰链销37在弹簧侧第一 与第二部件35与36之间的间隙被扩大,并且在相对侧摩擦轮32与惰轮33之间的间隙被闭合。
根据如本文所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由于通过适当地调节螺栓
39和螺母40,摩擦轮32和惰轮33借助于弹簧的弹力而与摩擦杆34 摩擦地接触,因此感应电动机31的旋转力通过摩擦轮32和惰轮33适 当地传送到摩擦杆34,从而使托架12水平地移动。
根据其他进一步的实施方案,由于本发明使托架12能够以摩擦接 触的方式水平移动,所以能够适当地减少电动机的数目以及用于控制 电动机的逆变器的容量,因此,与常规的非接触方式相比,优选地通 过电动机控制更加精确和快速地控制摩擦杆34的速度。
在优选实施方案中,优选地包括用于限制板件的夹具单元43的托 架12是适合用于将所限制的板件传送到每个工序的装置。在其他进一 步的实施方案中,摩擦杆34适当地连接到托架12的底部以便通过水 平移动驱动装置11来传送摩擦力(即驱动力)。例如,在某些示例性实 施方案中,摩擦杆34可分离地安装到托架12,以适当改善托架12的 操纵并且有利于托架12的安全保护。例如,在优选实施方案中,摩擦 杆34可以通过固定销44适当地连接到托架12的底部的双侧。
在其他实施方案中,优选地在第一底板上设置根据本发明的焊接 线17,其中通过焊接机器人16执行关键焊接工序,并且返回线18布 置在焊接线17的顶部,以便提高焊接机器人16的工作性。
仍然在其他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在焊接线17和返回线18上, 第一和第二驱动轨41和42优选地相互平行地以水平方向设置在以规 则间隔适当设置的多个矩形框架45的顶部和底部上,使得托架12可 沿第一和第二驱动轨41和42移动。
因此,在优选实施方案中,矩形框架45优选地以垂直方向设置, 返回线18布置在矩形框架45上,并且焊接线17优选地布置在矩形框 架45的下方。
在进一歩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焊接线17可以适当地划分为加载 托架12的加载区(B)、由焊接机器人16焊接板件的焊接区(C)、以 及卸载所焊接板件的卸载区(D)。在其他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返回 线18可以适当地划分为己经卸载了板件的托架12向上移动的第一返 回区和托架12从第一返回区移动到加载区的第二返回区。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案中,焊接线的装载区(B)、焊接区(C)、
以及卸载区(D)优选地以直线布置,并且返回线18的第一和第二返
回区适当地设置在不同的结构面上。
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案中,第一返回区的第二驱动轨42'优选地 被以垂直方向设置在矩形框架45的顶部或顶部附近的垂直延伸框架 46支撑,并且因此第二驱动轨42,的高度大于与垂直延伸框架46的高 度一样高的第二返回区的高度。
因此,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案中,第一返回区的第二驱动轨42' 优选地具有大于第二返回区的高度的高度,以便避免焊接机器人16的 臂47在上下移动期间被具有与第一返回区的第二驱动轨42,相同的高 度的第二返回区的第二驱动轨42所妨碍。
例如,第一返回区的第二驱动轨42优选地向上移动,使得焊接机 器人16的臂47可在焊接区(C)中自由移动,并且,由于第二返回区 基本上处于焊接机器人16的工作半径之外,所以第二驱动轨42优选 地设置在矩形框架45的顶部。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托架12包括但不限于第二驱动轮48,其 优选地安装在其顶面上以沿第一返回区的第二驱动轨42,进行驱动;以 及第一驱动轮21,其优选地安装在底面上以沿第一返回区的引导部、 第二返回区的第二驱动轨42、以及焊接线17的第一驱动轨41进行驱 动。
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水平移动驱动装置优选地设置在焊接线17 和返回线18的每个区段,并且,升降机10设置在生产线板件加载侧 (A)以便将托架12从返回线18移动到焊接线17并且优选地将托架 变换机器人15用作托架提升装置将已经卸载板件的托架提升到返回线 18。
在某些实施例中,托架变换机器人15包括但不限于托架操纵吊架 50,其被安装在臂部以便优选地将已经卸载板件的托架12移动到返回 线18,并且将不同车辆类型的另一托架12从托架加载台13移动到返 回线18。
优选地,托架加载台13是加载并保持根据车辆类型分类的托架 12,并且包括以垂直方向设置的垂直框架54和以水平方向支撑在垂直框架54的顶部和底部的水平框架55,其中用于固定托架12的固定销 56设置在水平框架55上。
根据更进一步的实施方案,托架12优选地保持在托架加载台13 的第一和第二结构面上,因而提供了优异的空间利用。根据其他实施 方案,托架12被托架变换机器人15操纵,并且优选地托架加载台13 不需要任何用于操纵托架12的独立装置,因而适当地简化了系统并且 降低了制造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如本文所述的根据本发明的底板 生产系统的操作顺序将在下面列出。
(1) 在托架12通过返回线18的第二返回区返回到升降机10的 导轨19之后,要被焊接的板件优选地在A侧被加载到托架12上。
(2) 随着上下移动电动机26的运转,正时带27以一个方向适当 地旋转,因而升降机的上下框架20向下移动。然后,随着在升降机IO 的水平移动驱动装置中的电动机26的运转,摩擦轮32旋转,因而托 架12通过摩擦轮32和摩擦杆34的摩擦力移动到焊接线17的加载区
(B)。随后,托架12进入焊接区(C),使得焊接机器人16执行关键 焊接工序,从而完成前底板。
(3) 在完成关键焊接工序之后,当在焊接区(C)处的水平移动 驱动装置中的感应电动机31运转使得摩擦轮32旋转时,托架12优选 地通过摩擦轮32和摩擦棒34的摩擦力移动到焊接线17的卸载区(D)。 随后,卸载机器人14将所完成的前底板传送到下面的生产线。
(4) 在前底板被卸载之后,托架12优选地被托架变换机器人15 向上移动到返回线18的第一返回区,并且当处于焊接区(C)的水平 移动驱动装置中的感应电动机31运转使得摩擦轮32旋转时,托架12 优选地通过摩擦轮32和摩擦杆34的摩擦力移动到返回线18的第二返 回区。此时,返回到初始位置的升降机10的上下框架20从第二返回 区接收托架12并且由托架下降装置向下移动。
此处,托架变换机器人15确定托架12的车辆类型,并且,如果 托架12需要被变换,则在托架加载台13中用相应车辆类型的另一托 架12适当地变换托架12。
然后,在如本文所述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中,上述操作以升
15降机10—焊接线[加载(B)、焊接(C)、和卸载(D)]—返回线18
的顺序被连续地重复以生产前底板。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在常规系统中加工线被设置在顶部并且返回线被设置在底部,因此,机器人的工作高度被适当地增加并且所有设备被设置在高的位置,因而减少了维护和可靠性。
因此,在优选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优选地将关键焊接工序放在第一结构层,以便保证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优选地本发明特征在于除前底板之外的中央底板和后底板。
如本文所述,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底板生产系统具有但不限于下列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电动机的旋转力通过附加于托架的摩擦杆与安装在生产线上的摩擦轮之间的摩擦接触适当地传送到托架。因此,与以非接触动力传动装置的常规线性电动机相比,能够减少生产成本。
而且,在其他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由于焊接线优选地设置在系统的底部并且返回线优选地设置在顶部以减少工作高度,根据其他进一步的实施方案,能够保证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
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返回线的一部分基本上向上移动并且托架的驱动轮设置成两级,因而在其他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能够保证焊接机器人的工作空间。
在进一歩的实施方案中,摩擦杆可分离地安装到托架,因而能够改善托架的操纵并且有利于托架的安全保护。
在其他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机器人被机器人操纵,因而托架加载台优选地不需要任何用于操纵托架的独立装置,因而简化系统并且减少生产成本。
已经参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下可在这些实施方案中做出改变,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价物限定。
1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底板生产系统,其包括相互平行地设置在车架的顶部和底部以便移动托架的返回线和焊接线;托架下降装置,其包括设置在其顶部以将板件加载在从所述返回线接收的所述托架上并且将所述托架移动到所述焊接线的导轨;水平移动驱动装置,其用于通过摩擦力在所述返回线、所述焊接线以及所述托架下降装置上以水平方向移动所述托架;焊接机器人,其用于在所述焊接线的预定区段对由所述水平移动驱动装置移动的所述板件进行焊接;以及托架变换机器人,其包括设置在其臂部一端以在完成所述板件的焊接工序之后将所述托架从所述焊接线移动到所述返回线的托架操纵吊架。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返回线和所述焊接线包括 设置用来移动所述托架的第一和第二驱动轮,并且所述返回线的所述 第一驱动轮的一部分向上移动并安装成保证焊接机器人的工作空间。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托架下降装置包括 车架,其包括设置在其所还顶部的导轨;垂直柱,其用于支撑所述车架以便在上下方向上可滑动地移动; 水平柱,其用于连接所述垂直柱的顶部; 上下移动电动机,其设置在所述水平柱的顶部; 动力传动装置,其用于将所述上下移动电动机的旋转力传送到所 述车架;以及重量平衡装置,其连接到所述动力传动装置的端部并且在所述车 架的对侧上下移动以调节平衡。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动力传动装置包括 旋转传动轴,其连接到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并且包括设置在其外表面上的滑轮;以及传送带,其一端连接到所述车架并且其中部与所述滑轮接合以便 传送所述电动机的旋转力。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水平移动驱动装置包括摩擦杆,其固定地设置在所述托架的纵向上;在设置有所述托架下降装置、所述返回线和所述焊接线的所述车架上设置的水平移动电动机和减速器;摩擦轮,其由所述水平移动电动机和所述减速器驱动,并且通过 与所述摩擦杆的一侧相接触来传送所述电动机的旋转力;导轮,其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摩擦杆的双侧以与其接触;以及惰轮,其设置在所述摩擦杆的对侧以与其接触。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水平移动驱动装置进一步 包括铰链销,其被可旋转地支撑到所述车架;第一和第二旋转部件,其中心部可旋转地连接到所述铰链销;以及插入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旋转部件的端部之间的间隙调节螺栓和弹簧,其中所述电动机、所述减速器和所述摩擦轮设置在所述第一旋转 部件的一侧上,并且所述惰轮设置在所述第二旋转部件的一侧上,并 且其中所述摩擦轮和所述惰轮通过所述弹簧的弹力与所述摩擦杆进 行摩擦接触,并且通过所述间隙调节螺栓调节所述第一与第二旋转部 件之间的间隙。
7. 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系统,其进一步包括托架 加载台,其能够加载根据车辆类型分类的托架,其中所述托架加载台 包括在其顶部和底部以垂直方向设置的垂直框架和以水平方向设置的 加载框架,并且由所述托架变换机器人来变换所述焊接线的托架和所述托架加载台的托架。
8. —种车辆底板生产系统,包括用以移动托架的返回线和焊接线; 托架下降装置; 水平移动驱动装置;以及焊接机器人,其用于在所述焊接线的预定区段焊接由所述水平移 动驱动装置移动的板件。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底板生产系统,其进一步包括托架变 换机器人,所述托架变换机器人包括设置在其臂部一端以在完成所述 板件的悍接工序之后将所述托架从所述焊接线移动到所述返回线的托 架操纵吊架。
10.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底板生产系统,其中所述水平移动 驱动装置在所述返回线、所述焊接线以及所述托架下降装置上通过摩 擦力以水平方向移动所述托架。
11.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底板生产系统,其中所述返回线和 焊接线相互平行地设置在车架的顶部和底部以便移动托架。
12.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底板生产系统,其中所述托架下降 装置包括设置在其顶部以将板件加载在从所述返回线接收的所述托架 上并且将所述托架移动到所述焊接线的导轨。
13. —种机动车辆,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底板生产系统。
14. 一种机动车辆,其包括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底板生产系统。
全文摘要
在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车辆底板生产系统,其中通过由设置在系统顶部的返回线和设置在底部的焊接线形成的回路移动托架,并且通过水平移动驱动装置的摩擦力水平地移动托架。优选的系统能够减少所需的制造成本和安装区域。
文档编号B62D65/18GK101549716SQ200810167960
公开日2009年10月7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16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3日
发明者郑仁皓 申请人: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