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车握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7798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脚踏车握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脚踏车握柄,尤其是用于赛车、山地车等的握柄。
技术背景一般,脚踏车握柄构造成圆筒形握持件,用于滑套在脚踏车握把杆 上。为免脚踏车握柄移动,其配置成突伸出脚踏车握柄的握持区域之外。 利用螺钉连接将脚踏车握柄与握把杆夹在此突伸出的夹持区域内。此外,己知使用大致具有角状构型的把持杆端部延长件。把持杆端 部延长件从外侧插塞入握把杆内或滑设其上,并与其夹持在一起。由美国专利6,421,879 Bl号可知将把持杆端部延长件滑设于脚踏车 握柄的套筒,同时由此将脚踏车握柄和把持杆端部延长件夹持在握把杆 处。利用此夹持,脚踏车握柄和把持杆端部延长件形成一个单元。这种 配置的缺点是,骑车者的握持从脚踏车握柄的管状握持件换到角状把持 杆端部延长件(或反之)时,不能保证其安全操控。为了能快速应变路 上突然出现的危险,尤其是对于长距离骑行且握持要经常改变的旅行用 车来说,骑车者的安全把持十分重要。对于山地车来说,骑车者的安全 把持也很重要,否则,在山地在下坡时也会发生摔倒的危险。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脚踏车握柄,其可以改进骑车者的握持。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以下方案实现 一种脚踏车握柄,尤其用4于旅行车和山地车,所述脚踏车握柄包括套筒,其用于滑设于车的握 把杆上,所述套筒优选包括设置于该套筒边缘的夹持区域;握持件,其 与所述套筒相连接,所述握持件包括一用于支持手掌的支持部和一把持 部,该把持部与所述套筒在径向上相隔开,并且所述支持部光滑地过渡 到所述把持部,其中,与所述套筒相连的翼状突部突入所述支持部内。
本发明脚踏车握柄包括一套筒,该套筒可滑套在脚踏车握把杆上。 所述套筒具有一套筒槽缝,使得该套筒可与握把杆夹持在一起。另外, 脚踏车握柄还包括一握持件,其可由骑车者的手至少部分地环握。所述 握持件设置在所述套筒外并与其相连接。该握持件延伸于套筒长度的一 部分,使得夹持区域在套筒边缘处保留有空处,在此夹持区域中, 一用 于夹持脚踏车握柄与握把杆的夹持机构可与所述套筒相连接。根据本发 明,所述握持件包括一用于支持手掌的支持部以及一把持部。大体上, 该支持部具有例如突出状、楔状和/或翼状构型,以便形成支持表面而在 握住该握持件时可支持骑车者的手掌。在距套筒一距离处,把持部突伸 入夹持区域内,具体来说是与支持部形成一体单元。支持部和把持部构 型为与夹持机构一同形成共同把持表面和/或共同把持表面。骑车者的手 在握持位置时,即大致沿圆周方向握持该握持件时,也握持住夹持机构, 使得支持部和把持部与夹持机一起构形成共同握持表面。当骑车者的手 在把持位置时,即大致垂直于握把杆在其最外端把持该握持件时,将夹 持机构一起把持住,使得支持部和把持部与夹持机构一起形成共同把持 表面。
利用此设置,夹持机构未邻接握持件设置,而是设置在握持件内。 于是,夹持机构所施加的夹持力从外侧向内传递。因此,所施加的夹持 力更接近手在脚踏车握柄上施加最大力量的点。如果施加相当的夹持力, 则脚踏车握柄会受到更好的保护,而避免将握把杆意外扭曲。由于改进 了防扭曲保护,骑车者在例如下坡骑行时发生高负载情况下的把持也获 得了改进。此外,由于可避免从脚踏车握柄的实际握持区域突出的夹持
5区域,通过例如开缝夹持环等夹持机构的宽度,可縮短整个脚踏车握柄 的宽度。对于弯曲握把杆来说这是十分有利的,因为用于脚踏车握柄的 空间在此种握把杆的情况下受到很大限制。因此,留下更多的空间用于 附装其它操作元件,例如车铃或换挡机构。
支持部、把持部和夹持机构的形状彼此相匹配,其匹配方式为它们 的表面彼此对准,即没有干扰性突部、阶部、肩部、沟部等。可替代地, 支持部和把持部与夹持机构一起形成一个操作单元。优选地,除了脚踏 车握柄部分外,夹持机构没有可见的干扰性增加部分,使得视觉和功能 结合在一个整体设计中。
优选地,骑车者握持于握持表面中以及把持于把持表面中的期间, 支持部与骑车者手掌相接触。因此,支持部形成一支持表面,必要时连 同把持部一起形成支持表面,骑车者在改变其握持时,即手从握持位置 换到把持位置,或反之时,可在没有失去与脚踏车握柄的接触的情况下 将其自身支持在其上。为此,支持部具体包括一如下接触表面,该接触 表面以可确保手掌于该接触表面上转动时能够大致无阻地改变握持的三 维形式构型。
特别优选的是,夹持机构构造为把持杆端部延长件。由此增加把持 表面。在此具体实施例中,夹持机构形成把持杆端部延长件的一部分。 而且,改进了骑车者的手在把持位置时的把持。由于在把持时,还把持 住把持部,把持杆端部延长件可以较短并且其长度(连同把持部一起) 大致对应于手的宽度。
本发明提供一种脚踏车握柄,首先,其包括一套筒,该套筒用于滑 设在握把杆上。所述套筒包括一套筒槽缝,使该套筒可与握把杆夹持在 一起。脚踏车握柄还包括一握持件,其适于由骑车者的手至少部分地环 握。握持件设置在套筒外并与其连接。握持件延伸于套筒长度的一部分, 使得在套筒边缘处夹持区域留有用于设置夹持机构的空处。脚踏车握柄 还包括一带有夹持机构的把持杆端部延长件,夹持机构设置在套筒的夹持区域,以便将把持杆端部延长件与握持件连接。按照本发明,握持件 包括用于支持手掌的支持部。大体上,支持部例如为突出状、楔状和/或 翼状,从而形成一支持表面,在握持住该握持件时,骑车者的手掌支持 于其上。
通过该支持部,为骑车者提供一与握把杆的中心轴线隔开的支持表 面。对于改变握持时,即将手的握持从握持件换到把持杆端部延长件或 反之时,骑车者可支持在该支持部上并在未失去与脚踏车握柄的接触的 情况下改变握持。为此,支持部具体包括如下的接触表面,即其优选以 在手掌在接触表面上转动时使握持变化大致不受阻碍的方式在三维空间 上构型。因此,支持部也可做为一枢轴支承外壳而工作,使手掌可在其 上面转动而改变握持。外侧(即朝向夹持区域的端部处)的支持部优选 比内侧(即背离夹持区域的端部处)的支持部厚。从而,确保外侧相对 套筒中心线的距离比内侧的大。由于此事实,骑车者的手和本发明脚踏 车握柄间始终有接触,从而改进骑车者的把持,进而避免摔倒。另外, 在例如高速或骑下坡时,支持部把从脚踏车传递到手的负荷分布到较大 表面上。优化的压力分布可避免骑车者的手麻木。而且,可以减少手的 疲劳,改善握持的舒适性。此外,当握持住握持件时,可强制手的握持 进入指定位置,借此自动校正手的位置。
在优选的具体实施例中,握持件还包括一把持部,骑车者把持所述 把持杆端部延长件时,也可用手至少部分地把持该部分。因此,把持部 用作把持杆端部延长件的一部分并与之形成一操作单元,用于把持该把 持杆端部延长件。因此,确保安全把持的功能分布于两个组件上,即把 持杆端部延长件和把持部。与现有的把持杆端部延长件相比,把持杆端 部延长件较短。具体来说,把持杆端部延长件的长度(连同把持部一起)
大致等于手的宽度。因此,把持杆端部延长件的长度最多等于14cm,优 选最多等于10cm,特别优选的方式中最多为7cm。
具体来说,把持部平滑变化成支持部并与之形成一整体单元。优选地,把持部在离套筒一段距离处突伸入夹持区域,具体是从支持部突伸 出,使其在来夹持区域高度处与把持杆端部延长件对正。在特别优选的 具体实施例中,把持部具有朝向把持杆端部延长件的内轮廓,其至少对 应于部分的把持杆端部延长件外轮廓,优选邻接在其上。具体来说,把 持部基本上平滑变化为把持杆端部延长件。
上述本发明的二种脚踏车握柄可进行如下修改。
优选地,把持杆端部延长件或夹持机构相对于握持件的位置是可以 调节的,例如利用把持杆端部延长件或夹持机构在夹持区域的枢转性。 因而,手的握持位置和把持位置可一个一个地进行匹配。利用一固定机 构,可以摩擦接合或正连接方式固定该位置。把持杆端部延长件或夹持 机构相对于握持件的定位优选平稳进行,因而可一个一个地调节。
具体来说,把持部的轮廓与手掌鱼际肌部分相对应,从而使在把持 着该把持杆端部延长件时力在手掌鱼际肌部分上均匀分布。因此,支持 部优选具有对应于手掌轮廓的轮廓,从而使当握持住该握持件时确保力 均匀分布于手掌。
在优选的具体实施例中,把持杆端部延长件或夹持机构以及握持件 由一外壳至少部分地覆盖。具体来说,外壳覆盖了把持杆端部延长件的 夹持机构,以保护夹持机构免受潮湿和腐蚀。另外,外壳使把持杆端部 延长件和握持件间的连接处的不平坦变得水平,进而消除了振动。
优选地,所述外壳构成为间隔织物,以便脚踏车握柄另外加上衬垫。
适当的间隔织物例如描述于德国专利DE 19016065号中。传送水份传输 性良好的适当的间隔织物包含例如位于该间隔织物上侧和下侧间的纤 维,该纤维传送水分,即是亲水性的。此种间隔织物例如描述于德国专 利DE 19635170和DE 19910785号中。因此,可特别将手掌处产生的汗 传送离开身体,因为减少了滑脱的危险,握持件的握持和把持杆端部延 伸件的把持借此会更为安全。此外,由此增进了舒适感。
优选地,握持件包括填充有可变形凝胶状材料的衬垫,该凝胶状材
8料例如为凝胶体、软质橡胶或发泡材料。该衬垫相较握持件具有更高的 可变形性,故可实现补充填充。该衬垫例如包括间隔织物。尤其是支持 部和/或把持部包括该衬垫,从而特别保护手掌和手掌鱼际肌部^^免受振 动。
特别优选的是,握持件包括连接突部,其突伸入套筒的夹持区域内。 当套简由把持杆端部延长件的夹持机构所夹持时,连接突部随着被夹持, 从而确保握持件和套筒的牢靠连接。握持件可附加或改用例如粘着或硫 化方式与套筒相连接。
为了增进握持,握持件可特别包括用于容纳手指的凹部。因而,握 持件可至少部分地邻接于骑车者的手指侧面,从而进一步增进握持件的 安全握持。
特别地,夹持机构包括螺钉,该螺钉与盲孔螺纹配合工作。此外, 夹持机构优选包括一开口,其中配置有角状槽缝。通过锁紧螺钉,开口 周边减小而达成夹持效果。优选地,螺钉设置成其螺钉头完全沉入夹持 机构内,从而避免其边缘伤人的可能性,并增进舒适性。
套筒槽缝和/或角状槽缝可至少部分充填弹性材料。由此可避免角状 槽缝或套筒槽缝在夹持时可能造成的套筒或把持杆端部延长件的缺口。 而且,这样会减少夹持时套筒和握把杆之间的摩擦,实现抗扭曲的额外 保护。因此,即使夹持效果降低,也可改进骑车者的把持。如此可提高 骑车者的安全性。特别是弹性材料与握持件的材料一致,从而使本发明 脚踏车握柄的制造更为容易。
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套筒具有翼状突部,该翼状突部突伸入握持 件的支持部内。翼状突部优选又突入握持件的把持部内。于是,产生的 力更容易传递。特别是,握持件可绕翼状突部注射成型。十分有利的是 在翼状突部中设有贯穿孔。当握持件绕翼状突部注射时,形成腹板,该 腹板延伸通过贯穿孔并在通过突部的握持件两侧间形成连接。由此避免 握持件在套筒上的移动。优选地,套筒本身也包括贯穿孔,其在握持件在周围注射成型时, 由握持件的材料穿过。因此,在脚踏车握柄于握把杆上滑动时,握持件 材料与握把杆管体相接触,因而增加了握把杆握柄与握把杆管体之间的 摩擦。这样的优点在于,例如即使夹持件的夹持效果降低,脚踏车握柄 也不易于松弛而失去作用。
在另一优选具体实施例中,握持件表面具有至少一个、优选为多个 的摩擦区。优选地,几个摩擦区形成不同的摩擦。 一个摩擦区可设在手 掌鱼际肌部分的邻接处,在此区域赋予中度摩擦,以达成较佳的握持而 避免手掌鱼际肌部分滑动。在姆指和食指区域内设有低摩擦区域。这有 利于变换排档和煞车。另外,可在指尖区域内设置高摩擦区域。因此, 具体来说,在骑行下坡时可提高安全性。优选地,本发明脚踏车握柄包 括上述全部三种摩擦区域。然而,视脚踏车握柄的应用领域,可仅包括 上述摩擦区域中的一种或两种。
在另一优选具体实施例中,脚踏车握柄偏离于握把杆设置。"偏离" 指例如脚踏车握柄的中心轴线相对于握把杆的中心轴线倾斜。然而,按 照本发明可通过脚踏车握柄的握持件包括有实质上在中间加厚部分来达 成一种特殊的偏离,借助该偏离达成腕部位置的改进。优选地,加厚部 分设置在握持件的前侧或手指侧。因此,加厚部分优选设在握持件背离
身体的侧面上。加厚部位优选定位在中指区域。必要时,加厚l一2mm, 达成所需偏离。相对于现有的腕部位置来说,利用该偏离可使腕部位置 得到优化,使得骑车时不会夹持到神经。这样的优点是,即使骑行较久 腕部也不会受伤。因为本发明的偏离,腕部大致保持伸直。因为本发明 脚踏车握柄的构造,这也可在不同的握持位置得到保障。


下面参照附图详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图中
图1为本发明脚踏车握柄分解状态的示意性截面图;图2为脚踏车握柄组合状态的示意性侧视图3为脚踏车握柄无夹持机构时的示意性平面图4为脚踏车握柄带有夹持机构时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5为图3沿V-V线的示意性截面图6为图3沿VI-VI线的示意性截面图7为套筒另一具体实施例的示意性平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套筒45的优选具体实施例(图7)包括翼状突部46。优选地,翼状 突部46具有均匀的厚度,可为例如2—3mm。必要时,翼状突部46可在 与圆筒形套筒部48的连接区域变得较厚,以实现较好的连接。优选地, 整个套筒45是由单一塑料材料制成并一体形成。另外,翼状突部46优 选突伸入夹持区域18内。在夹持区域18内,套筒45还包括小孔50,可 通过该小孔50插入螺钉28。利用该小孔50,可限定夹持机构20相对于 套筒45的位置。
将材料绕套筒45注射成型,用于制造握持件16。这优选在一模具 内进行,套筒45在第一操作步骤中利用注射成型制造,弹性材料或另外 的物质注射在其周围。为保证握持件16和套筒45间的稳固连接,翼状 突部优选包括贯穿孔52。
同样,套筒45的圆筒形套筒部48可设贯穿孔54,弹性材料通过该 贯穿孔54透入,并在滑设脚踏车握柄时增加相对于握把杆12的摩擦。
本发明脚踏车握柄(图l)包括套筒IO,用于滑设于握把杆12上。 在套筒10外侧面14上,于套筒10长度的一部分上设置有握持件16。夹 持区域18未由握持件16覆盖,从而可在其中设置夹持机构20,该夹持 机构20形成把持杆端部延长件22的一部分。
夹持机构20包括一开口 24,其内设置有一角状槽缝26。利用接合 于盲孔螺纹的螺钉28,开口 24周边可减小以实现夹持。由于套筒10包括套筒槽缝30,利用夹持机构20可至少在夹持区域18中把套筒10与握 把杆12夹持在一起。由于套筒10在夹持于握把杆12上之前可以转动, 非常容易适应性改变握持件16的定向和位置以符合骑车者的需要。
握持件16包括支持部32,用于在二维上支持手掌。支持部32平滑 变成把持部34,该把持部34在距离套筒10 —段距离处突伸入夹持区域 18内。把持部34有内轮廓36,该内轮廓与把持杆端部延长件22之外轮 廓38相匹配。于是,握持件16和把持杆端部延长件22间可实现正连接 (positive connection),使得把持杆端部延长件22相对于握持件16固定 在位。
在握持件16背离其本体的侧面处设有加厚部分39,该加厚部分大 致设置在握持件16的中部。利用加厚部分39可达成腕部的偏离,从而 在握持本发明脚踏车握柄时,腕部基本上保持伸直方向。因此,可以减 少疲劳以及夹持神经的危险。
把持杆端部延长件22连同把持部34的长度L基本上等于手宽。具 体而言,该长度为8-15cm,以8-12cm为佳。支持部32外侧的宽度B具 体为2-7cm,以3-4cm为佳。支持部32内侧的宽度b具体为l-10mm, 以1.5-5mm为佳。
另外,支持部32包括一充填有凝胶的衬垫40 (图2)。衬垫40具体 设置在骑车者在握持件16和把持杆端部延长件22之间改变其握持时在 其上转动手掌的接触表面的区域中。
把持杆端部延长件22和握持件16由一间隔织物42所覆盖。由于螺 钉28完全沉入把持杆端部延长件22内,可以确保大致均匀平坦的表面。 间隔织物42例如构造成多个件材并模制成成一个单元。另外,间隔织物 42可利用成型、硫化或粘着等与握持件16连接。
把持部34也可突伸出夹持区域18 (图3)之外,即从夹持区域18 开始处到把持部34结束处的长度12,比夹持区域18的长度Ii要长。因 此可以把脚踏车握柄用于握把杆12的所需空间减少了距离I2—Ilt>夹持
12机构20或把持杆端部延长件22优选构成为其宽度为长度12,则具体在
夹持区域18内可施以夹持效果。这可通过夹持机构20的角状槽缝26大 约为长度I,而十分容易地达成。
例如,如果使用把持杆端部延长件22,则把持部34至套筒10的距 离dl对应于套筒10和握持件16端部间的距离d2。当使用的夹持机构20 构成为一夹持环时,距离dl和d2可彼此不词。视图3内的螺钉28是配 置在上或是配置在下,距离dl或d2可以其中一个大于其中另一个。
握持件16可具有与骑车者握持时的姆指相接触的握持部44。具体 言之,握持部44的摩擦系数较低,使得在握持改变时,姆指可很快地移 动。另外,可由此避免姆指和食指间的区域的皮肤表面疼痛、起泡等。 尤其是,握持部44有疏水性表面,从而具体来说与流汗的手不发生粘着 力。
握持件16也可以有若干凹部48 (图4)。借助于凹部48,可产生十 分高的摩擦,从而进一步增进骑车者的把持。这样的具有十分高的摩擦 的区域可设置在支持部32下侧,从而进一步减少手从握持件16滑脱的 危险。在图示的具体实施例中,夹持机构20构成为夹持环46。夹持环 46对应于握持件16的设计,即握持件16的形状不间断,而是通过夹持 环46连续。在图示具体实施例中,螺钉28设置在夹持环46的下部,从 而距离dl比距离d2大。而且,螺钉28完全沉入夹持环46内,从而可避 免防碍边缘。
从截面看,支持部32基本上呈楔形造型(第5图),使得其基本上 按径向离开套筒10的方向取向。为容纳衬垫40,握持件16和支持部32 分别包括加深部50,衬垫40可利用诸如成型、硫化或粘着等方式固定连 接于其内。
此外,握持件16可包括凹部52 (图6),用于容纳手指。因而,进 一步改进了骑车者的把持。类似于衬垫40,握持部44可利用成型、硫化 或粘着与握持件16相连接。在另一优选具体实施例中,设置套筒45来代替套筒10。套筒45优 选包括翼状突部46。然后,可将握持件16在其周围注射。从而,增强了 支持部32的稳定性。在翼状突部46中优选设有贯穿孔52。
类似地,在优选具体实施例中,套筒45甚至在圆筒部中都包括有贯 穿孔54。在握持件16于周围注射之后,贯穿孔54支持塑性突部。
此外,图7所示套筒45包括突入夹持区域18内的小孔50,以用来 固定夹持机构20。
在优选形成翼状突部46的一部份的小孔50的区域内,翼状突部46 支持在套筒45上。因此,提高了翼状突部46的刚性。为进一歩提高翼 状突部46的刚性,翼状突部46优选从套筒45起连续降低厚度。在套筒 45处,翼状突部46厚度优选为3—4mm。在相对的自由端,翼状突部46 厚度优选为l一2mm。另夕卜,翼状突部46和套筒45间之过渡最好是圆形。 两侧半径优选为1.5—2mm。
1权利要求
1.一种脚踏车握柄,尤其用于旅行车和山地车,所述脚踏车握柄包括套筒(45),其用于滑设于车的握把杆(12)上,所述套筒(45)优选包括设置于该套筒(45)边缘的夹持区域(18);握持件(16),其与所述套筒(10,45)相连接,所述握持件(16)包括一用于支持手掌的支持部(32)和一把持部(34),该把持部(34)与所述套筒(45)在径向上相隔开,并且所述支持部(32)光滑地过渡到所述把持部(34),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套筒(45)相连的翼状突部(46)突入所述支持部(32)内。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踏车握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翼状突部(46) 突入所述把持部(34)内。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脚踏车握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翼状突 部(46)包括贯穿孔(52),用以改进与所述握持件(16)的连接。
4. 如权利要求l一3中任一项所述的脚踏车握柄,其特征在于,所述 套筒(45)包括贯穿孔,所述握持件(16)的突部突入该贯穿孔内中。
5. 如权利要求1一4中任一项所述的脚踏车握柄,其特征在于,所述 脚踏车握柄还包括夹持机构(20),所述夹持机构(20)与所述套筒(45) 在所述夹持区域(18)中相连接。
6. 如权利要求l一5中任一项所述的脚踏车握柄,其特征在于,在握 持于握持表面以及把持于把持表面时,所述支持部(32)与手掌相接触。
7. 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脚踏车握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 构(20)构造成一把持杆端部延长件(22)。
8. 如权利要求1一7中任一项所述的脚踏车握柄,其特征在于,所述 支持部(32)截面为楔形,且在纵向截面中尤其在至所述把持部(34) 的过渡处,其外侧比内侧厚。
9. 如权利要求5—8中任一项所述的脚踏车握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持部(34)具有至少部分地与所述把持杆端部延长件(22)或夹持机 构(20)的外轮廓(38)对应的内轮廓(36),且所述把持杆端部延长件 (22)或夹持机构(20)与所述握持件(16)之间具体采用正连接。
10. 如权利要求l一9中任一项所述的脚踏车握柄,其特征在于,所 述握持件(16),具体是所述支持部(32),包括一衬垫(40),该衬垫包 含可变形的、具体是凝胶状的材料,所述衬垫(40)的可变形性比所述 握持件(16)的高。
11. 如权利要求1一10中任一项所述的脚踏车握柄,其特征在于,所 述握持件(16)包括突入所述夹持区域(18)内的连接突部。
12. 如权利要求l一ll中任一项所述的脚踏车握柄,其特征在于,所 述套筒(45)包括小孔(50),该小孔突入所述夹持区域(18)内用以固 定所述夹持机构(20)的位置。
13. 如权利要求1一12中任一项所述的脚踏车握柄,其特征在于,所 述脚踏车握柄相对于握把杆(12)偏离设置,且所述偏离由基本上设置 在所述握持件(16)中部的加厚部分(39)引起。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脚踏车握柄,包括套筒(45),其包括设置于该套筒(45)边缘的夹持区域(18);握持件(16),其与套筒相连接,握持件(16)包括一用于支持手掌的支持部(32)和一把持部(34),该把持部(34)与套筒(45)在径向上相隔开,并且支持部(32)光滑地过渡到把持部(34),其中,与套筒(45)相连的翼状突部(46)突入支持部(32)内。支持部(32)确保骑车者在从握持件(16)到把持杆端部延长件(22)或反之情况下改变握持时可支撑在支持部(32)上,用以转动手掌。这确保了骑车者在改变握持时不会失去与本发明脚踏车握把握柄的接触,进而确保了骑车者的安全把持。
文档编号B62K21/26GK101659307SQ200910175149
公开日2010年3月3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18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25日
发明者弗兰克·阿诺尔德 申请人:Rti运动商品销售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