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型车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1098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加强型车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厢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厢板。
背景技术
车厢由车厢底板、车厢板、插桩等构成,车厢板和插桩之间通过铰链实现连接,铰 链通常安装在车厢板前后面上,连接在框架上或者边沿部分上,一般是采用焊接,方便快捷 且稳定可靠。但如果车厢框架的钢板比较薄,或者车厢板的边沿部分钢板比较薄,焊接时就 不容易焊接上,钢板上也可能出现焊接造成的洞,焊接处的连接强度也达不到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焊接铰链时可满足焊接要求的车厢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加强型车厢板,它包括车厢板本体(4),车厢板本体(4)具有前后面,在所述 车厢板本体(4)的拐角连接有中空的车厢板加强角(5),车厢板加强角(5)包围车厢板本 体(4)的拐角,车厢板加强角(5)的前板(1)覆盖在车厢板本体(4)的前面上;车厢板本体 (4)的前后面之间由发泡材料(6)填充。所述车厢板加强角(5)包括前板(1)和后板(7),前板(1)和后板(7)之间由板 (2)连接,前板(1)和后板(7)分别位于车厢板本体(4)的前后面的外侧。所述车厢板本体(4)的前后面之间设有框架(8),所述发泡材料(6)填充在该框架的中间。所述前板(1)为三角形。本实用新型尤其适用于采用薄钢板、不锈钢板做成框架的车厢板,将车厢板本体 的拐角增设车厢板加强角,方便在拐角处焊接铰链,有效克服了一些车厢板边框因为板材 太薄无法焊接、或者铰链连接处强度不够的缺陷。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车厢板加强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车厢板本体4,车厢板本体4的前后面为两层平行的 钢板,前后面之间设有框架8,在两层钢板以及框架8内填充有发泡材料6聚氨酯。在车厢 板本体4的四个拐角处各焊接有一个车厢板加强角5。如图2、3所示,车厢板加强角5的形状为一中空的三角台形,可以近似看做将中空 的长方体沿对角线平分的一半。如图3所示,它包括前板1和后板7、成直角关系的板2和
33,由前板1、后板7、板2、板3所围成的空间为中空。前板1和后板7互相平行,二者之间的 距离与车厢板本体4的厚度相适配。前板1、后板7、板2可用一块三角形钢板弯折制作,然 后将板3与前板1、后板7的底边焊接,最后构成一个中空的三角形。使用时,将车厢板加强角5包围住车厢板本体4的拐角,然后将板2和3外侧的两 个边焊接在车厢板本体4的框架8上,然后在前板1上连接铰链或者焊接上连接铰链用的 钢板即可。前板1可采用较厚的钢板,以方便焊接,并且不易出现焊接造成的洞并可保证连 接强度。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取消板3,仅由一块钢板折弯而成,焊接在 框架8后仍可实现方便连接铰链的功能;车厢板本体4的两层钢板也可以近似替换为帆布、 玻璃钢等材料,或者取消钢板,其前后面直接为发泡材料6 ;前板1也可以为矩形、梯形等其 它形状;车厢板加强角5与车厢板本体4的连接方式也可以为铆接、螺栓连接等连接方式; 焊接的车厢板加强角5数量根据实际需要确定,这样的近似变化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一种加强型车厢板,它包括车厢板本体(4),车厢板本体(4)具有前后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厢板本体(4)的拐角连接有中空的车厢板加强角(5),车厢板加强角(5)包围车厢板本体(4)的拐角,车厢板加强角(5)的前板(1)覆盖在车厢板本体(4)的前面上;车厢板本体(4)的前后面之间由发泡材料(6)填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型车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板加强角(5)包括前 板⑴和后板(7),前板⑴和后板(7)之间由板(2)连接,前板⑴和后板(7)分别位于 车厢板本体(4)的前后面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强型车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板本体(4)的前 后面之间设有框架(8),所述发泡材料(6)填充在该框架(8)的中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强型车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1)为三角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车厢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厢板。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强型车厢板,它包括车厢板本体(4),车厢板本体(4)具有前后面,在所述车厢板本体(4)的拐角连接有中空的车厢板加强角(5),车厢板加强角(5)包围车厢板本体(4)的拐角,车厢板加强角(5)的前板(1)覆盖在车厢板本体(4)的前面上;车厢板本体(4)的前后面之间由发泡材料(6)填充。本实用新型尤其适用于采用薄钢板、不锈钢板做成框架的车厢板,将车厢板本体的拐角增设车厢板加强角,方便在拐角处焊接铰链,有效克服了一些车厢板边框因为板材太薄无法焊接、或者铰链连接处强度不够的缺陷。
文档编号B62D33/00GK201646885SQ20092022386
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28日
发明者于国防, 刘建设 申请人:于国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