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车后支撑骨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1936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婴儿车后支撑骨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儿车后支撑骨架结构,尤其是指一种不仅能令该婴儿车更 具有支撑强度,于使用过程中后支撑骨架不会有变形情况发生,且同时能防止因该后支撑 骨架变形导致后轮过度磨损,相对能让使用者在推动婴儿车时能更为省力方便,而在其整 体施行使用上更增实用功能特性的婴儿车后支撑骨架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小孩于还未学会行走时,不论去到何处,皆是由父母抱着行走移动,尤其是母 亲更是无时无刻细心抱着小孩、呵护着小孩,也因此许多父母常会因小孩抱久产生腰酸背 痛的现象;而随着小孩长大开始学会行走时,由于脚步不稳,于许多场合中,为避免小孩跌 倒发生危险,使得父母还是时常把小孩抱在手上,加上小孩年纪小,于行走跑跳一段时间后 容易产生疲累、想睡觉,造成父母同样还是要在小孩疲累、想睡觉时予以抱在手上。也因此, 为降低父母小孩抱久产生腰酸背痛情况,减少父母的这种甜蜜负担,即有业者研发出各式 的婴儿车,该婴儿车主要是于一骨架底端设有轮子,于该骨架设有乘坐部供小孩坐于其中, 且于该骨架上端设有手把,以让父母能推着该婴儿车,令该婴儿车以其底部的轮子移动,而 可减少父母抱着小孩的时间,降低父母手部的疲劳。然而,上述婴儿车虽可达到供婴儿乘坐的预期功效,但也在其实际操作施行使用 上发现,该类婴儿车的后支撑骨架皆是设置于婴儿车后骨架的后端面,使得当婴幼儿乘坐 在该婴儿车上后,由于婴幼儿的体重下压,容易让该后支撑骨架因负重而产生变形现象,一 旦该后支撑骨架变形即会使婴儿车后轮连带产生偏移不在同一轴线上,造成使用者在推动 婴儿车时,由于婴儿车后轮产生偏移,令后轮外侧的轮子受力不平均、较易产生磨损,造成 损耗率极高,且因轮子的磨损相对导致使用者在推动该婴儿车时极为耗费力气、不易推动, 致令在其整体施行使用上仍存有改进的空间。因此,设计人有鉴于此,秉持多年该相关行业的丰富设计开发及实际制作经验,针 对现有的结构及缺陷予以研究改进,提供一种婴儿车后支撑骨架结构,以期达到更佳实用 价值性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婴儿车后支撑骨架结构,使得该婴幼儿乘坐在 该婴儿车上时,避免后支撑骨架变形的情况发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的婴儿车后支撑骨架结构,其主要于该后 支撑骨架分别设有两相对应于内侧端相互枢设结合的上横杆及两相对应于内侧端相互枢 设结合的下横杆,于两相互枢设结合的上横杆及两相互枢设结合的下横杆的中央枢设处之 间另设有立杆,该立杆于上端与两上横杆的枢设处间具有连接段,使得该上、下横杆外端分 别枢设在婴儿车两侧后骨架的前、后相异的两端面;如上所述的婴儿车后支撑骨架结构,其中,该后支撑骨架的上横杆与立杆间所具有的连接段,其为由该立杆顶端直接一体弯折成型的弯折部。如上所述的婴儿车后支撑骨架结构,其中,该后支撑骨架的上横杆与立杆间所具 有的连接段,其为以垫圈所套设连接组成。如上所述的婴儿车后支撑骨架结构,其中,该后支撑骨架的上横杆枢设在婴儿车 两侧后骨架的前端面,下横杆则枢设在婴儿车两侧后骨架的后端面。如上所述的婴儿车后支撑骨架结构,其中,该后支撑骨架的上横杆枢设在婴儿车 两侧后骨架的后端面,下横杆则枢设在婴儿车两侧后骨架的前端面。借此,使得该婴幼儿乘坐在该婴儿车上时,本实用新型的后支撑骨架的负重能平 均分布在婴儿车两侧后骨架的前、后端面,以能避免后支撑骨架变形的情况发生,相对即能 防止婴儿车后轮过度磨损连带造成其推动不便的情况发生,而能在其整体施行使用上更增 实用便利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立体结构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侧视剖视结构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组合立体结构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组合侧视剖视结构图。主要元件标号说明1后支撑骨架12下横杆131弯折部14定位装置16 斜杆21后骨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结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后支撑骨架 1,其分别设有两相对应于内侧端相互枢设结合的上横杆11及两相对应于内侧端相互枢设 结合的下横杆12,于两相互枢设结合的上横杆11及两相互枢设结合的下横杆12的中央枢 设处之间另设有立杆13,该立杆13于上端与两上横杆11的枢设处间具有连接段,该连接段 可为直接由立杆13上端所弯折成型的弯折部131,而于该立杆13底端与两下横杆12的枢 设处间则设有定位装置14,另于该立杆13上套设有活动座15,该活动座15两侧枢设有斜 杆16,该斜杆16另端则与下横杆12外端相枢设结合。如此一来,请再一并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立体结构图及图3本实用新型的 组合侧视剖视结构图所示,即可令该后支撑骨架1枢设于婴儿车2两侧后骨架21间,利用 该后支撑骨架1的上横杆11与立杆13间具有连接段,令该上横杆11外端枢设在婴儿车2
11上横杆 13立杆 132垫圈 15活动座 2婴儿车两侧后骨架21的前端面或后端面,而该后支撑骨架1的下横杆12则枢设于婴儿车2两侧 后骨架21相异于该上横杆11的后端面或前端面;使得该婴幼儿乘坐在该婴儿车2上时,该 后支撑骨架1的负重能平均分布在婴儿车2两侧后骨架21的前、后端面,以能避免后支撑 骨架1变形的情况发生。而该后支撑骨架1的上横杆11与立杆13间所具有的连接段,其不仅可为由该立 杆13顶端直接一体弯折成型的弯折部131〔请一并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结构图 所示〕,且该连接段亦可为以垫圈132所套设连接组成〔请再一并参阅图4本实用新型的另 一实施例组合立体结构图及图5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组合侧视剖视结构图所示〕,而皆 同样能达到令该后支撑骨架1的上横杆11外端枢设在婴儿车2两侧后骨架21的前端面或 后端面,而下横杆12则枢设于婴儿车2两侧后骨架21相异于该上横杆11的后端面或前端 面,使该后支撑骨架1的负重能平均分布在婴儿车2两侧后骨架21的前、后端面,以避免后 支撑骨架1变形的情况发生。借由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婴儿车后支撑骨架结构的组成与使用实施说明 可知,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结构相较的下,本实用新型主要于该后支撑骨架两相互枢设结合 的上横杆及两相互枢设结合的下横杆的中央枢设处之间另设有立杆,该立杆于上端与两上 横杆的枢设处间具有连接段,使得该上、下横杆外端分别枢设在婴儿车两侧后骨架的前、后 相异的两端面,使得该婴幼儿乘坐在该婴儿车上时,该后支撑骨架的负重能平均分布在婴 儿车两侧后骨架的前、后端面,不仅能令该婴儿车更具有支撑强度,于使用过程中后支撑骨 架不会有变形情况发生,且同时能防止因该后支撑骨架变形导致后轮过度磨损,相对能让 使用者在推动婴儿车时能更为省力方便,而能在其整体施行使用上更增实用便利性。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
,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 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 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婴儿车后支撑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支撑骨架枢设于婴儿车两侧后骨架间,所述后支撑骨架分别设有两相对应于内侧端相互枢设结合的上横杆及两相对应于内侧端相互枢设结合的下横杆,两相互枢设结合的所述上横杆及两相互枢设结合的所述下横杆的中央枢设处之间另设有立杆,所述立杆于上端与两所述上横杆的枢设处间具有连接段,所述上、下横杆外端分别枢设在婴儿车所述两侧后骨架的前、后相异的两端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后支撑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支撑骨架的上横 杆与所述立杆间所具有的连接段,为由所述立杆顶端直接一体弯折成型的弯折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后支撑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支撑骨架的上横 杆与所述立杆间所具有的连接段,为以垫圈所套设连接组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后支撑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支撑骨架的上横 杆枢设在所述婴儿车两侧后骨架的前端面,所述下横杆则枢设在所述婴儿车两侧后骨架的 后端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后支撑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支撑骨架的上横 杆枢设在所述婴儿车两侧后骨架的后端面,所述下横杆则枢设在所述婴儿车两侧后骨架的 前端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婴儿车后支撑骨架结构,其主要于该后支撑骨架两相互枢设结合的上横杆及两相互枢设结合的下横杆的中央枢设处之间另设有立杆,该立杆于上端与两上横杆的枢设处间具有连接段,使得该上、下横杆外端分别枢设在婴儿车两侧后骨架的前、后相异的两端面;借此,使得该婴幼儿乘坐在该婴儿车上时,该后支撑骨架的负重能平均分布在婴儿车两侧后骨架的前、后端面,以能避免后支撑骨架变形的情况发生,相对即能防止婴儿车后轮过度磨损连带造成其推动不便的情况发生,而能在其整体施行使用上更增实用便利性。
文档编号B62B9/10GK201660005SQ20102000022
公开日2010年12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7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7日
发明者程宝贤 申请人:程宝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