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车架和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5233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的车架和汽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结构技术,尤其涉及汽车的车架和汽车。
背景技术
商用汽车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调整汽车车身的宽度,车身的宽度会直接影响汽 车方向机和车身前支架等主体部件在汽车车架上的安装位置。为了确保人机工程不变, 不同车身宽度的汽车需要不同宽度的车架来适应,这就使得研发以及生产部门需要针对 不同宽度的车身研制和生产不同宽度的汽车车架,不仅浪费研发和生产的成本,而且不 利于汽车制造的通用化以及自动化。目前迫切需要一种可以适用于各种车身宽度的汽车车架。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的车架和汽车,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使得汽 车车架在主体部件不变的情况下能够适应不同车身宽度的需求,做到车架部件的通用最 大化,从而节省车架模具的开发费用,降低开发成本。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的车架,包括车架主体和车前架;车架主体的前端与车前架的末端彼此相连。如上所述的汽车的车架,车前架的前端的宽度对应于汽车的车身宽度。如上所述的汽车的车架,其特征在于,车架主体与车前架通过固定连接件彼此 相连。如上所述的汽车的车架,所述固定连接件为铆钉和/或螺栓组合件。如上所述的汽车的车架,车架主体包括通过第二横梁和第三横梁彼此连接的 左纵梁和右纵梁。如上所述的汽车的车架,其特征在于,车前架包括通过第一横梁彼此连接的 左前纵梁和右前纵梁,左前纵梁的末端与车架主体的左前端相连,右前纵梁的末端与车 架主体的右前端相连。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具有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车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的车架和汽车,通过采用先分段设计再组合的方 式,用开发较小部件组合模具来替代或减少车架纵梁这个大型成型模具的开发。同时, 车架分段设计后,又使得各部分车架纵梁的结构更为简单,模具开发难度降低,有利于 新材料和新工艺的采用。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 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 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 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的车架的俯视图;[0018]图2为图1中汽车的车架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 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 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 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 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的车架的俯视图,图2为图1中汽车的车架 的主视图,结合图1和图2所示,该汽车的车架包括车架主体10和车前架9。车架主 体10用于安装汽车的动力总成及底盘部件,车前架9用于安装汽车的方向机和车身前支 架等。其中,车架主体10的前端与车前架9的末端彼此相连,这种连接可以通过具有一 定强度的固定连接件(如铆钉、螺栓组合件等)实现。具体的,车前架9包括通过第一横梁4彼此连接的左前纵梁5和右前纵梁1,车 架主体10包括通过第二横梁6、第三横梁8彼此连接的左纵梁7和右纵梁3。左前纵梁 5的末端与车架主体10的左前端相连,右前纵梁1的末端与车架主体10的右前端相连。 左前纵梁5与右前纵梁1之间的距离可以与车架主体10的左前端和右前端之间的距离相 匹配。通常情况下,安装在车架主体10上的汽车的动力总成及底盘部件并不会因为车 身宽度的不同而被安装在差别很大的位置上,因此,车架主体10可以按照统一规格制 造。而用于安装方向机和车身前支架等的车前架9是可拆卸的,因此,只需要将车架主 体10的前端与车前架9的末端之间的配合按照统一的一个标准进行制造,而针对不同车 身宽度使用不同宽度的车前架9即可实现车架部件的通用最大化。这种分段的设计不仅 可以使车架在车架主体10不变的情况下适应不同车身宽度的要求,而且可以节省车架模 具中最重要部件一车架纵梁的模具的开发费用,降低了开发的成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的车架,通过采用先分段设计再组合的方 式,用开发较小部件组合模具来替代或减少车架纵梁这个大型成型模具的开发。同时, 车架分段设计后,又使得各部分车架纵梁的结构更为简单,模具开发难度降低,有利于 新材料和新工艺的采用。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这种汽车具有本实用新型任意实施例中提供的 车架。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 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 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 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 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的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主体(10)和车前架(9);车架主体 (10)的前端与车前架(9)的末端彼此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的车架,其特征在于,车前架(9)的前端的宽度对应于 汽车的车身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的车架,其特征在于,车架主体(10)与车前架(9) 通过固定连接件彼此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连接件为铆钉和/或螺 栓组合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的车架,其特征在于,车架主体(10)包括通过第二 横梁(6)和第三横梁(8)彼此连接的左纵梁(7)和右纵梁(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的车架,其特征在于,车前架(9)包括通过第一横梁 ⑷彼此连接的左前纵梁(5)和右前纵梁(1),左前纵梁(5)的末端与车架主体(10)的左 前端相连,右前纵梁(1)的末端与车架主体(10)的右前端相连。
7.—种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具有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的车架和汽车。该汽车的车架包括车架主体和车前架;车架主体的前端与车前架的末端彼此相连;其中,车架主体用于安装汽车的动力总成及底盘部件;车前架用于安装汽车的方向机和车身前支架。该汽车具有如上所述的车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通过采用先分段设计再组合的方式,用开发较小部件组合模具来替代或减少车架纵梁这个大型成型模具的开发。同时,车架分段设计后,又使得各部分车架纵梁的结构更为简单,模具开发难度降低,有利于新材料和新工艺的采用。
文档编号B62D21/02GK201792899SQ20102026749
公开日2011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19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19日
发明者徐伟, 赵淑英, 钱海, 韩云霄 申请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