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车的副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0972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机动车的副车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ー种根据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中给出形式的用于机动车的副车架。
背景技术
用于机动车的这种也被称为发动机支架/转向架的副车架已由现有技术充分公知,其除了对机动车的车体或车身上的干扰性影响进行解耦之外还提供如下优点可使各种车辆部件易于接近地支承在所述车体或车身上。为此,在副车架上构造有所谓的功能接头,车辆部件可固定在所述功能接头上,副车架可通过所述功能接头与机动车的车身连接。DE 10 2005 055 978 Al公开了ー种用于接纳机动车的底盘和/或动カ传动系 (动カ总成)的部件的、具有权利要求1部分特征的所述类型的副车架。所公开的副车架主要包括在行驶方向上延伸的左、右纵向支架以及使两个纵向支架连接的横向支架。纵向支架分別包括一前浇注接头和ー后浇注接头以及一使两个浇注接头连接的管型材。每个浇注接头在此包括控制臂连接装置以及相应的用于使副车架固定在机动车车身上的螺纹连接点。此外,两个纵向支架通过交叉支撑件彼此连接。在此被证实不利的尤其是,由于副车架包括浇注实施方式的接头并补充以例如管形式的横向和纵向型材,所以副车架是结构复杂并且在接合方面相对昂贵的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干,在避免所述缺点的情况下这样进一歩改造根据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中所给出的形式的用于机动车的副车架,使得可实现成本较低廉的并且较容易接合的结构。所述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特征部分的特征与前序部分特征相接合地实现。从属权利要求形成本发明的有利的扩展构型。机动车的用于连接不同车辆部件的副车架按已知的方式和方法包括两个在行驶方向上观察位于前方的前功能接头以及两个在行驶方向上观察设置在后方的后功能接头。 在此这些功能接头构造成,通过这些功能接头能实现不同车辆部件与副车架的连接和/或实现副车架在车辆车身上的固定。此外,在前、后功能接头之间设置有增强元件。根据本发明,两个前功能接头仅通过增强元件与两个后功能接头以能拆松的方式连接。由于根据本发明仅通过增强元件使前功能接头与后功能接头固定,所以根据本发明的副车架不再需要纵向支架。由此不再需要在功能接头与纵向支架之间的、按照现有技术所需的高投入的接合结构/装置。这一点尤其是在成本和更简单且更快速的装配方面被证实是有利的。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副车架由于取消了纵向支架而具有比现有技术更小的
构件重量。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形式,两个后功能接头构造成単独的构件并且与增强元件以能拆松的方式连接。此外,与增强元件同样以能拆松的方式连接的前功能接头通过在车辆横向方向上取向的横向支架彼此相对固定。该实施形式的突出之处尤其是在于,其构造结构简单、因而副车架的各个部件的接合可简单且快速地实施。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形式,两个后功能接头与增强元件形成一个结构単元,而两个前功能接头又与增强元件以能拆松的方式连接并且通过在车辆横向方向上取向的横向支架彼此固定。该实施形式被证实是有利的,因为由于后功能接头和增强元件构造成一个结构单元而取消后功能接头与增强元件间的另外的固定/螺纹连接点,这便可能附加地实现节约。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形式,与第一实施形式相应,两个后功能接头又构造成单独的构件并且与增强元件以能拆松的方式连接。但与第一实施形式不同,两个前功能接头仅通过增强元件彼此连接。该实施形式被证实是有利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不再需要在两个前功能接头之间的、按照第一和第二实施形式设置的横向支架,这对构件重量产生有利影响。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形式,两个后功能接头与增强元件形成一个结构単元,而两个前功能接头仅通过增强元件彼此连接。在此被证实特别有利的是,除了取消了横向支架以及与此相关地降低重量之外,还由于在后功能接头上取消了另外的固定/螺纹连接点而实现了相应的简化。对于上述实施形式,可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构造增强元件,例如呈交叉支撑结构的形式或作为板状的、框架状/类似桁架(fachwerkaehnlich)构造的构件。在此重要的是, 这样设计增强元件的结构和尺寸,使得增强元件一起承担被取消的纵向支架和横向支架的功能。根据ー个特別有利的实施形式,后功能接头附加地在车辆竖直方向上以能拆松的方式固定在车辆车身上。为此,后功能接头的构造成接板状的分別具有前、后连接接板的后控制臂连接部位通过前或后连接接板附加地固定在车辆车身上。通过附加地固定后功能接头,以有利的方式保证后控制臂连接部位在车辆竖直方向上的刚度提高。在此优选后控制臂连接部位的前或后连接接板借助于螺纹连接装置直接地固定在车辆车身上。这例如可通过将前或后连接接板在结构上改型,例如在前或后连接接板上构造出在车辆竖直方向上取向的延长部来实现。这种固定结构的突出之处尤其是在干,其结构简单、因而制造成本低。但作为替换方案,后控制臂连接部位的附加固定也可以借助于设置在车辆车身与前或后连接接板之间的耦合元件/联接元件来进行。在此有利的是,由于设置単独的耦合元件,对于运输目的而言可取下所述耦合元件,由此,在运输时可实现堆放密度的提高。后车辆接头的在车辆竖直方向上起作用的附加固定优选借助于易于安装和/或易于拆卸的螺纹连接装置来进行。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从下面的说明得到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特征和应用可能性。下面借助于附图所示的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发明。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和附图中使用在下面列举的附图标记清单中所使用的概念和相关附图标记。


附图中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副车架的第一实施形式的俯视图;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副车架的第二实施形式的俯视图;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副车架的第三实施形式的俯视图;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副车架的第四实施形式的俯视图;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副车架的第四实施形式的侧视图,其中,后功能接头直接固定在车辆车身上,以及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副车架的第四实施形式的另ー个侧视图,其中,后功能接头在中间连接有耦合元件的情况下固定在车辆车身上。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至图4或多或少示意性地分别以俯视图示出总体上用附图标记10标记的用于机动车的副车架。在车辆纵向方向FL上观察,根据图1的副车架10具有两个前功能接头和两个后功能接头,即第一前功能接头12、第二前功能接头14、第一后功能接头16和第二后功能接头18。两个前功能接头12、14通过沿车辆横向方向FQ取向的横向支架20相互连接。另外,由图1可见,在此,前功能接头12、14仅通过ー总体上用附图标记22标记的增强元件与后功能接头16、18连接。按照该实施形式,增强元件22构造成交叉支撑结构并具有两个沿车辆纵向方向 FL取向的纵向支撑件,即使第一前功能接头12与第一后功能接头16相连接的纵向支撑件 24以及使第二前功能接头14与第二后功能接头18相连接的纵向支撑件沈,增强元件还具有两个沿车辆横向方向FQ取向的横向支撑件,即使第一前功能接头12与第二前功能接头 14相连接的横向支撑件观以及使第一后功能接头16与第二后功能接头18彼此连接的横向支撑件30,增强元件还具有两个对角取向的对角支撑件,即使第一前功能接头12与第二后功能接头18相连接的对角支撑件32以及使第二前功能接头14与第一后功能接头16相连接的对角支撑件34。另外,由图1可见,后功能接头16、18分別具有ー构造成接板状的控制臂连接部位 36。控制臂连接部位36分別包括在车辆纵向方向上观察的前连接接板38和后连接接板 40。根据图1所示的实施形式,在此,后功能接头16、18构造成単独的构件并且以可拆松的方式与横向支撑件30以及对角支撑件32或34连接。与上述的第一实施形式不同,在图2所示的实施形式中,增强元件构造成板状的框架状构造的构件。此外,两个后功能接头16、18不是单独的构件,而是与板状的框架状构造的增强元件22形成一个结构単元。通过这种形式的实施形式取消了用干与增强元件(相连接) 的后部螺纹连接点,从而能够进ー步实现节约。副车架10的在图3中所示的实施形式的特征尤其是在于两个前功能接头12、14仅仅通过增强元件22彼此连接。这就是说,在此不使用在前两个实施例中仍设有的横向支架20。另外,由图3可见,两个后功能接头16、18又构造成単独的构件并且以可拆松的方式与增强元件22连接。在当前情况下,增强元件22又构造成板状的框架状构造的构件。图4所示的实施例的特征在于两个前功能接头12、14又仅仅通过增强元件22、 即在无横向支架的情况下彼此连接。但与图3所示的实施形式不同,后功能接头16、18不是构造成単独的构件,而是与增强元件22形成一个结构単元。 由图5可见,在前连接接板38上构造有延长部,在车辆竖直方向ΠΙ上通过所述该延长部借助于在此仅示意性示出的附加的螺纹连接装置42使后功能接头18与车辆车身44 相连接。也就是说,根据本发明的副车架10除了在此仅示意性示出的常规的螺纹连接装置 46之外还通过附加的螺纹连接装置42在车辆竖直方向ΠΙ上附加地固定。通过该附加的固定,以有利的方式保证后控制臂连接部位36在车辆竖直方向ra上的刚度提高。
在图6所示的实施形式中,后功能接头18的后连接接板36的附加固定借助于设置在车辆车身44与前连接接板38之间的耦合元件48来实现。附图标记清单
10副车架
12第一前功能接头
14第二前功能接头
16第一后功能接头
18第二后功能接头
20横向支架
22增强元件
24纵向支撑件
26纵向支撑件
28横向支撑件
30横向支撑件
32对角支撑件
34对角支撑件
36后控制臂连接部位
38前连接接板
40后连接接板
42附加的螺纹连接装置
44车身
46常规的螺纹连接装置
48耦合元件
FQ车辆横向方向
FL车辆纵向方向
FH车辆竖直方向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副车架(10),包括在车辆纵向方向(FL)上观察的两个前功能接头(12,14)以及两个后功能接头(16,18),所述前、后功能接头分别用于连接不同的车辆部件,其中,在所述前、后功能接头(12,14 ;16,18)之间设置有增强元件(22),其特征在于仅通过所述增强元件0 使所述两个前功能接头(12,14)与所述两个后功能接头(16,18) 以能拆松的方式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后功能接头(16,18)与所述增强元件0 以能拆松的方式相连接;所述两个前功能接头(12,14)附加地通过在车辆横向方向(FQ)上取向的横向支架OO)彼此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后功能接头(16,18)与所述增强元件0 形成一个结构単元;所述两个前功能接头(12,14)附加地通过在车辆横向方向 (FQ)上取向的横向支架OO)彼此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后功能接头(16,18)与所述增强元件0 以能拆松的方式连接;所述两个前功能接头(12,14)仅通过所述增强元件02) 彼此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后功能接头(16,18)与所述增强元件0 形成一个结构単元;所述两个前功能接头(12,14)仅通过所述增强元件02)彼此连接。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ー项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元件0 构造成交叉支撑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ー项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元件02)构造成板状的、框架状的构件。
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ー项的副车架,其特征在干所述后功能接头(16,18)分别具有构造成接板状的后控制臂连接部位(36),所述后控制臂连接部位在车辆纵向方向 (FL)上观察具有前、后连接接板(38,40),其中,所述后功能接头(16,18)分別通过所述后控制臂连接部位(36)的前连接接板(38)或后连接接板00)在车辆竖直方向(FH)上固定在车辆车身G4)上。
9.根据权利要求8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控制臂连接部位(36)的前连接接板 (38)或后连接接板GO)直接固定在所述车辆车身G4)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的副车架,其特征在干所述后控制臂连接部位(36)的前连接接板(38)或后连接接板GO)在中间连接有耦合元件G8)的情况下固定在所述车辆车身 (44)上。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连接接板(38)或后连接接板 (40)借助于螺纹连接装置0 附加地固定在所述车辆车身G4)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副车架(10),包括在车辆纵向方向(FL)上观察的两个前功能接头(12,14)以及两个后功能接头(16,18),所述前、后功能接头分别用于连接不同的车辆部件,其中,在所述前、后功能接头(12,14;16,18)之间设置有增强元件(22)。本发明的突出之处在于所述两个前功能接头(12,14)仅通过所述增强元件(22)与所述两个后功能接头(16,18)以能拆松的方式连接。
文档编号B62D21/08GK102556167SQ20111038194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25日
发明者T·克拉默 申请人:奥迪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