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脚蹬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1425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摩托车脚蹬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摩托车脚蹬,尤其涉及摩托车脚蹬与脚蹬胶皮的安装。
背景技术
驾驶员在驾驶摩托车时,双脚非别放在车体两侧的脚蹬上,为了使人车成为一体,双脚必须放稳,如果双脚在脚蹬上打滑,很可能使驾驶员失去重心,造成交通事故。现有摩托车生产中的摩托车脚蹬一般都要设置防滑装置,现有技术中脚蹬上的防滑胶皮采用螺钉或者螺栓固定,需要在胶皮上打孔,降低了胶皮的强度,胶皮寿命也随之降低,同时增加了产品成本,组装时间增加,降低了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摩托车脚蹬,解决现有连接结构存在的问题,有效的脚蹬胶皮的脱落,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本发明提供的摩托车脚蹬,包括脚蹬座、脚蹬安装孔和脚蹬胶皮,其脚蹬胶皮底面设置有向下延伸的橡胶柱,橡胶柱上设置有突起,所述突起上表面为平面,横截面的面积由上至下依次减小。所述突起上表面的直径大于脚蹬安装孔的直径I至3毫米。采用了以上结构,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防滑胶皮与脚蹬的连接不再需要安装螺栓或螺钉,只要通过压力机将防滑胶皮一次性压人脚蹬安装孔即可,减少了由于震动造成连接螺栓或螺钉的松动,发生脚蹬胶皮掉落的可能性;同时构成零件数量减少,降低了产品的成本,组装设备变得简单,产品的组装时间大幅度减少,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同时胶皮上不再需要打孔,提高了胶皮的强度,胶皮寿命随之延长,减少了摩托车使用成本。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下面将对结合附图对实施例作简单的介绍。图1是本发明的摩托车脚蹬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1立体图。图中:1、脚蹬座,2、脚蹬安装孔,3、脚蹬胶皮,4、橡胶柱,5、突起。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参见附图1-3,本发明的摩托车脚蹬,包括脚蹬座I,脚蹬座I上设置脚蹬安装孔2,并安装脚蹬胶皮3,所述脚蹬胶皮3底面设置有向下延伸的橡胶柱4,橡胶柱4上设置有突起5,所述突起5上表面为平面,横截面的面积由上至下依次减小,所述突起5上表面的直径大于脚蹬安装孔2的直径I至3毫米。本发明脚蹬胶皮3依靠橡胶柱4上的突起5卡紧在脚蹬座I上,不易松动,减少了发生脚蹬胶皮3掉落的可能性;同时构成零件数量减少,降低了产品的成本,组装设备变得简单,产品的组装时间大幅度减少,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比较现有技术,脚蹬胶皮3上也不再需要打孔,提高了胶皮的强度,胶皮寿命随之延长,减少了摩托车使用成本。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摩托车脚蹬,包括脚蹬座、脚蹬安装孔和脚蹬胶皮,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蹬胶皮底面设置有向下延伸的橡胶柱,橡胶柱上设置有突起,所述突起上表面为平面,横截面的面积由上至下依次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摩托车脚蹬,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上表面的直径大于脚蹬安装孔的直径I至3毫米。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摩托车脚蹬,包括脚蹬座、脚蹬安装孔和脚蹬胶皮,其脚蹬胶皮底面设置有向下延伸的橡胶柱,橡胶柱上设置有突起,所述突起上表面为平面,横截面的面积由上至下依次减小。本发明的防滑胶皮与脚蹬的连接不需安装螺钉,减少了松动,具有脚蹬胶皮不易掉落;同时零件数量少,成本低,组装简单等优点。
文档编号B62J25/00GK103171688SQ20111043477
公开日2013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2日
发明者张永书 申请人:张永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