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动煞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2805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动煞车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煞车系统,特别是一种连动煞车系统。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目前一些机车之中会配置有连动煞车装置,以提供连动煞车的功能。举例来说,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451873号以及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374746号各自揭露有不同型式的习知的连动煞车装置。然而,这些习知的连动煞车装置在操作过程中皆会具有一缺点。更具体而言,在一使用者操作具有连动煞车功能的一操作拉杆(或一煞车操作杆)后,由于一连动钢索会拉扯另一操作拉杆(或另一煞车操作杆),故会使得该另一操作拉杆(或该另一煞车操作杆) 跟着做动,因而会造成使用者夹手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连动煞车系统,其可避免发生操作者夹手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基本上采用如下所详述的特征以为了要解决上述的问题。也就是说, 本实用新型包括一第一固定座;一第一煞车操作杆,以转动方式连接于该第一固定座;一第二固定座;一第二煞车操作杆,以转动方式连接于该第二固定座;一第一鼓式煞车装置, 具有一第一煞车摇臂;一第二鼓式煞车装置,具有一第二煞车摇臂;一平衡杆,以移动方式设置于该第一固定座之中;一连杆,枢接于该第一煞车操作杆与该平衡杆之间;一杠杆,枢接于该第二固定座,并且具有一第一端部及一第二端部,其中,该第一端部是相对于该第二端部;一第一套管,抵接于该第二固定座与该第一鼓式煞车装置之间;一第一导线,穿设于该第一套管之中,并且连接于该杠杆的该第一端部与该第一鼓式煞车装置的该第一煞车摇臂之间;一第二套管,抵接于该第一固定座与该第二固定座之间;一第二导线,穿设于该第二套管之中,并且连接于该平衡杆与该杠杆的该第二端部之间;一第三套管,抵接于该第一固定座与该第二鼓式煞车装置之间;以及一第三导线,穿设于该第三套管之中,并且连接于该平衡杆与该第二鼓式煞车装置的该第二煞车摇臂之间。同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连动煞车系统,该第一鼓式煞车装置更具有一第一定位座,以及该第一套管是抵接于该第二固定座与该第一定位座之间。又在本实用新型中,该第一鼓式煞车装置更具有一第二定位座,以及该第三套管是抵接于该第一固定座与该第二定位座之间。又在本实用新型中,该杠杆是藉由一枢轴而枢接于该第二固定座,以及该枢轴是位于该杠杆的该第一端部与该第二端部之间。又在本实用新型中,该杠杆是以可分离的方式抵接于该第二煞车操作杆。本实用新型可增进煞车操作时的舒适性,以避免发生操作者夹手的问题。
图1是本实用新型连动煞车系统于一种运作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连动煞车系统于另一种运作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连动煞车系统于又一种运作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 连动煞车系统111 第一固定座112 第二固定座121 第一煞车操作杆122 第二煞车操作杆131 第一鼓式煞车装置131a 第一煞车摇臂131b 第一定位座132 第二鼓式煞车装置132a 第二煞车摇臂132b 第二定位座140 平衡杆150 连杆160 杠杆161 第一端部162 第二端部171 第一套管172 第二套管173 第三套管181 第一导线182 第二导线183 第三导线190 枢轴F 车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做详细说明。兹配合图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本实施例的连动煞车系统100是适用于一机车之中,并且其主要包括有一第一固定座111、一第二固定座112、一第一煞车操作杆121、一第二煞车操作杆122、一第一鼓式煞车装置131、一第二鼓式煞车装置132、一平衡杆140、一连杆150、一杠杆160、一第一套管171、一第一导线181、一第二套管172、一第二导线182、一第三套管 173及一第三导线183。[0042]第一固定座111及第二固定座112可设置于机车的一车架F之上。第一煞车操作杆121及第二煞车操作杆122是分别以转动方式连接于第一固定座 111及第二固定座112。第一鼓式煞车装置131具有一第一煞车摇臂131a及一第一定位座131b。第二鼓式煞车装置132具有一第二煞车摇臂13 及一第二定位座132b。平衡杆140是以移动的方式设置于第一固定座111之中。连杆150是枢接于第一煞车操作杆121与平衡杆140之间。换言之,连杆150可相对于第一煞车操作杆121与平衡杆140进行转动。杠杆160是藉由一枢轴190而枢接于第二固定座112,并且杠杆160具有一第一端部161及一第二端部162。在此,第一端部161是相对于第二端部162,以及枢轴190是位于第一端部161与第二端部162之间。更具体而言,当杠杆160以枢轴190为中心转动时, 第一端部161会相对于第二端部162转动。此外,在本实施例之中,杠杆160是以可分离的方式抵接于第二煞车操作杆122。第一套管171抵接于第二固定座112与第一鼓式煞车装置131的第一定位座131b 之间。第一导线181穿设于第一套管171之中,并且第一导线181连接于杠杆160的第一端部161与第一鼓式煞车装置131的第一煞车摇臂131a之间。第二套管172抵接于第一固定座111与第二固定座112之间。第二导线182穿设于第二套管172之中,并且第二导线182连接于平衡杆140与杠杆160的第二端部162之间。第三套管173是抵接于第一固定座111与第二鼓式煞车装置132的第二定位座 132b之间。第三导线183是穿设于第三套管173之中,并且第三导线183是连接于平衡杆140 与第二鼓式煞车装置132的第二煞车摇臂13 之间。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套管171、第二套管172及第三套管173皆是由具有适度刚性的材料所制成。当一操作者操作第二煞车操作杆122时(亦即,当第二煞车操作杆122被操作而转动时),如图2所示,第二煞车操作杆122会抵推杠杆160,而使杠杆160绕着枢轴190转动。此时,连接于杠杆160的第一端部161的第一导线181会被拉动,因而会拉动第一鼓式煞车装置131的第一煞车摇臂131a,进而会使得第一鼓式煞车装置131产生煞车制动效果。在另一方面,当操作者操作第一煞车操作杆121时(亦即,当第一煞车操作杆121 被操作而转动时),如图3所示,第一煞车操作杆121会拉动连杆150。此时,连杆150会拉动平衡杆140,因而会使得平衡杆140在第一固定座111中进行移动。接着,平衡杆140会同时拉动第二导线182及第三导线183。在此,第三导线183会拉动第二鼓式煞车装置132 的第二煞车摇臂132a,进而会使得第二鼓式煞车装置132产生煞车制动效果。同时,连接于杠杆160的第二端部162的第二导线182会迫使杠杆160的第二端部162绕着枢轴190进行转动,因而会使得杠杆160的第一端部161亦绕着枢轴190进行转动。此时,连接于杠杆 160的第一端部161的第一导线181会被拉动,因而会拉动第一鼓式煞车装置131的第一煞车摇臂131a,进而会使得第一鼓式煞车装置131产生煞车制动效果。如上所述,当操作者操作第一煞车操作杆121时,第一鼓式煞车装置131及第二鼓式煞车装置132可同时产生煞车制动效果。在此,特别的是,在以第一煞车操作杆121的操作来使第一鼓式煞车装置131 及第二鼓式煞车装置132同时产生煞车制动效果的期间,第二煞车操作杆122并不会发生转动(因为杠杆160不会带动第二煞车操作杆12 ,因而能避免发生操作者夹手的问题。
权利要求1.一种连动煞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固定座;一第一煞车操作杆,是以转动方式连接于该第一固定座; 一第二固定座;一第二煞车操作杆,是以转动方式连接于该第二固定座; 一第一鼓式煞车装置,具有一第一煞车摇臂; 一第二鼓式煞车装置,具有一第二煞车摇臂; 一平衡杆,是以移动方式设置于该第一固定座之中; 一连杆,枢接于该第一煞车操作杆与该平衡杆之间;一杠杆,枢接于该第二固定座,并且具有一第一端部及一第二端部,其中,该第一端部是相对于该第二端部;一第一套管,抵接于该第二固定座与该第一鼓式煞车装置之间; 一第一导线,穿设于该第一套管之中,并且连接于该杠杆的该第一端部与该第一鼓式煞车装置的该第一煞车摇臂之间;一第二套管,抵接于该第一固定座与该第二固定座之间;一第二导线,穿设于该第二套管之中,并且连接于该平衡杆与该杠杆的该第二端部之间;一第三套管,抵接于该第一固定座与该第二鼓式煞车装置之间;以及一第三导线,穿设于该第三套管之中,并且连接于该平衡杆与该第二鼓式煞车装置的该第二煞车摇臂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动煞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鼓式煞车装置更具有一第一定位座,以及该第一套管是抵接于该第二固定座与该第一定位座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动煞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鼓式煞车装置更具有一第二定位座,以及该第三套管抵接于该第一固定座与该第二定位座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动煞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杠杆是藉由一枢轴而枢接于该第二固定座,以及该枢轴是位于该杠杆的该第一端部与该第二端部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动煞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杠杆是以可分离的方式抵接于该第二煞车操作杆。
专利摘要一种连动煞车系统。一第一煞车操作杆及一第二煞车操作杆分别以转动方式连接于一第一固定座及一第二固定座。一平衡杆设置于第一固定座中。一连杆枢接于第一煞车操作杆与平衡杆间。一杠杆枢接于第二固定座。一第一套管抵接于第二固定座与一第一鼓式煞车装置间。一第一导线穿设于第一套管中,并连接于杠杆与一第一煞车摇臂间。一第二套管抵接于第一与第二固定座间。一第二导线穿设于第二套管中,并连接于平衡杆与杠杆间。一第三套管抵接于第一固定座与一第二鼓式煞车装置间。一第三导线穿设于第三套管中,并连接于平衡杆与一第二煞车摇臂间。本实用新型可增进煞车操作时的舒适性,以避免发生操作者夹手的问题。
文档编号B62L3/08GK202038423SQ201120094460
公开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31日
发明者郭荣彬 申请人: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