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婴儿推车自动刹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4894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婴儿推车自动刹车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幼儿用车领域,即一种婴儿推车自动刹车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的婴儿推车的轮子约可分为两类万向轮和普通车轮,万向轮通过操作其上的扳手实现刹车和刹车解锁;而主流的是普通车轮手动刹车,其刹车装置是指婴幼儿车的每支车后脚管对应一只轮座,每只轮座具有一个空腔,车后脚管下端插在轮座空腔内,轮座被车轮中心轴横穿,刹车柄位于两只车轮之间。当刹车柄边侧的刹片嵌于车轮的相邻刹齿之间即实现刹车(靠近车脚管一侧的车轮中心处向外发散6-8片刹齿,相邻刹齿之间的夹角大小相同);当人工掀动刹车柄使刹片自相邻刹齿之间撤出即刹车被解锁。从上可见,婴儿推车欲停车及停后再行走时,其半自动刹车装置都有待人工操作, 也就是说较为麻烦。还有当粗心妈妈聊天、打电话或有突发事件需迅即离开时,可能会忘记将婴儿推车定位刹车,从而招致婴幼儿人身安全隐患,例如婴儿车沿坡面自滑行导致严重后果等(可阅见相关事故报告)。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任务提供一种婴儿推车的自动刹车系统,使人们在停止婴儿车推动的同时自动锁定刹车,在欲推动婴儿车行走时刹车即解锁,给家长育儿带来更多的安全和方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一种婴儿推车自动刹车系统,分别独立存在于推车后端的左侧和右侧,每一自动刹车系统的特征在于它包括有动位套、定位套、轮座、对夹、压缩簧、 刹轴、刹线,其中1)动位套插接固定于推车手把,定位套插接固定于推车后脚管上端,定位套与动位套相互插接后活动铆接;2)被车轮中心轴横向穿接的轮座具有相互平行的脚管腔和后空腔;3)对夹位于轮座后空腔外侧,压缩簧被置于后空腔内部,刹轴穿过对夹下端的两片立圈和后空腔侧面的纵向长孔;4)刹线上端的横头插接于动位套的扣孔,刹线下端的横头插接于对夹顶部的提扣,刹线的大部段落在后脚管外或自后脚管内穿行。定位套侧面的同一母线上具有高孔和束夹,高孔内铆有钢质短轴。本实用新型自动刹车系统的工作原理加载于推车手把的人工外力撤去时,后空腔内被压缩的弹簧张力释放,推动刹轴迅即切入车轮内侧的相邻刹齿之间实现刹车;当婴儿车需行走时,手把被推车人自然压下,横头插接在动位套扣孔内的刹线被上提,由于刹线下端的横头插接在对夹顶部的提扣内,所以刹线将对夹提起、继而提起横穿于对夹下端立圈内的刹轴(同时刹轴沿轮座侧面纵向长孔上行,后空腔内的弹簧被压缩),即刹轴已自相邻刹齿之间脱出,车轮被解锁滚动行走。[0012]本实用新型自动刹车系统在推车一侧后脚管上的安装步骤可以是1.定位套插入推车的后脚管上端后铆接,动位套插入推车的手把后铆接,定位套与动位套相互插入对接后再铆接,钢质短轴插入定位套的高孔内铆接;2.将对夹卡于轮座后空腔的外侧,压缩簧装入轮座的后空腔内,令刹轴穿过对夹下端的双立圈和轮座后空腔侧面的纵向长孔,此时轮座后空腔内的压缩簧被封装,压缩簧的轴线方向与后空腔高度方向一致;3.令刹线一端的横头插挂于动位套的扣孔,刹线沿定位套的高孔中位、入束夹之内、自上腰孔穿入后脚管内向下、再自后脚管下端的下腰孔穿出,其下端横头插接于对夹顶部的提扣,从而完成安装;或在靠近定位套束夹下方的后脚管打一通孔,通孔的方向与所在后脚管段落轴线垂直或构成适当角度,刹线穿过该通孔后沿后脚管外侧向下,直至刹线下端横头插入对夹顶部的提扣,从而完成安装。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推车人撤去对手把的压力,压缩簧的张力推动刹轴介入车轮相邻刹齿之间实现自动刹车,提高了车中婴幼儿人身安全系数;当人们欲推动婴儿车行走时,施加于推车手把上的压力提升刹线和刹轴实现刹车解锁,提高了推车使用的便捷性。

[0017]图1为一种婴儿推车车架。[0018]图2为图1局部A的放大图一刹车状态下的关节。[0019]图3为平面放大图婴儿推车行走状态下的关节。[0020]图4为关节部位爆炸图。[0021]图5a-b分别是轮座立体图和剖视图。[0022]图6为轮座后空腔内的压缩簧位置示意。[0023]图7为对夹立体图。[0024]图8为刹线示意图。[0025]图9为刹线、对夹、刹轴的连接方式(轮座省略)[0026]图lOc-d分别是车轮的立体图和车轮内侧的平面图。[0027]图lle-f分别是刹轴的工作状态一刹轴与刹齿配合图[0028]图12是刹轴非工作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 本实用新型自动刹车系统分别附加安装于婴儿推车左右两侧的后脚管 11上,两侧的自动刹车系统完全相同且相互独立。参见图2-4及图lle-f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刹车系统主要由关节、轮座的相关连接件和刹线组成,其中定位套3插接于后脚管11上端并铆接,动位套2插接于手把14并铆接,定位套3和动位套2相互插入铆接后的联合体即为上述的所谓“关节”。后脚管11下端插入轮座的脚管腔51并固定,压缩簧6被置入轮座的后空腔52,刹轴7穿过对夹下端两片立圈42和轮座后空腔52侧面的纵向长孔53 ;刹线8的大部段落穿行于后脚管11的内空,刹线8上端的横头81插挂于动位套2的扣孔21, 刹线8下端的横头81插接于对夹顶部的提扣41。[0030]参见图1-3及图lle-f和图12 当推车者下压手把14时,以定位套3和动位套2 之间的铆合钉18为轴,动位套2相对于定位套3下旋(约90°左右),关节形态如图3所示;此时动位套2扣孔21带动刹线8上抽、继而刹线8上提对夹、对夹再上提刹轴7,使得刹轴7自车轮15的相邻刹齿16之间脱出,则刹车解锁,车轮15可以自由行走。另外上述刹轴7上提的过程即是其压缩轮座后空腔52内的压缩簧6的过程。反之如撤去使用者对手把的外加力,轮座的后空腔52内原被压缩着的压缩簧6释放张力,推动刹轴7沿后空腔 52侧面的纵向长孔53下移,刹轴7端部卡入车轮15的相邻刹齿16之间,即刹轴7由图12 中的位置演变至图lle-f中的位置,则车轮15被锁定,推车稳定处于刹车状态。另外由于刹轴7的下移带动对夹下移、刹线8下行,则关节由图3演变至图2状态。为保证刹轴7自相邻刹齿16之间完全脱出,刹线8向上提升的位移量必须超过车轮15的刹齿16高度。参见图3 由于定位套3高孔31的存在,且钢质短轴32横向铆定在高孔31内,推车行走时,刹线8始终紧贴着高孔31内的短轴32,即实际上是被耐磨性好的短轴32上顶着,有效增大了刹线8的上行位移量。参见图2和图4 束夹33能够较好地维持着刹线8的预设走向,避免了刹线8可能的超预期摆动;还由于束夹33具有适当的高度,使得刹线8上提和下行时均避免了与后脚管11上腰孔12的擦碰(在刹线8自后脚管11内穿行的情况下)。参见图lle-f和图fe 两只车轮15之间的连接轴穿过轴套M实现与轮座的连接, 车轮15固定于车轮连接轴的两端。下面继续说明本实用新型动位套2扣孔21的结构相同于对夹提扣41的结构,参见图7和图4 扣孔21、提扣41中的双圆孔平行且大小一致,其中一个圆孔上含窄开口 211,由于窄开口 211可供刹线 8切入,所以当横头81插入双圆孔内时,刹线8位居双圆孔之间的中位;扣孔21、提扣41的另一个圆孔完全封闭,从而保证了横头81的受力需求。参见图8,刹线8为金属线,横头81为钢质件,刹线8端部居于横头81中位,且与横头81—体化溶接。参见图6及图恥和图fe,压缩簧6自下方装入轮座的后空腔52,后刹轴7自轮座侧面纵向长孔53穿过轮座,则压缩簧6被封装于后空腔52内。如果刹线8的大部段落不从后脚管11内穿行,参见图2 则在后脚管11的虚线位置有一通孔17供刹线8穿过,后刹线8沿图1中虚线所示路径下行实现与对夹顶部提扣41 的插接,其中借助扎带使之获得与后脚管U平行状。
权利要求1.一种婴儿推车自动刹车系统,分别独立存在于推车后端的左侧和右侧,每一自动刹车系统的特征在于它包括动位套、定位套、轮座、对夹、压缩簧、刹轴和刹线,其中1)动位套插接固定于推车手把,定位套插接固定于推车后脚管上端,定位套与动位套活动铆接;2)被车轮中心轴横向穿接的轮座具有相互平行的脚管腔和后空腔;3)对夹位于轮座后空腔外侧,压缩簧被置于后空腔内部,刹轴穿过对夹下端的两片立圈和后空腔侧面的纵向长孔;4)刹线上端的横头插接于动位套的扣孔,刹线下端的横头插接于对夹顶部的提扣,刹线的大部段落在后脚管外或自后脚管内穿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婴儿推车自动刹车系统,其特征是定位套侧面的同一母线上具有高孔和束夹,高孔内铆有钢质短轴。
专利摘要一种婴儿推车自动刹车系统,分别独立存在于推车后端的左侧和右侧,每一独立刹车系统包括动位套、定位套、轮座、对夹、压缩簧、刹轴和刹线,它利用推车者施加在手把上的推力提升刹线、刹线使车轮相邻刹齿之间的刹轴脱出而实现刹车解锁;当手把上的人工推力撤去时,轮座内的弹簧张力推动刹轴迅疾切入车轮相邻刹齿之间而实现刹车。本自动刹车系统提高了推车中的婴儿人身安全系数和使用推车的便捷性。
文档编号B62B9/08GK202156448SQ20112024532
公开日2012年3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3日
发明者赖小生, 郑春刚 申请人:安徽省舒城三乐童车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