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折叠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5444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携式折叠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特别是涉及可以折叠的自行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可折叠的自行车主要是通过折叠方式减少自行车占有的空间体积,以便于停放,但是对自行车折叠后的便携性考虑较少。现有技术折叠自行车的前轮与车架之间大多没有折叠关系,因此前轮和车架所占空间不能通过折叠而被进一步减少,致使所述自行车被折叠后虽然减少了占用的空间体积,但是自行车被折叠后所占空间体积还不足以满足便于携带的需求;同样,现有技术折叠自行车的后轮和车架所占空间大多也不能通过折叠而被进一步减少,从而不足以满足折叠自行车便于携带的需求;现有技术折叠自行车对脚踏驱动装置的折叠处理大多采用将向自行车两侧伸出的脚踏板折叠而减少该脚踏板在所述自行车被两侧占用的空间,但是所述自行车用于连结脚踏板的连杆并不能折叠,该两连杆分别向相反的方向伸出该自行车的驱动齿轮盘,造成脚踏驱动装置所占空间不能因所述自行车被折叠而缩小,这也造成现有技术折叠自行车被折叠后所占空间体积不足以满足便于携带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出一种便携式折叠自行车,能够令该自行车被折叠后所占空间接近前、后轮重叠后所占用的空间,以满足折叠自行车对便携性能的需求。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可以通过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设计、制造一种便携式折叠自行车,包括可翻转折叠的车架、前轮、后轮、可折叠的车把和驱动装置,尤其是,还包括前轮转向折叠组件。所述车架包括可转动折叠地联结在一起的前车架和后车架,所述前车架设置有用于联结所述前轮转向折叠组件的转向固定杆。 所述前轮转向折叠组件包括用于安装所述车把的车把转向杆,以及用于安装所述前轮的前轮转向杆,该车把转向杆与前轮转向杆可转动折叠地联结在一起;所述转向固定杆上端一侧可转动地联结有转动轴套,在所述转向固定杆下方和所述前轮转向杆上分别设置有可拆装的定位组件,所述车把转向杆套装入所述转动轴套内。从而,在自行车状态时,借助所述转动轴套和可拆装的定位组件令所述前轮转向折叠组件联结所述转向固定杆,并且令前轮转向杆与车把转向杆之间不能转动折叠,同时使车把能够自由转动以控制行驶方向;在自行车折叠状态时,借助所述可拆装的定位组件,所述前轮转向杆从转向固定杆下端拆出,并且借助转动轴套与转向固定杆之间的转动联结,以及前轮转向杆与车把转向杆之间的转动联结而令所述前轮转向折叠组件折叠。所述后车架固定安装或者可折叠地安装所述后轮。具体而言,所述前车架的后端和后车架的前端借助枢轴联结在一起,从而令前车架可以绕枢轴转动而叠靠于所述后车架。所述转动轴套的侧壁借助转轴联结所述转向固定杆的上端侧面,从而令所述转动轴套可以在所述转向固定杆侧面转动,实现所述转动轴套与转向固定杆的可转动联结。所述车把转向杆借助水平轴向的轴杆与前轮转向杆联结,从而令所述前轮转向杆以所述轴杆为转轴向车把转向杆做角位移。作为所述可拆装的定位组件的一种实现方案,所述可拆装的定位组件包括固定联结在所述转向固定轴下端的第一定位轴套,其底端借助连接杆固定连结于所述前轮转向杆的第一定位轴,以及在所述第一定位轴上方可转动地所述前轮转向杆的轴套顶板。在自行车状态时,所述车把转向杆与前轮转向杆之间的转动折叠联结处被套入所述转向轴套内, 所述第一定位轴从所述第一定位轴套下方插入该第一定位轴套内,所述轴套顶板转动至所述第一定位轴套顶部,以阻止所述车把转向杆和前轮转向杆向下位移;在自行车折叠状态时,转动所述轴套顶板离开所述第一定位轴套顶部,所述车把转向杆与前轮转向杆的转动折叠联结处被推出所述转向轴套外,所述第一定位轴也被推出所述第一定位轴套,从而所述前轮转向杆从转向固定杆拆出,并且借助转动轴套与转向固定杆之间的转动联结,以及前轮转向杆与车把转向杆之间的转动联结而令所述前轮转向折叠组件折叠。作为所述可拆装的定位组件的另一种实现方案,所述可拆装的定位组件包括联结在所述转向固定轴下端的第二定位轴套,其底端借助连接板固定连结于所述前轮转向杆的第二定位轴,以及在所述第二定位轴上方设置的贯穿所述前轮转向杆的止退杆,该止退杆与前轮转向杆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在自行车状态时,所述车把转向杆与前轮转向杆的转动折叠联结处被套入所述转向轴套内,所述第二定位轴从所述第二定位轴套下方插入该第二定位轴套内,所述止退杆受所述复位弹簧作用从前轮转向杆伸出至所述第二定位轴套顶部,以阻止所述车把转向杆和前轮转向杆向下位移;在自行车折叠状态时,所述止退杆被向前拉出,以使该止退杆离开所述第二定位轴套顶部,所述车把转向杆与前轮转向杆的转动折叠联结处被推出所述转向轴套外,所述第二定位轴也被推出所述第二定位轴套,从而所述前轮转向杆从转向固定杆拆出,并且借助转动轴套与转向固定杆之间的转动联结,以及前轮转向杆与车把转向杆之间的转动折叠联结而令所述前轮转向折叠组件折叠。作为所述可拆装的定位组件的又一种实现方案,所述可拆装的定位组件包括固定联结在所述转向固定轴下端的卡槽,以及套装所述前轮转向杆的卡锁轴套。所述卡锁轴套的外壁上设置有卡舌片。在自行车状态时,所述卡舌片卡入所述卡槽内,从而将所述卡锁轴套固定联结在所述转向固定值轴的下端,借助所述转向轴套和卡锁轴套,使所述前轮转向杆与车把转向杆之间不能转动折叠,同时使车把能够自由转动以控制行驶方向;在自行车折叠状态时,将所述卡舌片向前拉出所述卡槽,以使所述卡锁轴套脱离所述转向固定轴下端,从而所述前轮转向杆从转向固定杆拆出,并且借助转动轴套与转向固定杆之间的转动联结,以及前轮转向杆与车把转向杆之间的转动折叠联结而令所述前轮转向折叠组件折叠。 具体地,所述卡锁轴套是能够防止套入其中的所述前轮转向杆沿该卡锁轴套轴向窜动的轴承套结构。 为了实现驱动装置的折叠功能,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主动齿轮盘,至少一个从动齿轮盘,固定脚踏连杆,翻转脚踏连杆,以及分别联结所述固定脚踏连杆和翻转脚踏连杆各自端部的两脚踏板。所述各相邻从动齿轮盘之间,以及主动齿轮盘与相邻的从动齿轮盘之间借助链条联结,令从动齿轮盘随主动齿轮盘转动而转动。所述固定脚踏连杆固定连结所述主动齿轮盘的一侧中央,所述翻转脚踏连杆借助合页可翻转地联结所述主动齿轮盘的另一侧中央。在自行车状态时,所述合页呈重叠折合状态,所述固定脚踏连杆和翻转脚踏连杆在所述主动齿轮盘的同一径向直线上,而且两脚踏板分别位于所述主动齿轮盘的径向两端外;在自行车折叠状态时,所述合页翻转呈展开平板状态,所述固定脚踏连杆和翻转脚踏连杆重叠,所述两脚踏板位于所述主动齿轮盘径向同一端外。具体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主动齿轮盘、一中间从动齿轮盘和一后轮从动齿轮盘。 所述主动齿轮盘借助链条联结所述中间从动齿轮盘,该中间从动齿轮盘借助链条联结所述后轮从动齿轮盘,所述后轮从动齿轮盘同轴安装于所述后轮上。所述主动齿轮盘和中间从动齿轮盘都安装于所述后车架上,所述后轮从动齿轮盘借助一延长连杆可转动地联结所述后车架上。在自行车状态时,所述后轮从动齿轮盘位于后车架后方,且所述延长连杆借助卡扣组件联结所述后车架;在自行车折叠状态时,所述卡扣组件分离,所述延长连杆转动,从而令所述后轮向后车架的上方翻转。另一种实现方案,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主动齿轮盘和一从动齿轮盘。所述主动齿轮盘借助链条联结所述从动齿轮盘,所述从动齿轮盘同轴安装于所述后轮上。所述主动齿轮盘和从动齿轮盘都安装于所述后车架上。所述便携式折叠自行车还包括车座,连结该车座的伸缩连杆,以及安装于所述后车架的车座支撑杆。借助套装入所述车座支撑杆的所述伸缩连杆,所述车座可伸缩地联结于所述后车架。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便携式折叠自行车”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1.所述前轮转向折叠组件使得前轮能够与前车驾折叠,进一步缩减了所述自行车被折叠后所占用的空间体积,使得所述自行车折叠后所占有的空间接近前轮和后轮重叠所占有空间,令所述自行车被折叠后所占有空间足以满足便于携带的需求;2.所述后轮也能够与后车架折叠而缩减所述自行车被折叠后所占有的空间体积,更令所述自行车被折叠所占有空间足以满足便于携带的需求;3.所述驱动装置的翻转脚踏连杆可与所述主动齿轮盘折叠,更进一步缩减了所述自行车被折叠后所占用的空间体积,更进一步令所述自行车被折叠后所占有空间足以满足便于携带的需求。

图1是本实用新型“便携式折叠自行车”第一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图2是所述第一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图3是所述第一实施例经过折叠后的主视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图5是所述第二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图6是所述第二实施例经过折叠后的主视示意图;图7是所述第二实施例完成折叠后的俯视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图9是所述第三实施例的可拆装的定位组件的截面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0030]图11是所述第四实施例经过折叠后的主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便携式折叠自行车,如图1至图11所示,包括可翻转折叠的车架、前轮4、后轮5、可折叠的车把6和驱动装置7,还包括前轮转向折叠组件。所述车架包括可转动折叠地联结在一起的前车架11和后车架12,所述前车架11设置有用于联结所述前轮转向折叠组件的转向固定杆111。所述前轮转向折叠组件包括用于安装所述车把6的车把转向杆21,以及用于安装所述前轮4的前轮转向杆22,该车把转向杆21与前轮转向杆 22可转动折叠地联结在一起。所述转向固定杆111上端一侧可转动地联结有转动轴套31, 在所述转向固定杆111下方和所述前轮转向杆22上分别设置有可拆装的定位组件,所述车把转向杆21套装入所述转动轴套31内。从而,在自行车状态时,借助所述转动轴套31和可拆装的定位组件令所述前轮转向折叠组件联结所述转向固定杆111,并且令前轮转向杆 22与车把转向杆21之间不能转动折叠,同时使车把6能够自由转动以控制行驶方向;在自行车折叠状态时,借助所述可拆装的定位组件,所述前轮转向杆22从转向固定杆111下端拆出,并且借助转动轴套31与转向固定杆111之间的转动联结,以及前轮转向杆22与车把转向杆21之间的转动联结而令所述前轮转向折叠组件折叠。所述后车架12固定安装或者可折叠地安装所述后轮5。所述驱动装置7可以安装于所述后车架12,也可以安装于所述前车架11,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7可以安装于所述后车架12。所述前轮转向折叠组件使得前轮4能够与前车驾11折叠,进一步缩减了所述自行车被折叠后所占用的空间体积,使得所述自行车折叠后所占有的空间接近前轮4和后轮5重叠所占有空间,令所述自行车被折叠后所占有空间足以满足便于携带的需求。本实用新型各幅附图都采用简化方式绘制,以体现各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以清楚体现各部件的整体轮廓形状构造为目的。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所述前车架11的后端和后车架12的前端借助至少一根枢轴联结在一起,从而令前车架11可以绕枢轴转动而叠靠于所述后车架12。所述转动轴套31的侧壁借助转轴联结所述转向固定杆111的上端侧面,从而令所述转动轴套31可以在所述转向固定杆111侧面转动,实现所述转动轴套31与转向固定杆111的可转动联结。 所述车把转向杆21借助水平轴向的轴杆与前轮转向杆22联结,从而令所述前轮转向杆22 以所述轴杆为转轴向车把转向杆21做角位移。本使用新型各实施例中所述车把6都是可折叠的,以减少该车把6所占空间。车把6的折叠方式在现有技术中有多种多样,此处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可拆装的定位组件包括固定联结在所述转向固定轴111下端的第一定位轴套3211,其底端借助连接杆3213固定连结于所述前轮转向杆22的第一定位轴3212,以及在所述第一定位轴3212上方可转动地所述前轮转向杆22的轴套顶板3214。所述可拆装的定位组件之间的位置关系满足,在自行车状态时, 所述车把转向杆21与前轮转向杆22之间的转动折叠联结处被套入所述转向轴套31内,所述第一定位轴3212从所述第一定位轴套3211下方插入该第一定位轴套3211内,所述轴套顶板3214转动至所述第一定位轴套3211顶部,以阻止所述车把转向杆21和前轮转向杆22向下位移;在自行车折叠状态时,转动所述轴套顶板3214离开所述第一定位轴套3211顶部,所述车把转向杆21与前轮转向杆22的转动折叠联结处被推出所述转向轴套31外,所述第一定位轴3212也被推出所述第一定位轴套3211,从而所述前轮转向杆22从转向固定杆111拆出,并且借助转动轴套31与转向固定杆111之间的转动联结,以及前轮转向杆22 与车把转向杆21之间的转动联结而令所述前轮转向折叠组件折叠。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可以将前轮4与前车架11折叠在截面是矩形 AB⑶所围成的空间内,只要合理地设置后车架12与后轮5,就可以将后车架12与后轮5经过折叠,甚至如其它实施例所述后车架12与后轮5不经过折叠,都能令后车架12与后轮在截面是矩形EFGH所围成地空间内,那么经过所述前车架11和后车架12的折叠,就可以是所述便携式折叠自行车被折叠在截面是矩形ABCD或者是截面是矩形EFGH的空间区域内, 那么只需要一个内部空间能够容纳截面是矩形AB⑶或者是截面是矩形EFGH的包装袋就能令所述自行车经过折叠后易于被携带。因此,通过第一实施例可以体现,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突破就在于设置了可折叠的前轮转向折叠组件。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还采用可折叠的驱动装置,如图1、图3、图4、图6和图8所示,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主动齿轮盘71,至少一个从动齿轮盘72,固定脚踏连杆73,翻转脚踏连杆74,以及分别联结所述固定脚踏连杆73和翻转脚踏连杆74各自端部的两脚踏板75。 所述各相邻从动齿轮盘72之间,以及主动齿轮盘71与相邻的从动齿轮盘72之间借助链条联结,令从动齿轮盘72随主动齿轮盘71转动而转动。所述固定脚踏连杆73固定连结所述主动齿轮盘71的一侧中央,所述翻转脚踏连杆74借助合页76可翻转地联结所述主动齿轮盘71的另一侧中央;在自行车状态时,所述合页76呈重叠折合状态,所述固定脚踏连杆73 和翻转脚踏连杆74在所述主动齿轮盘71的同一径向直线上,而且两脚踏板75分别位于所述主动齿轮盘71的径向两端外;在自行车折叠状态时,所述合页76翻转呈展开平板状态, 所述固定脚踏连杆73和翻转脚踏连杆74重叠,所述两脚踏板75位于所述主动齿轮盘71 径向同一端外。所述驱动装置的翻转脚踏连杆74可与所述主动齿轮盘71折叠,进一步缩减了所述自行车被折叠后所占用的空间体积,令所述自行车被折叠后所占有空间足以满足便于携带的需求。对于一些轮径较小的折叠自行车,需要前、后轮之间的距离较大而适应骑行舒适度的需求,对此种情况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更为具体的驱动装置以拉开前、后轮之间的距离并且确保所述自行车折叠后所占空间最小,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主动齿轮盘71、一中间从动齿轮盘721和一后轮从动齿轮盘722。所述主动齿轮盘71 借助链条联结所述中间从动齿轮盘721,该中间从动齿轮盘721借助链条联结所述后轮从动齿轮盘722,所述后轮从动齿轮盘722同轴安装于所述后轮5上。所述主动齿轮盘71和中间从动齿轮盘721都安装于所述后车架12上。所述后轮从动齿轮盘722借助一延长连杆 121可转动地联结所述后车架12上。特别地,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延长连杆121 不仅可转动地联结后车架12,还可转动地同轴联结安装于后车架12上的中间从动齿轮盘 721。显然,所述延长连杆121可转动地联结后车架12上的其它任何位置,仍然可以实现后轮5与后车架12的折叠过程,即在自行车状态时,所述后轮从动齿轮盘722位于后车架12 后方,且所述延长连杆121借助卡扣组件122联结所述后车架12 ;在自行车折叠状态时,所述卡扣组件122分离,所述延长连杆121转动,从而令所述后轮5向后车架12的上方翻转。
9[0040]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前轮4、用于强迫该前轮4停止旋转的前刹车装置41,以及安装于所述后轮5、用于强迫该后轮5停止旋转的后刹车装置51。同时,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还包括车座8,连结该车座8的伸缩连杆81,以及安装于所述后车架12的车座支撑杆123。借助套装入所述车座支撑杆 123的所述伸缩连杆81,所述车座8可伸缩地联结于所述后车架12。结合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从自行车状态折叠过程如下(1)折叠车把6;(2)转动所述轴套顶板3214离开所述第一定位轴套3211顶部,向下施加推力,将所述车把转向杆21与前轮转向杆22的转动折叠联结处推出所述转向轴套31外,同时,所述第一定位轴3212也被推出所述第一定位轴套3211,顺时针转动所述转向轴套31,并且逆时针转动所述前轮转向杆22,使前轮4底部与前车架11底部相平,将前轮4折叠入截面是矩形AB⑶空间区域内;(3)分离所述卡扣组件122,转动所述延长连杆121,从而将所述后轮5向后车架 12的上方翻转,将后轮5折叠入截面是矩形EFGH空间区域内;(4)翻转所述合页76呈展开平板状态,从而将所述翻转脚踏连杆74向固定脚踏连杆73翻转至重叠状态,令两脚踏板75位于所述主动齿轮盘71径向同一端外,致使翻转脚踏连杆74折叠入截面是矩形EFGH空间区域内;(5)借助套装入所述车座支撑杆123的所述伸缩连杆81,将所述车座8下移入截面是矩形EFGH空间区域内;(6)将前车架11向后车架12翻转折叠,使前车架11和后车架12重叠,所述自行车折叠后占有截面是矩形ABCD的空间区域或者截面是矩形EFGH的空间区域内。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如图4至图7所示,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车架结构不同,同时,所述第二实施例采用了不同于第一实施例的可拆装的定位组件。所述可拆装的定位组件包括联结在所述转向固定轴111下端的第二定位轴套3221,其底端借助连接板3223 固定连结于所述前轮转向杆22的第二定位轴3222,以及在所述第二定位轴3222上方设置的贯穿所述前轮转向杆22的止退杆32M,该止退杆32M与前轮转向杆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3225。在自行车状态时,所述车把转向杆21与前轮转向杆22的转动折叠联结处被套入所述转向轴套31内,所述第二定位轴3222从所述第二定位轴套3221下方插入该第二定位轴套3221内,所述止退杆32M受所述复位弹簧3225作用从前轮转向杆22伸出至所述第二定位轴套3221顶部,以阻止所述车把转向杆21和前轮转向杆22向下位移;在自行车折叠状态时,所述止退杆32M被向前拉出,以使该止退杆32M离开所述第二定位轴套3221 顶部,所述车把转向杆21与前轮转向杆22的转动折叠联结处被推出所述转向轴套31外, 所述第二定位轴3222也被推出所述第二定位轴套3221,从而所述前轮转向杆22从转向固定杆111拆出,并且借助转动轴套31与转向固定杆111之间的转动联结,以及前轮转向杆 22与车把转向杆21之间的转动折叠联结而令所述前轮转向折叠组件折叠。所述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比,由于于车架结构不同,所述后轮5与后车架 12不能折叠,如图4和图6所示,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主动齿轮盘71和一从动齿轮盘72。所述主动齿轮盘71借助链条联结所述从动齿轮盘72,所述从动齿轮盘72同轴安装于所述后轮5上。所述主动齿轮盘71和从动齿轮盘72都安装于所述后车架12上。所述第二实施例的折叠过程与第一实施例大体相同,步骤(1)至步骤(5)完成从图4所示状态折叠到图6所示状态,步骤(6)完成从图6所示状态折叠到图7所示状态。 与所述第一实施例相比,由于采用了不同的可拆装的定位组件,所述第二实施例的折叠过程与第一实施例的折叠过程的区别就在于步骤(2),所述第二实施例在步骤(2)的折叠操作具体是,向前拉出所述止退杆32M,使该止退杆32M离开所述第二定位轴套3221顶部, 向下施加推力,所述车把转向杆21与前轮转向杆22的转动折叠联结处被推出所述转向轴套31外,同时,所述第二定位轴3222也被推出所述第二定位轴套3221,顺时针转动所述转向轴套31,并且逆时针转动所述前轮转向杆22,使前轮4底部尽可能地与前车架11底部相平,将前轮4折叠入截面是矩形AB⑶空间区域内。所述第二实施例,由于后轮5与后车架12不能折叠,因此,与第一实施例相比,第二实施例的折叠过程没有相应于第一实施例的折叠过程中步骤(3)的操作。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显然已经将自行车所占空间经折叠后做出大幅度的缩减。所述自行车折叠后所占空间基本相当于前、后轮重叠放置所占的空间。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如图8和图9所示,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车架结构不同,同时,所述第三实施例采用了不同于第一实施例的可拆装的定位组件。所述可拆装的定位组件包括固定联结在所述转向固定轴111下端的卡槽3231,以及套装所述前轮转向杆22 的卡锁轴套3232 ;所述卡锁轴套3232的外壁上设置有卡舌片3233。通过卡槽和卡舌片结构实现可拆装功能在现有技术是司空见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可以采用任何适用本实施例的卡槽和卡舌片结构,以达到自行车状态时,卡槽锁住卡舌片,需要折叠时,令卡舌片从卡槽内拆出。因此,对所述卡槽3231和卡舌片3233的具体结构,本所述第三实施例不再具体说明。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方案,所述前轮转向杆22只能在所述卡锁轴套 3232内转动,而不能沿该卡锁轴套3232的轴向移动,所以所述卡锁轴套3232采用能够防止套入其中的前轮转向杆22沿该卡锁轴套3232轴向窜动的轴承套结构,类似或者完全相同于现有技术用于普通自行车的套在车把转向杆上轴承套结构,即在轴套两端分别设置轴承,以达到车把转向杆只能转动而不能上下移动。在自行车状态时,所述卡舌片3233卡入所述卡槽3231内,从而将所述卡锁轴套3232固定联结在所述转向固定值轴111的下端,借助所述转向轴套31和卡锁轴套3232,使所述前轮转向杆22与车把转向杆21之间不能转动折叠,同时使车把6能够自由转动以控制行驶方向;在自行车折叠状态时,将所述卡舌片 3233向前拉出所述卡槽3231,以使所述卡锁轴套3232脱离所述转向固定轴111下端,从而所述前轮转向杆22从转向固定杆111拆出,并且借助转动轴套31与转向固定杆111之间的转动联结,以及前轮转向杆21与车把转向杆22之间的转动折叠联结而令所述前轮转向折叠组件折叠。所述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比,由于车架结构不同,所述后轮5与后车架12 不能折叠,如图8所示,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主动齿轮盘71和一从动齿轮盘72。所述主动齿轮盘71借助链条联结所述从动齿轮盘72,所述从动齿轮盘72同轴安装于所述后轮5上。 所述主动齿轮盘71和从动齿轮盘72都安装于所述后车架12上。所述第三实施例的折叠过程与第一实施例大体相同。与所述第一实施例相比,由于采用了不同的可拆装的定位组件,所述第三实施例的折叠过程与第一实施例的折叠过程的区别就在于步骤(2),所述第三实施例在步骤(2)的折叠操作具体是,向前拉动所述卡舌片3233,使其脱离所述卡槽3231,以使所述卡锁轴套3232脱离所述转向固定轴111下端, 顺时针转动所述转向轴套31,并且逆时针转动所述前轮转向杆22,使前轮4底部尽可能地与前车架11底部相平,将前轮4折叠入截面是矩形ABCD空间区域内。所述第三实施例,由于后轮5与后车架12不能折叠,因此,与第一实施例相比,第三实施例的折叠过程没有相应于第一实施例的折叠过程中步骤(3)的操作。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如图10和图11所示,采用了与第三实施例相同的可拆装的定位组件和驱动装置。所述第四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车架结构不同,所述第四实施例的车架结构适用轮径较大的自行车,同时,所述第四实施例还提出了不同于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的所述前轮转向折叠组件的折叠方式。在第一至第三实施例,所述前轮转向折叠组件的折叠方式是顺时针转动所述转向轴套31,并且逆时针转动所述前轮转向杆22, 而在所述第四实施例中,所述前轮转向折叠组件的折叠方式是逆时针转动所述转向轴套 31,并且顺时针转动所述前轮转向杆22。通过上述四个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适用多种车架结构,多种折叠方式,也说明采用何种折叠方式需要根据具体的车架结构而定。只要具备了所述前轮转向折叠组件的结构,以及该前轮转向折叠组件通过功能限定的各部件之间的位置结构,就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技术目的,令自行车折叠后占有的空间尽可能得少,以满足便于携带的需求。
权利要求1.一种便携式折叠自行车,包括可翻转折叠的车架、前轮(4)、后轮(5)、可折叠的车把 (6 )和驱动装置(7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轮转向折叠组件;所述车架包括可转动折叠地联结在一起的前车架(11)和后车架(12),所述前车架(II)设置有用于联结所述前轮转向折叠组件的转向固定杆(111);所述前轮转向折叠组件包括用于安装所述车把(6)的车把转向杆(21),以及用于安装所述前轮(4)的前轮转向杆(22),该车把转向杆(21)与前轮转向杆(22)可转动折叠地联结在一起;所述转向固定杆(111)上端一侧可转动地联结有转动轴套(31),在所述转向固定杆(III)下方和所述前轮转向杆(22)上分别设置有可拆装的定位组件,所述车把转向杆(21) 套装入所述转动轴套(31)内;从而,在自行车状态时,借助所述转动轴套(31)和可拆装的定位组件令所述前轮转向折叠组件联结所述转向固定杆(111),并且令前轮转向杆(22)与车把转向杆(21)之间不能转动折叠,同时使车把(6)能够自由转动以控制行驶方向;在自行车折叠状态时,借助所述可拆装的定位组件,所述前轮转向杆(22)从转向固定杆(111) 下端拆出,并且借助转动轴套(31)与转向固定杆(111)之间的转动联结,以及前轮转向杆 (22 )与车把转向杆(21)之间的转动联结而令所述前轮转向折叠组件折叠;所述后车架(12)固定安装或者可折叠地安装所述后轮(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架(11)的后端和后车架(12)的前端借助枢轴联结在一起,从而令前车架 (11)可以绕枢轴转动而叠靠于所述后车架(12 );所述转动轴套(31)的侧壁借助转轴联结所述转向固定杆(111)的上端侧面,从而令所述转动轴套(31)可以在所述转向固定杆(111)侧面转动,实现所述转动轴套(31)与转向固定杆(111)的可转动联结;所述车把转向杆(21)借助水平轴向的轴杆与前轮转向杆(22)联结,从而令所述前轮转向杆(22)以所述轴杆为转轴向车把转向杆(21)做角位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装的定位组件包括固定联结在所述转向固定轴(111)下端的第一定位轴套 (3211),其底端借助连接杆(3213)固定连结于所述前轮转向杆(22)的第一定位轴(3212), 以及在所述第一定位轴(3212)上方可转动地所述前轮转向杆(22)的轴套顶板(3214);在自行车状态时,所述车把转向杆(21)与前轮转向杆(22)之间的转动折叠联结处被套入所述转向轴套(31)内,所述第一定位轴(3212)从所述第一定位轴套(3211)下方插入该第一定位轴套(3211)内,所述轴套顶板(3214)转动至所述第一定位轴套(3211)顶部, 以阻止所述车把转向杆(21)和前轮转向杆(22)向下位移;在自行车折叠状态时,转动所述轴套顶板(3214)离开所述第一定位轴套(3211)顶部,所述车把转向杆(21)与前轮转向杆 (22)的转动折叠联结处被推出所述转向轴套(31)外,所述第一定位轴(3212)也被推出所述第一定位轴套(3211),从而所述前轮转向杆(22)从转向固定杆(111)拆出,并且借助转动轴套(31)与转向固定杆(111)之间的转动联结,以及前轮转向杆(22)与车把转向杆(21) 之间的转动联结而令所述前轮转向折叠组件折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装的定位组件包括联结在所述转向固定轴(111)下端的第二定位轴套 (3221),其底端借助连接板(3223)固定连结于所述前轮转向杆(22)的第二定位轴(3222), 以及在所述第二定位轴(3222)上方设置的贯穿所述前轮转向杆(22)的止退杆(3224),该止退杆(3224)与前轮转向杆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3225);在自行车状态时,所述车把转向杆(21)与前轮转向杆(22)的转动折叠联结处被套入所述转向轴套(31)内,所述第二定位轴(3222)从所述第二定位轴套(3221)下方插入该第二定位轴套(3221)内,所述止退杆(3224 )受所述复位弹簧(3225 )作用从前轮转向杆(22 ) 伸出至所述第二定位轴套(3221)顶部,以阻止所述车把转向杆(21)和前轮转向杆(22)向下位移;在自行车折叠状态时,所述止退杆(3224)被向前拉出,以使该止退杆(3224)离开所述第二定位轴套(3221)顶部,所述车把转向杆(21)与前轮转向杆(22)的转动折叠联结处被推出所述转向轴套(31)外,所述第二定位轴(3222)也被推出所述第二定位轴套 (3221),从而所述前轮转向杆(22)从转向固定杆(111)拆出,并且借助转动轴套(31)与转向固定杆(111)之间的转动联结,以及前轮转向杆(22)与车把转向杆(21)之间的转动折叠联结而令所述前轮转向折叠组件折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装的定位组件包括固定联结在所述转向固定轴(111)下端的卡槽(3231),以及套装所述前轮转向杆(22)的卡锁轴套(3232);所述卡锁轴套(3232)的外壁上设置有卡舌片(3233);在自行车状态时,所述卡舌片(3233)卡入所述卡槽(3231)内,从而将所述卡锁轴套 (3232)固定联结在所述转向固定值轴(111)的下端,借助所述转向轴套(31)和卡锁轴套 (3232),使所述前轮转向杆(22)与车把转向杆(21)之间不能转动折叠,同时使车把(6)能够自由转动以控制行驶方向;在自行车折叠状态时,将所述卡舌片(3233)向前拉出所述卡槽(3231),以使所述卡锁轴套(3232)脱离所述转向固定轴(111)下端,从而所述前轮转向杆(22)从转向固定杆(111)拆出,并且借助转动轴套(31)与转向固定杆(111)之间的转动联结,以及前轮转向杆(21)与车把转向杆(22)之间的转动折叠联结而令所述前轮转向折叠组件折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锁轴套(3232)是能够防止套入其中的所述前轮转向杆(22)沿该卡锁轴套 (3232)轴向窜动的轴承套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主动齿轮盘(71),至少一个从动齿轮盘(72),固定脚踏连杆(73), 翻转脚踏连杆(74),以及分别联结所述固定脚踏连杆(73)和翻转脚踏连杆(74)各自端部的两脚踏板(75);所述各相邻从动齿轮盘(72)之间,以及主动齿轮盘(71)与相邻的从动齿轮盘(72)之间借助链条联结,令从动齿轮盘(72)随主动齿轮盘(71)转动而转动;所述固定脚踏连杆(73)固定连结所述主动齿轮盘(71)的一侧中央,所述翻转脚踏连杆(74)借助合页(76 )可翻转地联结所述主动齿轮盘(71)的另一侧中央;在自行车状态时,所述合页(76)呈重叠折合状态,所述固定脚踏连杆(73)和翻转脚踏连杆(74)在所述主动齿轮盘(71)的同一径向直线上,而且两脚踏板(75)分别位于所述主动齿轮盘(71)的径向两端外;在自行车折叠状态时,所述合页(76)翻转呈展开平板状态,所述固定脚踏连杆(73)和翻转脚踏连杆(74)重叠,所述两脚踏板(75)位于所述主动齿轮盘(71)径向同一端外。
8.根据权利要求所述7的便携式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主动齿轮盘(71)、一中间从动齿轮盘(721)和一后轮从动齿轮盘 (722);所述主动齿轮盘(71)借助链条联结所述中间从动齿轮盘(721),该中间从动齿轮盘 (721)借助链条联结所述后轮从动齿轮盘(722),所述后轮从动齿轮盘(722)同轴安装于所述后轮(5)上;所述主动齿轮盘(71)和中间从动齿轮盘(721)都安装于所述后车架(12)上, 所述后轮从动齿轮盘(722)借助一延长连杆(121)可转动地联结所述后车架(12)上;在自行车状态时,所述后轮从动齿轮盘(722)位于后车架(12)后方,且所述延长连杆(121)借助卡扣组件(122)联结所述后车架(12);在自行车折叠状态时,所述卡扣组件 (122)分离,所述延长连杆(121)转动,从而令所述后轮(5)向后车架(12)的上方翻转。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主动齿轮盘(71)和一从动齿轮盘(72 );所述主动齿轮盘(71)借助链条联结所述从动齿轮盘(72),所述从动齿轮盘(72)同轴安装于所述后轮(5)上;所述主动齿轮盘(71)和从动齿轮盘(72)都安装于所述后车架(12)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车座(8),连结该车座(8)的伸缩连杆(81),以及安装于所述后车架(12)的车座支撑杆(123);借助套装入所述车座支撑杆(123)的所述伸缩连杆(81),所述车座(8)可伸缩地联结于所述后车架(1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便携式折叠自行车,包括前轮转向折叠组件。所述前轮转向折叠组件包括可转动折叠地联结在一起的车把转向杆和前轮转向杆,所述转向固定杆上端一侧可转动地联结有转动轴套,在所述转向固定杆下方和所述前轮转向杆上分别设置有可拆装的定位组件,所述车把转向杆套装入所述转动轴套内。所述前轮转向折叠组件使得前轮能够与前车驾折叠,进一步缩减了所述自行车被折叠后所占用的空间体积,使得所述自行车折叠后所占有的空间接近前轮和后轮重叠后所占有空间,令所述自行车被折叠后所占有空间足以满足便于携带的需求。
文档编号B62K15/00GK202243867SQ201120292890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2日
发明者朱平 申请人:朱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