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用悬架控制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9654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用悬架控制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ー种控制设备,特别是涉及响应于操作部的操作来控制各自具有多个动作状态的自行车用的前悬架以及后悬架的自行车用悬架控制设备。
背景技术
自行车用的悬架中,已知能够设定悬架的硬度(例如,參照专利文献I)。悬架的硬度是动作状态的实例。专利文献I中公开的悬架控制设备能够通过在自行车的手把上设置的操作部将悬架的硬度设定为多个级别。操作部通过线而与悬架连接。此外,操作部通过线与前后的悬架连接。由此,能够一起地改变前后的悬架的动作状态 。在专利文献I的控制设备中,一旦操作操作部,就同时改变前后的悬架的动作状态。专利文献I 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5/0252330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在现有的悬架控制设备中,由于一旦操作操作部,就同时改变前后的悬架的动作状态,人会感觉不适应。这里,全减震是前后悬架都能伸縮的状态。无减震是前后悬架都不能伸缩的状态。本发明的课题是即使前后悬架的动作状态改变,也难以感觉不适应。发明I是ー种自行车用悬架控制设备,其响应于操作部的操作来控制各自具有多个动作状态的自行车用的前悬架以及后悬架。自行车用悬架控制设备具有控制装置。控制装置能够在操作部操作时,将前悬架以及后悬架的动作状态一起地切換成其他的动作状态。控制装置以使前悬架以及后悬架中一方的切换动作比另一方的切换动作延迟进行的方式,控制前悬架以及后悬架。该悬架控制设备在操作部操作时,将前悬架以及后悬架的动作状态一起地切換成其他的动作状态。此时,前悬架以及后悬架的切換动作不是同时的,一方的切换动作比另一方的切换动作延迟进行。因此,即使前后悬架的动作状态发生变化,也难以感觉不适应。发明2涉及的自行车用悬架控制设备是基于发明I中记载的自行车用悬架控制设备,其中前悬架的动作状态包含第一状态以及第ニ状态。第一状态是前悬架不能伸縮的状态。第二状态是前悬架能够伸缩的状态。后悬架的动作状态包含第三状态以及第四状态。第三状态是后悬架不能伸縮的状态。第四状态是后悬架能够伸缩的状态。在此情况下,即使是具有第一状态以及第三状态的组合的无减震与具有第二状态以及第四状态的组合的全减震之间的切换动作,也难以感觉不适应。发明3涉及的自行车用悬架控制设备是基于发明I或者2中记载的自行车用悬架控制设备,其中控制装置以使前悬架的切换动作比后悬架的切换动作延迟进行的方式,控制前悬架以及后悬架。优选适用于后悬架的切换动作比前悬架的切换动作早的情況。发明4涉及的自行车用悬架控制设备是基于发明I或者2中记载的自行车用悬架控制设备,其中控制装置以使后悬架的切换动作比前悬架的切换动作延迟进行的方式,控制前悬架以及后悬架。在此情况下,优选适用于前悬架的切换动作比后悬架的切换动作早的情況。发明5涉及的自行车用悬架控制设备是基于发明2所记载的自行车用悬架控制设备,其中控制装置在将前悬架以及后悬架的动作状态从第一状态以及第三状态改变到第二状态以及第四状态时,以使向第四状态的切换动作比向第二状态的切换动作延迟进行的方式,控制前悬架以及后悬架。发明6涉及的自行车用悬架控制设备是基于发明2所记载的自行车用悬架控制设备,其中控制装置在将前悬架以及后悬架的动作状态从第一状态以及第三状态改变到第二状态以及第四状态时,以使向第二状态的切换动作比向第 四状态的切换动作延迟进行的方式,控制前悬架以及后悬架。发明7涉及的自行车用悬架控制设备是基于发明2所记载的自行车用悬架控制设备,其中控制装置在将前悬架以及后悬架的动作状态从第二状态以及第四状态改变到第一状态以及第三状态时,以向第三状态的切换动作比向第一状态的切换动作延迟的方式,控制前悬架以及后悬架。发明8涉及的自行车用悬架控制设备是基于发明2所记载的自行车用悬架控制设备,其中控制装置在将前悬架以及后悬架的动作状态从第二状态以及第四状态改变到第一状态以及第三状态时,以向第一状态的切换动作比向第三状态的切换动作延迟的方式,控制前悬架以及后悬架。发明9涉及的自行车用悬架控制设备是基于发明I所记载的自行车用悬架控制设备,其中控制装置通过使前悬架以及后悬架的一方的切换动作与另一方的切换动作以给定的间隔分开进行,来控制前悬架以及后悬架。发明10涉及的自行车用悬架控制设备是基于发明9所记载的自行车用悬架控制设备,其中给定的间隔比控制装置的控制周期长。发明11涉及的自行车用悬架控制设备是基于发明9所记载的自行车用悬架控制设备,其中给定的间隔能够改变。根据本发明,前悬架以及后悬架的切换动作不同时进行,一方的切换动作比另ー方的切换动作延迟进行。由此,即使前后悬架的动作状态发生变化,也难以感觉不适应。


图I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采用的自行车的侧面图。图2是图I所示自行车的手把部的立体图。图3是图2所示手把部的侧面示意图。图4是表示电气部件的连接结构的框图。图5是电カ线通信部的框图。图6是表示外部设备的连接方式的框图。图7是表示外部设备的控制设备的功能结构的框图。图8是表示控制设备的自定义设定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图9是表示开关的自定义设定画面的示意图。图10是表示开关的标准设定的独立模式设定画面的示意图。
图11是表示开关的标准设定的连动模式设定画面的示意图。图12是表示开关的长按设定的独立模式设定画面的示意图。图13是表示开关的长按设定的连动模式设定画面的示意图。图14是表示开关的长按判断设定画面的示意图。图15是表不扬声器设定画面的不意图。图16是表示LED设定画面的示意图。图17是表示延迟时间设定画面的示意图。
图18是表示电源控制部的功能结构的框图。图19是表示电源控制部的设定接收时的控制动作的流程图。图20是表示电源控制部通常的控制动作的流程图。图21是表示电源控制部的连动动作的流程图。图22是表不自行车码表的显不画面的实例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图I中,采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自行车有多个悬架。上述自行车例如是山地自行车。自行车在框架I设置有包含前电动变速设备8和后电动变速设备9的驱动部
5、前轮6、后轮7。框架I具有框架体2、前叉3及手把部4。框架体2具有框架主体2a和与框架主体2a的后部枢转自如地连接的摇臂2b。在框架主体2a与摇臂2b之间设置有后悬架RS。前叉3具有前悬架FS。前悬架FS以及后悬架RS能够获得释放状态和锁定状态两个动作状态。释放状态是能够伸缩的状态,锁定状态是不能伸缩的状态。释放状态也可以称为锁定解除状态。悬架的动作状态也称为悬架的设定状态。可以用电来控制前悬架FS以及后悬架RS的动作状态。前悬架FS以及后悬架RS分别包含马达以及电磁阀等致动器。在前悬架FS以及后悬架RS中,通过操作上述致动器来控制在前悬架FS以及后悬架RS的内部中设置的阀(valve),能够改变动作状态。前电动变速设备8具有电动前拨链器26f和曲柄组件27。后电动变速设备9具有电动后拨链器26r和盒式链轮28。在曲柄组件27与盒式链轮28之间架设链条29。前轮6安装在前叉3的下部。后轮7安装在摇臂2b的后部。在框架体2上安装着作为前电动变速设备8、后电动变速设备9、前悬架FS以及后悬架RS的电源的电源设备10。如图2所示,手把部4具有固定在前叉3的上部的手把立管14和固定在手把立管14上的手把15。在手把15的两端安装有刹车握把16和把柄17。在各个刹车握把16与把柄17之间设置有第一操作部OPl或者第二操作部0P2。第一操作部OPl以及第二操作部0P2设置用于切换前悬架FS以及后悬架RS的动作状态。第一操作部OPl具有第一开关LSWl和第二开关LSW2。第一开关LSWl以及第ニ开关LSW2是能够在规定的方向上操作的开关,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按压按钮式开关实现。第一开关LSWl以及第ニ开关LSW2可以是使操作件滑动地操作的滑动型开关,或者也可以是改变杆状操作件角度的杆型开关。第一开关LSWl以及第ニ开关LSW2朝向自行车的行进方向配置在手把15的左侧。此后,将第一开关LSWl称为左第一开关LSWl,将第二开关LSW2称为左第二开关LSW2。第二操作部0P2具有第三开关RSWl以及第四开关RSW2。第三开关RSWl以及第四开关RSW2是能够在规定的方向上操作的开关,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按压按钮式开关来实现。第三开关RSWl以及第四开关RSW2可以是使操作件滑动地操作的滑动型开关,或者也可以是改变杆状操作件角度的杆型开关。第三开关RSWl以及第四开关RSW2朝向自行车的行进方向配置在手把15的右侧。此后,将第三开关RSWl称为右第一开关RSWl,将第四开关RSW2称为右第二开关RSW2。在各刹车握把16的附近,设置有用于进行前电动变速设备8的变速操作的前变速操作部20a以及用于进行后电动变速设备9的变速操作的后变速操作部20b。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操作部OPl以及前变速操作部20a隔着左侧的刹车握把16的安装部分配置,第ニ操作部0P2以及后变速操作部20b隔着右侧的刹车握把16的安装部分配置。左第一开关LSWl以及右第一开关RSWl优选配置在图3的阴影线所示的区域C。区域C是刹车握把16的握把体16a与手把15之间的区域。具体来说,优选在连接刹车握把16与手把15的中心的线LI的附近配置开关。区域C位于手把15的前下方。该区域C是即使通过刹车操作使得握把体16a向接近手把15的方向枢转也能够确保空间的区域。由此,利用与操作握把体16a的手进行握把操作的手指不同的手指,通过左第一开关LS Wl或者右第一开关RSWl就能够进行悬架的切換操作。通过在位于刹车握把操作轨道面附近的区域C配置左第一开关LSWl以及右第一开关RSWl,进而能够在手指搭在刹车握把的状态下迅速地进行悬架的切換操作。如果将左第一开关LSWl以及右第一开关RSWl的操作方向设定为与刹车握把16的操作方向不同的方向(例如与刹车握把16的操作方向正交的方向等),则能够防止左第ー开关LSWl以及右第一开关RSWl的误动作。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左第一开关LSWl以及左第二开关LSW2安装在可安装在手把15上的第一开关架31上。在第一开关架31上设置第一通知部33。第一通知部33通过例如ー个或多个LED (发光二极管)实现。右第一开关RSWl以及右第二开关RSW2安装在可安装在手把15上的第二开关架32。在第二开关架32上设置有第二通知部34。第二通知部34通过例如ー个或多个LED实现。第一通知部33以及第二通知部34显示前悬架FS以及后悬架RS的动作状态。例如,可以是第一通知部33显示前悬架FS以及后悬架RS中的一个的动作状态,第二通知部34显示另一个的动作状态。此外,还可以是例如第一通知部33以及第二通知部34分别显示前悬架FS以及后悬架RS的动作状态。在实施方式中,左第一开关LSWl以及左第二开关LSW2与右第一开关RSWl以及右第二开关RSW2以标准模式以及长按模式中的至少ー个操作模式来操作。标准模式是与操作部的操作时间不关联的模式。长按模式是与操作部的操作时间关联的,利用不到规定时间的短按操作和规定时间以上的长按的组合来操作的模式。前变速操作部20a具有前加档开关21a和前减档开关21b。后变速操作部20b具有后加档开关21c和后减档开关21d。在手把15上可自由装卸地设置有自行车码表40。自行车码表40进行自行车的行驶速度等通常的自行车码表的显示。进而,自行车码表40显示变速设备的状态以及前悬架FS以及后悬架RS的动作状态,更详细来说显示动作状态的组合。此外,还显示操作模式是否是长按模式。在自行车码表40上设置有后述的扬声器88和多个操作按钮89。

如图4所示,电源设备10具有电源控制部11和作为电源的蓄电部12。电源控制部11是控制悬架的控制设备的实例。蓄电部12相对电源控制部11可装卸。电源控制部11控制蓄电部12。此外,电源控制部11统ー控制前电动变速设备8、后电动变速设备9、前悬架FS、后悬架RS、第一开关装置42以及第ニ开关装置43。电源控制部11、前拨链器26f、后拨链器26r、前悬架FS、后悬架RS、自行车码表40、第一开关装置42、以及第ニ开关装置43分别构成电气部件。这些电气部件通过串行总线构造SB连接。第一开关装置42包含左第一开关LSWl、左第二开关LSW2、前加档开关21a、前减档开关21b、以及第一通知部33。第二开关装置43包含右第一开关RSW1、右第二开关RSW2、后加档开关21c、后减档开关21d、以及第二通知部34。包含电源设备10的电气部件通过电カ线通信连接。由此,除了电源设备10以外,任何电气部件连接或断开时,包含多个电气部件的电气安装系统都能够工作。各电气部件具有图5所示的电カ线通信部90和电气部件控制部92。电カ线通信部90通过PLC (电カ线通信)进行通信。即,经电カ线70进行双方向的通信。电カ线通信部90具有一个或者多个电カ线连接部90a。电カ线连接部90a具有能够与在电カ线70的两端设置的插头部65连接和脱离的形状,并与插头部65卡定。电カ线通信部90具有解码以及调制加在电カ上的控制信号的信号处理部90b。信号处理部90b例如以OFDM方式(正交频分复用方式)来解码以及调制控制信号。分别设置在前电动变速设备8、后电动变速设备9、前悬架FS以及后悬架RS上的电气部件控制部92控制电カ线通信部90,与其他电气部件进行通信,并基于来自电源控制部11的指令,控制在各电气部件上的致动器。分别设置在第一开关装置42以及第ニ开关装置43上的电气部件控制部92检测各开关的操作,控制第一通知部33以及第二通知部34,并控制电カ线通信部90,与其他电气部件进行通信。如图6所示,这些电气部件经适配器94而能与外部设备60连接。外部设备60是设定设备的实例。适配器94具有电カ线通信部90,且在外侧面具有与外部设备60连接的连接端ロ(例如,USB(通用串行总线)端ロ)94a。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适配器94具有2条电カ线72。在图6中,适配器94通过将连接两个电气部件的电カ线70取下而能够与电气部件电连接。例如,在图6中,在取下前悬架FS与电源设备10之间的电カ线70之后,将从适配器94延伸出的2条电カ线72与前悬架FS以及电源设备10的电カ线连接部90a连接。外部设备60是例如笔记本型的个人计算机。外部设备60至少用于设定左第一开关LSWl以及左第二开关LSW2、和右第一开关RSWl以及右第二开关RSW2的操作模式。如图6所示,外部设备60具有选择部61、显示部62以及具备连接端ロ 63a的通信部63。选择部61包含键盘、鼠标以及触摸板等指示単元。选择部61用于选择显示于显示部62上的设定信息。显示部62用于显示能针对第一操作部OPl以及第二操作部0P2设定的设定信息。连接端ロ 63a是例如USB端ロ。连接端ロ 63a是有线连接部的一例。连接端ロ 63a经由例如由USB线缆构成的连接线缆99以及适配器94而能够与安装在自行车上的电源控制部11电连接。由此,能够向例如电源控制部11发送由选择部61选择的设定信息。
如图7所示,外部设备60具备包含微型计算机的控制设备80。控制设备80具有作为由软件实现的功能结构的悬架的自定义设定部81。自定义设定部81具有开关设定部82、长按判断设定部83、扬声器设定部84、通知设定部85、延迟时间设定部86。自定义设定部81是为了使前悬架FS和后悬架RS符合使用者的喜好来进行设定而设置的。开关设定部82是为了使前悬架FS以及后悬架RS的动作状态或者动作状态的组合与第一操作部OPl以及第二操作部0P2建立对应关系来进行设定而设置的。前悬架FS以及后悬架FS在独立模式和连动模式下都能够改变动作状态的设定。在此,独立模式是指将前悬架FS以及后悬架RS的动作状态 单独用第一操作部OPl以及/或者第二操作部0P2设定的模式。并且,连动模式是指用第一操作部OPl以及/或者第二操作部0P2设定前悬架FS和后悬架RS的动作状态的组合的模式。在独立模式中,前悬架FS的动作状态包含不能伸缩的第一状态和能够伸缩的第ニ状态。后悬架RS的动作状态包含不能伸縮的第三状态和能够伸缩的第四状态。第一状态以及第三状态是锁定状态。第二状态以及第四状态是释放状态。在独立模式中,通过第一操作部OPl以及/或者第二操作部0P2能够选择前悬架FS的两种动作状态,并且能够独立于前悬架FS的动作状态来选择后悬架RS的两种动作状态。在连动模式中,动作状态的组合是以下的I IV四种。I.将前悬架FS设为不能伸縮的第一状态且将后悬架RS设为不能伸縮的第三状态。以后,将该组合称为无减震(fully rigid)。II.将前悬架FS设为能伸缩的第二状态,并且将后悬架RS设为能伸缩的第四状态。以后,将该组合称为全减震(full suspension)。III.将前悬架FS设为能伸缩的第二状态,而将后悬架RS设为不能伸缩的第三状态。以后,将该组合称为前减震(hard tail)。IV.将前悬架FS设为不能伸縮的第一状态,而将后悬架RS设为能伸縮的第四状态。以后,将该组合称为后减震(hard front)。在无减震中,前悬架FS及后悬架RS均为锁定状态。无减震是第一组合信息的实例。在全减震中,前悬架FS及后悬架RS均为释放状态。全减震是第二組合信息的实例。在前减震中,前悬架FS为释放状态而后悬架RS为锁定状态。前减震是第三组合信息的实例。在后减震中,前悬架FS为锁定状态而后悬架RS为释放状态。后减震是第四组合信息的实例。在连动模式下,通过第一操作部OPl和/或第二操作部0P2来选择4种动作状态中任ー种。第一操作部OPl以及第二操作部0P2能够以上述的标准模式和长按模式中的任一种进行操作。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设定的动作状态的组合显示在自行车码表40上。此外,无论独立模式还是连动模式,前悬架FS以及后悬架RS的动作状态都由第一通知部33以及第二通知部34显示。例如,前悬架FS为锁定状态时,第一通知部33可以亮红灯。例如前悬架FS为释放状态时,第一通知部33可以灭灯,或者也可以亮其他颜色的灯。此外,例如后悬架RS为锁定状态时,第二通知部34也可以亮红灯。此外,例如后悬架RS为释放状态时,第二通知部34可以灭灯,或者也可以亮其他顔色的灯。动作状态也可以根据例如LED的发光状态、点亮的LED的数目、发光的LED的位置来表示。LED的发光状态利用例如颜色、亮灭、亮灭时间以及亮灭次数中的至少ー个来表示。长按判断设定部83是为了设定在长按模式时用于判断长按的规定时间而设置的。在此,规定时间被设定为多个预先确定的时间中的任ー个。扬声器设定部84是为了设定通过在图18所示的自行车码表40上所设的扬声器88来通知连动模式时前悬架FS以及后悬架RS的动作状态的组合而设置的。扬声器88也可以不设置在自行车码表40上,而设置在其他的电气部件上,此外也可以单独设置扬声器88。此外,扬声器设定部84还能够设定扬声器88的音色以及音量。扬声器88只要是能够输出声音的发声器即可,例如可以通过蜂鸣器来实现。通知设定部85是为了设定第一通知部33以及第二通知部34的通知状态而设置的。在本实施方式中,通知设定部85是为了设定使LED工作还是不工作而设的。在LED接通吋,即LED工作时,如上述那样显示悬架的动作状态。延迟时间设定部86是为了设定在前悬架FS以及后悬架RS的连动模式中从非减震状态(fully locked)向全减震状态切换时以及从全减震状态向非减震状态切换时,延迟 某一个悬架的切换动作的开始的时间而设置的。接着,基于图8所示的流程图说明外部设备60的控制设备80的悬架的自定义设定的处理。另外,在进行自定义设定的处理时,使用者将适配器94与自行车的多个电气部件中的某一个以及外部设备60连接。在图8的步骤Pl中,显示图9所示的自定义设定画面。自定义设定画面中显示可通过悬架的自定义设定来设定的项目。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有“开关设定”、“长按判断设定”、“扬声器设定”、“通知设定”以及“延迟时间设定” 5个项目。使用者使用选择部61来选择这些项目中的ー个。例如在选择项目时使用鼠标时,与指针相匹配地(例如通过点击)来进行选择。此外,例如在选择项目时使用键盘时,通过键盘来使光标移动,通过选择键的操作来选择项目。此外,例如在选择项目时使用触摸面板时,通过接触显示的项目的部分来选择项目。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通过鼠标来选择项目的情況。被选中的项目例如通过改变背景的顔色或者改变文字的顔色来显示。由此,能够识别出哪个项目被选中了。在步骤P2中,判断是否选择了开关设定。在步骤P3中,判断是否选择了长按判断设定。在步骤P4中,判断是否选择了扬声器设定。在步骤P5中,判断是否选择了通知设定。在步骤P6中,判断是否选择了延迟时间设定。在步骤P7中,判断是否确认了设定。使用者在设定操作结束后,选择例如配置在自定义设定画面的下部的确定按钮。当判断设定已确认时,从步骤P7进入步骤P8。在步骤P8中,将自定义设定的设定信息经适配器94发送到电源控制部11并结束处理。当在步骤P2中选择了开关设定时,从步骤P2进入步骤P10。在步骤PlO中,判断是否选择了标准设定。当判断选择了标准设定时进入步骤PU。在步骤PU中,执行标准设定,当其结束后进入步骤P3。在图10以及图11中示出显示部62上显示的标准设定画面。图10是表示选择独立模式的状态的标准设定画面。具体来说,在图10中,将前悬架FS以及后悬架RS各自的动作状态,与第一操作部OPl的左第一开关LSWl以及左第二开关LSW2、第二操作部0P2的右第一开关RSWl以及右第二开关RSW2建立对应关系地进行设定。在设定独立模式吋,起先,将例如指针移至“FS”或者“RS”并点击。由此,可以选择前悬架FS或者后悬架RS的独立模式。当选择“FS”时可以使前悬架独立地工作,当选择“RS”时能够使后悬架独立地工作。接着,选择与开关对应的动作状态。在图10中,示出了例如将后悬架RS的锁定状态与左第一开关LSWl建立对应关系的情況。此外,在图10中,示出了例如将后悬架RS的释放状态与左第二开关LSW2建立对应关系的情況。此外,在图10中示出了例如将前悬架FS的锁定状态与右第一开关RSWl建立对应关系的情況。此外,在图10中,示出了将前悬架FS的释放状态与右第二开关RSW2建立对应关系的情況。当建立对应关系的操作结束后,当将光标移至选择按钮并点击时,设定就被存储到外部设备60内,返回自定义画面。通过选择所显示的动作状态的多个项目中的至少ー个来进行将该动作状态与开关建立对应关系。当与一个开关对应地选择多个项目来设定后,毎次操作该开关时,都能择一地切換与多个项目对应的动作状态。此外,如果不需要,则也可以不将动作状态与开关建立对应。例如也可以不将前悬架FS的锁定状态与开关建立对应。在以后的处理中也同样,当选择选择按钮时,设定完毕,返回自定义画面。图11是表示选择连动模式的状态的标准设定画面。具体来说,在图11 中,将前悬架FS以及后悬架RS的动作状态的组合,与第一操作部OPl的左第一开关LSWl以及左第二开关LSW2、第二操作部0P2的右第一开关RSWl以及右第二开关RSW2建立对应关系地进行设定。在设定连动模式时,起先,将例如指针移至“FS+RS”并点击。由此,可以选择前悬架FS以及后悬架RS连动地动作的连动模式。接着,选择与开关建立对应的动作状态的组合。在图11中,例如,示出了将后悬架RS为释放状态且前悬架FS为锁定状态的组合与左第一开关LSWl建立对应关系的情況。在该动作状态是后减震。此外,在图11中,示出了例如将后悬架RS以及前悬架FS都为锁定状态的组合与左第二开关LSW2建立对应关系的情况。该动作状态是无减震。此外,在图11中,示出了将前悬架FS为释放状态且后悬架RS为锁定状态的组合与右第一开关RSWl建立对应关系的情況。该动作状态是前减震。此外,在图11中,示出了将前悬架FS以及后悬架RS都为释放状态的组合与右第二开关RSW2建立对应关系的情況。该动作状态是全减震。通过选择所显示的动作状态的多个项目中的至少ー个来进行将该动作状态与开关建立对应关系。当与一个开关选择多个动作状态的组合的项目来设定后,毎次操作该开关时,都能够择一地切換多个动作状态的组合。此外,如果不需要,也可以不将动作状态的组合与开关建立对应。例如,可以仅使后减震不与开关建立对应。此时,可以用操作部切換3种动作状态的组合。此外,前减震和后减震都不与开关建立对应也可以。此时,可以用操作部切換2种动作状态的组合。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 图13所示,在显示画面中一览显示了能够与开关对应地进行设定的动作,但是也可以将动作状态预先做成例如下拉形式,只显示被选择的动作状态。在图8的步骤PlO中如果判断没有选择标准设定,即选择了长按设定,则进入步骤P12。在步骤P12中,进行长按设定,并当其结束后进入步骤P3。在显示部62上显示的长按设定画面如图12及图13所示。图12是表示与第一操作部对应地选择独立模式的状态的长按设定画面。具体来说,在图12中,与第一操作部OPl的左第一开关LSWl以及左第二开关LSW2的长按和短按建立对应地设定前悬架FS以及后悬架RS各自的动作状态。虽然能够与第二操作部0P2的右第一开关RSWl以及右第二开关RSW2的长按和短按建立对应地设定前悬架FS以及后悬架RS各自的动作状态,但是在该实施方式中,对于第二操作部0P2不进行建立对应关系的设定。因此,在独立模式中,仅通过第一操作部OPl进行悬架的动作状态的变更。当然,也可以将动作状态与第二操作部0P2建立对应关系。在设定独立模式吋,起先,将光标移至“FS”或者“RS”并点击。由此,能够选择前悬架FS或者后悬架RS的独立模式。接着,选择与开关建立对应的动作状态。在图12中,示出例如将前悬架FS的释放状态与左第 一开关LSWl的短按建立对应的情況。此外,在图12中,示出了例如将前悬架FS的锁定状态与左第一开关LSWl的长按建立对应的情況。此夕卜,在图12中,示出了将后悬架RS的锁定状态与左第二开关LSW2的短按建立对应的情況。此外,在图12中,示出了将后悬架RS的释放状态与左第二开关LSW2的长按建立对应的情况。通过选择所显示的动作状态的多个项目中的至少ー个来进行将该动作状态与开关建立对应关系。当与一个开关对应地选择多个项目来设定后,毎次操作该开关时,都能择一地切換与多个项目对应的动作状态。此外,与标准模式同样地,如果不需要,则也可以不将动作状态与开关建立对应。例如也可以不将前悬架FS的锁定状态与开关建立对应。图13是表示选择连动模式的状态的长按设定画面。具体来说,在图13中,与第一操作部OPl的左第一开关LSWl的长按以及短按、左第二开关LSW2的长按以及短按、第二操作部0P2的右第一开关RSWl的短按以及长按、右第二开关RSW2的短按以及长按建立对应地设定前悬架FS以及后悬架RS的动作状态的组合。此外,将多个动作状态的组合与ー个开关的短按或者长按建立了对应关系时,可以选择模式I以及模式2来决定其动作状态的组合的变更顺序。在此,在模式I中,动作状态的组合按照无减震、前减震、后减震、全减震的顺序变化。此外,在模式2中,动作状态的组合按照与模式I相反的顺序变化。S卩,动作状态的组合按照全减震、后减震、前减震、无减震的顺序变化。在设定连动模式时,起先,与标准设定时同样地,例如将光标移至“FS+RS”并点击,选择使前悬架FS以及后悬架RS连动地动作的连动模式。接着,选择与开关建立对应的动作状态的组合。在图13中,示出了将例如无减震、全减震、后减震这3种动作状态的组合与第一操作部OPl的左第一开关LSWl的短按以及长按建立对应关系的情況。在此,短按设定为模式1,长按设定为模式2。由此,短按时,毎次短按,动作状态都按照无减震、后减震、全减震的顺序变化。在全减震的动作状态时,即使短按,动作状态也不变。此外,长按时,动作状态的组合按照全减震、后减震、无减震的顺序变化。在无减震的动作状态时,即使长按,动作状态也不变。在图13中,示出了将例如4种动作状态的组合全部与第一操作部OPl的左第二开关LSW2的短按以及长按建立对应关系的情况。即,将无减震、前减震、后减震、全减震这4种动作状态的组合与一个开关建立对应。在此,短按设定为模式1,长按设定为模式2。由此,短按时,毎次短按,动作状态的组合都按照无减震、前减震、后减震、全减震的顺序变化。此夕卜,长按吋,毎次长按,动作状态的组合都按照全减震、后减震、前减震、无减震的顺序变化。在图13中,示出了将例如无减震、全减震、前减震这3种动作状态的组合与第二操作部0P2的右第一开关RSWl的短按以及长按建立对应关系的情況。在此,短按设定为模式2,长按设定为模式I。由此,在短按时,毎次短按,动作状态的组合都按照全减震、前减震、无减震的顺序变化。此外,长按时,动作状态的组合按照无减震、前减震、全减震的顺序变化。在图13中,示出了将例如无减震和全减震与第二操作部0P2的右第二开关RSW2的短按以及长按建立对应关系的情況。此时,当短按右第二开关RSW2时变为无减震,而长按时变为全减震。通过选择所显示的动作状态的多个项目中的至少ー个来进行将该动作状态与开关建立对应关系。针对ー个开关选择多个动作状态的组合的项目来设定后,毎次操作该开关时,都能择一地切换为与多个项目对应的动作状态的组合。此外,如果不需要,则也可以不将动作状态的组合与开关建立对应。例如,可以仅使得后减震不与开关建立对应关系。在此情况下,可以通过操作部切換3种动作状态的组合。此外,也可以使前减震和后减震不与开关建立对应关系。此时,可以通过操作部切換2种动作状态的组合。
此外,例如,也可以使第一操作部OPl与独立模式对应,使第二操作部0P2与连动模式对应,或者使第一操作部OPl与连动模式对应,使第二操作部0P2与独立模式对应。进而,也可以使第一操作部OPl的左第一开关LSWl与独立模式对应,使左第二开关LSW2与连动模式对应,或者使左第一开关LSWl与连动模式对应,使左第二开关LSW2与独立模式对应。此外,还可以使第二操作部0P2的右第一开关RSWl与独立模式对应,使右第二开关RSW2与连动模式对应,或者使右第一开关RSWl与连动模式对应,使右第二开关RSW2与独立模式对应。当在图8的步骤P3选择了长按判断设定时,从步骤P3进入步骤P13。在步骤P13中,将图14所示的长按判断设定的画面显示于显示部62。当长按判断设定结束,进入步骤P4。在此,可以设定开关长按的判断时间的最小值。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4所示,在300毫秒至700毫秒的期间中可以以100毫秒的间隔将判断时间设定为5个阶段。在图14中,示出了选择了 600毫秒的情况,此时当连续600毫秒以上操作开关时,判断为长按。当在图8的步骤P4选择了扬声器设定吋,从步骤P4进入步骤P14。在步骤P14中,将图15所示的扬声器设定的画面显示于显示部62。当扬声器设定结束时进入步骤P5。在扬声器设定过程中,进行利用扬声器88来通知所设定的悬架的动作状态的组合的设定。例如,在扬声器设定过程中,进行设定使得扬声器能够发出可以辨别出无减震、前减震、后减震、全减震的声音。此外,在扬声器设定过程中,可以进行使扬声器工作以及不工作的选择。在扬声器设定为ON的情况下,在操作了与动作内容对应的开关时,或者在切换为动作内容的设定状态之后,使扬声器88发出设定好的声音,而在扬声器设定为OFF的情况下不发声。此外,在扬声器设定过程中,还可以设定扬声器88的音量以及音色。当在图8的步骤P5选择了通知设定时,从步骤P5进入步骤P15。在步骤P15中,显示部62显示图16所示的LED设定的画面。当通知设定结束后进入步骤P6。在LED设定的画面中,设定第一通知部33以及第二通知部34的LED的开启和关闭。当LED设定为ON时,第一通知部33以及第二通知部34的LED根据前悬架FS以及后悬架RS的动作状态而开启或关闭。具体来说,例如第一通知部33在后悬架RS为锁定状态时点亮,而在释放状态时熄灭。此外,例如第二通知部34在前悬架FS为锁定状态时点亮而在释放状态时熄灭。另外,取代熄灭的处理,也可以在变为释放状态时,用与锁定状态不同顔色点亮。在表示设定过程中,也可以设定LED的点亮时间,还可以设定与悬架的动作状态对应的点亮或者闪烁的状态。此外,也可以设定让第一通知部33以及第二通知部34通报电池的残留量。当在图8的步骤P6选择了延迟时间设定时,从步骤P6进入步骤P16。在步骤P16中,显示部62上显示图17所示的延迟时间设定画面。在延迟时间设定过程中,进行在连动模式时使在前悬架FS和后悬架RS切换动作状态的时间不同的延迟时间的设定。另外,延迟时间是比电源控制部11的微型计算机的控制周期长的时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7所示,在100毫秒至500毫秒的期间中可以以100毫秒的间隔将延迟时间设定为5个阶段。在图17中,示出了选择了 400毫秒的延迟时间的情况,此时,当操作用于改变前悬架FS和后悬架RS的动作状态的开关时,将前悬架FS和 后悬架RS的动作状态错开400毫秒的延迟时间来进行切換。在本实施方式中延迟时间设定为数百毫秒,但是也可以将延迟时间设为500毫秒以上,选定为例如数秒(500毫秒 10秒)左右。电源控制部11是电气部件控制部92的实例。电源控制部11例如具有微型计算机,具有图18所示那样主要由软件实现的功能结构。电源控制部11具有变速控制部93和悬架控制部95。悬架控制部95为悬架控制设备的实例。第一开关装置42和第二开关装置43通过电カ线通信而与电源控制部11连接。此外,后拨链器26i■、前拨链器26f、前悬架FS、后悬架RS、自行车码表40通过电カ线通信而与电源控制部11连接。进而,电源控制部11与蓄电部12连接。悬架控制部95作为功能结构具有接收装置96、存储装置97、控制装置98。接收装置96接收表示在外部设备60设定的前悬架FS的动作状态以及后悬架RS的动作状态的组合中的至少ー个动作状态的组合的组合信息。接收装置96包含例如电カ线通信部90的电カ线连接部90a,能够经适配器94与外部设备60连接。存储装置97存储由接收装置96接收的动作状态的组合信息。存储装置97包含悬架控制部95内的非易失性存储器。控制装置98在第一操作部OPl以及/或者第二操作0P2被操作时,基于存储装置97存储的动作状态的组合信息来控制前悬架FS以及后悬架RS。接着基于图19 图21所示的流程图说明悬架控制部95的控制动作。图19是表示悬架控制部95的自定义设定时的控制动作的流程图。悬架控制部95在与外部设备60连接后开始自定义设定处理,并进入步骤SI。在步骤SI中,判断是否从外部设备60接到了设定信息。在步骤SI判断接收了设定信息时进入步骤S2。在步骤S2,将接收的设定信息存储于存储装置97并结束处理。图20是表示悬架控制部95通常的控制动作的流程图。在接通悬架控制部95的电源后,当操作部被操作时开始处理并进入步骤Al。在步骤Al,判断被操作的开关是否是与连动动作建立了对应关系的开关。在步骤Al,当判断为建立了与连动动作的对应关系时进入步骤A2来进行连动动作处理,当判断为未建立对应关系时进入步骤A3。在步骤A3,判断被操作的开关是否是与独立动作建立了对应关系的开关。在步骤A3,当判断为建立了与独立动作的对应关系时进入步骤A4来进行独立动作处理,当判断为未建立对应关系时进入步骤A5。在步骤A5,基于开关所对应的动作状态,使第一通知部33、第二通知部34以及自行车码表40中的至少任ー个发出通知,并进入步骤A6,结束处理。悬架控制部95在接通电源时,将前悬架FS以及后悬架RS设为预先设定的初期设定状态。初期设定状态例如将前悬架FS以及后悬架RS—起设为释放状态。该初期设定状态也可以通过外部设备60预先设定。图21是表示连动动作处理的流程图。当进入图20的步骤A2时,开始图21的处理,进入步骤S12。在步骤S12,根据第一操作部OPl或者第二操作部0P2的操作,判断是否选中了从全减震向无减震的切換操作。在步骤S13,判断是否执行了从无减震向全减震的切换操作。在步骤S14中,判断是否进行了无减震向前减震、从全减震向前减震等其他的连动动作的切换操作。在步骤S12,当判断为执行了从全减震向无减震的切換操作吋,从步骤S12进入步骤S21。在步骤S21,开始后悬架RS的从释放状态向锁定状态的切換。在步骤S22,从后悬架RS开始切換起等待经过延迟时间。延迟时间是在图8的步骤 P16中设定的延迟时间。延迟时间如上所述比控制周期长,在该实施方式中设定为400毫秒。当从后悬架RS开始切換起经过了延迟时间后进入步骤S23。在步骤S23,前悬架FS开始从释放状态向锁定状态的切換。在步骤S24等待后悬架RS以及前悬架FS的切換动作结束。当后悬架RS以及前悬架FS的切換动作结束,进入步骤S13。在步骤S13,当判断为选中了从无减震向全减震的切換操作吋,从步骤S13进入步骤S26。在步骤S26中,开始前悬架FS的从锁定状态向释放状态的切換。在步骤S27,自前悬架FS从锁定状态向释放状开始切換后等待经过延迟时间。延迟时间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500毫秒。当前悬架FS从切换开始起经过了延迟时间后进入步骤S28。在步骤S28,开始后悬架RS从锁定状态向释放状态的切換。在步骤S29,等待前悬架FS以及后悬架RS的切換动作结束。当前悬架FS以及后悬架RS的切換动作结束后进入步骤S14。在图20的步骤A4的独立动作处理中,与第一操作部OPl以及第二操作部0P2的操作相应地,単独地切换前悬架FS以及后悬架RS的动作状态。在图20的步骤A5的通知处理中,也可以基于从存储装置97读出的设定状态,使当前的动作状态显示于自行车码表40。此外,也可以使长按模式以及标准模式的任ー个显示于自行车码表40。进而,在连动模式下,也可以如图22所示那样显示4种动作状态的组合的任ー个是否被选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前悬架FS以及后悬架RS的切换动作不是同时进行的,一方的切换动作比另一方的切换动作延迟进行。由此,即使前后的悬架的动作状态发生变化,也难以感觉不适应。此外,即使是无减震与全减震之间的切换动作,也难以感觉不适应。〈其他的实施方式〉以上,针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范围内能够进行种种变更。(a)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前悬架以及后悬架能够各自在两个动作状态之间切换,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ー个或两个的悬架具有不能伸縮的第一状态、能伸縮的第二状态、和伸縮量大于第二状态的能伸縮的第三状态这三个动作状态。或者,前悬架与后悬架也可以有不同数量或者状态的动作状态。(b)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从全减震到无减震的情况下,前悬架FS的切换动作比后悬架RS的切换动作延迟,但反过来也是可以的。此外,从无减震到全减震的情况下,后悬架RS的切换动作比前悬架FS的切换动作延迟,但反过来也是可以的。
(c)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从全减震到无减震或是从无减震到全减震的切换动作时,一方悬架的切换动作比另一方的切换动作延迟,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从前减震或后减震到全减震或无减震,或是从全减震或无减震到前减震或后减震的切换动作时,一方悬架的切换动作比另一方的切换动作延迟也是可以的。(d)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从预定的多个设定值中选择延迟时间,但也可以构成为使用者用选择部61设定延迟时间的数值。符号说明11电源控制部95悬架控制部
96接收装置97存储装置98控制装置OPl第一操作部0P2第二操作部FS前悬架RS后悬架。
权利要求
1.ー种自行车用悬架控制设备,其响应于操作部的操作来控制各自具有多个动作状态的自行车用的前悬架以及后悬架,其特征在于,具有 控制装置,其能在所述操作部操作吋,将所述前悬架以及所述后悬架的动作状态一起地切換成其他的动作状态; 所述控制装置以使所述前悬架以及所述后悬架中一方的切换动作比另一方的切换动作延迟进行的方式,控制所述前悬架以及所述后悬架。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行车用悬架控制设备,其中所述前悬架的所述动作状态包含所述前悬架不能伸縮的第一状态以及能够伸缩的第二状态; 所述后悬架的所述动作状态包含所述后悬架不能伸縮的第三状态以及能够伸缩的第四状态。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自行车用悬架控制设备,其中所述控制装置以使所述前悬架的切换动作比所述后悬架的切换动作延迟进行的方式,控制所述前悬架以及所述后悬架。
4.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自行车用悬架控制设备,其中所述控制装置以使所述后悬架的切换动作比所述前悬架的切换动作延迟进行的方式,控制所述前悬架以及所述后悬架。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用悬架控制设备,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在将所述前悬架以及所述后悬架的动作状态从所述第一状态以及所述第三状态改变到所述第二状态以及所述第四状态时,以使向所述第四状态的切换动作比向所述第ニ状态的切换动作延迟进行的方式,控制所述前悬架以及所述后悬架。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用悬架控制设备,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在将所述前悬架以及所述后悬架的动作状态从所述第一状态以及所述第三状态改变到所述第二状态以及所述第四状态时,以使向所述第ニ状态的切换动作比向所述第四状态的切换动作延迟进行的方式,控制所述前悬架以及所述后悬架。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用悬架控制设备,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在将所述前悬架以及所述后悬架的动作状态从所述第二状态以及所述第四状态改变到所述第一状态以及所述第三状态时,以向所述第三状态的切换动作比向所述第一状态的切换动作延迟的方式,控制所述前悬架以及所述后悬架。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用悬架控制设备,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在将所述前悬架以及所述后悬架的动作状态从所述第二状态以及所述第四状态改变到所述第一状态以及所述第三状态时,以向所述第一状态的切换动作比向所述第三状态的切换动作延迟的方式,控制所述前悬架以及所述后悬架。
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行车用悬架控制设备,其中所述控制装置通过使所述前悬架以及所述后悬架的一方的切换动作与另一方的切换动作以给定的间隔分开进行,来控制所述前悬架以及所述后悬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行车用悬架控制设备,其中所述给定的间隔比所述控制装置的控制周期长。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行车用悬架控制设备,其中所述给定的间隔能够改变。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行车用悬架控制设备,即使前后悬架的动作状态发生变化,也难以感觉不适应。悬架控制部(95)响应于第一操作部(OP1)以及第二操作部(OP2)的操作来控制各自具有多个动作状态的前悬架(FS)以及后悬架(RS)。悬架控制部(95)具备控制装置(98)。控制装置(98)能够在第一操作部(OP1)以及第二操作部(OP2)操作时,将前悬架(FS)以及后悬架(RS)的动作状态一起地切换成其他的动作状态。控制装置(98)以使前悬架(FS)以及后悬架(RS)中一方的切换动作比另一方的切换动作延迟进行的方式,控制前悬架(FS)以及后悬架(RS)。
文档编号B62K21/08GK102649458SQ201210048018
公开日2012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28日
发明者市田典, 池本英树, 白井豊土 申请人:株式会社岛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