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架下管与后下叉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2985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架下管与后下叉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车架下管与后下叉的连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车架下管与后下叉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自行车车架的下管与后下叉固定连接,两者还与其它部件一起组成坚固的车架。但下管与后下叉的连接处通常具有明显的直线连接区域,两者通过该直线连接区域相连,使得该下管与后下叉的衔接不具连续性,影响五通刚性。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车架下管与后下叉的连接结构,提升了车架中五通的刚性。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架下管与后下叉的连接结构,所述下管与后下叉紧密连接,两者相接处形成弧形。优选地,所述下管与后下叉的相接处设置有五通。优选地,所述五通还与中管相连接。优选地,所述车架与座管夹一体成型。优选地,所述座管夹设置于所述车架的中管中。本实用新型的车架下管与后下叉的连接结构,通过将下管与后下叉紧密连接,增强两者的材料连续性,增强五通的刚性;同时,将座管夹一体成型在车架上,減少成本以及増加美观度。

图I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车架下管与后下叉的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參照附图做进ー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參照图1,提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车架10下管14与后下叉17的连接结构。该自行车的车架10可包括头管11、上管12、中管13、下管14、五通15、后上叉16以及后下叉17等部件。针对现有技术中下管14与后下叉17衔接不连续的问题,本实施例中,上述车架10的下管14与后下叉17紧密连接,两者相接处形成弧形。从而使得该下管14与后下叉17连接一体,便于两者材料的连续性,由此可增加五通15的刚性,同时该弧形的设计更加美观。上述下管14与后下叉17的相接处设置有五通15,同时还设置有中管13与五通15连接,使得下管14、后下叉17以及中管13三者都与五通15相接。本实施例中的座管夹130可设置与车架10—体成型,可減少整体成本以及增加美观度。上述车架10的中管13通常设计为空心,上述座管夹130可设置于该车架10的中管13中。上述车架10下管14与后下叉17的连接结构,通过将下管14与后下叉17紧密连接,增强两者的材料连续性,增强五通15的刚性;同时,将座管夹130 —体成型在车架10上,減少成本以及增加美观度。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车架下管与后下叉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管与后下叉紧密连接,两者相接处形成弧形。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架下管与后下叉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管与后下叉的相接处设置有五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架下管与后下叉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干,所述五通还与中管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架下管与后下叉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与座管夹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架下管与后下叉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干,所述座管夹设置于所述车架的中管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车架下管与后下叉的连接结构。该车架的下管与后下叉紧密连接,两者相接处形成弧形。本实用新型的车架下管与后下叉的连接结构,通过将下管与后下叉紧密连接,增强两者的材料连续性,增强五通的刚性;同时,将座管夹一体成型在车架上,减少成本以及增加美观度。
文档编号B62K19/18GK202481224SQ20122004811
公开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14日
发明者谭伟坤 申请人:深圳市喜德盛碳纤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