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新型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蜗轮蜗杆无间隙啮合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助力转向器领域,具体涉及ー种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的新型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蜗轮蜗杆无间隙啮合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中的蜗轮蜗杆是采用有间隙啮合结构,蜗轮及蜗杆都是通过轴承固定安装在壳体内,蜗轮蜗杆的中心距不变。蜗轮蜗杆啮合的间隙过小,同时在齿轮加工中存在各种偏差,导致转向器的转动扭矩过大,容易出现转动不平顺现象,这样影响驾驶员驾驶时的舒适性;如果蜗轮蜗杆啮合的间隙过大或汽车在使用一定时间后,蜗轮蜗杆因磨损而变得间隙过大,汽车在不平整的的路面行驶时,蜗轮与蜗杆由于受到 路面经轮胎、转向机、下传动轴传导过来的冲击カ而相互发生撞击,产生异响,从而影响司乘人员的舒适性。如何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成为目前国内EPS行业必须要攻克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ー种新型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蜗轮蜗杆无间隙啮合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新型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蜗轮蜗杆无间隙啮合机构,包括壳体、蜗轮、蜗杆以及电机轴,其中,壳体内包括上腔和下腔两个腔结构,两腔之间相互连通,蜗轮安装于壳体的下腔内,蜗杆安装于壳体的上腔内,蜗轮蜗杆之间始終处于无间隙啮合状态,所述蜗杆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大轴承和一个小轴承,两个轴承同轴安装,使得蜗杆可以一端固定,另一端在可通过蜗杆轴心在垂直于蜗轮轴线的平面内小幅摆动。同时,设置有ー个蜗杆凸爪和ー个电机凸爪,蜗杆凸爪通过过盈配合压紧在蜗杆上,电机凸爪通过过盈配合压紧在电机轴上,在蜗杆凸爪和电机凸爪之间装有缓冲垫。另外,所述小轴承端外侧设置有一个橡胶衬垫,橡胶衬垫通过ー压盖压实,一方面可通过其自身的弹カ带动小轴承及蜗杆向蜗轮靠紧,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压平的橡胶衬垫产生径向力,使得橡胶衬垫与小轴承之间安装的弹性衬套包紧小轴承。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蜗杆固定端的两个轴承可以是深沟球轴承,也可以是调心球轴承。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弹性衬套的弾力可调,通过调节弹性衬套的弹力,可保障转向器的转动扭矩就不会超过规定值,且由于蜗杆可摆动,因此,不会出现卡死或转动不平顺现象。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壳体中安装小轴承的孔为腰形孔。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蜗杆的摆动是由包紧在小轴承上的弹性衬套自身弹カ带动的。[0011]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由于蜗轮蜗杆总是处于无间隙啮合状态中,消除了蜗轮蜗杆之间的啮合间隙,又可适当降低蜗轮蜗杆的加工精度及耐磨性,即使蜗轮蜗杆磨损后,蜗杆仍能紧贴蜗轮,从而车辆在不平整的路面行驶时,不会出现相互撞击而产生异响现象。而蜗杆凸爪和电机凸爪之间的缓冲垫既 消除了蜗杆凸爪与电机凸爪传递扭力矩时的周向间隙,也消除了安装在蜗杆两处轴承的轴向间隙及电机轴的轴向窜动,从而解决了当汽车在不平整的路面行驶时,蜗轮蜗杆之间不会发生因相互撞击而产生的异响,以及电机因换向而产生的异响及电机轴、蜗杆轴向窜动而产生的异响,极大地提高了驾驶人员的操控性以及驾乘人员的舒适度。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ー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參见图I的新型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蜗轮蜗杆无间隙啮合机构的较佳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包括蜗轮I、蜗杆2、小轴承3、压盖4、橡胶衬垫5、弹性衬套6、壳体7、大轴承
8、锁紧螺母9、蜗杆凸爪10、缓冲垫11、电机凸爪12、电机轴13。蜗轮I安装在壳体7的下腔内,蜗杆2通过其两端的小轴承3、大轴承8安装于壳体7的上腔内;先在壳体7的腰形孔内装入弹性衬套6、小轴承3及在腰形孔左边的孔内装入橡胶衬垫5 ;再将大轴承8、蜗杆凸爪10通过过盈配合压入蜗杆2上,之后蜗杆2连同大轴承8、蜗杆凸爪10装入壳体7内;拧紧锁紧螺母9,再将压盖4通过过盈配合压入壳体7中;最后装入缓冲垫11及电机。压盖4压入壳体7时将橡胶衬垫5压平,压平的橡胶衬垫5产生径向力,使弹性衬套6包紧小轴承3,同时,通过其自身的弹カ带动小轴承3及蜗杆2向蜗轮I靠紧,蜗轮I、蜗杆2总是处于无间隙啮合状态中,即使蜗轮I蜗杆2磨损后,蜗杆2仍能紧贴蜗轮1,从而保证车辆在不平整的路面行驶时,不会出现相互撞击而产生异响现象。通过将弹性衬套6的弹カ设计到ー个合适的范围内,转向器的转动扭矩不会超过规定值,且由于蜗杆2可摆动,不会出现卡死或转动不平顺现象,并且还可以适当降低蜗轮I蜗杆2的加工精度及耐磨性。同吋,由于蜗杆凸爪10和电机凸爪12之间装有缓冲垫11,通过缓冲垫11既消除了蜗杆凸爪10与电机凸爪12装配时的周向间隙,又消除了安装在蜗杆2两端轴承的轴向间隙及电机轴13的轴向窜动,从而解决了电机因换向而产生的异响及电机轴13、蜗杆2轴向窜动而产生的异响。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权利要求1.新型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蜗轮蜗杆无间隙啮合机构,包括壳体、蜗轮、蜗杆以及电机轴,其特征在于,壳体内包括上腔和下腔两个腔结构,两腔之间相互连通,蜗轮安装于壳体的下腔内,蜗杆安装于壳体的上腔内,蜗轮蜗杆之间始終处于无间隙啮合状态,所述蜗杆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大轴承和一个小轴承,两个轴承同轴安装;另外,还设置有ー个蜗杆凸爪和ー个电机凸爪,蜗杆凸爪通过过盈配合压紧在蜗杆上,电机凸爪通过过盈配合压紧在电机轴上,在蜗杆凸爪和电机凸爪之间装有缓冲垫。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蜗轮蜗杆无间隙啮合机构,其特征在干,所述小轴承端外侧设置有一个橡胶衬垫,橡胶衬垫通过ー压盖压实,同吋,在橡胶衬垫与小轴承之间安装有弾性衬套。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蜗轮蜗杆无间隙啮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固定端的两个轴承为深沟球轴承或者调心球轴承。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蜗轮蜗杆无间隙啮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中安装小轴承的孔为腰形孔。
专利摘要新型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蜗轮蜗杆无间隙啮合机构,包括壳体、蜗轮、蜗杆以及电机轴,其壳体内设置两个腔结构,并在其内安装蜗轮蜗杆,所述蜗杆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大轴承和一个小轴承,使得蜗杆可以一端固定,另一端在可通过蜗杆轴心在垂直于蜗轮轴线的平面内小幅摆动;另外,还设置有一个蜗杆凸爪和一个电机凸爪,蜗杆凸爪和电机凸爪之间的缓冲垫。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装配简单,既可消除了蜗轮蜗杆之间的啮合间隙,又可适当降低蜗轮蜗杆的加工精度及耐磨性;同时,当汽车在不平整的路面行驶时,可有效提高驾驶人员的操控性以及驾乘人员的舒适度。
文档编号B62D3/04GK202657093SQ20122017047
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1日
发明者周廷明, 尹乐军, 蒋龙元, 刘晟昱, 敖英齐, 王凯, 崔兴旺 申请人:株洲易力达机电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