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拉机的转向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070748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拖拉机的转向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使拖拉机的前轮旋转的拖拉机的转向装置,更具体地讲,涉及如下的拖拉机的转向装置:通过驾驶者的转向盘的操作,使所述拖拉机的前轮以可旋转到所述拖拉机前方的垂直方向以上或接近垂直方向的方式转向,从而所述拖拉机能够在原地旋转,为了能够进行需要在狭窄的场所或原地进行旋转的作业等各种作业,使所述前轮的转向角度变得更大,使所述前轮更加柔和地旋转。
【专利说明】拖拉机的转向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使拖拉机的前轮旋转的拖拉机的转向装置,更具体地讲,涉及如下拖拉机的转向装置:通过驾驶者的转向盘的操作,使所述拖拉机的前轮以可旋转到所述拖拉机前方的垂直方向以上或接近垂直方向的方式转向,从而所述拖拉机能够在原地旋转,为了能够进行需要在狭窄的场所或原地进行旋转的作业等各种作业,使所述前轮的转向角度变得更大,使所述前轮更加柔和地旋转。
【背景技术】
[0002]通常,拖拉机是利用牵引力而在农业或建设领域中进行各种作业的作业用汽车,当前农业用拖拉机一般在前方设置前方装载机,并在该装载机上安装各种作业用附件而执行搬运、卸载、装载等的各种作业,而在后方部上通过后方连杆而安装旋耕机等而进行耕耘等的作业。
[0003]如上述的农业用拖拉机将从发动机产生的动力分为如下动力:通过传动装置驱动行驶中所需的轮子的行驶系动力;和用于驱动安装在拖拉机的各种种类的作业机的PTO(Power take off)系动力。所述行驶系动力一般为四轮驱动方式。
[0004]以往的拖拉机构成为,随着驾驶者将转向盘向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旋转,所述前轮通过转向装置而左右旋转,而在所述前轮车轴与所述前轮直接连接的方式中存在如下问题:在最大限度地旋转所述转向盘时,所述前轮的旋转角度不能达到60度以上,即使最大限度地旋转所述转向盘,也由于所述拖拉机的最小旋转半径变大,在想要将拖拉机向后方转换方向时,需要频频进行前进和后退。
[0005]如上所述的拖拉机需要根据作业环境或作业内容而使拖拉机行驶或旋转,但在如上所述那样由于拖拉机的最小旋转半径长而需要在狭窄的场所或原地进行旋转的情况下,不能对其进行应对,由此存在不能顺利地进行作业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6]技术课题
[0007]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以往技术的问题而研发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拖拉机的转向装置:通过驾驶者的转向盘的操作,使所述拖拉机的前轮以可旋转到所述拖拉机前方的垂直方向以上或接近垂直方向的方式转向,从而所述拖拉机能够在原地旋转,为了能够进行需要在狭窄的场所或原地进行旋转的作业等各种作业,使所述前轮的转向角度变得更大,使所述前轮更加柔和地旋转。
[0008]解决课题手段
[0009]在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拖拉机的转向装置中,该转向装置通过转向气缸而使拖拉机的前轮旋转,所述转向气缸以液压方式接受通过驾驶者的转向盘操作而转向的转向力,所述拖拉机的转向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气缸具备转向气缸主体和从所述转向气缸主体左右伸缩的左右一对活塞杆,并且在与前轮车轴壳并排的方向上与该前轮车轴壳隔着一定间隔而设置,所述左右一对活塞杆的两端部分别与摆动杆铰链连接,由此形成通过所述转向气缸的伸缩动作而左右摆动的四节连杆结构,从而使所述前轮转向,且所述拖拉机的转向装置具备固定杆,从而在所述转向气缸工作时,所述转向气缸相对于左右方向不移动,而相对于前后方向能够移动一定长度,其中,该固定杆的一端与所述前轮车轴壳铰链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向气缸主体铰链连接。
[0010]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形成为上下两个,其中一个分别与所述前轮车轴壳和转向气缸主体的上部铰链连接,另一个分别与所述前轮车轴壳和转向气缸主体的下部铰链连接。
[0011]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四节连杆结构的左右侧还分别具备第2四节连杆结构,所述第2四节连杆结构由如下部件而构成四节连杆结构:所述摆动杆;摆动臂,其设于所述前轮车轴壳的端部而使所述前轮旋转;以及联杆,其一端与所述摆动臂铰链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摆动杆铰链连接。
[0012]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拖拉机的转向装置具备检测所述转向气缸的转向角度的装置,当检测到所述转向气缸工作的一定范围以上的转向角度时,将以相同转速驱动所述前轮和后轮的四轮驱动方式转换为调节所述前轮和后轮的转速之差的差速式四轮驱动方式。
[0013]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检测所述转向气缸的转向角度的装置在与所述转向气缸并排的方向上设置有其两端分别与所述活塞杆的两端部固定连接的导轨,随着所述活塞杆的移动,所述导轨也移动,从而通过形成于所述导轨的检测台而检测所述转向气缸的转向角度。
[0014]另外,在本发明的拖拉机的转向装置中,该转向装置通过转向气缸而使拖拉机的前轮旋转,所述转向气缸以液压方式接受通过驾驶者的转向盘操作而转向的转向力,所述拖拉机的转向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气缸具备转向气缸主体和从所述转向气缸主体左右伸缩的左右一对活塞杆,并且在与前轮车轴壳并排的方向上与前轮车轴壳隔着一定间隔而设置,在与所述转向气缸并排的方向上设置有其两端分别与所述活塞杆的两端部固定连接的导轨,通过检测随着所述活塞杆的移动而一起移动的所述导轨的移动范围来检测所述转向气缸工作的一定范围的转向角度。
[0015]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导轨的一个面具备以一定长度凹陷而成的部分,且在所述导轨上设置与所述导轨的一个面接触的限位开关,在所述导轨移动的情况下,检测所述限位开关经过所述凹陷而成的部分时和脱离所述凹陷而成的部分时的信号,从而检测所述转向气缸工作的一定范围的转向角度。
[0016]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当检测到所述转向气缸工作的一定范围以上的转向角度时,将以相同的转速驱动所述前轮和后轮的四轮驱动方式转换为调节所述前轮和后轮的转速之差的差速式四轮驱动方式。
[0017]发明效果
[0018]本发明的拖拉机的转向装置为通过以液压方式接受通过驾驶者的转向盘操作而转向的转向力的转向气缸使拖拉机的前轮旋转的转向装置,在所述转向气缸的左右一对活塞杆的两端部具备四节连杆结构而使所述前轮转向,具备与前轮车轴壳和所述转向气缸主体铰链连接的固定杆,在所述转向气缸工作时,所述转向气缸相对于左右方向不移动,而相对于前后方向能够移动一定长度,从而即使所述前轮以旋转到所述拖拉机前方的垂直方向以上或接近垂直方向的方式转向,也能够防止所述转向气缸的活塞杆的弯曲,由此具有能够使所述前轮的转向角度变得更大,使所述前轮更加柔和地旋转的效果。
[0019]另外,本发明的拖拉机的转向装置为通过以液压方式接受通过驾驶者的转向盘操作而转向的转向力的转向气缸旋转拖拉机的前轮的转向装置,由简单的结构自动检测所述转向气缸工作的一定范围的转向角度,从而当所述转向气缸的转向角度为一定范围以上时,能够将所述前轮和后轮的驱动方式转换为AWD (All wheel Drive)驱动方式,从而即使所述前轮旋转到所述拖拉机前方的垂直方向以上或接近垂直方向上而所述拖拉机在原地旋转时,所述前轮也不会因所述后轮的旋转动作而推向前方,由此具有能够使所述拖拉机更加柔和地旋转的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适用本发明的拖拉机一实施例的整体立体图。
[0021]图2是适用本发明的拖拉机的一要部的俯视图。
[0022]图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拖拉机的转向装置的主视图。
[0023]图4是关于本发明中的前轮部分的驱动装置的详细图。
[0024]图5是在本发明中前轮以顺时针方向转向最大时的俯视图。
[0025]图6 (a)和(b)是在本发明中导轨的设置俯视图和主视图。
[0026]图7 (a)和(b)是对在本发明中导轨向右侧和左侧移动时的状态进行说明的主视图。
[0027]〈标号说明〉
[0028]10:驾驶室21:前轮
[0029]21a:导轮架21b:导轮旋转轴
[0030]22:后轮30:车体
[0031]40:曲臂41:旋转轴
[0032]50:前轮车轴壳51:前轮差速装置
[0033]52:转向气缸支架53:前轮车轴
[0034]54:转向气缸连杆61:齿轮部壳
[0035]62:摆动壳63、64、66:锥齿轮
[0036]65:锥齿轮轴67:旋转驱动部
[0037]68:前轮轴连接部71:转向气缸
[0038]72:活塞杆73:摆动杆
[0039]74:联杆75:摆动臂
[0040]81:固定杆81a、81b:铰链连接部
[0041]82:固定支架91:导轨
[0042]91a、91b:突出部92:检测部
[0043]92a:限位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0044]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拖拉机进行具体说明。
[0045]如图1所示,作为适用本发明的拖拉机的一实施例,具有驾驶座的驾驶室(10)位于车体框架(30)的上部左侧,与可旋转的旋转轴(41)连接而能够旋转的曲臂(40)配置在未设置所述驾驶室(10)的空间而实现平衡。即,具有如下结构:所述驾驶室(10)位于拖拉机的前轮(21)与后轮(22)之间且左侧的位置,在所述驾驶室(10)的侧面形成一定空间,在不利用所述曲臂(40)不进行作业的情况下,将所述曲臂(40)配置在所述一定空间内。
[0046]另外,在车体框架(30)的前方,转向气缸(71)设于收纳前轮车轴(53)的前轮车轴壳(50)的前方,所述前轮车轴(53)以所述前轮(21)的轮上表面高度向上配置,所述转向气缸(71)具备左右一对活塞杆(72),该左右一对活塞杆(72)以液压方式接受通过驾驶者的转向盘操作而转向的转向力,从而左右伸缩。
[0047]本发明的拖拉机的转向装置不限于图1所示的由驾驶室(10)、曲臂(40)等构成的结构。
[0048]参照图2至图5,对本发明的拖拉机的转向装置的一实施例进行说明如下。
[0049]本发明的拖拉机的转向装置是使拖拉机的前轮(21)以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转向的转向装置,设置于收纳前轮车轴(53)的前轮车轴壳(50)的前方。
[0050]所述转向装置形成如下的四节连杆结构:转向气缸(71)在前轮车轴壳(50)的前方与所述前轮车轴壳(50)并排的方向上,与所述前轮车轴壳(50)隔着一定间隔设置,所述左右一对活塞杆(72)的两端部分别与摆动杆(73)铰链连接,其中所述转向气缸(71)具备左右一对活塞杆(72),该左右一对活塞杆(72)以液压方式接受通过驾驶者的转向盘操作而转向的转向力,从而左右伸缩。在所述四节连杆结构的左右侧分别具备第2四节连杆结构,从而使所述前轮实现更大的所述前轮的转向角度,使所述前轮能够更加柔和地旋转。
[0051]所述四节连杆结构如下:所述左右一对摆动杆(73)的一端与前轮车轴壳(50)铰链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左右一对活塞杆(72)的两端部铰链连接,从而随着所述左右一对活塞杆(72)伸缩进行的左右移动,所述左右一对摆动杆(73)能够左右摆动。
[0052]所述第二四节连杆结构由如下部分构成:所述摆动杆(73);摆动臂(75),其设于所述前轮车轴壳(50)的端部而使所述前轮旋转;以及联杆(74),其一端与所述摆动臂(75)铰链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摆动臂(75)铰链连接。
[0053]如上所述,在由具备所述左右一对活塞杆(72)的转向气缸(71)和一对摆动杆
(73)而构成四节连杆结构的第I四节连杆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左、右侧分别追加设置第2四节连杆,从而所述前轮(21)能够以更大的角度(70?110度)转向,另外在所述前轮(21)转向时,旋转方向侧前轮的转向角变大,旋转相反侧前轮的转向角变小,因此能够进行更加柔和的旋转。
[0054]另外,如图3所示,将所述前轮车轴(53)和所述前轮车轴壳(50)以所述前轮
(21)的轮上表面高度向上配置,使得所述转向装置以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以最大角度(70?110度)转向时,所述前轮(21)不受所述前轮车轴(53)和收纳所述前轮车轴的前轮车轴壳(50)的干扰。在该情况下,所述前轮车轴(53)向所述前轮(21)传递动力的形状为图3、图5所示的“pi”字形状。
[0055]参照图4,对在将所述前轮车轴(53)和所述前轮车轴壳(50)以所述前轮(21)的轮上表面高度向上配置时所述前轮(21)旋转驱动的结构进行说明。[0056]如图4所示,向左右前轮车轴(53)以水平方向传递从所述前轮差速装置(51)传递的动力,在所述前轮车轴(53)的端部设置锥齿轮(63、64),将传递到所述前轮车轴(53)的动力变换成作用于垂直方向。从所述锥齿轮(64)向下方延伸的锥齿轮轴(65)在其下端部设置锥齿轮(66 ),在所述锥齿轮(66 )啮合有用于使所述前轮(21)旋转的旋转驱动部(67 ),从而使所述旋转驱动部(67)旋转,所述旋转驱动部(67)收纳于前轮轴连接部(68)内。
[0057]设置齿轮部壳(61),该齿轮部壳(61)与所述前轮车轴壳(50)的一端部凸缘连接而保护所述锥齿轮(63、64),并防止从外部流入杂质等,在所述齿轮部壳(61)的下部设置有摆动壳(62),该摆动壳(62)以可通过转向装置的工作而旋转的结构与所述齿轮部壳(61)的下部连接。在所述摆动壳(62)中收纳有所述锥齿轮轴(65)和所述锥齿轮(66)以及旋转驱动部(67)。
[0058]所述前轮(21)在车轮的内径部设置导轮架(21a),在所述导轮架(21a)的中央部设置导轮旋转轴(21b),所述导轮旋转轴(21b)与所述旋转驱动部(67)轴连接,从而随着所述旋转驱动部(67)旋转,所述前轮(21)进行旋转驱动。
[0059]另一方面,如图2和图3所不,所述转向气缸(71)具备一端与所述前轮车轴壳(50 )铰链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向气缸(71)主体铰链连接的固定杆(81),从而在所述转向气缸(71)工作时,所述转向气缸(71)相对于左右方向不移动,而相对于前后方向能够移动一定长度。即,所述固定杆(81)的一端[铰链连接部(81a)]与固定设置于所述前轮车轴壳(50)的一侧的固定支架(82)的端部铰链连接,另一端[铰链连接部(8Ib)]与所述转向气缸(71)主体的一侧铰链连接,从而所述转向气缸(71)相对于左右方向不移动,而相对于前后方向能够移动一定长度。
[0060]另外,所述固定杆(81)为了更加可靠地进行所述前轮车轴壳(50)与所述转向气缸(71)的连接而构成为上下两个,其中一个分别与所述前轮车轴壳(50)和所述转向气缸
(71)主体的上部铰链连接,另一个分别与所述前轮车轴壳(50)和所述转向气缸(71)主体的下部铰链连接。
[0061]通过具备如上所述的结构,本发明的拖拉机的转向装置具有如下优点:能够柔和地应对因所述前轮(21)的弧面角(camber angle)而产生的、形成于所述左右侧的四节连杆结构和第2四节连杆的倾斜移动,即使所述前轮以旋转到所述拖拉机前方的垂直方向以上或接近垂直方向的方式转向,也能够防止所述转向气缸(71)的活塞杆(72)的弯曲,由此能够使所述前轮(21)的转向角度变得更大,使所述前轮(21)更加柔和地旋转。
[0062]在如上所述的拖拉机的转向装置中,驾驶者将转向盘以顺时针方向旋转最大时成为如图4的状态。
[0063]如图4所示,当驾驶者将转向盘以顺时针方向旋转为最大时,所述前轮(21)的里侧轮(图7中的左侧轮)旋转为90度以上(90-105度),外侧轮(图7中的右侧轮)也能够旋转为小于90度(80-89度)的程度。所述前轮(21)的里侧轮(图7中的左侧轮和图8中的右侧轮)的旋转角度是与所述外侧轮(图7中的右侧轮和图8中的左侧轮)一起借助于转向装置而旋转的,因此根据所述外侧轮能够旋转的最大旋转角度而定。
[0064]所述里侧轮和所述外侧轮的最大旋转角度优选限定为所述拖拉机在原地能够以最小的半径旋转的角度。即,根据拖拉机的所述前轮(21)和后轮(22)的轮宽度和长度等而决定使所述拖拉机能够在原地以最小的半径旋转的所述前轮(21)的旋转角度,由此对于所述前轮(21)的里侧轮的旋转角度,在直线行驶状态下、在90-105度范围内限制为特定角度,所述前轮(21)的外侧轮的最大旋转角度优选限定为在直线行驶状态下、在80-89度范围内的特定角度。
[0065]在这样的情况下,在驾驶者在原地想要向自己期望的方向(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将所述转向盘向自己期望的方向(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最大之后,使拖拉机行驶,则所述拖拉机能够在原地向自己期望的方向旋转。
[0066]另一方面,参照图6和图7,对在本发明的拖拉机的转向装置中检测所述转向气缸的转向角度的装置进行说明。
[0067]如图6 Ca)(俯视图)和(b)(从拖拉机的前方观察的主视图)所示,在本发明的拖拉机的转向装置中,检测所述转向气缸(71)的转向角度的装置在与所述转向气缸(71)并排的方向上设有其两端分别与所述活塞杆(72)的两端部固定连接的导轨(91),随着所述活塞杆(72)因所述转向气缸(71)的工作而左右移动,所述导轨(91)也移动,在所述导轨(91)的中央部设有用于防止所述导轨(91)摇晃的导件,检测所述导轨(91)的移动范围的检测部(92)固定设置于所述转向气缸(71)。
[0068]在所述导轨(91)的一个面具备以一定长度凹陷而成的部分,在脱离所述凹陷而成的部分而未凹陷的两侧边界面上分别形成有突出部(91a、91b)。在所述检测部(92)的内部设置与所述导轨(91)的一个面接触的限位开关(92a),在所述导轨(91)移动的情况下,检测所述限位开关(92a)经过所述凹陷而成的部分时和脱离所述凹陷而成的部分时的信号,从而检测所述转向气缸(71)工作的一定范围的转向角度。在图6和图7中,虽然作为检测所述导轨(91)的移动范围的检测单元而使用了限位开关(92a),但只要是检测所述导轨
(91)的移动范围的检测单元,使用任何检测单元均可。
[0069]下面参照图7的(a)和(b),对由检测如上所述的所述转向气缸(71)的转向角度的装置检测所述转向气缸(71)的转向角度的过程进行说明。
[0070]图7的(a)示出如下状态:在驾驶者将转向盘以顺时针方向转向一定范围的情况下,以液压方式接受由所述驾驶者操作转向盘而转向的转向力的转向气缸(71)使活塞杆(72)的左侧伸长并使所述活塞杆(72)的右侧收缩而移动活塞杆(72),从而随着所述活塞杆(72)移动,两端分别与所述活塞杆(72)的两端部固定连接的所述导轨(91)向左侧移动。在所述导轨(91)向左侧移动时,与所述导轨(91)的一个面接触的限位开关(92a)先与从所述导轨(91)凹陷而成的部分接触,之后又与未凹陷的边界面即突出部(91a)接触,此时所述限位开关(92a)产生所述导轨(91)移动到一定范围以上的信号(0N/0FF)而传递给检测部(92)。
[0071]图7的(b)示出如下状态:在驾驶者将转向盘以逆时针方向转向一定范围的情况下,以液压方式接受由所述驾驶者操作转向盘而转向的转向力的转向气缸(71)使活塞杆
[72]的右侧伸长并使所述活塞杆(72)的左侧收缩而移动活塞杆(72),从而随着所述活塞杆(72)移动,两端分别与所述活塞杆(72)的两端部固定连接的所述导轨(91)向右侧移动。在所述导轨(91)向右侧移动时,与所述导轨(91)的一个面接触的限位开关(92a)先与从所述导轨(91)凹陷而成的部分接触,之后又与未凹陷的边界面即突出部(91b)接触,此时所述限位开关(92a)产生所述导轨(91)移动到一定范围以上的信号(0N/0FF)而传递给检测部(92)。[0072]通过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本发明的拖拉机的转向装置由所述检测部(92)自动检测所述导轨(91)移动了一定范围以上的信号,从而能够自动检测所述转向气缸(71)工作的一定范围以上的转向角度。
[0073]当检测到所述转向气缸(71)工作的一定范围以上的转向角度时(当通过图6和图7所示的检测所述转向气缸的转向角度的装置的结构或其他结构而检测到所述转向气缸
(71)工作的一定范围以上的转向角度时)、即当检测到所述前轮转向一定范围以上时,为了防止所述后轮由于与所述前轮之间的驱动转速之差而推动所述前轮的现象,从以相同的转速驱动所述前轮和后轮的四轮驱动方式转换为调节所述前轮和后轮的转速之差的差速式四轮驱动方式,从而自动调节所述前轮和后轮的驱动转速。
[0074]另一方面,所述转向气缸(71)在所述前轮从转向一定范围以上变成转向一定范围内的情况下,所述限位开关(92a)与所述导轨(91)的凹陷而成的部分接触,在这样的情况下,所述前轮和后轮的驱动方式转换为以相同转速驱动所述前轮和后轮的四轮驱动方式。
[0075]由此具有如下优点:即使所述前轮根据转向气缸而旋转到拖拉机前方的垂直方向以上或接近垂直方向,从而所述拖拉机在原地旋转,所述前轮也不会根据所述后轮的旋转动作而强制推向前方,由此能够进行更加柔和的旋转。
[0076]以上,参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进行了说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能够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本发明的思想和领域的范围内能够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及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拖拉机的转向装置,该转向装置通过转向气缸而使拖拉机的前轮旋转,所述转向气缸以液压方式接受通过驾驶者的转向盘操作而转向的转向力,所述拖拉机的转向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转向气缸具备转向气缸主体和从所述转向气缸主体左右伸缩的左右一对活塞杆,并且在与前轮车轴壳并排的方向上与该前轮车轴壳隔着一定间隔而设置, 所述左右一对活塞杆的两端部分别与摆动杆铰链连接,由此形成通过所述转向气缸的伸缩动作而左右摆动的四节连杆结构,从而使所述前轮转向, 所述拖拉机的转向装置具备固定杆,从而在所述转向气缸工作时,所述转向气缸相对于左右方向不移动,而相对于前后方向能够移动一定长度,其中,该固定杆的一端与所述前轮车轴壳铰链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向气缸主体铰链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拖拉机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杆形成为上下两个,其中一个分别与所述前轮车轴壳和转向气缸主体的上部铰链连接,另一个分别与所述前轮车轴壳和转向气缸主体的下部铰链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拖拉机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四节连杆结构的左右侧还分别具备第2四节连杆结构, 所述第2四节连杆结构 由如下部件构成四节连杆结构: 所述摆动杆;摆动臂,其设于所述前轮车轴壳的端部而使所述前轮旋转;以及联杆,其一端与所述摆动臂铰链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摆动杆铰链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拖拉机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拖拉机的转向装置具备检测所述转向气缸的转向角度的装置,当检测到所述转向气缸工作的一定范围以上的转向角度时,将以相同转速驱动所述前轮和后轮的四轮驱动方式转换为调节所述前轮和后轮的转速之差的差速式四轮驱动方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拖拉机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检测所述转向气缸的转向角度的装置在与所述转向气缸并排的方向上设置有其两端分别与所述活塞杆的两端部固定连接的导轨,随着所述活塞杆的移动,所述导轨也移动,从而通过形成于所述导轨的检测台而检测所述转向气缸的转向角度。
6.一种拖拉机的转向装置,该转向装置通过转向气缸而使拖拉机的前轮旋转,所述转向气缸以液压方式接受通过驾驶者的转向盘操作而转向的转向力, 所述拖拉机的转向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转向气缸具备转向气缸主体和从所述转向气缸主体左右伸缩的左右一对活塞杆,并且在与前轮车轴壳并排的方向上与该前轮车轴壳隔着一定间隔而设置, 在与所述转向气缸并排的方向上设置有其两端分别与所述活塞杆的两端部固定连接的导轨, 通过检测随着所述活塞杆的移动而一起移动的所述导轨的移动范围来检测所述转向气缸工作的一定范围的转向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拖拉机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导轨的一个面具备以一定长度凹陷而成的部分,且在所述导轨上设置与所述导轨的一个面接触的限位开关,在所述导轨移动的情况下,检测所述限位开关经过所述凹陷而成的部分时和脱离所述凹陷而成的部分时的信号,从而检测所述转向气缸工作的一定范围的转向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拖拉机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检测到所述转向气缸工作的一定范围以上的转向角度时,将以相同的转速驱动所述前轮和后轮的四轮驱动方式转换为调节所述前轮和后轮的转速之差的差速式四轮驱动方式 。
【文档编号】B62D5/07GK103442966SQ201280014374
【公开日】2013年1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3日
【发明者】金中镐 申请人:大虎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