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引导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071686阅读:81来源:国知局
空气引导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空气引导装置包括一个横向取向的后侧扰流器元件,该扰流器元件能够通过多个液压单元而运动到相对于该车辆的不同的设定位置中。一个气流分流边缘被提供在该扰流器元件的下方,该气流分流边缘被配置成使其能够被额外设定以便调整该扰流器元件。
【专利说明】空气引导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空气引导装置。
【背景技术】
[0002]DE19741321A1已经披露了一种包括后翼的空气引导装置,该后翼可从一个收缩的休止位置运动到一个伸展的工作位置,并且反之亦然。两个可伸缩的展开元件起对该后翼进行致动的作用,这些可伸缩的展开元件被安排成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彼此隔开一个间距、并且作用在该后翼的底侧上。此外,DE10047010C2已经披露了一种包括翼状引导元件的空气引导装置,该翼状引导元件通过多个直立的支撑板而被连接到车辆上。多个调整装置通过多个连接装置而被安排在这些支撑板与引导元件之间,通过这些调整装置,该引导元件能够调整其相对公路的迎角。此外,整合到行李箱盖中的一个空气引导壁对该空气引导装置的功能起辅助作用。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带多个后侧扰流器元件的空气引导装置,借助于该空气引导装置,通过一种调整就可以改善车辆就其在后桥处的输出而言的空气动力特性和驾驶性能。
[0004]根据本发明,这个目的是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来实现的。从属权利要求包含了进一步有利特征。
[0005]通过本发明主要获得的优点在于以下事实:这种可调整的空气引导装置对车辆提供了多种最优化的空气动力特性以及在不同速度范围的一种改善的驾驶性能。
[0006]根据本发明,这是通过以下事实来实现的:该空气引导装置包括一个空气引导元件,该空气引导元件与一个扰流器元件相互作用、具有一个气流分流边缘(Abrisskante)、在该车辆上被可摆动地安排在扰流器元件的下方、并且具有从一个基本位置进入一个分流位置的一个运动过程,并且反之亦然,该运动过程与该扰流器元件的收缩运动和伸展运动是相耦合的。
[0007]根据本发明具体提供的是,该扰流器元件可通过多个相对应的驱动单元(如液压单元)而从与车身齐平的一个存放位置调整到就阻力系数而言最优化的一个位置中、并且超过一个预定义的速度就调整到一个速度位置中、并且调整到一个高速位置中,有可能的是在这个速度位置中使形成该气流分流边缘的这个空气引导元件通过调整装置而从与车身齐平的一个存放位置转移到一个已展开的分流位置。
[0008]该扰流器元件的这些单独的位置是针对这些单独的速度范围根据就阻力系数值以及后桥处的输出值而言的最大有效性来确定的。因此,根据本发明另外提供的是,该气流分流边缘至少在就阻力系数而言最优化的一个位置与直到高速位置的这个速度位置之间连续地具有一个已展开的位置。扰流器元件和气流分流边缘取决于车辆速度的这种调整确保了避免产生不利的阻力系数值并且抑制了在后桥处的提升高度。[0009]此外,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是,该液压单元包括一个提升缸、一个设定缸、以及用于该扰流器元件的一个前支架,该支架被引导在一个圆柱件上,并且该支架具有一个头部支承件,该头部支承件可以围绕一条轴线摆动以用于该扰流器元件的多个倾角设定值,该头部支承件被连接到这个设定缸上。
[0010]形成该气流分流边缘的这个空气引导元件被安排在这些液压单元之间、并且被可摆动地固持在该车辆的一个支承块中,并且该空气引导元件包括该调整装置,通过该调整装置,可以设定该空气引导元件的一个基本位置和一个作用位置以及该气流分流边缘的位置。
[0011]该调整装置具有两个耦合元件,这些耦合元件包括一个第一耦合元件,该第一耦合元件可围绕一条旋转轴线摆动、并且通过第二耦合元件的一个轴颈而被强制性地引导,该轴颈被引导在一个槽缝引导部中。为此目的,能够在该车辆的支承块上摆动的第一耦合元件借助于该轴颈而以竖直可摆动的方式被引导在第二耦合元件上。
[0012]此外,一个滚轮在该第二耦合元件的下端处被安排在其上,该滚轮在该扰流器元件的一个调整运动中可通过该后圆柱件的支承元件上的一个停止件而被加载。这个调整装置实现的情况是:在扰流器元件的提升过程中,气流分流边缘可以被致动的方式为通过至少在一个完全伸展的扰流器元件的情况下的一个随后的运动来实现一个已竖直摆动的气流分流边缘。气流分流边缘的这种竖直摆动运动优选是在扰流器元件已经达到其最终位置之前发生的。
[0013]此外,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是,在该支承块与第二耦合元件之间安排了一个弹簧元件,通过该弹簧元件,所述第二耦合元件可通过一个回位旋转运动而被调整回到其初始位置中。这会在该空气引导装置的扰流器元件移回其基本位置时发生。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并将在下文中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0015]在附图中:
[0016]图1示出了在后侧扰流器元件的四个可能位置中的空气引导装置的一个侧视图,
[0017]图2示出了该扰流器元件的这四个位置的、带有提升高度和角度大小设定值说明的一个图形展示,
[0018]图3示出了已伸展在最高位置的扰流器元件连同安排在下面的一个气流分流边缘的一个图形展示,
[0019]图4示出了这两个液压单元连同一个接收座的一个图示,该接收座被安排在这两个液压单元之间以用于这个带调整装置的气流分流边缘,
[0020]图5示出了根据图4的带有一个收缩的液压单元(左)和一个伸展的液压单元(右)的一个视图,
[0021]图6示出了带两个耦合元件的调整装置以及一个收缩的气流分流边缘的一个侧视图,
[0022]图7示出了根据图6的带有一个伸展的气流分流边缘的一个侧视图,
[0023]图8示出了在气流分流边缘处于同车身齐平的一个收缩的位置的情况下的空气引导元件连同调整装置的一个视图,[0024]图9示出了安装好的空气引导元件的一个视图,
[0025]图10示出了调整装置在气流分流边缘处于收缩的位置情况下的一个详细视图,并且
[0026]图11示出了用于这个调整装置的滚轮的、在竖直运动的停止件的详细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一个用于机动车辆的空气引导装置I基本上包括一个横向取向的后侧扰流器元件2,该扰流器元件被配置成使其能够通过多个液压单元3、4而相对该车辆收缩和伸展。空气引导装置I具有一个空气引导元件6,该空气引导元件与扰流器元件2相互作用并且具有一个气流分流边缘5。所述空气引导元件6在扰流器元件2的下方被可摆动地铰接在该车辆上、并且具有与扰流器元件2的收缩和伸展运动相耦合的一种运动过程,即从与车身齐平的一个基本位置I转变为一个摆动后的分流位置II。
[0028]扰流器元件2可以通过这些液压单元3、4而被运动到不同的位置A、A’、B、和C中。位置A表示存放位置,该位置与车身齐平并且是从该位置运动到其他的位置。例如,位置A’是扰流器元件2就阻力系数而言最优化的一个位置,而在一个预定义的速度下处于另一个位置B。在位置C中,扰流器元件2已经处于相对该车辆的最高位置。在所述位置C中,空气引导元件6的气流分流边缘5被安排成使其竖直摆动离开与车身齐平的位置。
[0029]扰流器元件2的这些带有提升高度和角度设定值的单独的位置在图2中被更详细地示出。在此实施例中,在位置A中,扰流器元件2具有Omm的提升高度以及O°的扰流器设定值。在位置A’中,该扰流器元件相对位置A被提升,确切的说在这种特定的情况下提升至该车辆上方26mm,并且具有在此为-4°的一个负的扰流器倾角。在位置B中,扰流器元件2相对于位置A’更进一步伸展、例如伸展到150_的提升高度,而扰流器倾角已经移回至0°。在位置C中,扰流器元件2如位置B中一样保持提升,而在此处于一个8°的正扰流器倾角。无需说明的是这些具体值仅仅是用于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例子,并且可以根据车辆所希望的空气动力学性能进行适配。
[0030]在此情况下可以运动到的位置A因此是与车身齐平的一个存放位置,位置A’是相对阻力系数而言最优化的一个存放位置,位置B是以一种取决于行驶速度(例如在超过70km/h的一个行驶速度)的方式呈现的一个位置。通过位置C,则实现最大的输出,例如在高速下。在所述位置C中,空气引导元件6的气流分流边缘5是竖立的并且产生增大的后桥输出;在位置A和位置C之间气流分流边缘5优选是被连续地设定的。
[0031]这些液压单元3、4各自包括一个液压缸8、一个设定缸9、以及用于扰流器元件2的一个前支架11,该支架11被引导在一个圆柱件10上。一个头部支承件14被安排在支架11上,该头部支承件可以围绕一条轴线12摆动以用于对扰流器元件2的倾角进行设定,并且该头部支承件被连接到设定缸9上。此外,这些液压单元3、4包括一个支承元件16,该支承元件被引导在一个后圆柱件15上、并且被连接到前支架11上。
[0032]空气引导元件6的气流分流边缘5被安排在这些液压单元3、4之间,并且被可摆动地固持在该车辆的多个支承块中。气流分流边缘5可以借助调整装置7而被调整到一个基本位置和一个作用位置I和II。
[0033]调整装置7包括两个耦合元件17、18,这些耦合元件包括到扰流器元件2的一个第一率禹合兀件18,该第一稱合兀件18可围绕一条固定的旋转轴线19摆动,稱合兀件18具有一个槽缝引导部20,第二耦合元件17的一个轴颈22被可运动地安排在该槽缝引导部中。
[0034]耦合元件18被可摆动地安装在固定的支承块21上、并且通过第二耦合元件17的轴颈22而被引导在这个弧形的槽缝轨道20中。为了对耦合元件17进行调整并因此调整第一耦合元件18,一个滚轮23被安排在第二耦合元件17的下端上,在通过这些液压单元3、4对扰流器元件2从下方(如图7中箭头P所示)进行一个调整运动的过程中,该滚轮23可通过在后圆柱件15的支承元件16上或者在支架11上的一个停止件24来加载。
[0035]耦合元件17的这个加载滚轮23通过在耦合元件18的槽缝轨道20中的轴颈22的运动而导致耦合元件18的一个摆动运动并且因此导致扰流器元件2围绕旋转轴线19的一个摆动运动,并且气流分流边缘5可以被竖起。
[0036]为使耦合元件17复位到基本位置I中,在支承块21与耦合元件17之间提供了一个相对应的弹簧元件25,该弹簧元件产生一个回位旋转运动。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空气引导装置(I),该空气引导装置具有一个横向取向的后侧扰流器元件(2),该扰流器元件被配置成使其能够通过多个液压单元(3,4)而相对该车辆收缩和伸展;其特征在于,该空气引导装置(I)包括一个空气引导元件(6),该空气引导元件与该扰流器元件(2)相互作用、具有一个气流分流边缘(5)、被可摆动地安排在该扰流器元件(2)的下方、并且借助于调整装置(7)而具有从一个基本位置(I)进入一个分流位置(II)的一个运动过程,并且反之亦然,该运动过程与该扰流器元件(2)的收缩运动和伸展运动是相耦合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扰流器元件(2)能够通过这些液压单元(3,4)而从与车身齐平的一个存放位置(A)调整到就阻力系数而言最优化的一个位置(A’ )中、调整到一个与速度相关的位置(B)中、并且调整到具有最大输出的一个位置(C)中,其中,在该具有最大输出的位置(C)中使该气流分流边缘借助于调整装置(7)而从与车身齐平的一个存放位置(I)转移到一个已立起的分流位置(II)。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该存放位置(A)中,该扰流器元件(2)被设定在一个为0°的角度上;在位置(A’ )中,该扰流器元件被设定在一个负角上并且能够以一个提升高度伸展;在位置(B)中,该扰流器元件被设定在一个为O°的角度上并且以比位置(A’)更大的一个提升高度伸展;在位置(C)中,该扰流器元件被设定在一个正角上。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空气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在位置(A’)与位置(B)之间,形成该气流 分流边缘(5)的这个空气引导元件(6)具有一个已立起的位置(II)。
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空气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这些液压单元(3,4)各自包括一个提升缸(8)、一个设定缸(9)、以及用于该扰流器元件(2)的一个前支架(11),该支架(11)被引导在一个圆柱件(10)上,并且该支架(11)具有一个头部支承件(14),该头部支承件能够围绕一条轴线(12)摆动以用于对该扰流器元件(2)的倾角进行设定,该头部支承件被连接到该设定缸(9)上。
6.根据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空气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这些液压单元(3,4)包括一个支承元件(16),该支承元件被引导在一个后圆柱件(15)上、并且被连接到该前支架(11)上。
7.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空气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形成该气流分流边缘(5)的这个空气引导元件(6)被安排在该扰流器元件(2)的这些液压单元(3,4)之间、并且被固持成使其能够在该车辆的一个支座中摆动,并且该空气引导元件包括该调整装置(7),通过该调整装置,能够设定该气流分流边缘(5)的基本位置和作用位置(I和II)。
8.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空气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调整装置(7)具有两个耦合元件(17,18),这些耦合元件包括一个第一耦合元件(18),该第一耦合元件能够围绕一条固定的旋转轴线(19)摆动、并且通过在一个槽缝引导部(20)中的一个轴颈(22)而有效连接到第二耦合元件(17)上。
9.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空气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耦合元件(18)被可摆动地安排在该车辆的固定的支承块(21)上、并且通过该第二耦合元件(17)上的这个轴颈(22)而被引导在该第一耦合元件(18)的弧形的槽缝轨道(20)中,并且一个滚轮(23)被安排在所述耦合元件(18)的下端上,该滚轮(23)能够通过该后圆柱件(15)的支承元件(16)上的一个停止件(24)在该扰流器元件(20)的一个调整运动中被加载。
10.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空气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滚轮(23)被加载在该第二耦合元件(17)上时,该第一耦合元件(18)被安排成围绕该固定的支承块(21)上的支座(19)进行一个竖直摆动运动。
11.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空气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一个弹簧元件(25)被安排在该支承块(21)与该第二耦合元件(17)之间,通过该弹簧元件(25),该第二耦合元件(17)能够通过一个回位 旋转运动而复位到一个初始位置中。
【文档编号】B62D37/02GK103569223SQ201310298643
【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8日
【发明者】J·杜姆, F·豪恩施泰特, J·K·多尔 申请人:F·波尔希名誉工学博士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