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副车架总成和汽车及前副车架总成与前保险杠安装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前副车架总成和汽车以及前副车架总成与前保险杠的安装方法。所述前副车架总成包括前副车架主体和前伸展梁;前副车架主体两侧的前端具有朝向前方的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具有挂接孔;前伸展梁的两端具有朝向所述前副车架主体前端的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具有与所述挂接孔相匹配的挂钩;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重叠搭接、且所述挂钩挂接于所述挂接孔中。本发明采用了前副车架主体和前伸展梁的分体式设计,可将前副车架总成的安装过程拆分为前副车架主体安装过程和前伸展梁安装过程,在安装时,可在前保险杠和前副车架主体之间留有足够的前伸展梁的装配空间,从而降低了前副车架总成的安装难度,提升了安装效率。
【专利说明】前副车架总成和汽车及前副车架总成与前保险杠安装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车辆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的前副车架总成、前副车架总成与前保险杠的安装方法以及一种汽车。
【背景技术】
[0002]图1为现有汽车的前副车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其俯视图、图3为其侧视图。如图1、图2、图3所示,现有的汽车的前副车架总成I主要由前副车架主体11和前伸展梁12构成。其中,前伸展梁12是为配合碰撞安全性而设置,与前副车架主体11的连接可通过焊接或者螺栓方式连接。具体来说,前伸展梁12的左右两端均设有连接臂121,前副车架主体11前部左右两端设有与连接臂121相对应的连接面111,通过连接臂121和连接面111之间的焊接或者螺栓方式连接,进而将前伸展梁12连接于前副车架主体11的前端,以构成前副车架总成I。
[0003]汽车前部的防碰撞性能是通过前副车架总成与前保险杠的配合而实现的。在汽车的安装结构中,前保险杠安装于汽车的前副车架总成I中前伸展梁12的前部,前保险杠的形状大致呈一弧面状,前伸展梁12位于弧面后端,使得前伸展梁12收容在前保险杠所形成的包围空间内,这样便使得前保险杠与前伸展梁12在垂直于地面的Z方向上具有较大的重叠部分。
[0004]在现有的安装过程中,对于前副车架总成I来说,先要将前伸展梁12的连接臂121通过焊接或者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于副车架主体11的连接面111,以完成前副车架总成I的组装,之后再进行前副车架总成I的整体的安装,而对于前副车架总成I与前保险杠的整个安装过程来说,要先进行前保险杠的安装再进行前副车架总成I的安装。如上所述,由于前伸展梁12收容在前保险杠所形成的包围空间内,前保险杠与前副车架总成I中的前伸展梁12在Z方向上具有较大重叠部分,该重叠部分占用了装配空间,使得在装配前保险杠之后,前副车架总成I中的前伸展梁12难以卡入前保险杠的包围空间内,进而增大了前副车架总成I的安装难度,甚至在安装完前保险杠之后还可能无法完成前副车架总成I的安装。
[0005]有鉴于此,现有的前副车架总成I的结构还有待进一步改进的空间,以便于前副车架总成的装配。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提供一种前副车架总成、汽车以及一种前副车架总成与前保险杠的安装方法,以提升前副车架总成的安装效率。
[0007]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8]一种前副车架总成,包括前副车架主体和前伸展梁;
[0009]所述前副车架主体两侧的前端具有朝向前方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具有挂接孔;
[0010]所述前伸展梁的两端具有朝向所述前副车架主体前端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具有与所述挂接孔相匹配的挂钩;
[0011]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重叠搭接、且所述挂钩挂接于所述挂接孔。
[0012]进一步:
[0013]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进一步具有通孔,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进一步通过穿设于所述通孔的螺栓固定连接。
[0014]进一步:
[0015]所述第一连接板在与所述第二连接板重叠搭接的位置处进一步开设有焊缝,所述第二连接板进一步焊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焊缝处;
[0016]和/或,所述第二连接板在与所述第一连接板重叠搭接的位置处进一步开设有焊缝,所述第一连接板进一步焊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焊缝处。
[0017]进一步,所述前伸展梁的表面凹凸形成有握持部。
[0018]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板焊接或者螺栓连接于所述前副车架主体。
[0019]进一步,所述第二连接板焊接或者螺栓连接于所述前伸展梁。
[0020]一种汽车,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前副车架总成。
[0021]一种前副车架总成与前保险杠的装配方法,所述前副车架总成包括前副车架主体和前伸展梁;其中,所述前副车架主体两侧的前端具有朝向前方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具有挂接孔;所述前伸展梁的两端具有朝向所述前副车架主体前端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具有与所述挂接孔相匹配的挂钩;所述安装方法包括:
[0022]安装前保险杠;
[0023]将所述前副车架主体安装在所述前保险杠的后侧、并位于所述前保险杠形成的包围空间之外;
[0024]将所述前伸展梁从所述前副车架主体的前侧放入至所述前保险杠形成的包围空间内;
[0025]将所述前副车架主体的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前伸展梁的所述第二连接板重叠搭接,并将所述第二连接板的所述挂钩挂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所述挂接孔。
[0026]进一步,将所述第二连接板的所述挂钩挂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所述挂接孔之后,所述安装方法还包括:
[0027]将螺栓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通孔,以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
[0028]进一步,将所述第二连接板的所述挂钩挂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所述挂接孔之后,所述安装方法还包括:
[0029]将所述第二连接板焊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焊缝处和/或将所述第一连接板焊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焊缝处。
[0030]从上述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由于采用了前副车架主体和前伸展梁的分体式设计,可将前副车架总成的安装过程拆分为前副车架主体安装过程和前伸展梁安装过程,而不必像现有技术中必须将前副车架主体和前伸展梁组合为前副车架总成的整体之后再进行前副车架总成整体的安装。这样,在完成前保险杠和前副车架主体的安装过程后,可在前保险杠和前副车架主体之间留有足够的装配空间,以在所述前保险杠所形成的包围空间内放入前伸展梁。之后再利用前副车架主体的第一连接板与前伸展梁的第二连接板重叠搭接,以及第二连接板的挂钩和第一连接板的挂接孔的挂接,可快速的将前伸展梁定位和安装于前副车架主体的前端,并有利于随后利用螺栓连接或者焊接方式固定和强化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的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降低了前副车架总成的安装难度,提升了安装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现有的汽车的前副车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2为现有的汽车的前副车架总成的俯视图;
[0033]图3为现有的汽车的前副车架总成的侧视图;
[0034]图4为本发明的汽车的前副车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5为图4中虚线区域的结构放大图;
[0036]图6为本发明的汽车的前副车架总成的俯视图;
[0037]图7为图6中虚线区域的结构放大图;
[0038]图8为本发明的汽车的前副车架总成的侧视图;
[0039]图9为图8中虚线区域的结构放大图;
[0040]图10为本发明的汽车的前副车架总成中的前副车架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11为图10中虚线区域的结构放大图;
[0042]图12为本发明的汽车的前副车架总成中的前伸展梁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13为图12中虚线区域的结构放大图;
[0044]图14为本发明中的前伸展梁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45]图15为本发明的汽车的前副车架总成与前保险杠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0046]图16为图15中前保险杠和前伸展梁的切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7]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48]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的汽车的前副车架总成I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其俯视图,图8为其侧视图,本发明的前副车架总成I包括前副车架主体11和前伸展梁12。图5为图4中前副车架主体11和前伸展梁12之间连接处的虚线区域的结构放大图,图7为图6中前副车架主体11和前伸展梁12之间连接处的虚线区域的结构放大图,图9为图8中前副车架主体11和前伸展梁12之间连接处的虚线区域的结构放大图。
[0049]参见图4至图9所示,本发明中,前副车架主体11两侧的前端具有朝向前方的第一连接板112,前伸展梁12的两端具有朝向前副车架主体11前端的第二连接板122,本发明是利用第一连接板112和第二连接板122的配合,以使前副车架主体11和前伸展梁12装配在一起以完成前副车架总成I的组装。具体地,参见图5、图7和图9所示,第一连接板112具有挂接孔113,第二连接板122具有与挂接孔113相匹配的挂钩123,第一连接板112与第二连接板122重叠搭接在一起,并且所述挂钩123挂接于挂接孔113。
[0050]在挂钩123挂接于挂接孔113之后,为了固定前副车架主体11和前伸展梁12之间的连接。可采用焊接或者螺栓连接等手段将第一连接板112和第二连接板122之间固定。例如,图4至图9所示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112和第二连接板122均具有通孔(图中未示出),第一连接板112和第二连接板122通过穿设于通孔的螺栓41固定连接。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112在与第二连接板122重叠搭接的位置处可开设有焊缝,第二连接板122焊接于第一连接板112的焊缝处;和/或,第二连接板122在与第一连接板112重叠搭接的位置处可开设焊缝,第一连接板112焊接于第二连接板122的焊缝处。
[0051]如图10所示,为本发明中前副车架主体11的结构图,图11为图10中虚线区域结构结构图。第一连接板112数量为2个,分别固定于前副车架主体11两侧的前端,并且朝向前方。第一连接板112可采用焊接或者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于前副车架主体11。例如,如图5、图7、图9所示,利用第一连接板固定螺栓42将第一连接板112固定于前副车架主体11。
[0052]如图12所示,为本发明中前伸展梁12的结构图,图13为图12中虚线区域的结构图。与第一连接板112的数量相对应,第二连接板122数量也为2个,分别固定于前伸展梁12的两端,并且朝向前副车架主体11的前端。第二连接板122可采用焊接或者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于前伸展梁12。
[0053]如图11、图13所示,第一连接板112和第二连接板122呈相匹配的形状,例如第一连接板112的左右两边均向下弯折,同样地,第二连接板122的左右两边也均向下弯折,这样便易于第一连接板112和第二连接板122之间的重叠搭接。
[0054]如图14所示,为前伸展梁12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前伸展梁12的表面凹凸形成有握持部124,如图14虚线框中结构所示。握持部124用于装配人员用手抓持,在安装前伸展梁12时,便于装配人员抓持前伸展梁12。
[0055]挂接孔113可直接于第一连接板112开设;可直接于第二连接板122开设半包围结构的缝,并翘起位于该缝所包围的一侧的第二连接板122板体以形成挂钩123。
[0056]如图15所示,为本发明的汽车的前副车架总成I与前保险杠2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图15的切面图。如图15、图16所示,在汽车的装配结构中,前保险杠2安装于汽车的前副车架总成I中的前伸展梁12的前部,前保险杠2的形状大致呈一弧面状,前伸展梁12位于弧面后端、并位于前保险杠2利用其弧面所形成的包围空间之外,使得前伸展梁12收容在前保险杠2利用其弧面所形成的包围空间内,这样便使得前保险杠2与前伸展梁12在垂直于地面的Z方向上具有较大的重叠部分,如图16中虚线框所示。
[0057]参见图15、图16以及图4至图11所示,第一连接板112的长度不能过长,其长度要短于前伸展梁12与前副车架主体11之间的间隙距离,这样在安装前副车架主体11时才能保证第一连接板112位于前保险杠2的包围空间外,防止由于第一连接板112过长而影响前副车架主体11的安装的问题。
[0058]因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前副车架总成I的结构,可使得前副车架总成I的安装过程拆分为分别进行前副车架主体11和前伸展梁12的安装过程,可以解决安装过程中对前副车架主体11和前伸展梁12之间的定位问题和连接问题。
[0059]具体地,结合本发明的前副车架总成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前副车架总成I与前保险杠2的安装方法;其中,如上所述,前副车架总成I包括前副车架主体11和前伸展梁12 ;其中,所述前副车架主体11两侧的前端具有朝向前方的第一连接板112,所述第一连接板112具有挂接孔113 ;前伸展梁12的两端具有朝向所述前副车架主体11前端的第二连接板122,所述第二连接板122具有与所述挂接孔113相匹配的挂钩123 ;该安装方法包括:
[0060]步骤1、安装前保险杠2。
[0061]步骤2、将前副车架主体11安装在前保险杠2的后侧、并位于前保险杠2形成的包围空间之外。前副车架主体11的具体结构可参见图4至图11以及上述介绍。
[0062]步骤3、将前伸展梁12从前副车架主体11的前侧放入至前保险杠2所形成的包围空间内。前伸展梁12的具体结构可参见图4至图9、图12、图13以及上述介绍。
[0063]步骤4、将前副车架主体11的第一连接板112与前伸展梁12第二连接板122重叠搭接,并将第二连接板122的挂钩123挂接于第一连接板112的挂接孔113。
[0064]将第二连接板122的挂钩123挂接于第一连接板112的挂接孔113之后,所述安装方法还包括:
[0065]步骤5、将螺栓穿设于第一连接板112和第二连接板122的通孔,以使第一连接板112和第二连接板122固定连接。
[0066]本步骤5是针对图4至图13所示以及如上所述实施例的螺栓连接方式。如果第一连接板112和第二连接板122之间采用焊接方式,则可采用下述步骤5’替代步骤5。
[0067]步骤5’、将第二连接板122焊接于第一连接板112的焊缝处和/或将第一连接板112焊接于第二连接板122的焊缝处。
[0068]本步骤5’是针对上述的前副车架总成I的另一实施例的安装步骤。
[0069]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前副车架总成1,本发明同时提供了一种汽车,其包括如上介绍的前副车架总成。
[0070]本发明所提供的前副车架总成,由于采用了前副车架主体11和前伸展梁12的分体式设计,可将前副车架总成I的安装过程拆分为前副车架主体11安装过程和前伸展梁12安装过程,而不必像现有技术中必须将前副车架主体11和前伸展梁12组合为前副车架总成I的整体之后再进行前副车架总成I整体的安装。这样,在完成前保险杠2和前副车架主体11的安装过程后,可在前保险杠2和前副车架主体11之间留有足够的装配空间,以在前保险杠2所形成的包围空间内放入前伸展梁12。之后再利用前副车架主体11的第一连接板112与前伸展梁12的第二连接板122重叠搭接,以及第二连接板122的挂钩123和第一连接板112的挂接孔113的挂接,可快速的将前伸展梁12定位和安装于前副车架主体11的前端,并有利于随后利用螺栓连接或者焊接方式固定和强化第一连接板112和第二连接板122之间的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降低了前副车架总成I的安装难度,提升了安装效率。
[0071]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前副车架总成,包括前副车架主体和前伸展梁,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副车架主体两侧的前端具有朝向前方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具有挂接孔; 所述前伸展梁的两端具有朝向所述前副车架主体前端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具有与所述挂接孔相匹配的挂钩; 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重叠搭接、且所述挂钩挂接于所述挂接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进一步具有通孔,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进一步通过穿设于所述通孔的螺栓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板在与所述第二连接板重叠搭接的位置处进一步开设有焊缝,所述第二连接板进一步焊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焊缝处; 和/或,所述第二连接板在与所述第一连接板重叠搭接的位置处进一步开设有焊缝,所述第一连接板进一步焊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焊缝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伸展梁的表面凹凸形成有握持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板焊接或者螺栓连接于所述前副车架主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板焊接或者螺栓连接于所述前伸展梁。
7.一种汽车,包括前保险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前副车架总成。
8.一种前副车架总成与前保险杠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副车架总成包括前副车架主体和前伸展梁;其中,所述前副车架主体两侧的前端具有朝向前方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具有挂接孔;所述前伸展梁的两端具有朝向所述前副车架主体前端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具有与所述挂接孔相匹配的挂钩;所述安装方法包括: 安装前保险杠; 将所述前副车架主体安装在所述前保险杠的后侧、并位于所述前保险杠形成的包围空间之外; 将所述前伸展梁从所述前副车架主体的前侧放入至所述前保险杠形成的包围空间内; 将所述前副车架主体的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前伸展梁的所述第二连接板重叠搭接,并将所述第二连接板的所述挂钩挂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所述挂接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前副车架总成与前保险杠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二连接板的所述挂钩挂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所述挂接孔之后,所述安装方法还包括: 将螺栓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通孔,以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前副车架总成与前保险杠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二连接板的所述挂钩挂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所述挂接孔之后,所述安装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二连接板焊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焊缝处和/或将所述第一连接板焊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焊缝处。
【文档编号】B62D21/09GK104340272SQ201310343006
【公开日】2015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7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7日
【发明者】黄陆 申请人:一汽海马汽车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