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车后行李箱底板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乘用车后行李箱底板装置,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表面设置有放置后备胎的第一凹槽,其中所述底板上位于第一凹槽左、右方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储物盒和第二储物盒。本实用新型乘用车后行李箱底板装置可以有效增加后行李箱内的空间利用率,并有效降低汽车行驶过程中后行李箱中的工具附件与其他储物碰撞产生的异响。
【专利说明】乘用车后行李箱底板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特别是涉及一种乘用车后行李箱底板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一般车型在布置随车工具,千斤顶摇把,拖车钩等工具附件及其它储物时采用整体打包到工具袋里的方式。并将工具袋随意放在后行李箱地毯下面的底板上。由于工具袋在后行李箱中没有固定点,当车辆在颠簸路段运行时,工具袋里放置的工具附件及其它储物就会随着车辆的颠簸而互相碰撞,产生异响。另外采用工具袋的布置方案还存在工具没有固定而造成工具不易取放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乘用车后行李箱底板装置,其可以有效增加后行李箱内的空间利用率,并有效减少汽车行驶过程中后行李箱中的工具附件与其他储物碰撞产生的异响。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乘用车后行李箱底板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放置后备胎的第一凹槽,所述底板上位于第一凹槽左、右方分别设置有第一储物盒和第二储物盒。
[0005]本实用新型的乘用车后行李箱底板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储物盒和第二储物盒均由发泡型EPP材料制成。
[0006]本实用新型的乘用车后行李箱底板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储物盒的上表面的前部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储物盒的上表面的中部设置有第三凹槽。
[0007]本实用新型的乘用车后行李箱底板装置,其中,所述第三凹槽由所述第一储物盒的上表面的中部向所述第一储物盒的上表面的后部延伸后向右延伸。
[0008]本实用新型的乘用车后行李箱底板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储物盒的上表面的前、后部分别设置有第四凹槽和第五凹槽。
[0009]本实用新型的乘用车后行李箱底板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储物盒的前端面和第二储物盒的前端面均为波浪起伏形表面。
[0010]本实用新型乘用车后行李箱底板装置通过在底板上表面放置后备胎的第一凹槽左、右方分别设置第一储物盒和第二储物盒,使工具附件、储物可以通过过盈配合分别安装在第一储物盒和第二储物盒里,有效解决了工具附件以及其它储物布置的问题,充分利用了后行李箱的空间,且将工具附件及其它储物固定起来,有效减少汽车行驶过程中后行李箱中的工具附件与其他储物碰撞产生的异响。
[0011]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有益效果是:第一储物盒和第二储物盒均由发泡型EPP材料制成,这样设计是因为发泡型EPP材料中有大量的空气泡存在,同等体积下使其比重远小于其他一般工程塑料,很好的实现整车减重的目的;在工艺改进方面,采用发泡成型工艺有着成型稳定,脱模快,良品率高等优势,有效的控制了产品制造成本,实现轻量化、降成本的目的;在性能方面,由于采用EPP发泡材料的产品在内部存在大量的气泡,且泡沫气孔具有阻挡空气对流作用,使其产品导热率比一般工程塑料注塑成型的隔热率低约一个数量级;同时发泡产品多孔结构也有效的抑制了声波传导至后行李箱,体现了隔音减噪、隔热的优良性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乘用车后行李箱底板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乘用车后行李箱底板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图1的A方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乘用车后行李箱底板装置,包括后行李箱的底板1,底板I的上表面中部设置有放置后备胎的第一凹槽2,底板I上位于第一凹槽2的左、右方分别设置有第一储物盒3和第二储物盒4。第一储物盒3和第二储物盒4围绕第一凹槽2。第一储物盒3和第二储物盒4的形状与第一凹槽2相配合。
[0016]第一储物盒3和第二储物盒4均由发泡型EPP材料制成。EPP (Expandedpolypropylene)为聚丙烯塑料发泡材料。
[0017]本实用新型的乘用车后行李箱底板装置,其中,第一储物盒3的上表面的前部设置有第二凹槽5,第一储物盒3的上表面的中部设置有第三凹槽6。
[0018]本实用新型的乘用车后行李箱底板装置,其中,第三凹槽6由第一储物盒3的上表面的中部向第一储物盒3的上表面的后部延伸后向右延伸。
[0019]本实用新型的乘用车后行李箱底板装置,其中,第二储物盒4的上表面的前、后部分别设置有第四凹槽7和第五凹槽8。
[0020]本实用新型的乘用车后行李箱底板装置,其中,第一储物盒3的前端面10和第二储物盒4的前端面均为波浪起伏形表面。
[0021]本实用新型乘用车后行李箱底板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0022]1、设置第一储物盒3和第二储物盒4,使工具附件、储物通过过盈配合分别安装在其内,有效解决了工具附件以及其它储物布置的问题,充分利用了后行李箱的空间,且将工具附件及其它储物固定起来,有效减少汽车行驶过程中后行李箱中的工具附件与其他储物碰撞产生的异响;
[0023]2、第一储物盒3和第二储物盒4由发泡型EPP材料制成,由于发泡型EPP材料中有大量的空气泡存在,同等体积下使其比重远小于其他一般工程塑料,很好的实现整车减重的目的;在工艺改进方面,采用发泡成型工艺有着成型稳定,脱模快,良品率高等优势,有效的控制了产品制造成本,实现轻量化、降成本的目的;在性能方面,由于采用EPP发泡材料的产品在内部存在大量的气泡,且泡沫气孔具有阻挡空气对流作用,使其产品导热率比一般工程塑料注塑成型的隔热率低约一个数量级;同时发泡产品多孔结构也有效的抑制了声波传导至后行李箱,体现了隔音减噪、隔热的优良性能。
[002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乘用车后行李箱底板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放置后备胎的第一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位于第一凹槽左、右方分别设置有第一储物盒和第二储物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后行李箱底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物盒和第二储物盒均由发泡型EPP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后行李箱底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物盒的上表面的前部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储物盒的上表面的中部设置有第三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乘用车后行李箱底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凹槽由所述第一储物盒的上表面的中部向所述第一储物盒的上表面的后部延伸后向右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乘用车后行李箱底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储物盒的上表面的前、后部分别设置有第四凹槽和第五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后行李箱底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物盒的前端面和第二储物盒的前端面均为波浪起伏形表面。
【文档编号】B62D25/20GK203473025SQ201320516231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2日
【发明者】于智磊, 张春林 申请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