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条张紧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079648阅读:93来源:国知局
链条张紧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链条张紧装置,主要配置有主体、链条导板和旋转式流体阻尼器单元。所述主体被构造成安装到自行车上。链条导板可枢转地连接到主体上以绕旋转轴线相对于所述主体旋转。旋转式流体阻尼器单元可操作地连接在主体和链条导板之间,以绕旋转轴线将旋转阻力提供给链条导板。该旋转式流体阻尼器单元是与主体分开的独立单元,该旋转式流体阻尼器单元可拆卸地安装在主体上。
【专利说明】链条张紧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总体上涉及一种链条张紧装置。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配置有阻尼器单元的链条张紧装置,所述阻尼器单元能减缓链条导板在至少一个方向上的急剧运动。

【背景技术】
[0002]自行车通常使用链条传动机构将踩踏力传递给后车轮。具有链条传动机构的许多自行车使用内部齿轮毂或一对变速器以选择性改变速度。在使用内部齿轮毂的情况下,链条张紧装置(也称之为紧链器)用于保持链条上的合适张紧力。在使用一对变速器的链条传动齿轮毂的情况下,后变速器通常被构造成将合适的张紧力提供在链条上。因此,后变速器是一种链条张紧装置,也可用于使链条在后链轮之间移动。典型的后变速器具有底座构件、可移动构件和连杆装置(如,移动机构)。可移动构件可枢转地支撑链条导板;连杆装置连接在底座构件和可移动构件之间,使得链条导板相对于底座构件横向移动。后变速器通常具有偏压元件,偏压元件设置在可移动构件和链条导板之间,其用于在一方向上偏压链条导板以绷紧链条。
[0003]在某些情况下,链条张紧装置配置有阻尼器以使链条张紧力的变化变缓。国际专利申请公开W02007/106897号中公开了一种链条张紧装置的实例,该装置配置有阻尼器。该国际专利申请公开文献中公开的链条张紧装置是后变速器,在这种变速器中,阻尼器包括单向阀,不仅可减缓链条张紧力在链条导板的一个旋转方向上的变化,而且还可减缓链条张紧力在链条导板的其他旋转方向上的变化。美国专利N0.6,135,904号中公开了后变速器(即,链条张紧装置)的另一实例。


【发明内容】

[0004]概括地说,本发明的公开内容公开了自行车链条张紧装置的各种特征。如上所述,链条张紧装置(也称之为紧链器)用于保持自行车链条传动机构中使用的链条上的合适张紧力。在一个特征中,配置的链条张紧装置包括主体、链条导板和旋转式流体阻尼器单元,链条导板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主体上,旋转式流体阻尼器单元绕旋转轴线将旋转阻力提供给链条导板。优选地,旋转式流体阻尼器单元易拆卸、易重新安装,从而可改善链条张紧装置的维护和组装。
[0005]考虑到现有技术状况,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链条张紧装置,该链条张紧装置主要包括主体、链条导板和旋转式流体阻尼器单元。所述主体被构造成安装到自行车上。链条导板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主体上以绕旋转轴线相对于所述主体旋转。旋转式流体阻尼器单元可操作地连接到所述主体和链条导板之间,以绕旋转轴线将旋转阻力提供给链条导板。该旋转式流体阻尼器单元是与所述主体分开的独立单元,该旋转式流体阻尼器单元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主体上。
[0006]根据第二方面,根据第一方面的链条张紧装置被构造成:当自行车变速器安装到自行车上时,旋转式阻尼器单元可拆卸地连接到所述主体上。
[0007]根据第三方面,根据第一方面的链条张紧装置被构造成:旋转式阻尼器单元通过至少一个紧固件可拆卸地连接到所述主体的非面向框架侧上。
[0008]根据第四方面,根据第一方面的链条张紧装置被构造成:该旋转式阻尼器单元包括固定到所述主体上的外构件和固定到链条导板上的内构件,内构件可旋转地设置在外构件内侧以界定流体腔,流体充注在该流体腔中。
[0009]根据第五方面,根据第四方面的链条张紧装置被构造成:内构件包括在旋转轴线的轴向上在外构件外侧伸展的部分,链条导板连接到内构件的该部分上。
[0010]根据第六方面,根据第五方面的链条张紧装置被构造成:所述主体包括相对于旋转轴线的轴向设置在外构件和链条导板之间的部分。
[0011]根据第七方面,根据第五方面的链条张紧装置被构造成:所述主体包括孔,内构件延伸穿过主体的该孔。
[0012]根据第八方面,根据第一方面的链条张紧装置被构造成:该旋转式流体阻尼器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流体排放阀。
[0013]根据第九方面,根据第四方面的链条张紧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流体流量限制阀,其被构造成在流体流量限制阀与所述外构件和内构件之一之间形成流动路径。
[0014]根据第十方面,根据第九方面的链条张紧装置被构造成:使得该至少一个流体流量限制阀被构造成,当所述内构件绕旋转轴线相对于外构件旋转时,该流体流量限制阀径向移动。
[0015]根据第十一方面,根据第十方面的链条张紧装置被构造成:所述至少一个流体流量限制阀包括面向第一圆周方向的第一倾斜面和面向第二圆周方向的第二倾斜面,该第二圆周方向相对于旋转轴线与第一圆周方向相反。第一倾斜面被设置成,当内构件相对于外构件绕旋转轴线在第一旋转方向上旋转时,腔体内的流体径向向内推压第一倾斜面。第二倾斜面被设置成,当内构件相对于外构件绕旋转轴线在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时,第二倾斜面被径向朝外推压,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与第一旋转方向相反。
[0016]根据第十二方面,根据第九方面的链条张紧装置被构造成:所述至少一个流体流量限制阀包括第一流体流量限制阀和第二流体流量限制阀,第一流体流量限制阀被构造成在第一流体流量限制阀和所述外构件之间形成第一流动路径,第二流体流量限制阀被构造成在第二流体流量限制阀和所述内构件之间形成第二流动路径。
[0017]根据第十三方面,根据第十二方面的链条张紧装置被构造成:第一流体流量限制阀和第二流体流量限制阀均包括面向第一圆周方向的第一倾斜面和面向第二圆周方向的第二倾斜面,第二圆周方向相对于旋转轴线与第一圆周方向相反。第一流体流量限制阀的第一倾斜面被设置成:当内构件相对于外构件绕旋转轴线在第一旋转方向上旋转时,腔体内的流体径向向内推压第一倾斜面。第一流体流量限制阀的第二倾斜面被设置成:当内构件相对于外构件绕旋转轴线在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时,第二倾斜面被径向朝外推压,该第二旋转方向与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第二流体流量限制阀的第一倾斜面被设置成:当内构件相对于外构件绕旋转轴线在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时,腔体内的流体径向向内推压第二流体流量限制阀的第一倾斜面。第二流体流量限制阀的第二倾斜面被设置成:当内构件相对于外构件绕旋转轴线在第一旋转方向上旋转时,第二流体流量限制阀的第二倾斜面被径向朝外推压。
[0018]根据第十四方面,根据第十三方面的链条张紧装置还包括偏压元件,偏压元件在第一旋转方向上绕旋转轴线相对于所述主体偏压链条导板;旋转式流体阻尼器单元在与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上提供更大的旋转阻力。
[0019]根据第十五方面,根据第十四方面的链条张紧装置被构造成:链条导板包括至少一个滑轮。
[0020]根据第十六方面,根据第一方面的链条张紧装置被构造成:所述主体包括底座构件、可移动构件和移动结构。所述移动结构可操作地连接在所述底座构件和可移动构件之间,以使可移动构件和链条导板相对于底座构件移动,该旋转式流体阻尼器单元设置在所述可移动构件上。
[0021]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这些内容公开了链条张紧装置的优选实施例。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内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明显看出所公开的链条张紧装置的其他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现在请参照附图,这些附图构成原始公开内容的一部分,附图如下:
[0023]图1是自行车的后车架部分的局部侧视图,该自行车配置有根据一个所示实施例的自行车后变速器(即,链条张紧装置);
[0024]图2是透视图,从后变速器的非面向框架侧示出了图1所示的后变速器的可移动构件、链条导板和旋转式流体阻尼器单元;
[0025]图3是透视图,从后变速器的面向框架侧示出了图1和2所示的后变速器的可移动构件、链条导板和旋转式阻尼器单元;
[0026]图4是局部分解透视图,从后变速器的面向框架侧示出了图1至3所示的可移动构件、链条导板和旋转式阻尼器单元;
[0027]图5是局部分解透视图,从旋转式流体阻尼器单元的非面向框架侧示出了图1至图4所示的可移动构件、链条导板和旋转式阻尼器单元;
[0028]图6是分解透视图,从旋转式流体阻尼器单元的非面向框架侧示出了图1至图5所示的旋转式流体阻尼器单元;
[0029]图7是分解透视图,从旋转式阻尼器单元的面向框架侧示出了图1至图6所示的旋转式流体阻尼器单元的选定部分;
[0030]图8是横向截面图,沿垂直于链条导板的旋转轴线的截面线示出了图1至图7所示的旋转式流体阻尼器单元,此时,该链条导板没有相对于旋转式流体阻尼器单元的可移动外构件移动;
[0031]图9是旋转式流体阻尼器单元的横向截面图,该图类似于图8,但是,在图9中,旋转式流体阻尼器单元的内构件相对于旋转式流体阻尼器单元的可移动外构件在逆时针方向上从图8所示的位置旋转;
[0032]图10是旋转式流体阻尼器单元的横向截面图,该图类似于图8,但是,在图10中,旋转式流体阻尼器单元的内构件相对于旋转式流体阻尼器单元的可移动外构件在顺时针方向上从图8所示的位置旋转;
[0033]图11是根据另一所示实施例的自行车后变速器(即,链条张紧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现在将参照附图解释选定的实施例。自行车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公开内容可明显看出,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没有限制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界定。
[0035]首先参照图1,示出了自行车10的一部分,该部分包括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自行车后变速器12 (即,链条张紧装置)。自行车后变速器12被构造成以传统方式使链条14在多个后链轮中的相邻链轮之间移动。在第一实施例中,自行车后变速器12通过鲍顿拉线(Bowden cable) 18以传统方式操作。但是,自行车后变速器12并不局限于线索操作式变速器。换句话说,自行车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公开内容可明显看出,自行车后变速器12可包括诸如马达、气动致动器或类似构件的致动器,用于使链条14在后链轮16之间移动。
[0036]自行车后变速器12(即,链条张紧装置)主要包括主体20、链条导板22和旋转式流体阻尼器单元24。主体20被构造成以可拆卸、可重装方式安装到自行车10上。链条导板22可枢转地连接到主体20上以相对于主体20绕旋转轴线A旋转。旋转式流体阻尼器单元24可操作地连接在主体20和链条导板22之间以绕旋转轴线A将旋转阻力提供给链条导板22。当旋转式流体阻尼器单元24用于后变速器上时,自行车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公开内容将能明显看出,旋转式流体阻尼器单元24可仅用作链条张紧装置(也称之为紧链器),其可与内部齿轮毂一起使用或单独使用。旋转式流体阻尼器单元24减缓链条导板在至少一个方向上的急剧运动。旋转式流体阻尼器单元24可以是单向旋转式阻尼器,其可在不同旋转方向上提供不同的旋转阻力。
[0037]从图1和2可看出,旋转式流体阻尼器单元24是与主体20分开的独立单元。因此,文中使用的术语“独立单元”意为:旋转式流体阻尼器单元24是完全独立的整体式结构,不需要主体20的任何结构就能运行(如,旋转式流体阻尼器单元24的壳体不由主体20的部件形成)。旋转式流体阻尼器单元24可拆卸地安装在主体20上,使得旋转式流体阻尼器单元24能从主体20上拆卸下来,然后重新安装在主体20上而不需拆卸掉主体20,后面将对此进行解释。因此,文中使用的术语“可拆卸地安装”、“可拆卸地连接”以及类似术语意为:旋转式流体阻尼器单元24被构造成从主体20上拆卸下来,然后可重新安装在主体20上而不需要拆卸掉主体20。当自行车变速器12安装到自行车10上,旋转式流体阻尼器单元24可拆卸地连接到主体20上。旋转式流体阻尼器单元24通过至少一个紧固件可拆卸地连接到主体20的非面向框架侧上。在此,旋转式流体阻尼器单元24通过一对紧固件30可拆卸地连接到主体20上。紧固件30优选是螺纹紧固件(如,螺栓)。
[0038]在第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主体20包括底座构件32、可移动构件34和移动结构36。移动结构36可操作地连接在底座构件32和可移动构件34之间,以使可移动构件34和链条导板22相对于底座构件32移动。底座构件32界定主体20的第一端,该第一端通过固定螺栓38可释放地安装到自行车上。可移动构件34界定主体20的第二端,该第二端将链条导板22可枢转地支撑到主体20上。
[0039]从图1和2可看出,旋转式流体阻尼器单元24设置在可移动构件34上。具体而言,从图3至图6可看出,可移动构件34包括界定孔34b的阻尼器支撑部分34a,该孔34b用于在其中容纳旋转式流体阻尼器单元24的一部分。因此,主体20的可移动构件34包括孔34b,孔34b用于在其中接收旋转式流体阻尼器单元24的一部分。在此,可移动构件34的孔34b是圆形的。但是,自行车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公开内容将能明显看出,孔34b可以是非圆形的。可移动构件34具有一对螺纹孔34c,用于以螺纹结合的方式接收紧固件30,从而将旋转式流体阻尼器单元24牢固地固定到可移动构件34上。
[0040]从图3、4和6可看出,自行车后变速器12(即,链条张紧装置)还包括偏压元件40,偏压元件40在第一旋转方向Rl上绕旋转轴线A相对于主体20的可移动构件34偏压链条导板22。如后面所解释,旋转式流体阻尼器单元24在与第一旋转方向Rl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R2上提供更大的旋转阻力。
[0041]在第一实施例中,从图1可看出,移动结构36是连杆机构,其包括第一杆或外杆41、和第二杆或内杆42。外杆41具有可枢转地连接到底座构件32上的第一端、以及可枢转地连接到可移动构件34上的第二端。内杆42具有可枢转地连接到底座构件32上的第一端、以及可枢转地连接到可移动构件34上的第二端。因此,外杆41和内杆42均具有可枢转地连接到底座构件32上的第一端和可枢转地连接到可移动构件34上的第二端,从而界定四杆联动机构。在此,从图1可看出,内杆42具有缆索连接构件或螺栓42a,用于将缆索18的内线18a连接到内杆42上。
[0042]移动结构36还包括偏压构件44,偏压构件44介置在外杆41和内杆42之间以朝低挡位和高挡位之一偏压可移动构件34。在第一实施例中,偏压构件44是螺旋拉簧,其朝高挡位偏压可移动构件34。文中使用的术语“高挡位”表示后变速器12处于某操作位置上,该操作位置对应于链条14正被引导到齿数最小的后链轮S上。文中使用的术语“低挡位”表示后变速器12处于某操作位置上,该操作位置对应于链条14正被引导到齿数最大的一个后链轮16上。
[0043]从图1至6可看出,链条导板22主要包括链条第一保持板或链条外保持板45、链条第二保持板或链条内保持板46、第一轮或张紧轮47和第二轮或导向轮48。链条导板22包括至少一个滑轮(即,第一轮或张紧轮47),从而使得后变速器12起到链条张紧装置的作用。链条第一保持板45和链条第二保持板46界定用于容纳链条14的链条接收槽道。张紧轮47和导向轮48均可旋转地设置在链条第一保持板45和链条第二保持板46之间。在此,导向轮48的旋转轴线偏离链条导板22的旋转轴线A。但是,从公开内容可明显看出,导向轮48的旋转轴线48能与链条导板22的旋转轴线A重合。
[0044]如下面所解释,链条导板22通过紧固件50固定到旋转式流体阻尼器单元24的一部分上,如图3所示。紧固件50优选为螺纹紧固件(如螺栓)。链条导板22还配置有阻旋转结构,其与旋转式流体阻尼器单元24的一部分适配。在第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链条外保持板45包括连接到旋转式流体阻尼器单元24上的连接部分49。连接部分49包括凹陷49a,该凹陷49a相对于旋转轴线A的截面为非圆形的。凹陷49a构成链条导板22的阻旋转结构。凹陷49a是盲孔,其端壁49c上具有孔4%。紧固件50穿过孔49b以将旋转式流体阻尼器单元24的一部分以不可旋转的方式牢固固定到链条导板22的链条外保持板45上。从图3可看出,链条导板22还具有孔49d,用于接收偏压元件40的第一端40a,该偏压兀件40在第一旋转方向Rl上偏压链条导板22。
[0045]现在将主要参照图3至10更详细描述旋转式阻尼器24。旋转式阻尼器24主要包括固定到主体20上的外构件52和固定到链条导板22上的内构件54。内构件54可旋转地设置在外构件52内侧以界定流体腔56,在流体腔56中充注有流体。在第一实施例中,旋转式流体阻尼器单元24还包括盖构件60、弹簧相位调节元件62和弹簧接合元件64。弹簧相位调节元件62和弹簧接合元件64相互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单元,它们作为一个单元通过一对紧固件66 (如,螺栓)连接到盖构件60上。
[0046]从图8至10可看出,通常,自行车后变速器12 ( S卩,链条张紧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流体流量限制阀,其被构造成在所述至少一个流体流量限制阀与所述外构件52和内构件54之一之间形成流动路径。所述至少一个流体流量限制阀被构造成:当内构件54绕旋转轴线A相对于外构件52旋转时,所述至少一个流体流量限制阀径向移动。所述至少一个流体流量限制阀包括面向第一圆周方向的第一倾斜面和面向第二圆周方向的第二倾斜面,第二圆周方向相对于旋转轴线A与第一圆周方向相反。
[0047]具体而言,从图8至10可看出,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流体流量限制阀优选包括第一流体流量限制阀70和第二流体流量限制阀72。第一流体流量限制阀70被构造成在第一流体流量限制阀70和外构件52之间形成第一流动路径Gl (图10)。第二流体流量限制阀被构造成在第二流体流量限制阀72和内构件54之间形成第二流动路径G2 (图10)。第一流体流量限制阀70和第二流体流量限制阀72有效地将流体腔56分成两个腔。当内构件54旋转时,其中一个腔变小,另一个腔变大。内构件54相对于外构件52旋转,可迫使流体58通过第一流动路径Gl和第二流动路径G2 二者、或通过第一流动路径Gl和第二流动路径G2 二者之一从一个腔流入到另一腔中。第一流动路径Gl和第二流动路径G2的尺寸、形状和其他属性限制流体58从一个腔流入到另一腔中的流量,从而限制内构件54相对于外构件52的旋转速度。
[0048]流体58、流动路径Gl和G2的特性决定流体在所述腔之间流动的速度有多快,从而决定链条导板22推动和调节链条张紧器的速度有多快。例如,对于任何给定流体而言,与更小的流动路径相比,更大的流动路径可使流体更迅速地流动,从而可使链条导板22更迅速地旋转。类似地,对于给定的流体路径结构而言,与粘性更大的流体相比,粘性更小的流体在流动路径中将能更迅速流动,从而可使链条导板22更快速旋转。其他流体属性(如,可压缩性)和流动路径属性(如形状)可影响流体流量,从而影响旋转式阻尼器单元24的性能。因此,例如,可首先通过预先设计第一流动路径Gl和第二流动路径G2的尺寸和/或形状、选择流体粘性以达到所需的阻尼特性,来设定旋转式流体阻尼器单元24的阻尼特性。
[0049]第一流体流量限制阀70包括面向第一圆周方向的第一倾斜面70a和面向第二圆周方向的第二倾斜面70b,第二圆周方向相对于旋转轴线A与第一圆周方向相反。第一流体流量限制阀70还包括凹槽70c,其用于将第一流体流量限制阀70可移动地安装在内构件54上,后面将对此进行讨论。第一流体流量限制阀70可响应于内构件54的旋转而径向移动。具体而言,第一流体流量限制阀70的第一倾斜面70a被设置成:当内构件54相对于外构件52绕旋转轴线A在第一旋转方向Rl上旋转时,腔体内的流体径向向内推动该第一倾斜面70a。第一流体流量限制阀70的第一倾斜面70b被设置成:当内构件54相对于外构件52绕旋转轴线A在与第一旋转方向Rl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R2上旋转时,该第二倾斜面70b被径向朝外推动。
[0050]类似地,第二流体流量限制阀72包括面向第一圆周方向的第一倾斜面72a和面向第二圆周方向的第二倾斜面72b,第二圆周方向相对于旋转轴线A与第一圆周方向相反。第二流体流量限制阀72还包括凹槽72c,其用于将第二流体流量限制阀72可移动地安装在外构件52上,后面将对此进行讨论。第二流体流量限制阀72可响应于内构件54的旋转而径向移动。具体而言,第二流体流量限制阀72的第一倾斜面72a被设置成:当内构件54相对于外构件52绕旋转轴线A在第二旋转方向R2上旋转时,腔体内的流体径向向内推动该第一倾斜面72a。第二流体流量限制阀72的第二倾斜面72b被设置成:当内构件54相对于外构件52绕旋转轴线A在第一旋转方向Rl上旋转时,该第二倾斜面72b被径向朝外推动。
[0051]换句话说,当内构件54在方向Rl (图10)上旋转时,第一倾斜面70a使第一流体流量限制阀70朝内移动,第二倾斜面72b使第二流体流量限制阀72朝外移动。在图10的情况下,第二流体流量限制阀72形成第二流动路径G2,第一流体流量限制阀70形成第一流动路径G1。另一方面,当内构件54在方向R2(图9)上旋转时,第二倾斜面70b使第一流体流量限制阀70朝外移动,第一倾斜面72a使第二流体流量限制阀72朝内移动。因此,在图9的情况下,第一流体流量限制阀70和第二流体流量限制阀72实质上起到阻挡器的作用。但是,即使第一流体流量限制阀70和第二流体流量限制阀72实质上起到阻挡器的作用,但是第一流体流量限制阀70和外构件52之间、第二流体流量限制阀72和内构件54之间均存在微小间隙,使得内构件54能在第二方向R2上旋转。
[0052]仍然参照图5、6、8至10,外构件52是刚性构件,其由诸如轻质金属或加强塑料这样的合适材料制成。外构件52具有外螺纹68 (图6),用于以螺纹连接方式接收具有匹配的内螺纹的盖构件60。外构件52具有一对安装凸缘或安装构件80。每个安装凸缘80具有用于接收一个紧固件30的非螺纹孔。以这种方式,外构件52牢固地固定到可移动构件34上。在安装位置上,可移动构件34的阻尼器支撑部分34a相对于旋转轴线A的轴方向设置在外构件52和链条导板22之间。
[0053]外构件52还具有一对排放阀孔82。每个排放阀孔82可使排放阀84以螺纹连接方式连接到外构件52的排放阀孔82中,从而将流体补充到流体腔56中和/或将空气从流体腔56中排出。因此,优选地,旋转式流体阻尼器单元24包括至少一个流体排放阀。外构件52具有圆筒形内表面86,其界定流体腔56的外周。圆筒形内表面86具有朝内构件54向内突起的凸缘或凸起88。在此,凸起88是轴向伸展肋,其可滑动性地接收第二流体流量限制阀72。
[0054]凸起88包括面向第一圆周方向的第一倾斜面88a和面向第二圆周方向的第二倾斜面88b,第二圆周方面相对于旋转轴线A与第一圆周方向相反。第一倾斜面88a相对于旋转式流体阻尼器单元24的径向方向与第二流体流量限制阀72的第一倾斜面72a反向地倾斜,从而,当内构件54在第一旋转方向Rl上旋转时,可使第二流体流量限制阀72容易地在向内方向上移动。第二倾斜面88b相对于旋转式流体阻尼器单元24的径向方向与第二流体流量限制阀72的第二倾斜面72b反向地倾斜,从而,当内构件54在第二旋转方向R2上旋转时,可使第二流体流量限制阀72容易地在朝外方向上移动。第二流体流量限制阀72接触凸起88的第一倾斜面88a和第二倾斜面88b。
[0055]当内构件54相对于外构件52绕旋转轴线A在第二旋转方向R2 (如图9所示)上旋转时,第二流体流量限制阀72和凸起88实质上起到阻挡器的作用。但是,当内构件54相对于外构件52绕旋转轴线A在第一旋转方向Rl上旋转时,第二流体流量限制阀72使第二流动路径G2形成在第二流体流量限制阀72和内构件54之间(如图10所示)。
[0056]仍然参照图6、8至10,内构件54是刚性构件,其由诸如轻质金属或加强塑料这样的合适材料制成。内构件54包括阻旋转部分90,该阻旋转部分90在旋转轴线A的轴方向上在外构件52外侧伸展。内构件54延伸穿过主体20的可移动构件34上的孔34b。阻旋转部分90具有与链条外保持板45的凹陷49a匹配的非圆形周面,使得内构件54不可旋转地固定到链条外保持板45上。链条导板22连接到内构件54的所述阻旋转部分90上。在安装位置上,内构件54延伸穿过主体20的孔34b,使所述阻旋转部分90不可旋转地设置在链条外保持板45的凹陷49a中。链条外保持板45的连接部分49在主体20的孔34b内部伸展。主体20的孔34b为圆形。链条外保持板45的连接部分49的外径稍小于主体20的孔34b的直径。
[0057]内构件54具有端壁92,端壁92的螺纹孔92a用于以螺纹连接的方式接收紧固件50,从而将链条外保持板45固定到内构件54上。端壁92还具有孔92b,偏压元件40的第一端40a穿过该孔92b,使得偏压元件40的第一端40a接合链条导板22的链条外保持板45上的孔49c。因此,内构件54构成链条导板22的枢轴,可枢转地将链条导板22支撑在主体20的可移动构件34上。
[0058]内构件54还包括圆柱形外表面94,其界定流体腔56(图8至10)的内周。圆柱形外表面94具有凸缘或凸起96,其朝外构件52向外突起。在此,凸起96是轴向伸展肋,其可滑动性地接收第一流体流量限制阀70。凸起96包括面向第一圆周方向的第一倾斜面96a和面向第二圆周方向的第二倾斜面96b,第二圆周方向相对于旋转轴线A与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第一倾斜面96a相对于旋转式流体阻尼器单元24的径向方向与第一流体流量限制阀70的第一倾斜面70a反向地倾斜,从而,当内构件54在第一旋转方向Rl上旋转时,可使第一流体流量限制阀70在向内方向上容易地移动。第二倾斜面96b相对于旋转式流体阻尼器单元24的径向反向与第一流体流量限制阀70的第二倾斜面70b相对倾斜,,从而,当内构件54在第二旋转方向R2上旋转时,可使第一流体流量限制阀70在向外方向上容易地移动。第一流体流量限制阀70接触凸起96的第一倾斜面96a和第二倾斜面96b。
[0059]如图9所示,当内构件54相对于外构件52绕旋转轴线A在第二旋转方向R2上旋转时,第一流体流量限制阀70和凸起96实质上起到阻挡器的作用。但是,当内构件54相对于外构件52绕旋转轴线A在第一旋转方向Rl上旋转时,第一流体流量限制阀70使第一流动路径Gl形成在第一流体流量限制阀70和外构件52之间(如图10所示)。
[0060]从图5和6可看出,弹簧相位调节元件62和弹簧接合元件64通过紧固件66连接到盖构件60上。具体而言,盖构件60配置有一对用于以螺纹连接方式接收紧固件66的螺纹孔60a。紧固件66的头部接合弹簧相位调节元件62的凸缘62a,以防止弹簧相位调节元件62相对于盖构件60的相对轴向运动。盖构件60还具有非圆形孔60b,用于接收和接合弹簧相位调节元件62的非圆形部分62b。弹簧相位调节元件62的非圆形部分62b与盖构件60的非圆形孔60b相匹配以防止相对旋转运动。
[0061]弹簧接合元件64包括工具操作部分64a和弹簧接合部分64b。弹簧接合部分64b具有容纳偏压元件40的第二端40b的狭槽,以将偏压元件40的第二端40b可操作地连接到主体20的可移动构件34上。具体而言,弹簧接合元件64通过卡口连接方式连接到弹簧相位调节元件62上。换句话说,弹簧接合元件64的弹簧接合部分64b插入到弹簧相位调节元件62的非圆形孔62c中,然后,从盖构件60的非面向框架侧所示,在逆时针方向上转动弹簧接合部分64b,以将弹簧接合元件64锁定到弹簧相位调节元件62上。从盖构件60的非面向框架侧所示,偏压元件40的第二端40b在逆时针方向上也将偏压力施加在弹簧接合元件64上,以将弹簧接合元件64保持在锁定位置上。
[0062]从图7可看出,盖构件60具有内螺纹60c。盖构件60的内螺纹60c以螺纹连接的方式接合外构件52 (图6)的外螺纹68,用于将盖构件60固定到外构件52上。以这种方式,偏压元件40的第二端40b可操作地连接到外构件52上,从而连接到可移动构件34上。
[0063]通过改变弹簧相位调节元件62相对于盖构件60的相对位置,可调节偏压元件40的偏压力。具体而言,在多个不同的角度位置上,弹簧相位调节元件62的非圆形部分62b与盖构件60的非圆形孔60b相匹配。为了改变弹簧相位调节元件62相对于盖构件60的角度位置,松开紧固件66以使弹簧相位调节元件的非圆形部分62b从盖构件60的非圆形孔60b中轴向地移出。然后,使弹簧相位调节元件62相对于盖构件60旋转,从而弹簧相位调节元件62相对于盖构件60处于不同的角度位置上。因为弹簧接合元件64连接到弹簧相位调节元件62上,因此,弹簧接合元件64与偏压元件40的第二端40b —起移动到新的角度位置上。最后,拧紧紧固件66以使弹簧相位调节元件62的非圆形部分62b牢固地固定在盖构件60的非圆形孔60b中。优选地,紧固件66被构造成:当弹簧相位调节元件62的非圆形部分62b从盖构件60的非圆形孔60b中轴向地移出、然后在调节期间紧固件66相对于盖构件60旋转时,紧固件66保持附着到盖构件60上。
[0064]从图11可看出,旋转式流体阻尼器单元24可用于电动后变速器112中。电动后变速器112使用后变速器12的可移动构件34和链条导板22。因此,与后变速器12的部件相同的电动后变速器112的部件用相同标记表示。电动后变速器112主要包括可逆电机128、主体120、链条导板22和旋转式流体阻尼器单元24。主体120包括底座构件132、可移动构件34和移动结构136。电机128安装到底座构件132上。电机128具有可操作地连接到移动结构136上的输出轴。在电动后变速器112的所不实施例中,移动结构136包括一对连杆,电机128的输出轴连接到一个连杆上(如图11所示的内连杆)。优选地,移动结构136包括偏压元件,其将连杆偏压到低挡位或高挡位上。由于电动后变速器在自行车领域是公知的,因此,在此不将进一步详细解释和/或示出电动后变速器112。
[0065]在理解本发明的范围的过程中,文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派生词是开放式术语,明确表示具有所声明的特征、元件、部件、组件、整体和/或步骤,但是并不排除存在其他未声明的特征、元件、部件、组件、整体和/或步骤。上述内容也适用于具有类似含义的词语,如术语“包含”、“具有”及其派生词。另外,术语“部件”、“部”、“部分”、“构件”或“元件”以单数形式使用时可以具有复数意义或表示多个部件,除非文中另有所指。
[0066]文中使用的下列方向术语“面向框架侧”、“非面向框架侧”、“向前”、“向后”、“前”、“后”、“上”、“下”、“之上”、“之下”、“向上” “向下”、“顶部”、“底部”、“侧部”、“竖直”、“水平”、“垂直”和“横向”以及任何其他类似方向术语表示装配有链条张紧装置的自行车处于竖立骑行位置时的方向。因而,这些方向术语在用来描述链条张紧装置时,应该相对于装配有链条张紧装置并竖立在水平面上的自行车来解释它们。术语“右”表示从自行车后侧所示时右侧的方向,术语“左”表示从自行车后侧所示时左侧的方向。
[0067]另外,应该理解为,尽管术语“第一”和“第二”在此可用来描述各种不同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来将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开。因而,例如,在不违背本发明提供的相关技术知识的情况下,上述第一元件可称之为第二元件,反之亦然。文中使用的术语“被连接”或“连接”包括下述结构:通过将一个元件直接附装到另一元件上而将所述一个元件直接固定到所述另一元件上;将一个元件固定到中间元件上,然后将中间元件固定到另一元件上,从而将所述一个元件非直接地固定到所述另一元件上;以及,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成一体,即,一个元件实质上是另一元件的部件。这种定义也适用于具有类似含义的术语,例如“被结合”、“被连结”、“被连附”、“被安装”、“被粘结”、“被固定”及其派生词。最后,文中使用的程度术语如“基本上”、“大致”和“大约”表示改变的元素在最终结果没有明显改变的情况下的偏差程度。
[0068]尽管仅选择了选定的实施例来阐述本发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公开内容可明显看出,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改变和改进。例如,可根据需要和/或要求改变各部件的尺寸、形状、位置或方位,只要这些改变基本上不影响其预定功能即可。被示出直接相互连接或接触的部件可以具有设置在它们之间的中间结构,只要这些改变基本上不影响其预定功能即可。一个元件的功能可通过两个元件来实现,反之亦然。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和功能可采纳在另一实施例中。某具体实施例不需要同时具有所有优点。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独特的每个特征可单独使用或与其他特征相结合,所述的每个独特特征也应认为是本 申请人:的其他发明的单独描述,包括这些特征所体现的结构和/或功能原理。因而,前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描述仅是阐释性的,并没有限制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界定。
【权利要求】
1.一种链条张紧装置,其包括: 主体,其被构造成安装到自行车上; 链条导板,其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主体上以绕旋转轴线相对于所述可移动构件旋转;以及 旋转式流体阻尼器单元,其可操作地连接在所述主体和链条导板之间,以绕所述旋转轴线将旋转阻力提供给链条导板,该旋转式流体阻尼器单元是与所述主体分开的独立单元,该旋转式流体阻尼器单元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主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的链条张紧装置,其中, 当自行车变速器安装到自行车上时,该旋转式阻尼器单元可拆卸地连接到所述主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1的链条张紧装置,其中, 该旋转式阻尼器单元通过至少一个紧固件而可拆卸地连接到所述主体的非面向框架侧上。
4.根据权利要求1的链条张紧装置,其中, 该旋转式阻尼器单元包括固定到所述主体上的外构件和固定到链条导板上的内构件,内构件可旋转地设置在外构件内侧以界定其中充注流体的流体腔。
5.根据权利要求4的链条张紧装置,其中, 内构件包括在所述旋转轴线的轴向上在外构件外侧伸展的部分, 链条导板连接到内构件的在外构件外侧伸展的所述部分上。
6.根据权利要求5的链条张紧装置,其中, 所述主体包括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线的轴向设置在外构件和链条导板之间的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5的链条张紧装置,其中 所述主体包括孔,内构件延伸穿过所述主体的该孔。
8.根据权利要求1的链条张紧装置,其中, 该旋转式流体阻尼器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流体排放阀。
9.根据权利要求4的链条张紧装置,还包括: 至少一个流体流量限制阀,其被构造成在流体流量限制阀与所述外构件和内构件之一之间形成流动路径。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链条张紧装置,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流体流量限制阀被构造成:当内构件相对于外构件绕所述旋转轴线旋转时,所述至少一个流体流量限制阀径向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链条张紧装置,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流体流量限制阀包括面向第一圆周方向的第一倾斜面和面向第二圆周方向的第二倾斜面,该第二圆周方向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线与第一圆周方向相反, 第一倾斜面被设置成:当内构件相对于外构件绕所述旋转轴线在第一旋转方向上旋转时,流体腔内的流体径向向内推动第一倾斜面;第二倾斜面被设置成:当内构件相对于外构件绕所述旋转轴线在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时,第二倾斜面被径向朝外推动,第二旋转方向与第一旋转方向相反。
12.根据权利要求9的链条张紧装置,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流体流量限制阀包括第一流体流量限制阀和第二流体流量限制阀,第一流体流量限制阀被构造成在第一流体流量限制阀和外构件之间形成第一流动路径,第二流体流量限制阀被构造成在第二流体流量限制阀和内构件之间形成第二流动路径。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链条张紧装置,其中, 第一流体流量限制阀和第二流体流量限制阀均包括面向第一圆周方向的第一倾斜面和面向第二圆周方向的第二倾斜面,第二圆周方向相对于旋转轴线与第一圆周方向相反, 第一流体流量限制阀的第一倾斜面被设置成:当内构件相对于外构件绕所述旋转轴线在第一旋转方向上旋转时,流体腔内的流体径向向内推动第一流体流量限制阀的第一倾斜面;第一流体流量限制阀的第二倾斜面被设置成:当内构件相对于外构件绕所述旋转轴线在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时,第一流体流量限制阀的第二倾斜面被径向朝外推动,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与第一旋转方向相反; 第二流体流量限制阀的第一倾斜面被设置成:当内构件相对于外构件绕所述旋转轴线在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时,流体腔内的流体径向向内推动第二流体流量限制阀的第一倾斜面;第二流体流量限制阀的第二倾斜面被设置成:当内构件相对于外构件绕所述旋转轴线在第一旋转方向上旋转时,第二流体流量限制阀的第二倾斜面被径向朝外推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2的链条张紧装置,还包括: 偏压元件,其在第一旋转方向上绕所述旋转轴线相对于主体偏压链条导板;以及 旋转式流体阻尼器单元在与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上提供更大的旋转阻力。
15.根据权利要求1的链条张紧装置,其中 链条导板包括至少一个滑轮。
16.根据权利要求1的链条张紧装置,其中, 所述主体包括底座构件、可移动构件和移动结构,所述移动结构可操作地连接在底座构件和可移动构件之间,以使可移动构件和链条导板相对于底座构件移动,所述旋转式流体阻尼器单元设置在所述可移动构件上。
【文档编号】B62M9/16GK104443238SQ201410079561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2日
【发明者】山口壮太, 白井丰土 申请人:株式会社岛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