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84003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减震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减震车,包括:车架、支撑部、弹性件、托架、支撑板及车轮。车架包括相互连接的底座、顶梁及竖杆。支撑部包括滑杆及固定块。滑杆的数量至少为三条,滑杆设于底座及顶梁的边缘上,且与竖杆的延伸方向相同;固定块套接于滑杆上,固定块沿滑杆可滑动。弹性件的数量为两根,弹性件的一端与顶梁连接,另一端的延伸方向与竖杆的延伸方向相同,两根弹性件相对设置。托架的两端与弹性件远离顶梁的一端连接;支撑板贴合于托架上;车轮设于底座上。减震车遇到不平的路面会发生震动,支撑板脱离固定块一定距离,托架在弹性件的作用下被托起,支撑板上的物体受到重力作用下降,弹性件具有缓冲作用,对置于减震车上的精密仪器具有很好的保护效果。
【专利说明】减震车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震车。
【背景技术】
[0002]在实验室内,有时候需要将一些非常精密的仪器从一个地方搬运到另一个地方,在搬运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借助搬运车来进行搬运。
[0003]传统的搬运车一般不具有减震功能,此种搬运车在遇到坑坑洼洼的路面时会颠簸的十分利害,而置于搬运车上的精密仪器会跟随搬运车一起震动,从而使得仪器受损,影响了仪器的精密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鉴于上述情况,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减震车。
[0005]一种减震车,包括:
[0006]车架,包括:
[0007]底座,所述底座由多条圆管连接形成框架结构;
[0008]顶梁,所述顶梁由多条圆管连接形成框架结构;
[0009]竖杆,所述竖杆的数量为多条,所述竖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座及所述顶梁连接,多条所述竖杆沿所述底座及所述顶梁的边框依次排列;
[0010]支撑部,包括:
[0011]滑杆,所述滑杆的数量至少为三条,所述滑杆设于所述底座及所述顶梁的边缘上,且与所述竖杆的延伸方向相同;
[0012]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套接于所述滑杆上,所述固定块沿所述滑杆可滑动;
[0013]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数量为两根,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顶梁连接,另一端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竖杆的延伸方向相同,两根所述弹性件相对设置;
[0014]托架,所述托架的两端与所述弹性件远离所述顶梁的一端连接;
[0015]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贴合于所述托架上;
[0016]车轮,所述车轮设于所述底座上。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杆的数量为四条,四条所述滑杆分别位于四边形的四个角上。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减震车还包括管接头,所述底座上的圆管通过所述管接头连接。
[00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减震车还包括管接头,所述顶梁上的圆管通过所述管接头连接。
[00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减震车还包括管接头,所述竖杆与所述底座及所述顶梁通过所述管接头连接。[00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托架包括一根第一支架及两根第二支架,两根所述第二支架平行排列,两根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交叉垂直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弹性件远离所述顶梁的一端连接。
[0023]将需要搬运的物体放置于减震车的支撑板上,与支撑板连接的托架在物体重力的作用下下沉,弹性件在托架的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并将托架托起,弹性件对托架起到了缓冲作用。
[0024]由于弹性件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了拉伸长度,接着对支撑部进行调整。具体得,调整固定块在滑杆上的位置,在减震车静止的状态下,使固定块与支撑板的板面抵接。
[0025]可知,在减震车移动的状态下,如减震车遇到不平的路面会发生震动,支撑板便会脱离固定块一定距离。于是,与支撑板连接的托架在弹性件的作用下被托起,置于支撑板上的物体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又会继续下降,由于弹性件具有缓冲作用,从而使得物体免受破坏。特别是对置于减震车上的精密仪器具有很好的保护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优实施例的减震车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图1所示的减震车的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请同时参阅图1及图2。减震车10包括:车架100、支撑部200、弹性件300、托架400、支撑板500及车轮600。
[0029]车架100包括:底座110、顶梁120及竖杆130。
[0030]底座110由多条圆管连接形成框架结构。顶梁120由多条圆管连接形成框架结构。竖杆130的数量为多条,竖杆130的两端分别与底座110及顶梁120连接,多条竖杆130沿底座110及顶梁120的边框依次排列。
[0031]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10上的圆管通过管接头700首尾相连接,形成长方形的框架结构。横梁120上的圆管通过管接头700连接。竖杆130的两端分别与底座110及顶梁120通过管接头700连接。即是,车架100上圆管通过管接头700相互连接,构成车架100的框架整体。相比于传统的通过焊接的方式将圆管连接,此种通过管接头700将圆管连接起来的方式更加简单,提高了车架100的装配效率。
[0032]支撑部200包括:滑杆210及固定块220。
[0033]滑杆210的数量至少为三条,滑杆210设于底座110及顶梁120的边缘上,且与竖杆130的延伸方向相同。固定块220套接于滑杆210上,固定块220沿滑杆210可滑动。
[0034]在本实施例中,滑杆210的数量为四条,四条滑杆210分别位于四边形的四个角上。同时,固定块220的数量也为四块,四块固定块220分别套接于滑杆210上,固定块220可在滑杆210上滑动,以调节固定块220在滑杆210上的位置。
[0035]弹性件300的数量为两根,弹性件300的一端与顶梁120连接,另一端的延伸方向与竖杆130的延伸方向相同,两根弹性件300相对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300为弹簧。在其它实施例中,弹性件300还可以为其它具有弹性的物体,只要能起来缓冲作用均可米用。[0036]托架400的两端与弹性件300远离顶梁120的一端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托架400包括一根第一支架410及两根第二支架420,两根第二支架420平行排列,两根第二支架420与第一支架410交叉垂直连接,第一支架410的两端分别与两根弹性件300远离顶梁120的一端连接。
[0037]支撑板500贴合于托架400上。
[0038]车轮600设于底座110上。
[0039]将需要搬运的物体放置于减震车10的支撑板500上,与支撑板500连接的托架400在物体重力的作用下下沉,弹性件300在托架400的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并将托架400托起,弹性件300对托架400起到了缓冲作用。
[0040]由于弹性件300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了拉伸长度,接着对支撑部200进行调整。具体得,调整固定块220在滑杆210上的位置,在减震车10静止的状态下,使固定块220与支撑板500的板面抵接。
[0041]可知,在减震车10移动的状态下,如减震车10遇到不平的路面会发生震动,支撑板500便会脱离固定块220 —定距离。于是,与支撑板500连接的托架400在弹性件300的作用下被托起,置于支撑板500上的物体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又会继续下降,由于弹性件300具有缓冲作用,从而使得物体免受破坏。特别是对置于减震车10上的精密仪器具有很好的保护效果。
[0042]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减震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架,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由多条圆管连接形成框架结构; 顶梁,所述顶梁由多条圆管连接形成框架结构; 竖杆,所述竖杆的数量为多条,所述竖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座及所述顶梁连接,多条所述竖杆沿所述底座及所述顶梁的边框依次排列; 支撑部,包括: 滑杆,所述滑杆的数量至少为三条,所述滑杆设于所述底座及所述顶梁的边缘上,且与所述竖杆的延伸方向相同; 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套接于所述滑杆上,所述固定块沿所述滑杆可滑动;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数量为两根,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顶梁连接,另一端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竖杆的延伸方向相同,两根所述弹性件相对设置; 托架,所述托架的两端与所述弹性件远离所述顶梁的一端连接;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贴合于所述托架上; 车轮,所述车轮设于所述底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的数量为四条,四条所述滑杆分别位于四边形的四个角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车还包括管接头,所述底座上的圆管通过所述管接头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车还包括管接头,所述顶梁上的圆管通过所述管接头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车还包括管接头,所述竖杆与所述底座及所述顶梁通过所述管接头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包括一根第一支架及两根第二支架,两根所述第二支架平行排列,两根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交叉垂直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弹性件远离所述顶梁的一端连接。
【文档编号】B62B3/02GK203819288SQ201420108006
【公开日】2014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11日
【发明者】邓国辉 申请人:邓国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