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行走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091210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器人行走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器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器人行走装置,该机器人行走装置包括:电机、安装板、导线、控制装置、传感器、开关、电源、壳体、隔板、推进腿、齿轮A、固定轴、齿轮B、连接轴、齿轮C、连接件、传动轴、齿轮D、齿轮E、电机轴和抓地腿,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控制装置通过所述导线与所述开关、所述电源和所述电机连接,所述传感器固定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电机轴与所述电机连接,并通过所述隔板与所述传动轴隔开,所述连接件分别固定在所述电机轴和所述传动轴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针对性强,采用齿轮传动实现同轴双向转动,以达到机器人行走的目的,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适于推广应用。
【专利说明】一种机器人行走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器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器人行走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机器人是自动控制机器的俗称,自动控制机器包括一切模拟人类行为或思想与模拟其他生物的机械(如机器狗,机器猫等)。狭义上对机器人的定义还有很多分类法及争议,有些电脑程序甚至也被称为机器人。在当代工业中,机器人指能自动执行任务的人造机器装置,用以取代或协助人类工作。理想中的高仿真机器人是高级整合控制论、机械电子、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材料学和仿生学的产物,目前科学界正在向此方向研宄开发。


【发明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针对性强,采用齿轮传动实现同轴双向转动,以达到机器人行走目的的机器人行走装置,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适于推广应用。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该机器人行走装置包括:电机、安装板、导线、控制装置、传感器、开关、电源、壳体、隔板、推进腿、齿轮A、固定轴、齿轮B、连接轴、齿轮C、连接件、传动轴、齿轮D、齿轮E、电机轴和抓地腿,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控制装置通过所述导线与所述开关、所述电源和所述电机连接,所述传感器固定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电机轴与所述电机连接,并通过所述隔板与所述传动轴隔开,所述连接件分别固定在所述电机轴和所述传动轴上,并设置有所述抓地腿和所述推进腿,所述壳体固定在所述安装板,所述电机固定有所述齿轮E,所述齿轮E与所述齿轮C啮合,所述齿轮C与所述齿轮A固定在所述固定轴的两端,所述齿轮A与固定在所述连接轴上的所述齿轮B啮合,所述齿轮B与固定在所述传动轴的所述齿轮D啮合。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机器人行走装置包括:电机、安装板、导线、控制装置、传感器、开关、电源、壳体、隔板、推进腿、齿轮A、固定轴、齿轮B、连接轴、齿轮C、连接件、传动轴、齿轮D、齿轮E、电机轴和抓地腿,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控制装置通过所述导线与所述开关、所述电源和所述电机连接,所述传感器固定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电机轴与所述电机连接,并通过所述隔板与所述传动轴隔开,所述电机轴的转动与所述传动轴的转动互不干涉,所述连接件分别固定在所述电机轴和所述传动轴上,并设置有所述抓地腿和所述推进腿,所述抓地腿在所述电机轴带动下逆时针转动,所述推进腿在所述传动轴带动下顺时针转动,以实现机器人的行走,所述壳体固定在所述安装板,所述电机固定有所述齿轮E,所述电机轴在所述电机带动下转动,并带动所述齿轮E转动,所述齿轮E与所述齿轮C啮合,所述齿轮C与所述齿轮A固定在所述固定轴的两端,所述齿轮C接收所述齿轮E的转动,并将转动通过所述固定轴传递给所述齿轮A,所述齿轮A与固定在所述连接轴上的所述齿轮B啮合,带动所述齿轮B转动,所述齿轮B与固定在所述传动轴的所述齿轮D啮合,将所述齿轮A的转动方向改变,并传递给所述齿轮D,带动所述传动轴转动。
[000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机轴与所述电机连接,并固定有所述齿轮E。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电机轴与所述电机连接,并固定有所述齿轮E,所述电机轴在所述电机带动下转动,并带动所述齿轮E转动。
[000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齿轮E与所述齿轮C啮合,所述齿轮C与所述齿轮A固定在所述固定轴两端。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齿轮E与所述齿轮C啮合,所述齿轮C与所述齿轮A固定在所述固定轴两端,所述齿轮C接收所述齿轮E的转动,并将转动通过所述固定轴传递给所述齿轮A。
[00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齿轮A与固定在所述连接轴上的所述齿轮B啮合。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齿轮A与固定在所述连接轴上的所述齿轮B啮合,带动所述齿轮B转动。
[00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齿轮B与固定在所述传动轴上的所述齿轮D啮合。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齿轮B与固定在所述传动轴上的所述齿轮D啮合,将所述齿轮A的转动方向改变,并传递给所述齿轮D,带动所述传动轴转动。
[00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件分别固定在所述电机轴和所述传动轴上,并设置有所述抓地腿和所述推进腿。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连接件分别固定在所述电机轴和所述传动轴上,并设置有所述抓地腿和所述推进腿,所述抓地腿在所述电机轴带动下逆时针转动,所述推进腿在所述传动轴带动下顺时针转动,以实现机器人的行走。
[001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机轴与所述传动轴由所述隔板隔开。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电机轴与所述传动轴由所述隔板隔开,所述电机轴的转动与所述传动轴的转动互不干涉。
[001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电机连接。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电机连接,接收所述传感器信号,控制所述电机转动速度,以实现机器人的行进。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机器人行走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2](I)本实用新型采用齿轮传动实现同轴双向转动,以达到机器人行走目的。
[0023](2)本实用新型电机轴在电机带动下转动,并带动齿轮E转动。
[0024](3)本实用新型齿轮C接收齿轮E的转动,并将转动通过固定轴传递给齿轮A。
[0025](4)本实用新型齿轮B将齿轮A的转动方向改变,并传递给齿轮D,带动传动轴转动。
[0026](5)本实用新型抓地腿在电机轴带动下逆时针转动,推进腿在传动轴带动下顺时针转动,以实现机器人的行走。
[0027](6)本实用新型电机轴与传动轴由隔板隔开,电机轴的转动与传动轴的转动互不干涉。
[0028](7)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具有良好的市场推广价值。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30]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零部件名称为:
[0031]I—电机,2—安装板,3—导线,4—控制装置,5—传感器,6—开关,7 —电源,8—壳体,9一隔板,10一推进腿,11一齿轮A,12一固定轴,13一齿轮B,14一连接轴,15一齿轮C,16一连接件,17—传动轴,18一齿轮D,19一齿轮E,20—电机轴,21—抓地腿。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
[0033]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34]该机器人行走装置包括:电机1、安装板2、导线3、控制装置4、传感器5、开关6、电源7、壳体8、隔板9、推进腿10、齿轮All、固定轴12、齿轮B13、连接轴14、齿轮C15、连接件
16、传动轴17、齿轮D18、齿轮E19、电机轴20和抓地腿21,电机I固定在安装板2上,控制装置4通过导线3与开关6、电源7和电机I连接,传感器5固定在安装板2上,电机轴20与电机I连接,并通过隔板9与传动轴17隔开,连接件16分别固定在电机轴20和传动轴17上,并设置有抓地腿21和推进腿10,壳体8固定在安装板2,电机I固定有齿轮E19,齿轮E19与齿轮C15啮合,齿轮C15与齿轮All固定在固定轴12的两端,齿轮All与固定在连接轴14上的齿轮B13啮合,齿轮B13与固定在传动轴17的齿轮D18啮合。
[003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机器人行走装置包括:电机1、安装板2、导线3、控制装置4、传感器5、开关6、电源7、壳体8、隔板9、推进腿10、齿轮All、固定轴12、齿轮B13、连接轴14、齿轮C15、连接件16、传动轴117、齿轮D18、齿轮E19、电机轴20和抓地腿21,电机I固定在安装板2上,控制装置4通过导线3与开关6、电源7和电机I连接,传感器5固定在安装板2上,电机轴20与电机I连接,并通过隔板9与传动轴17隔开,电机轴20的转动与传动轴17的转动互不干涉,连接件16分别固定在电机轴20和传动轴17上,并设置有抓地腿21和推进腿10,抓地腿21在电机轴20带动下逆时针转动,推进腿10在传动轴17带动下顺时针转动,以实现机器人的行走,壳体8固定在安装板2,电机I固定有齿轮E19,电机轴20在电机I带动下转动,并带动齿轮E19转动,齿轮E19与齿轮C15啮合,齿轮C15与齿轮All固定在固定轴12的两端,齿轮C15接收齿轮E19的转动,并将转动通过固定轴12传递给齿轮All,齿轮A 11与固定在连接轴14上的齿轮B13啮合,带动齿轮B13转动,齿轮B13与固定在传动轴17的齿轮D18啮合,将齿轮All的转动方向改变,并传递给齿轮D18,带动传动轴17转动。
[003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电机轴20与电机I连接,并固定有齿轮E19。
[003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轴20与电机I连接,并固定有齿轮E19,电机轴20在电机I带动下转动,并带动齿轮E19转动。
[003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齿轮E19与齿轮C15啮合,齿轮C15与齿轮All固定在固定轴12两端。
[003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齿轮E19与齿轮C15啮合,齿轮C15与齿轮All固定在固定轴12两端,齿轮C15接收齿轮E19的转动,并将转动通过固定轴12传递给齿轮AU。
[004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齿轮All与固定在连接轴14上的齿轮B13啮合。
[004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齿轮All与固定在连接轴14上的齿轮B13啮合,带动齿轮B13转动。
[004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齿轮B13与固定在传动轴17上的齿轮D18啮合。
[004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齿轮B13与固定在传动轴17上的齿轮D18啮合,将齿轮All的转动方向改变,并传递给齿轮D18,带动传动轴17转动。
[004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连接件16分别固定在电机轴20和传动轴17上,并设置有抓地腿21和推进腿10。
[004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件16分别固定在电机轴20和传动轴17上,并设置有抓地腿21和推进腿10,抓地腿21在电机轴20带动下逆时针转动,推进腿10在传动轴17带动下顺时针转动,以实现机器人的行走。
[004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电机轴20与传动轴17由隔板9隔开。
[004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轴20与传动轴17由隔板9隔开,电机轴20的转动与传动轴17的转动互不干涉。
[004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控制装置4与电机I连接。
[004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装置4与电机I连接,接收传感器5信号,控制电机I转动速度,以实现机器人的行进。
[0050]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机器人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机器人行走装置包括:电机(1)、安装板(2)、导线(3)、控制装置(4)、传感器(5)、开关(6)、电源(7)、壳体(8)、隔板(9)、推进腿(10)、齿轮A (11)、固定轴(12)、齿轮B (13)、连接轴(14)、齿轮C (15)、连接件(16)、传动轴(17)、齿轮D (18)、齿轮E (19)、电机轴(20)和抓地腿(21),所述电机(I)固定在所述安装板(2)上,所述控制装置(4)通过所述导线(3)与所述开关(6)、所述电源(7)和所述电机(I)连接,所述传感器(5 )固定在所述安装板(2 )上,所述电机轴(20 )与所述电机(I)连接,并通过所述隔板(9)与所述传动轴(17)隔开,所述连接件(16)分别固定在所述电机轴(20)和所述传动轴(17 )上,并设置有所述抓地腿(21)和所述推进腿(1 ),所述壳体(8 )固定在所述安装板(2),所述电机(I)固定有所述齿轮E (19),所述齿轮E (19)与所述齿轮C (15)啮合,所述齿轮C (15)与所述齿轮A (11)固定在所述固定轴(12)的两端,所述齿轮A (11)与固定在所述连接轴(14)上的所述齿轮B (13)啮合,所述齿轮B (13)与固定在所述传动轴(17)的所述齿轮D (18)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轴(20)与所述电机(I)连接,并固定有所述齿轮E (1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E(19)与所述齿轮C (15)啮合,所述齿轮C (15)与所述齿轮A (11)固定在所述固定轴(12)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A(11)与固定在所述连接轴(14)上的所述齿轮B (13)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B(13)与固定在所述传动轴(17)上的所述齿轮D (18)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6)分别固定在所述电机轴(20 )和所述传动轴(17 )上,并设置有所述抓地腿(21)和所述推进腿(10 )。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轴(20)与所述传动轴(17)由所述隔板(9)隔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4)与所述电机(I)连接。
【文档编号】B62D57/032GK204210607SQ201420662770
【公开日】2015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7日
【发明者】孙俊永 申请人:英卡博(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