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81951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脚踏板装置,尤其是一种装设于载具以供乘坐者足部踩踏的脚踏板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今双人乘坐的机车均会在机车后座的车体两侧设有可供乘客双脚放置的脚踏板,以提升乘客搭乘机车时的舒适性。在早期的设计中,该脚踏板枢接于车体两侧,不使用时可以收合;使用时,再由该机车后座的车体两侧旋转出该脚踏板以供乘客踩踏。该早期的脚踏板虽具有相当简易的结构,但使用上因需靠使用者弯腰并握持该脚踏板,方可使该脚踏板枢转以旋出或收合,故近年来从业者相继投入心力改良,希望能提升操作脚踏板时的便利性。请参照图1,一种现有的脚踏板装置9,该现有的脚踏板装置9由一基座91安装于机车座垫下方的车体两侧,该基座91的一侧设有一凹槽911,且以一卡掣件92容置于该凹槽911内,通过一弹性组件921顶推该卡掣件92,使该卡掣件92可以卡掣于一踏板93的一定位孔931,使得该踏板93卡固定位。该踏板93通过一组装部932枢接于该基座91上的一枢轴912,且于该踏板93的组装部932依序安装有一扭力弹簧94及一摆臂95;该扭力弹簧94与摆臂95之间夹设有一盖板96,该盖板96用以限制且定位该扭力弹簧94,该扭力弹簧94用以供该踏板93具有弹性枢转的弹力。该摆臂95具有一第一端951及一第二端952,该摆臂95在邻近该第一端951处设一定位孔953以枢接于一盖体97的一枢接件971,另外于邻近该第二端952处设一突出部954。该盖体97对位覆盖该基座91,借此限定该踏板93可枢转地位于该基座91与盖体97之间。类似于该现有的脚踏板装置9的一实施例已公开于台湾公告第I274005号《弹开式机车后置脚踏板》专利当中。将该现有的脚踏板装置9组装至一机车后座的车体侧端后,当该踏板93位于收合位置时,该卡掣件92会卡掣于该踏板93的定位孔931,使得该踏板93卡固定位;此时,该摆臂95的第一端951抵接于该踏板93的一凸块933,该摆臂95的第二端952则抵接于该卡掣件92。当以收合方向推压该定位状态的踏板93以进行枢转时,该踏板93的凸块933可推动该摆臂95的第一端951,使该摆臂95产生枢转,进而使该摆臂95的第二端952推移该卡掣件92压缩该弹性组件921,直到该摆臂95由该突出部954抵接该卡掣件92;此时,该卡掣件92可松开对该踏板93的卡掣定位,使该扭力弹簧94得以带动该踏板93枢转而转换成展开状态。因此,该现有的脚踏板装置9可供乘客直接用脚将该踏板93朝车体压入,即可通过设置在该踏板93内的该摆臂95,连动该卡掣件92产生线性位移,使该踏板93得以自动旋出展开。故,操作时,使用者不必再弯腰及用手拉动该踏板93,可大幅提升操作便利性,且不会弄脏使用者的手。然而,该现有的脚踏板装置9却需使用相当繁多的构件,方可实现该操作过程,故该现有的脚踏板装置9在制造及组装上均相当不易。此外,该踏板93枢转至呈展开状态的过程中,该踏板93是由该凸块933推抵该摆臂95的第二端952,以强制分离原本相互卡掣的该突出部954与该卡掣件92,方可使该摆臂95枢转回初始位置。因此,该突出部954凸出于该摆臂95的外表面的幅度需控制地相当精确,不够凸出时,可能会造成该突出部954无法供该卡掣件92卡掣的情况;太过凸出时,则可能会造成该摆臂95难以被该凸块933推抵枢转回初始位置的情况。即,该突出部954凸出于该摆臂95的外表面的幅度会直接影响该现有的脚踏板装置9运作时的顺畅度,故该突出部954的加工精度要求较高,相对提升了该摆臂95的制造难度。另一方面,当该踏板93由该凸块933推抵该摆臂95的第二端952,欲使该摆臂95反向枢转回初始位置时,原本相互卡掣的该突出部954与该卡掣件92是被强制分离的;长久使用后,该突出部954易产生磨损的现象,使该摆臂95与该卡掣件92配合不顺畅,使该现有的脚踏板装置9失去原有的功能,故该现有的脚踏板装置9的使用寿命不长。有鉴于此,目前现有的脚踏板装置确实仍有加以改善的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脚踏板装置,能以更为精简的结构,供用户以脚控制该脚踏板装置收合或展开。本发明提供一种脚踏板装置,其踏板枢转时,各个受连动的构件都能平顺地完成动作,使得各构件不易产生磨损的问题,且即便存在有一些尺寸公差,也不致降低运作时的顺畅度,故可放宽制造时的尺寸公差限制,降低制造难度。本发明的脚踏板装置,包括:一基座,该基座设有一第一枢接部、一第二枢接部及一第三枢接部;一踏板,该踏板枢接于该第一枢接部;一复位组件,该复位组件的两端分别与该第一枢接部和该踏板连接;一挡片,该挡片枢接于该第二枢接部;及一卡掣组件,该卡掣组件具有一卡掣件及一弹性件,该卡掣件枢接于该第三枢接部,该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该卡掣件和该挡片连接。其中,该基座设有一凹槽以供容置该挡片及该卡掣组件,该第一枢接部设于该凹槽外,该第二枢接部及该第三枢接部则设于该凹槽中,且该凹槽在朝向该第一枢接部处呈开放状。其中,踏板的外表面设有一收合定位槽,该踏板相对于该基座呈收合状态时,该收合定位槽与该凹槽相连通。其中,该踏板的外表面设有一展开定位部,该踏板相对于该基座呈展开状态时,该展开定位部与该凹槽相对位;该收合定位槽的两侧墙分别与该踏板的外表面形成一第一推抵缘及一第二推抵缘,该第二推抵缘位于该第一推抵缘与该展开定位部之间。其中,该挡片通过一旋摆支点枢接于该基座的第二枢接部,该挡片具有一抵止端及一推移端,该旋摆支点位于该抵止端及该推移端之间,该弹性件的一端与该抵止端连接。其中,该凹槽的侧墙形成一挡止部,该弹性件推抵该抵止端以抵接于该挡止部时,该推移端伸入该踏板的收合定位槽中,该推移端受该第二推抵缘推抵时带动该挡片枢转,使该抵止端与该挡止部分离。其中,该卡掣件设有一凹陷通道,该挡片通过该凹陷通道以贯穿该卡掣件,使该挡片的抵止端及推移端分别穿出该凹陷通道。其中,该挡片设有一导引斜面及一勾持部,该导引斜面及该勾持部均位于该挡片的旋摆支点与推移端之间,该导引斜面与该推移端连接,该勾持部与该导引斜面连接。其中,该卡掣件设有相连接的一导引斜面及一勾抵部,该卡掣件的该导引斜面及该勾抵部均伸入该凹陷通道中,并与该挡片的导引斜面及勾持部相对。其中,该弹性件推抵该卡掣件,该卡掣件通过一卡掣凸部卡掣定位于该踏板的收合定位槽或展开定位部。其中,该卡掣件通过一旋摆支点枢接于该基座的第三枢接部,该卡掣件朝向该踏板的表面呈弯弧状,该卡掣凸部由该卡掣件最远离该旋摆支点的表面与该卡掣件朝向该踏板的表面共同构成。其中,该弹性件的一端抵接在该卡掣件上远离该旋摆支点并与该卡掣凸部相对的位置。其中,该卡掣件设有一内转推抵部,该卡掣凸部卡掣定位于该收合定位槽中时,该内转推抵部与该踏板的第一推抵缘抵接。其中,该踏板的外表面设有一避位槽,该避位槽位于该收合定位槽及该展开定位部之间,且该避位槽与该收合定位槽相连通,该卡掣凸部卡掣定位于该展开定位部时,该内转推抵部对位在该避位槽中。据此,本发明的脚踏板装置,能以更为精简的结构,供用户以脚控制该脚踏板装置收合或展开,使该脚踏板装置不仅能提供便利的操作方式,其本身在制造及组装的便利性上也较已知的脚踏板装置更好。此外,本发明的脚踏板装置,其踏板枢转时,各个受连动的构件都能平顺地完成动作,使得各构件不易产生磨损的问题,且即便存在有一些尺寸公差,也不致降低运作时的顺畅度,故可放宽制造时的尺寸公差限制,降低制造困难度,同时有助延长该脚踏板装置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一种现有脚踏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本发明将基座与其他部位分离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本发明在踏板呈收合状态时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本发明将踏板朝收合方向压入时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本发明在踏板朝展开方向旋出时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本发明在踏板呈展开状态时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本发明﹞1基座1a座本体1b板体11第一枢接部111剖沟12第二枢接部13第三枢接部14凹槽15挡止部2踏板2a枢转部2b踩踏部21贯穿孔211扩径部22定位沟23收合定位槽231第一推抵缘232第二推抵缘24展开定位部25避位槽3复位组件4挡片41旋摆支点42抵止端43推移端44导引斜面45勾持部5卡掣组件51卡掣件511旋摆支点512卡掣凸部513内转推抵部514凹陷通道515导引斜面516勾抵部52弹性件6盖体61插孔﹝现有技术﹞9脚踏板装置91基座911凹槽912枢轴92卡掣件921弹性组件93踏板931定位孔932组装部933凸块94扭力弹簧95摆臂951第一端952第二端953定位孔954突出部96盖板97盖体971枢接件。具体实施方式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做详细说明如下:请参照图2、3,本发明脚踏板装置的一实施例,该脚踏板装置大致上包括一基座1、一踏板2、一复位组件3、一挡片4及一卡掣组件5,该踏板2、该挡片4及该卡掣组件5分别枢接于该基座1,该复位组件3与该基座1和该踏板2连接。该基座1用以供其他构件组装定位,该基座1设有供该踏板2枢接的一第一枢接部11、供该挡片4枢接的一第二枢接部12以及供该卡掣组件5枢接的一第三枢接部13;该基座1的型态可以依使用需求而予以调整,例如配合不同载具的尺寸或设计风格等,本发明均不加以限制。又,以下所述该基座1的“顶部”及“底部”,均以该脚踏板装置组装在载体侧端供使用时的相对方向界定;即,以图3所示的相对方向作为本发明所述各方向的依据。在本实施例中,该基座1具有一座本体1a及自该座本体1a顶部横向延伸的一板体1b,该第一枢接部11设于该板体1b下部,该第一枢接部11可以是自该板体1b向下凸伸的一轴管,且该第一枢接部11设有贯穿其管壁的一剖沟111。该座本体1a设有一凹槽14,以供容置该挡片4及该卡掣组件5,且该凹槽14在朝向该第一枢接部11处呈开放状,使该挡片4及该卡掣组件5得以与该踏板2相互连动。又,该凹槽14在朝向该座本体1a的底部处也可以呈开放状,以便置入该挡片4及该卡掣组件5,提升组装时的便利性。另外,该凹槽14的侧墙形成一挡止部15。该凹槽14的顶面(该凹槽14最邻近该座本体1a顶部的表面)则设有该第二枢接部12及该第三枢接部13,该第二枢接部12及该第三枢接部13分别可以是一凹孔或一凸柱;其中优选使该第二枢接部12及该第三枢接部13呈不同型态(例如其中一个为凹孔,另一个为凸柱),以提升组装该挡片4及该卡掣组件5时的识别性,防止发生组装错误的情况。该踏板2具有相连接的一枢转部2a及一踩踏部2b,该踏板2由该枢转部2a枢接于该基座1的第一枢接部11;该踏板2的枢转部2a相对于该基座1枢转时,可连动该踩踏部2b收合于车体的侧端,或是呈展开状态以供踩踏。在本实施例中,该踏板2的枢转部2a设有一贯穿孔21,供该踏板2由该贯穿孔21套入该基座1的第一枢接部11,使该踏板2能够以该第一枢接部11为轴心相对于该基座1枢转。又,该贯穿孔21的径宽在该枢转部2a的底部处扩大以形成一扩径部211;该踏板2另外于该贯穿孔21的侧墙开设一定位沟22,且该定位沟22与该扩径部211相连通。该踏板2另外于该枢转部2a的外表面设有一收合定位槽23及一展开定位部24,该展开定位部24较该收合定位槽23邻近该踏板2的踩踏部2b。该收合定位槽23的两侧墙分别与该枢转部2a的外表面形成一第一推抵缘231及一第二推抵缘232,该第二推抵缘232位于该第一推抵缘231与该展开定位部24之间。该踏板2相对于该基座1呈收合状态时,该收合定位槽23与该基座1的凹槽14相连通;该踏板2相对于该基座1呈展开状态时,则该展开定位部24与该基座1的凹槽14相对位。在本实施例中,该展开定位部24亦选择设为凹入该踏板2外表面的槽状,但并不以此为限,可依设计需求而改变。此外,该踏板2还可以在该枢转部2a的外表面设有一避位槽25,该避位槽25位于该收合定位槽23及该展开定位部24之间,且该避位槽25与该收合定位槽23相连通。该复位组件3的两端分别与该基座1的第一枢接部11和该踏板2的枢转部2a连接,用以带动该踏板2相对于该基座1产生枢转。在本实施例中,该复位组件3可选择为一扭力弹簧,该复位组件3容置于该踏板2的贯穿孔21的扩径部211中,并环套于该基座1的第一枢接部11外周,该复位组件3的一端插入该第一枢接部11的剖沟111内,另一端则插入该踏板2的定位沟22内,进而由该复位组件3提供该踏板2以该第一枢接部11为轴心朝展开方向枢转所需的弹力。该挡片4容置于该基座1的凹槽14中,该挡片4由一旋摆支点41枢接于该基座1的第二枢接部12,该旋摆支点41的型态不限,以能够枢接于该第二枢接部12为原则;举例而言,当该第二枢接部12被设为一凸柱时,该旋摆支点41则可以为能套接该凸柱的一穿孔。又,该挡片4具有一抵止端42及一推移端43,该旋摆支点41位于该抵止端42及该推移端43之间;该挡片4通过该抵止端42抵接该基座1的挡止部15时,该推移端43可伸入该踏板2的收合定位槽23中,并于该推移端43受该第二推抵缘232推抵时带动该挡片4枢转,使该抵止端42与该基座1的挡止部15分离。此外,该挡片4还设有一导引斜面44及一勾持部45,该导引斜面44及该勾持部45均位于该挡片4的旋摆支点41与推移端43之间,该导引斜面44与该推移端43连接,该勾持部45与该导引斜面44连接。该卡掣组件5也容置于该基座1的凹槽14中,该卡掣组件5包括一卡掣件51及一弹性件52,该卡掣件51通过一旋摆支点511枢接于该基座1的第三枢接部13,该弹性件52的两端则分别与该卡掣件51和该挡片4的抵止端42连接。据此,该弹性件52可推抵该卡掣件51由一卡掣凸部512卡掣定位于该踏板2的收合定位槽23或展开定位部24;且该卡掣凸部512卡掣定位于该收合定位槽23时,该弹性件52也推抵该挡片4的抵止端42抵接该基座1的挡止部15,使该挡片4的推移端43能伸入该收合定位槽23中。其中,该旋摆支点511的型态不限,以能够枢接该第三枢接部13为原则;举例而言,当该第三枢接部13被设为一凹孔时,该旋摆支点511可以为能穿入该凹孔的一凸柱。又,在本实施例中,该卡掣件51朝向该踏板2的表面呈弯弧状,该卡掣凸部512可以由该卡掣件51最远离该旋摆支点511的表面与该卡掣件51朝向该踏板2的表面共同构成。另外,该卡掣件51朝向该踏板2的端面还可凸设有一内转推抵部513,该卡掣凸部512卡掣定位于该收合定位槽23时,该内转推抵部513可以与该踏板2的第一推抵缘231抵接:该卡掣凸部512卡掣定位于该展开定位部24时,该内转推抵部513则对位在该踏板2的避位槽25中。此外,该卡掣件51在朝向该凹槽14顶面的表面设有一凹陷通道514,供该挡片4通过该凹陷通道514以贯穿该卡掣件51,使该挡片4的抵止端42及推移端43分别穿出该凹陷通道514。该卡掣件51另设有相连接的一导引斜面515及一勾抵部516,该导引斜面515及该勾抵部516均伸入该凹陷通道514中,并与该挡片4的导引斜面44及勾持部45相对。该弹性件52受力时可产生弹性变形,并于外力解除后弹性复位;例如但不限制地,该弹性件52可以选择为一压缩弹簧。该弹性件52的一端可以维持抵接在该卡掣件51上远离该旋摆支点511,并与该卡掣凸部512相对的位置,使该弹性件52较易受该卡掣件51的枢转受压缩,同时也较易于弹性复位时推抵该卡掣件51产生枢转。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该脚踏板装置还可以设有一盖体6,该盖体6可拆卸地结合在该座本体1a的底部,且该盖体6设有可供该第一枢接部11插入的一插孔61。据此,该踏板2的枢转部2a、该复位组件3、该挡片4及该卡掣组件5均可被限位于该盖体6与该基座1之间,可避免构件脱离丢失。组装时,可以将该基座1反置,使该基座1的底部朝上,接着将该踏板2通过该枢转部2a枢接至该基座1的第一枢接部11,并使该踏板2的展开定位部24与该基座1的凹槽14相连通。接着将该复位组件3置入该踏板2的贯穿孔21的扩径部211中,并使该复位组件3的两端分别插入该第一枢接部11的剖沟111及该踏板2的定位沟22内。接着将该挡片4置入该基座1的凹槽14中,并使该挡片4通过该旋摆支点41枢接于该基座1的第二枢接部12。再将该卡掣件51置入该基座1的凹槽14中,并使该卡掣件51通过该旋摆支点511枢接于该基座1的第三枢接部13,令该卡掣件51迭置在该挡片4上方,且该卡掣凸部512伸入该展开定位部24中。接着将该弹性件52置入该基座1的凹槽14中,并使该弹性件52的两端分别抵接该卡掣件51与该挡片4的抵止端42;令该卡掣件51受该弹性件52的推抵而以该卡掣凸部512卡掣定位于该展开定位部24中的默认位置,且该卡掣件51的内转推抵部513对位在该踏板2的避位槽25中。最后,将该盖体6通过该插孔61套入该第一枢接部11,并将该盖体6结合固定在该基座1的底部,以完成该脚踏板装置的组装。接着将组装后的该脚踏板装置以该盖体6朝下,安装至一载具(未绘示)的侧端;其中,安装的方式可以是直接固定在载具侧端,也可以是通过支架固定在载具侧端,或者也可以利用图中未示的一销杆贯穿该基座1的第一枢接部11来通过支架固定在载具侧端。根据前述结构,本发明的脚踏板装置,其踏板2可以在三个位置之间作枢转及定位。即,该踏板2呈收合状态时(该踏板2的第一位置),该卡掣件51将该踏板2卡固定位;当以收合方向推压呈收合状态的踏板2时(该踏板2的第二位置),该踏板2将推动该卡掣件51枢转以释放对该踏板2的定位,从而利用该复位组件3的弹力,致使该踏板2自动弹开以转换成展开状态(该踏板2的第三位置)。详言之,请参照图2、4,该踏板2位于第一位置时,该踏板2呈现大概与载具平行的收合状态;在此状态下,该踏板2通过该收合定位槽23与该基座1的凹槽14相连通,该挡片4的抵止端42受该弹性件52的推抵以贴接该基座1的挡止部15,使该挡片4的推移端43可维持伸入在该收合定位槽23中的默认位置。另一方面,该卡掣件51也受该弹性件52的推抵,而以该卡掣件51的卡掣凸部512卡掣定位于该收合定位槽23中的默认位置,令该踏板2无法向载具的外侧弹开,能避免造成妨碍。同时,该卡掣件51的内转推抵部513受该踏板2的第一推抵缘231抵接。请参照图2、5,该踏板2位于第二位置时,该踏板2受力而往靠近载体的收合方向(在图5中为顺时针方向)枢转。在该踏板2枢转的过程中,该踏板2的第一推抵缘231可推抵该卡掣件51的内转推抵部513,致使该卡掣件51也产生枢转。如此一来,原本伸入在该收合定位槽23中的卡掣凸部512即可缩回该基座1的凹槽14中,以解除该卡掣件51对该踏板2的枢转限制。其中,当该卡掣件51的导引斜面515擦过该挡片4的导引斜面44时,该挡片4会稍作枢转以供该卡掣件51顺畅枢转,而该卡掣件51的勾抵部516通过该挡片4的勾持部45后,该挡片4则可受该弹性件52推动而再枢转回到原本的位置。请参照图2、6,解除该卡掣件51对该踏板2的枢转限制后,该踏板2可通过该复位组件3的弹性复位能力,自动地向载具的外侧弹开;即,该踏板2往远离载体的展开方向(在图6中为逆时针方向)枢转。请参照图6、7,该踏板2从第二位置转换到第三位置的过程中,在该踏板2的第一推抵缘231离开该卡掣件51的内转推抵部513时,该弹性件52推动该卡掣件51反向枢转,并于该卡掣件51的勾抵部516抵接到该挡片4的勾持部45后,由该挡片4的勾持部45暂停该卡掣件51反向枢转,使该卡掣件51的卡掣凸部512不会去摩擦到正在枢转的该踏板2,令该踏板2得以顺畅枢转。该踏板2枢转至该第二推抵缘232抵接该挡片4的导引斜面44时,则由该踏板2带动该挡片4枢转,使该挡片4的推移端43缩入该基座1的凹槽14中。而该挡片4枢转至使该勾持部45脱离该卡掣件51的勾抵部516时,该卡掣件51即可继续由该弹性件52推动以反向枢转;此时,该踏板2也已枢转至以该展开定位部24连通该基座1的凹槽14,故该卡掣件51的卡掣凸部512即可卡掣定位至该展开定位部24中,使该踏板2维持展开状态(该踏板2位于第三位置),以由其踩踏部2b供乘客踩踏。相对地,欲收合该踏板2时,则将该踏板2往收合方向枢转,由该踏板2的外表面推抵该卡掣件51枢转,直到该踏板2枢转至该收合定位槽23连通该基座1的凹槽14时,该卡掣件51又可通过该弹性件52的推动而卡掣定位回该收合定位槽23中。同时,该弹性件52也推动该挡片4枢转而回到初始位置,使该挡片4再度伸入该踏板2的收合定位槽23中。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脚踏板装置,能以更为精简的结构,供用户以脚控制该脚踏板装置收合或展开,使该脚踏板装置不仅能提供便利的操作方式,其本身在制造及组装的便利性上也比现有的脚踏板装置更好。此外,本发明的脚踏板装置,其踏板枢转时,各个受连动的构件都能平顺地完成动作,使得各构件不易产生磨损的问题,且即便存在有一些尺寸公差,也不致降低运作时的顺畅度,故可放宽制造时的尺寸公差限制,降低制造难度,同时有助延长该脚踏板装置的使用寿命。又,本发明的脚踏板装置,其踏板的枢转部可以局部裸露在基座的侧端,故在将踏板从展开状态收合的过程中,使用者可以从该基座的侧端看到该踏板的收合定位槽及卡掣件的卡掣凸部,从而能在看见该卡掣凸部卡掣定位入该收合定位槽时即停止推压该踏板,可避免推压过头以致该踏板从前述的第三位置直接跳到第二位置,而无法停留在第一位置,故可提升操作该脚踏板装置的便利性,避免操作失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