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底盘连杆的护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43370阅读:441来源:国知局
用于底盘连杆的护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底盘连杆的护板,该底盘连杆具有至少一个用于连杆轴承的轴承座,其中相对于底盘连杆分开设计的护板在安装好的状态下遮盖底盘连杆的底侧的至少一部分,其中在护板上布置有起到缓冲件作用的突起部,该突起部从护板朝向连杆轴承的方向延伸,以及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至少一个布置有这种护板的底盘连杆的机动车。



背景技术:

在汽车制造中将这种护板安装在底盘连杆(也被称作是横向连杆/横向控制臂或者简称连杆/控制臂)上,以便由此还实现在车轮悬架区域中的车底的更好的环流并且确保针对石块冲击的保护。车轮悬架将车轮与车身相连并确保车轮具有一定的自由度。底盘连杆可以由成型的(钢)板或者由(成型的)挤压型材、例如铝挤压型材制成。底盘连杆具有位于端部的轴承座,优选被构造为橡胶金属轴承的连杆轴承能够插入到该轴承座中。轴承座可以视实施方式而定由两个形成在底盘连杆的两个平行走向的侧板中的同心的孔构成或者由导向轴套构成,被构造为橡胶金属轴承的连杆轴承被压入到该导向轴套中,该导向轴套视底盘连杆的结构形式而定被焊接到该底盘连杆上,或者被固持在底盘连杆的侧板中的一个或多个孔中,或者通过成型过程由底盘连杆材料一体形成。根据所选择的连杆形状,车轮侧的连杆支座在安装好的状态下可能是位于最低位置的点。在驶过障碍物时,轴承座有碰撞地面的危险,由此损伤轴承座和/或连杆轴承。

文献EP 2 435 288 A1示出了一种位于机动车后轴的大致横向于行驶方向延伸的车轮导向元件上的护板,其中该护板在其在机动车上的装入位置上基本上大致水平地延伸,并且被分为后轴前方的区段和后轴后方的区段,其中这两个区段与水平面成不同角度地延伸,并从这两个区段的过渡区域起指向上方。

文献EP 2 476 565 A1描述了一种能够安装在车辆的车轮悬架装置上的用于使车辆底部的气流成为直线流动的导流护板,其中该导流护板具有能够安装在车轮悬架装置的车轮悬架元件上的内部的护板区段,该内部的护板区段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其中该内部的护板区段具有竖直的流动平直面,该流动平直面在车辆的纵向上延伸并且指向就车辆宽度方向而言的中间区域的方向,其中所述导流的护板还具有下部的护板区段,该下部的护板区段能够安装在车轮悬架元件的下部上,并且也具有流动平直面,该流动平直面指向车辆下部,其中所述内部的护板区段和所述下部的护板区段彼此一体成型,其中所述下部的护板区段是位于车轮悬架元件端部下方的底板元件,所述内部的护板区段具有内部的板元件,并且该内部的板元件从底板元件的内边缘起向上延伸,该内部的板元件指向就车辆的宽度方向而言的中间区域的方向。

所述公开文献不能对底盘连杆的轴承座提供额外保护,因此在驶过障碍物时,障碍物可能会撞到易损的轴承座。

文献DE 10 2007 046 150 A1公开了一种用于载重汽车的车辆底部的结构件的保护装置,该保护装置具有至少一个保护元件,载重汽车在紧急情况下支撑在保护元件上,同时保护元件被设计为载重汽车的车轴的车轴悬架的构件(轴承套)的一部分。但该保护元件不适合作为底盘连杆的护板使用。

此外还参阅文献JP 2006/056463 A、JP 2009/196557A、WO 2013/083896 A1、US 5 954 405 A和US 2007/096420 A1,这些文献分别示出这种类型的用于底盘连杆的护板。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底盘连杆的护板,该护板尤其保护底盘连杆的轴承座以更好地对抗损坏。

该目的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护板实现。

根据本发明另一个方面,保护一种机动车,其具有至少一个布置有根据本发明的护板的底盘连杆。

用于底盘连杆的护板,该底盘连杆具有至少一个用于连杆轴承的轴承座,其中,相对于底盘连杆分开构造的护板在安装好的状态下至少覆盖底盘连杆的底侧的一部分并且在护板上布置有起缓冲件作用的突起部,该突起部从护板朝向连杆轴承的方向延伸,其中突起部的空间形状匹配于连杆轴承的外轮廓并且突起部局部地贴靠在连杆轴承上。

通过在优选构造成空气引导装置的护板上布置有朝连杆轴承的方向延伸的用作(止挡)缓冲件的突起部,在有可能出现撞击的障碍物与连杆轴承之间存在额外起保护作用的结构。由此减小了损坏轴承座以及连杆轴承本身的危险。通过朝向连杆轴承延伸的突起部使容纳连杆轴承的轴承座必然地一同受到保护。通过突起部的空间形状匹配于连杆轴承的外轮廓并且突起部局部地贴靠在连杆轴承上,可以有针对性地影响对连杆轴承的力传导。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突起部在受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可以变形。突起部的可变形性改善了在碰撞到固定物体时的保护效果,这是因为突起部减弱能量并且仅将部分能量继续传递到连杆轴承或轴承座。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突起部具有肋状的结构。肋状的结构相对较轻并且通过肋提供有利的变形特性。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护板由塑料制成。由塑料制成的护板特别减轻重量并且容易制造。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突起部在护板上一体形成。突起部与护板的一体形成,例如形成为一件式的注塑件,实现了简单的制造并且简化后续的操作。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突起部作为单独的构件固定在护板上。由此可以视需要而定地将突起部固定在护板上,由此例如能够对基础护板为了路况多数较差的特殊市场而增设突起部。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突起部由轻金属制成。对于后来固定在护板上的突起部,也可以使用轻金属,这是因为它能够更好地抵抗外部影响。

一种机动车,具有至少一个布置有根据本发明的护板的底盘连杆。优选的是,所述底盘连杆成对地布置在轴上、尤其是在后轴上,并且例如被设计为弹簧连杆。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它细节和优点从下面借助附图对优选实施例的说明中得出。

附图示出:

图1示出具有突起部的第一实施形式的护板;

图2示出突起部的第二实施形式的细节图;

图3示出突起部的第三实施形式的侧视图;

图4示出具有护板的底盘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护板1被成型为由塑料制成的空气引导装置。在此该护板1沿行驶方向F在前部具有高挺的壁,该壁也起到防石打击的作用。该护板1可以利用两个固定区段7固定在图4中示出的底盘连杆2上。在安装好的状态下位于车轮侧的外边缘上设有与护板1一体形成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形式的突起部3。该突起部3具有圆弧状的上侧,其与图4中所示的连杆轴承4互补地共同作用。在突起部3的远远向外伸出的部分的旁边在两侧都设有槽8,底盘连杆2的轴承座2a的接板分别接合到该槽中。

图2中详细示出了突起部3的第二实施形式。在此还能够特别清楚看出肋状的结构。该第二实施形式的特征在于,在突起部3的井筒状部分中插入有由比突起部3的其余部分更硬的材料构成的嵌入件9,该嵌入件优选由金属制成,例如铝。作为另外的替代方案,嵌入件9也可以是被喷注到突起部3中。嵌入件9额外地改善了突起部3对轴承座2a的保护作用。这种突起部3也具有圆弧形的上侧,其与图4中示出的连杆轴承4互补地共同作用。在突起部3的远远向外伸出的部分的旁边在两侧都设有槽8,底盘连杆2的轴承座2a分别接合到槽中。

图3中示出了突起部3的第三实施形式,其能够作为单独的结构件被固定在护板1上。为此,该突起部3具有能够接纳护板1的底部的开口。利用合适的固定件6将突起部3固定在护板1上。

图4示出了护板1,该护板已经与底盘连杆2连接(安装好的状态)。底盘连杆2在此被设计为成型的(铝制的)挤压型材,这个挤压成型件具有向下开口的U形的横断面。该底盘连杆2在其主要延伸方向上的在车轮侧的端部上具有由两个平行的接板构成的轴承座2a。该轴承座2a具有两个同心的孔(接板的每个中各一个孔),被构造为橡胶金属轴套轴承的连杆轴承4被插入到了该同心孔中。护板1覆盖了底盘连杆2的底侧和前侧的大部分,其中突起部3作为缓冲件与连杆轴承4的外轴套共同作用。

附图标记列表

F 行驶方向

1 护板

2 底盘连杆

2a 轴承座

3 突起部

4 连杆轴承

6 固定件

7 固定区段

8 槽

9 嵌入件

10 开口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