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用居住舱室模块的移运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51674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船用居住舱室模块的移运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船舶和海洋平台的居住舱室模块化设计和制造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船舶和海洋平台的居住舱室模块的移运装置。



背景技术:

在高效、节能、环保的造船理念影响下,传统舱室施工作业模式的弊端日渐显露出来,尤其在造船行业处于低迷的阶段,如何控制成本、提高效益,是船东、船厂、配套厂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造船技术发展,欧洲、日韩等国已实现船舶上层建筑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采用的居住舱室模块化设计和建造方式,应用专业化生产车间进行居住舱室模块的预制组装,整体吊装上船安装,解决了传统的生产模式下效率低、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使得船舶工程中舱室内部装修施工效率显著提升。

居住舱室模块移运工装是实现舱室模块化设计和制造的关键技术之一,现阶段国内外船用舱室模块移运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方式:

传统居住舱室模块移运方法:居住舱室模块吊装到指定甲板后,工人凭借自己的经验,采用撬棍将居住舱室模块运至指定区域,再通过撬棍调整定位完成一次移运。

通过自制小车移运方法:居住舱室模块吊装到指定甲板后,工人应用其设计的带千斤顶的小车,将居住舱室模块整体撑起,人工推至指定位置后卸下居住舱室模块,最后抽出小车完成一次移运,重复利用小车直至完成所有居住舱室模块移运和定位。

居住舱室模块舱壁嵌入轮子的移运方法:将轮子机构设计在每个居住舱室模块的舱壁结构中,居住舱室模块吊装到指定甲板后,放下其自带的小车,人工推至指定位置,定位后收回轮子(轮子不再取出,作为居住舱室舱壁的一部分)完成一次移运。

现有技术中的居住舱室模块移运装置各有优缺点,传统的方法效率低、质量不易保证,容易损坏船舶甲板表面;通过自制小车的方法移运大型舱室安全性差,居住舱室模块移运时易脱离小车跌落坠地,造成冲击损伤;居住舱室模块舱壁嵌入轮子的方法成本过高,仅适用于豪华游轮这类高附加值船型。因此,方便快捷、低成本、小型化、提高安全性就成了居住舱室模块移运技术的发展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船用居住舱室模块的移运装置,通过结构的改进,具有整体升降居住舱室模块的能力,进一步的,移动装置设有钢结构、舱壁靠臂和提升机构,可在水平方向自由移动、转向,并具备2吨提升和运载能力,使得移动效率大幅提高,降低了人工成本,具有突出的实质性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船用居住舱室模块的移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运装置由主体钢结构、设在主体钢结构上的舱壁靠臂和提升机构连接而成,主体钢结构的底部设有导向机构;所述的主体钢结构为折角结构,提升机构包括可升降的滑动支架、设置在滑动支架底部的钢铲和与滑动支架相连的液压千斤顶。

优选的,所述的主体钢结构由外框架、设置在外框架上的横支架和纵支架连接而成;外框架包括两根竖直钢梁,横支架由顶部横支架、中部横支架和底部横支架构成,所有横支架均呈折角状,所有横支架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竖直钢梁垂直连接,顶部横支架与中部横支架之间设有纵支架;所述的液压千斤顶设置于底部横支架上。

进一步,所述的导向机构由三个刹车万向轮构成,三个刹车万向轮分别设置于底部横支架下方,由于底部横支架呈折角状,三个刹车万向轮分别设置在底部横支架的两端处和折角处。

所述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所述的移动装置需要四个一起使用,首先在船用居住舱室模块的四个顶角处分别设置一个移动装置,将钢铲插入船用居住舱室模块的四角底部,完成移动装置设置;b、调整移动装置位置,使之与船用居住舱室模块配合到位,然后启动移动装置中的千斤顶,使整个船用居住舱室模块提升至移动所需要的高度,然后锁紧千斤顶;c、将整个船用居住舱室模块移动至甲板指定位置定位,开启刹车万向轮的刹车装置完成定位;d、卸装,将整个船用居住舱室模块卸下,将移动装置取出。

使用时本发明设计的移运装置需要四个同时工作,将其分别移至居住舱室模块外四角处,分别下降滑动支架,将钢铲插入居住舱室模块四角底部,然后同时启动千斤顶,使居住舱室模块整体提升至距离地面100mm的高度,所有千斤顶锁紧后,由人工推至甲板指定位置定位,开启刹车万向轮的刹车装置定位,然后卸下居住舱室模块,关闭刹车装置并逐一抽出四个移运装置即完成一次移运,后续居住舱室模块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所有模块移动和定位结束。本发明装置造价低、制造工艺简单、操作容易,能够较好的满足工程需要,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升降机构升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升降机构下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图7为本发明的移动装置使用状态参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各附图中的标号表示如下:1刹车万向轮、2油压千斤顶(手动)、3滑动支架、4主体结构、5钢铲、6舱壁靠臂、7船用居住舱室模块。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船用居住舱室模块的移运装置,其与现有技术的区别在于:所述的移运装置由主体钢结构、设在主体钢结构上的舱壁靠臂和提升机构连接而成,主体钢结构的底部设有导向机构;所述的主体钢结构为折角结构,提升机构包括可升降的滑动支架、设置在滑动支架底部的钢铲和与滑动支架相连的液压千斤顶。

可选的,所述的主体钢结构由外框架、设置在外框架上的横支架和纵支架连接而成;

外框架包括两根竖直钢梁,横支架由顶部横支架、中部横支架和底部横支架构成,所有横支架均呈折角状,所有横支架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竖直钢梁垂直连接,顶部横支架与中部横支架之间设有纵支架;

所述的液压千斤顶设置于底部横支架上,底部横支架上设有底板,所述的液压千斤顶设置于底板上,底板所在的位置正好是底部横支架折角的位置,液压千斤顶的顶部与滑动支架相连。

由于上述结构特征,本发明的移动装置具有整体升降居住舱室模块的能力,可在水平方向自由移动、转向,并具备2吨提升和运载能力,能满足大部分船舶和海洋平台的居住舱室模块的提升、移运和定位要求。本装置与传统方法相比,效率大幅提高,可降低人工成本;本装置与自制小车移运装置相比,结构形式不同,折角结构形式更加合理、有效,提升和运输的安全性更高;本装置与居住舱室模块舱壁嵌入轮子的移运方法相比,小车可重复使用,降低了居住舱室模块设计和制造成本。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导向机构由三个刹车万向轮构成,三个刹车万向轮分别设置于底部横支架下方,由于底部横支架呈折角状,三个刹车万向轮分别设置在底部横支架的两端处和折角处。横支架的折角角度为87-92度,最佳的折角角度为92度,这样既能方便操作,同时搬动过程中贴合更为牢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滑动支架包括滑动本体和设在滑动本体两端的滑动套管,所述的滑动套管分别套设于两根竖直钢梁上,所述的滑动套可沿着竖直钢梁上下滑动,滑动套套设于中部横支架和底部横支架之间,因此滑动支架可在千斤顶的推动下在中部横支架和底部横支架之间进行滑动;

所述的钢铲由铲体部分和钢铲支架连接而成,所述的钢铲支架共两根,分别设置于铲体部分的两侧,两根钢铲支架的一端与钢铲固定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滑动套管相连。

这里的铲体部分呈直角状,铲体部分分别由铲体底部和铲体侧部连接而成,铲体部分标有刻度,可以使得移动装置与需要搬动的居住舱室模块之间能精确定位,铲体侧部能很好的贴合居住舱室模块的外表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舱壁靠臂由一组靠臂支架安装于顶部横支架内侧,舱壁靠臂为折角状的靠臂结构,折角角度为89度,舱壁靠臂设置于顶部横支架的内侧,靠臂结构与顶部横梁支架之间通过一组靠臂支架相连,所述的靠臂支架在与顶部横梁支架的连接处设有微弹部件,通过微弹部件可以使得舱壁靠臂与居住舱室模块的外表面更好的贴合,同时化解在搬运过程中的不平衡力,保持移运过程中的高效、平稳,这里微弹部件采用螺旋状钢丝或者S状钢片嵌设于靠臂支架与顶部横梁支架之间,舱壁靠臂与顶部横支架之间保持平行设置,舱壁靠臂与顶部横支架之间的距离为2-5cm,舱壁靠臂与顶部横支架之间保留一个观测窗,能够保证舱室模块在到达甲板指定位置后能够精确定位。

进一步的,这里的舱壁靠臂的呈弧线形设计,即舱壁靠臂的内侧面(与舱室模块接触面)呈向内弯曲的弧面,但这个弧度非常小,仅在测量时能测得,这样有利于进一步的贴合和保持运输过程中的相对平稳,同时,由于舱壁靠臂的外侧面也呈向外凸起的弧面形状,有利于观察精确定位,人眼更容易区分弧线与直线之间的距离关系。

在一个使用方法实施例中,包括如下步骤:a、所述的移动装置需要四个一起使用,首先在船用居住舱室模块的四个顶角处分别设置一个移动装置,将钢铲插入船用居住舱室模块的四角底部,完成移动装置设置;b、调整移动装置位置,使之与船用居住舱室模块配合到位,然后启动移动装置中的千斤顶,使整个船用居住舱室模块提升至移动所需要的高度,然后锁紧千斤顶;c、将整个船用居住舱室模块移动至甲板指定位置定位,开启刹车万向轮的刹车装置完成定位;d、卸装,将整个船用居住舱室模块卸下,将移动装置取出。

可选的,骤中,调整移动装置的位置,使得舱壁靠臂与船用居住舱室模块的两个侧面完全贴合,千斤顶升起时,移动高度为距离地面80-120mm;d步骤中,卸下居住舱室模块,关闭万向轮的刹车装置并逐一抽出四个移运装置即完成一次移运。

所述的移运装置由主体钢结构、设在主体钢结构上的舱壁靠臂和提升机构连接而成,主体钢结构的底部设有导向机构;所述的主体钢结构为折角结构,提升机构包括可升降的滑动支架、设置在滑动支架底部的钢铲和与滑动支架相连的液压千斤顶;所述的主体钢结构由外框架、设置在外框架上的横支架和纵支架连接而成;外框架包括两根竖直钢梁,横支架由顶部横支架、中部横支架和底部横支架构成,所有横支架均呈折角状,所有横支架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竖直钢梁垂直连接,顶部横支架与中部横支架之间设有纵支架;

所述的液压千斤顶设置于底部横支架上。

所述的导向机构由三个刹车万向轮构成,三个刹车万向轮分别设置于底部横支架下方,由于底部横支架呈折角状,三个刹车万向轮分别设置在底部横支架的两端处和折角处;所述的滑动支架包括滑动本体和设在滑动本体两端的滑动套管,所述的滑动套管分别套设于两根竖直钢梁上,所述的滑动套可沿着竖直钢梁上下滑动;所述的钢铲由铲体部分和钢铲支架连接而成,所述的钢铲支架共两根,分别设置于铲体部分的两侧,两根钢铲支架的一端与钢铲固定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滑动套管相连。

横支架的折角角度为89度,所述的舱壁靠臂由一组靠臂支架安装于顶部横支架内侧,舱壁靠臂为折角状的靠臂结构,折角角度为89度,这个角度可以起到更好的卡和作用,保证移动过程中的平稳、不跌落。

实施本发明的移运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移运装置设备简单,每个装置总重小于15KG,便于单人存取。

2:本发明移运装置(每个千斤顶具备2t起重能力),能够满足2t以下船用居住舱室模块移运和定位。

3:本发明移运装置可提升最大高度为200mm,移运时最小提升高度要求不小于100mm,能够满足在一般船舶甲板内移动、转向。

4:本发明移运装置可重复使用,可用于自升式生活平台、半潜式生活平台、豪华游轮等典型居住舱室模块移运。

5:本发明移运装置生产成本低、制造工艺简单,便于推广使用。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本发明设计的主体结构采用折角结构形式,不是采用平面的钢结构形式;舱壁靠臂采用直角贴靠,实现两个面同时扶靠。设计的钢铲也应用直角结构形式,实现两个底面同时支撑;第四,采用三个刹车万向轮,更加便于转向和移动。

在实施中,刹车万向轮1用于移运和定位;油压千斤顶2、滑动支架3和钢铲5等三部分构成了提升降机构,用于升降居住舱室模块;主体结构4具备足够强度和刚度;舱壁靠臂6是辅助构件,用于贴靠居住舱室模块外部壁板,可提高移运过程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四个移运装置为一组同时工作,提升和下降时尽可能保持同步进行,移运过程中提升高度要不小于100mm。

进一步地,刹车万向轮1未在附图中标出刹车机构,实际上配有刹车机构。刹车万向轮1也可采用等效万向球代替,具体类型不在本文中阐述。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具体实施只局限于上述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