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电子助力转向用的控制盒。
背景技术:
用于汽车上的汽车助力转向系统的实用新型让更多的人能轻松的控制汽车,而电子助力转向因结构简单,操作稳定舒适,并能随着汽车速度动态变化而形成各汽车制造商重点的研发对象,电子助力导向控制盒根据安装位
置不同分为Pinion-EPS,Column-EPS,Rack-EPS。现有技术中,很多Column-EPS已被研发出来,但因各制造商转向系统布局,性能要求和接口规格不同,设计者只能根据不同制造商的不同车型进行研发,从而不能使客户共用已有的产品,使得客户成本增加。
因此,需要一种汽车助理转向用的控制盒,该控制盒结构紧凑且成本降低的技术上满足不同客户对不同车型的要求,从而实现零件共用,为客户节约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助理转向用的控制盒,基于新型的结构提高该控制盒的结构紧凑以及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电子助力转向控制盒,包括主外壳、PCB板、数个连接器板组、散热板,所述主外壳与所述散热板组合在一起并形成内部空间,所述PCB板位于所述内部空间中并通过第一连接元件固定在所 述散热板上,所述连接器板组包括数个不同类型的端口,所述端口通过第二连接元件固定在所述PCB板的侧边并与所述PCB板电连接,对应于所述端口在所述主外壳的侧面开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端口容纳于所述第一缺口中,通过所述第一缺口,所述端口与汽车配件机械连接和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器板组还包括端子,所述端子通过第三连接元件固定于所述PCB板上并与所述PCB板电连接。
优选地,对应于所述端子在所述主外壳的表面开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端子容纳于所述第二缺口中,通过所述第二缺口,所述端子与汽车部件机械连接和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主外壳和所述散热板上分别设有卡钩和导向柱,所述主外壳和所述散热板通过所述卡钩和所述导向柱互相卡合连接。
优选地,所述PCB板与所述散热板通过螺钉孔和螺丝连接。
优选地,所述散热板上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上涂有散热胶。
优选地,所述端子包括三个连接端子,所述三个连接端子与助力马达连接。
优选地,所述端口包括2针连接端口、4针连接端口、8针连接端口、10针连接端口,所述2针连接端口、所述4针连接端口、所述8针连接端口、所述10针连接端口与车辆蓄电池以及总线连接。
优选地,所述PCB板包括互相通信连接的电路过滤模组、逻辑运算模组、执行模组、直流转换模组。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汽车电子助力转向控制盒,其结构紧凑,尺寸大幅度减少,节省空间;
2.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汽车电子助力转向控制盒,其制造成本低,模具成本大幅度减少;
3.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汽车电子助力转向控制盒,其各零件在连接上更加可靠和稳固;
4.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汽车电子助力转向控制盒,其端口可选,便利的满足于不同客户对不同端口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汽车电子助力转向控制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符合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汽车电子助力转向控制盒的仰视图;
图2b为符合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汽车电子助力转向控制盒的侧视图;
图3为符合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PCB板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主外壳,11-第二缺口,12-第一缺口,13-第一连接元件,131-卡钩,132-导向柱;
20-PCB板,21-第二连接元件,22-电路过滤模组,23-逻辑运算模组,24-执行模组;
30-连接器板组,31-端子,311-第三连接元件,312-三个连接端子,32-端口,321-2针连接端口,322-4针连接端口,323-8针连接端口,324-10针连接端口;
40-散热板,41-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参阅图1为汽车电子助力转向控制盒的结构示意图,该汽车电子助力转向控制盒包括主外壳10、PCB板20、连接器板组30、散热板40,主外壳10与散热板40组合在一起并形成内部空间,PCB板20位于该内部空间中,并通过第一连接元件13固定在散热板40上;连接器板组30包括端子31和数个不同类型的端口32,端子31通过第三连接元件311固定于PCB板20 上并与PCB板20电连接,第三连接元件311优选为2个螺钉,端口32通过第二连接元件21固定在PCB板20的侧边并与PCB板20电连接,第二连接元件21优选为2个螺钉;对应于端子31在主外壳10的表面开设有第二缺口11,端子31容纳于第二缺口11中,通过第二缺口11,端子31与汽车部件机械连接和电连接;对应于端口32在主外壳10的侧面开设有第一缺口12,端口32容纳于第一缺口12中,通过第一缺口12,端口32与汽车配件机械连接和电连接。可以理解的是,主外壳10与散热板40组合,内部形成一定空间用于容纳PCB板20,能够防止灰尘、水汽进入控制盒内部,用于保护PCB板20。同时,PCB板20通过第一连接元件13固定于散热板40上,第一连接元件13可以使用螺丝、螺钉或者自攻螺丝等方式连接。连接器板组30中的端子31和端口32分别可以与不同的汽车部件相连从而发挥各自的作用,端子31固定于PCB板20上,并通过主外壳10上第二缺口11伸出主外壳10与部分汽车部件,端口32一面固定于主外壳10和散热板40的侧面,另一面与主外壳10上第一缺口12对应配合,并通过主外壳10上第一缺口12与部分汽车配件相连,通过与PCB板20电连接的端子31和端口32将汽车电子助力转向系统的控制电路与汽车总线电路串接起来,并利用端子31和端口32便于插拔的特性,既节省了汽车电子助力系统占用汽车内部的空间,又方便了用户的操作。端子31和端口32采用例如螺丝、螺钉或者自攻螺丝等固定方式,能够起到更好的固定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主外壳10和散热板40上分别设有卡钩131和导向柱132,主外壳10和散热板40通过卡钩131和导向柱132互相卡合连接。为了更好地固定主外壳10和散热板40,该卡钩131的数量为大于等于4。散热板40设有螺钉孔用于固定PCB板20,为了更好地固定PCB板20和散热板40,该螺钉孔的数量为大于等于2,且对角分布。散热板40设有通孔用于将控制盒固定到其他汽车部件上,为了更好地固定,该螺钉孔的数量为大于等于4。其中,在主外壳10上设置卡钩131、散热板40上设置导向柱132的配置方式,以及在主外壳10上设置导向柱132、散热板 40上设置卡钩131的配置方式均是符合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配置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PCB板20与散热板40通过螺钉孔和螺丝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散热板40上设有凸台41,在凸台41上涂有散热胶。通过接触散热的方式保证PCB板20能正常工作,为了更好地散热,散热板40与PCB板20接触散热面积大于PCB板20大电流元件的贴附面积,且散热板40的体积也满足瞬态吸热的要求。这样,PCB板20与凸台41上的散热胶贴合,可以很好地起到为PCB板20快速散热的作用。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连接器板组30中的端子31包括有三个连接端子312,其含有塑料支架,金属Pin针以及连接螺母,每个端子31的金属Pin针都与塑料支架采用共模注塑的方式固定在一起,连接螺母采用胶带固定的方式和塑料支架固定,每个端子31的金属Pin针采用焊锡的方式和PCB板20相连。该三个连接端子312通过主外壳10上的第二缺口11与助力马达相连接,可选地,连接端子312可用螺钉与助力马达连接。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连接器板组30中的端口32含有塑料支架以及金属Pin针,包括2针连接端口321、4针连接端口322、8针连接端口323、10针连接端口324各一个,每个端口32的金属Pin针都与塑料支架采用插针的方式固定在一起,每个端口32的金属Pin针采用焊锡的方式和PCB板20相连。该2针连接端口321、4针连接端口322、8针连接端口323、10针连接端口324同时与车辆蓄电池以及总线连接。这四种端口321、322、323、324通过主外壳1010侧部的第一缺口12与车辆蓄电池及CAN总线相连,以便当车辆驾驶人员扭转方向盘,该控制盒获取车速,方向盘转角,方向盘转矩等信号。根据实际工作环境的不同,可以分别选用2针、4针、8针或者10针的端口321、322、323、324,从而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PCB板20上设有各接口,用于接受车速,方向盘转角,方向盘转矩等信号,其包括互相通信连接的电路过滤模组22、逻辑运算模组23、执行模组24、直流转换模组。其中,电路过滤模组22,用于稳定电压,去除噪声;逻辑运算模组23,用于根据不同的车速,方向盘转角,方向盘转矩给出电流,驱动助力马达转动;执行模组24,用于执行控制模组给出的命令;直流转换模组,用于将直流转换后交流,经由三相马达连接器组供给驱动马达。该电路过滤模组22、逻辑运算模组23、执行模组24、直流转换模组25共同形成汽车电子助力转向系统。其中,电路过滤模组22由若干个电容,电感和对应的电子元件构成;逻辑运算模组23由若干个运算芯片和对应的电子元件构成;执行模组24由若干个控制芯片和和对应的电子元件构成;直流转换模组有若干个Power MOS管和相应的电容、电感组成、和连接器板组30组成。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汽车电子助力转向控制盒,其结构紧凑,尺寸大幅度减少,节省空间;制造成本低,模具成本大幅度减少;且各零件在连接上更加可靠和稳固;另外,连接器板组30的端口32可选,便利的满足于不同客户对不同端口32的需求。
应当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有较佳的实施性,且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变更或修饰为等同的有效实施例,但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