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后侧围下护板周转台车。
背景技术:
在对后侧围下护板比如SC后侧围下护板进行周转运输时,需采用专门的周转台车对后侧围下护板进行盛放,传统的周转台车仅仅是采用挂钩将该后侧围下护板挂置即可,但是在运输中发现,该周转台车不能有效地固定产品,产品会在周转过程中因颠簸而发生相互碰撞,进而产生碰刮伤,客户抱怨较大,易导致客户流失或影响客户对公司的后续业务。
基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周转台车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后侧围下护板周转台车,其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使得其上的后侧围下护板按一定规律排列,也就避免了在周转过程中后侧围下护板相互间发生碰撞而碰刮伤,保证了产品的完整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后侧围下护板周转台车,其包括有车架本体,该车架本体上具有上层的挂置区、中下层的限位区及中层的防护区,其中,所述挂置区上设置有若干沿该车架本体长度方向等距设置的挂钩,所述限位区上设置有与所述挂钩一一相对的水平半槽结构,所述防护区包括有沿所述车架本体两侧长度方向设置且可与该车架本体上所悬置的后侧围下护板均相接触的弹性绑带。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绑带为条状的橡皮绑带。
进一步的,所述车架本体包括由若干纵横相交的钢管所焊接的框架结构,所述挂置区设置于该框架结构的顶端,其包括有并列设置且沿所述车架本体长度方向设置的两上横梁,在该两上横梁上均等距设置有若干所述挂钩,且该挂钩的钩部均沿所述车架本体长度方向设置;所述限位区设置于该框架结构的下部,其包括有沿所述车架本体长度方向设置且处于该车架本体中间位置的下横 梁、及水平固设于该下横梁上且分别向所述车架本体两侧方向延伸的若干限位条,该限位条成对设置,且成对设置的限位条与其上方的所述挂钩一一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条包括有第一限位条、第二限位条,该第一限位条、第二限位条的中部固设于所述下横梁上,使该第一限位条、第二限位条与所述下横梁形成两背对设置的所述水平半槽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条、第二限位条两端均沿所述水平半槽结构的槽沿方向向外弧形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车架本体底部设置有万向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操作便捷,通过防护区上的弹性绑带对挂置于挂钩上的后侧围下护板进行限位并防护,使得该后侧围下护板按一定规律排列,也就避免了在周转过程中后侧围下护板相互间发生碰撞而碰刮伤,保证了产品的完整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一种如图1-图3所述后侧围下护板周转台车,其包括有车架本体10,该车架本体10上具有上层的挂置区101、中下层的限位区102及中层的防护区13,其中,挂置区101上设置有若干沿该车架本体10长度方向等距设置的挂钩12,限位区102上设置有与挂钩12一一相对的水平半槽结构105,防护区13包括有沿车架本体10两侧长度方向设置且可与该车架本体10上所悬置的后侧围下护板均相接触的弹性绑带131。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便捷,通过防护区13上的弹性绑带131对挂置于挂钩12上的后侧围下护板进行限位并防护,使得该后侧围下护板按一定规律排列,也就避免了在周转过程中后侧围下护板相互间发生碰撞而碰刮伤,保证了产品的完整性。具体地,该弹性绑带131为条状的橡皮绑带,可设置两条橡皮绑带,两端分别绑在车架本体10两侧端部上,或者直接设置一整条橡皮绑带, 该整条橡皮绑带缠绕于车架本体10中部一周。
车架本体10包括由若干纵横相交的钢管所焊接的框架结构,挂置区101设置于该框架结构的顶端,其包括有并列设置且沿车架本体10长度方向设置的两上横梁103、104,在该两上横梁103、104上均等距设置有若干挂钩12,且该挂钩12的钩部均沿车架本体10长度方向设置;限位区102设置于该框架结构的下部,其包括有沿车架本体10长度方向设置且处于该车架本体10中间位置的下横梁108、及水平固设于该下横梁108上且分别向车架本体10两侧方向延伸的若干限位条,该限位条成对设置,且成对设置的限位条与其上方的挂钩12一一对应。通过车架本体10两侧均挂置后侧围下护板,一方面保证整个周转台车的平衡稳定性,另一方面,提高该周转台车的承载量。
同时,该限位条包括有第一限位条106、第二限位条107,该第一限位条106、第二限位条107的中部固设于下横梁108上,使该第一限位条106、第二限位条107与下横梁108形成两背对设置的水平半槽结构105。且该第一限位条106、第二限位条107两端均沿水平半槽结构105的槽沿方向向外弧形设置,以保护后侧围下护板免受该第一限位条106、第二限位条107戳伤外表,非常实用。
最后,在车架本体10底部设置有万向轮14,以方便在生产车间转移,省力方便。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