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推车的前、后轮距调节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8506阅读:1043来源:国知局
婴儿推车的前、后轮距调节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儿推车的前、后轮距调节结构。



背景技术:

婴儿推车已经是一种婴幼儿出行必备的工具,使用者在追求婴儿推车的稳固、安全的基本要求之外,越来越重视婴儿推车的多功能性。目前市面上出现了可单、双人座位转换的婴儿推车,两个座位前后结构布置,该结构往往要求推车的前轮和后轮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以提高整体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婴儿推车的前、后轮距调节结构,其通过后支架组件的前后转动及锁定,实现前、后轮距的调节,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且调节起来也十分便利。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婴儿推车的前、后轮距调节结构,包括车架、设置在车架下方的前轮组件、以及后轮组件,所述车架后侧通过横向轴销接有前、后向倾斜布置的后支架组件,所述后轮组件安装在后支架组件下端,所述后支架组件可绕与横向轴前后转动,其具有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当后支架组件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后支架组件位于横向轴前侧,且处于前端低、后端高的状态,当后支架组件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后支架组件位于横向轴后侧,且处于前端低、后端高的状态,所述调节结构还包括可在第一、第二工作位置对车架和后支架组件实现锁定的锁定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后支架组件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横向轴轴心所在的与地面垂直的平面A及横向轴轴心和轮轴轴心所在的平面B1之间形成有夹角β,所述后支架组件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横向轴轴心所在的与地面垂直的平面A及横向轴轴心和轮轴轴心所在的平面B2之间形成有夹角α,所述夹角α与夹角β相等。上述两种工作位置时,夹角α等于夹角β,简单来说,就是平面B1与平面B2相对平面A呈镜像布置,该设计可确保前、后轮距调节前及调节后,车架后侧的高度始终保持一致,进而保证整体乘坐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后支架组件的前后转动及锁定,实现前、后轮距的 调节,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且调节起来也十分便利。

2.本实用新型中后支架组件处于两种工作位置时,平面B1与平面B2相对平面A呈镜像布置,该设计可确保前、后轮距调节前及调节后,车架后侧的高度始终保持一致,进而保证整体乘坐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后支架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的简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支架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的简易结构示意图。

其中:1车架;2前轮组件;3后轮组件;4横向轴;5后支架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婴儿推车的前、后轮距调节结构,包括车架1、设置在车架1下方的前轮组件2、以及后轮组件3,所述车架1后侧通过横向轴4销接有前、后向倾斜布置的后支架组件5,所述后轮组件3安装在后支架组件5下端,所述后支架组件5可绕与横向轴4前后转动,其具有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当后支架组件5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后支架组件5位于横向轴4前侧,且处于前端低、后端高的状态,当后支架组件5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后支架组件5位于横向轴4后侧,且处于前端低、后端高的状态,所述调节结构还包括可在第一、第二工作位置对车架1和后支架组件5实现锁定的锁定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后支架组件5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横向轴4轴心所在的与地面垂直的平面A及横向轴4轴心和轮轴轴心所在的平面B1之间形成有夹角β,所述后支架组件5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横向轴4轴心所在的与地面垂直的平面A及横向轴4轴心和轮轴轴心所在的平面B2之间形成有夹角α,所述夹角α与夹角β相等。上述两种工作位置时,夹角α等于夹角β,简单来说,就是平面B1与平面B2相对平面A呈镜像布置,该设计可确保前、后轮距调节前及调节后,车架后侧的高度始终保持一致,进而保证整体乘坐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通过后支架组件5的前后转动及锁定,实现前、后轮距的调节,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且调节起来也十分便利。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 任何限制。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