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钕铁硼粉料转移小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8489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钕铁硼粉料转移小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搬运设备,具体是一种新型钕铁硼粉料转移小车。



背景技术:

钕铁硼磁性材料在经过制粉后需要利用转移小车进行搬运,现有的转移小车仅为简单的车体加上固定粉料罐的固定架组成,而为了提升稳定性,粉料罐一般都采用菱形圆柱结构放置在上宽下窄的漏斗状固定架内以提升稳定性,防止因固定架上方的粉料多造成重心上移而易翻覆,可是这样必然会造成单次搬运量减少,需要通过提升搬运次数来完成搬运,费时费力;钕铁硼磁性材料作为一种不稳定材质,极易被氧化,现有的小车在搬运过程中,震动非常大,使得粉料互相冲击摩擦生热,在高温环境下其氧化速度进一步加快,影响后期成品的品质,此外,在运输过程中经常会发生碰撞情况,在粉料罐受到冲击时,不仅震动大造成升温,同时冲击力完全被固定架吸收,很容易造成车体翻覆或者固定架断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搬运量大,抗震耐撞,钕铁硼粉末摩擦升温小的新型钕铁硼粉料转移小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钕铁硼粉料转移小车,包括车体、中转架和粉桶架,所述车体下端连接有行走轮,所述车体与行走轮之间设有弹簧减震装置,车体上端两侧连接有支架,支架上端均连接有轴承座,轴承座内均设有轴承,其中一侧支架上还连接有推把;所述中转架为圆环结构,中转架外壁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中转轴,中转架上还开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圆形口,两中转轴的连线与两圆形口的连线互相垂直,所述中转轴分别与两轴承座内的轴承连接;所述粉桶架为由若干钢管和加强筋焊接而成的圆柱状结构,粉桶架底部中心处焊接有支撑环,粉桶架上部还连接有对称设置的转动轴,转动轴分别伸入两圆形口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动轴的直径比圆形口直径小0.5—1.5mm。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动轴外壁的粗糙度为0.4—1.6。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圆形口内壁的粗糙度为0.4—1.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车体下端设有弹簧减震装置,在搬运过程中可减轻震动,同时粉桶架可在支架上进行四个方位的摆动,在碰撞或者车体急停急动等状况时均可通过摆动化解突然施加的冲击力,不仅可有效缓解内部钕铁硼粉料因震动冲击摩擦而造成的升温,改善粉料品质,同时大大提升搬运过程中的稳定性;稳定性提高,粉料罐无需担心重心太高不稳而倾覆,故粉料罐上部可抛弃圆锥结构采用圆柱结构,提升装料量,降低搬运次数,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新型钕铁硼粉料转移小车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新型钕铁硼粉料转移小车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车体-1、中转架-2、粉桶架-3、行走轮-4、弹簧减震装置-5、支架-6、轴承座-7、轴承-8、推把-9、中转轴-10、圆形口-11、支撑环-12、转动轴-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2,一种新型钕铁硼粉料转移小车,包括车体1、中转架2和粉桶架3,所述车体1下端连接有行走轮4,所述车体1与行走轮4之间设有弹簧减震装置5,在移动时可减轻震动,车体1上端两侧连接有支架6,支架6上端均连接有轴承座7,轴承座7内均设有轴承8,其中一侧支架6上还连接有推把9;所述中转架2为圆环结构,中转架2外壁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中转轴10,中转架2上还开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圆形口11,两中转轴10的连线与两圆形口11的连线互相垂直,所述中转轴10分别与两轴承座7内的轴承8连接,中转架2可在轴承8转动方向任意摆动;所述粉桶架3为由若干钢管和加强筋焊接而成的圆柱状结构,粉桶架3底部中心处焊接有支撑环12,将粉料罐下部的漏斗状罐体探入支撑环12内固定,粉桶架3上部还连接有对称设置的转动轴13,转动轴13的直径比圆形口11直径小0.5—1.5mm,转动轴13分别伸入两圆形口11内,转动轴13外壁和圆形口11内壁的粗糙度均为0.4—1.6,粉桶架3可通过转动轴13在圆形口11内摆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弹簧减震装置5在移动时可减轻粉料罐受到的震动,中转架2可通过中转轴10在轴承8内摆动,粉桶架3可通过转动轴13在圆形口11内摆动,两中转轴10的连线与两圆形口11的连线互相垂直,即摆放在粉桶架3内的粉料罐可进行四方位的摆动,在震动过大或受到冲击时,可通过摆动化解突然施加的冲击力,不仅可有效缓解内部钕铁硼粉料因震动冲击摩擦而造成的升温,改善粉料品质,同时大大提升搬运过程中的稳定性,随着稳定性提高,粉料罐上部可抛弃现常用的圆锥结构采用圆柱结构,提升装料量,降低搬运次数,提高工作效率。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