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摩托车后视镜以及摩托车。
背景技术:
摩托车后视镜作为摩托车行驶过程中重要的安全视野工具,能够反馈后方、侧方、下方车人流情况,便于提前超车、变道、拐弯等动作准备。传统的,摩托车后视镜的观察视角范围有限,容易形成死角盲区,导致驾驶员掌握后方周围车辆情况受限,高速行驶过程时容易忽略部分侧边行驶来的车辆,特别是汇车合流与拐弯时更是危险,易发生摩托车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视野较大、可有效解决盲区行驶问题、安全性高的摩托车后视镜以及摩托车。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摩托车后视镜,包括镜壳体、凸面镜、隔板以及凸面盲镜,所述凸面镜嵌设在所述镜壳体上,所述凸面镜的外侧设有安装缺口,所述隔板设于所述安装缺口处并与所述镜壳体连接,所述凸面盲镜与所述安装缺口匹配,所述凸面盲镜安装在所述安装缺口处并与所述隔板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面镜占据所述镜壳体的面积大于4/5,所述凸面盲镜占据所述镜壳体的其余面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摩托车后视镜还包括第一固定件,所述隔板包括底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底板靠近所述凸面镜一侧的侧板,所述底板上设有安装通槽,所述第一固定件依次伸入所述安装通槽和所述镜壳体中,使所述隔板与所述镜壳体连接,所述凸面盲镜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侧板位于所述凸面镜与所述凸面盲镜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件为自攻螺钉,所述凸面盲镜与所述底板通过双面胶粘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面盲镜的曲率半径小于所述凸面镜的曲率半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面盲镜靠近所述凸面镜的外侧位置向前倾斜,使得所述凸面镜的镜面处于所述凸面盲镜的边缘切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摩托车后视镜还包括灯座以及LED灯,所述灯座包括安装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本体上的灯壳体,所述安装本体与所述镜壳体连接,所述灯壳体上设有容纳所述LED灯的安装空腔,所述安装空腔贯穿所述灯壳体沿行车方向的两侧,所述灯壳体的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灯壳体的对应侧面匹配的灯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摩托车后视镜还包括连杆、固定板以及至少一根第二固定件,所述连杆靠近安装本体的第一端设有连接球头,所述固定板的中部设有限位孔,所述固定板上在所述限位孔的外周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孔,所述固定板安装在所述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球头之间,所述安装本体的中部设有用于安装所述连接球头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本体上在所述安装槽的外周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连接孔,所述镜壳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孔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二固定件伸入对应的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使所述连杆、灯座与所述镜壳体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摩托车后视镜还包括套设在所述连杆外侧的保护套,所述安装本体呈筒状,所述安装本体远离所述镜壳体的一侧的外周开设有环槽,所述保护套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环槽处,并与所述安装本体连接。
一种摩托车,包括上述所述的摩托车后视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上述摩托车后视镜,镜壳体上设置有一块凸面镜和一块凸面盲镜,通过采用两块镜片且两块镜片均为凸面镜结构,可有效提高后视镜的视角范围,方便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更好的掌握周边情况,有效解决盲区行驶问题,提高摩托车驾驶的安全性。此外,所述凸面盲镜安装时,在安装缺口处与隔板连接,通过设置隔板,凸面盲镜安装简单、便捷。所述摩托车后视镜的视野大、可有效解决盲区行驶问题、安全性高,安装方便。
所述摩托车包括上述所述的摩托车后视镜,具备所述摩托车后视镜的技术效果,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摩托车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中的B-B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摩托车后视镜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摩托车后视镜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灯座及灯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镜壳体,12、第三连接孔,20、凸面镜,30、隔板,32、底板,322、安装通槽,34、侧板,40、凸面盲镜,50、第一固定件,60、灯座,62、安装本体,622、安装槽,624、第二连接孔,626、环槽,64、灯壳体,642、安装空腔,70、LED灯,72、导线,80、灯片,82、导光凹槽,90、连杆,100、固定板,102、限位孔,104、第一连接孔,106、第二过线槽,110、第二固定件,120、连接球头,130、保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摩托车后视镜,包括镜壳体10、凸面镜20、隔板30以及凸面盲镜40,所述凸面镜20嵌设在所述镜壳体10上,所述凸面镜20的外侧设有安装缺口,所述隔板30设于所述安装缺口处并与所述镜壳体10连接,所述凸面盲镜40与所述安装缺口匹配,所述凸面盲镜40安装在所述安装缺口处并与所述隔板30连接。其中,凸面镜20的外侧是指凸面镜20安装在镜壳体10上后远离摩托车车身的一侧。
上述摩托车后视镜,镜壳体10上设置有一块凸面镜20和一块凸面盲镜40,通过采用两块镜片且两块镜片均为凸面镜结构,可有效提高后视镜的视角范围,方便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更好的掌握周边情况,有效解决盲区行驶问题,提高摩托车驾驶的安全性。此外,所述凸面盲镜40安装时,在安装缺口处与隔板30连接,通过设置隔板30,凸面盲镜40安装简单、便捷。所述摩托车后视镜的视野大、可有效解决盲区行驶问题、安全性高,安装方便。
本实施例中,所述凸面镜20占据所述镜壳体10的面积大于4/5,所述凸面盲镜40占据所述镜壳体10的其余面积。一般的,在安全路段时,驾驶员仅通过观察凸面镜20即可掌握周围情况,仅在一些危险路段,驾驶员需要观察凸面盲镜40,通过采用上述设置,可避免凸面盲镜40对驾驶员的正常观察产生干扰,并防止驾驶员长期观察两块不同的镜片而产生视觉疲劳。所述凸面盲镜40的曲率半径小于所述凸面镜20的曲率半径,进而可大大减小后视镜的盲区范围。所述凸面盲镜40靠近所述凸面镜20的外侧位置向前倾斜,使得所述凸面镜20的镜面处于所述凸面盲镜40的边缘切线上,进而可避免视觉的重叠影响和干扰,保证凸面镜20与凸面盲镜40的反射景象的衔接性。
所述摩托车后视镜还包括第一固定件50,所述隔板30包括底板32以及设置在所述底板32靠近所述凸面镜20一侧的侧板34,所述底板32上设有安装通槽322,所述第一固定件50依次伸入所述安装通槽322和所述镜壳体10中,使所述隔板30与所述镜壳体10连接,所述凸面盲镜40安装在所述底板32上,所述侧板34位于所述凸面镜20与所述凸面盲镜40之间。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件50为自攻螺钉,所述凸面盲镜40与所述底板32通过双面胶粘接。采用上述结构,隔板30与镜壳体10连接可靠、方便,凸面盲镜40与隔板30安装简单、连接可靠。所述侧板34位于所述凸面镜20与所述凸面盲镜40之间,本实施例的摩托车后视镜的镜面层次分明,结构美观。
本实施例中,如图4、图5、图6、图7所示,所述摩托车后视镜还包括灯座60以及LED灯70,所述灯座60包括安装本体62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本体62上的灯壳体64,所述安装本体62与所述镜壳体10连接,所述灯壳体64上设有容纳所述LED灯70的安装空腔642,所述安装空腔642贯穿所述灯壳体64沿行车方向的两侧,所述灯壳体64的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灯壳体64的对应侧面匹配的灯片80。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空腔642设置在所述灯壳体64靠近所述安装本体62的根部。所述灯片80与所述灯壳体64焊接连接,连接可靠。所述灯壳体64靠近所述镜壳体10的侧面与所述镜壳体10的外壁匹配,所述灯壳体64安装完成后,灯壳体64与所述镜壳体10可以紧密贴合,结构美观。LED灯70包括用于与车身线路连接的导线72以及LED光源,本实施例的摩托车后视镜安装在摩托车上后,摩托车转向时,摩托车上的控制电路、控制开关等可控制LED灯70在转向时闪动。其中,图1、图2、图3中并未示意出所述灯座60和LED灯70。
所述灯座60的安装本体62与镜壳体10连接,灯座60的灯壳体64用于安装LED灯70,LED灯70安装在灯壳体64上的安装空腔642中,且安装空腔642贯穿灯壳体64沿行车方向的两侧,灯壳体64的两侧分别设有灯片80,灯座60、LED灯70以及灯片80形成带警示功能的转向灯,所述摩托车后视镜安装在摩托车上后,当驾驶员驾驶摩托车转向时,LED灯70闪动,进而使得所述灯壳体64沿行车方向的前侧面与后侧面均闪动,可对周围车辆起到有效的安全警示作用,安全性高,可有效降低摩托车事故发生率。本实施例的摩托车后视镜,后视镜视野大,可有效解决盲区行驶问题,且带有前侧面、后侧面均可闪动的转向灯,具备警示功能,行驶安全性系数高。
本实施例中,所述LED灯70包括两个LED光源,可满足转向灯的配光要求,LED灯70的光照符合实际需求,且采用LED作为光源,节能环保、使用寿命长。所述灯片80为透明灯片。每块所述灯片80靠近所述灯壳体64的侧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导光凹槽82,进而,所述灯片80通过导光凹槽82可形成灯片导光域,由灯座60、LED灯70及灯片80形成的转向灯发光均匀,光的使用效率高。本实施例中,每块所述灯片80上开设有五个导光凹槽82,五个所述导光凹槽82沿所述灯片80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摩托车后视镜还包括连杆90、固定板100以及至少一根第二固定件110。所述连杆90靠近所述安装本体62的第一端与镜壳体10连接,所述连杆90远离所述安装本体62的第二端用于与摩托车车身或手把管连接。所述连杆90靠近安装本体62的第一端设有连接球头120,所述固定板100的中部设有限位孔102,所述固定板100上在所述限位孔102的外周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孔104,所述固定板100安装在所述连杆90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球头120之间,所述安装本体62的中部设有用于安装所述连接球头120的安装槽622,所述安装本体62上在所述安装槽622的外周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104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连接孔624,所述镜壳体10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孔624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三连接孔12,所述第二固定件110伸入对应的第一连接孔104、第二连接孔624和第三连接孔12,使所述灯座60、连杆90与所述镜壳体10连接。实际安装时,固定板100通过限位孔102限位在所述连杆90的第一端与连接球头120之间,将所述连接球头120安装在所述安装本体62的安装槽622中,将第二固定件110依次伸入第一连接孔104、第二连接孔624和第三连接孔12中,进而可使得灯座60、连杆90与镜壳体10之间相互连接。通过采用上述结构,所述灯座60、连杆90及镜壳体10之间连接可靠、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622的槽壁与所述连接球头120的外壁匹配,所述第二固定件110为固定螺钉,所述第二固定件110为三根,所述第一连接孔104、第二连接孔624和第三连接孔12均对应为三个。安装槽622的槽壁与连接球头120的外壁匹配,连接球头120安装在所述安装槽622中时,连接球头120可在安装槽622内活动,定位、调整方便。所述第二固定件110采用固定螺钉,通用件成本低,连接可靠、安装便捷。第二固定件110为三根,所述第一连接孔104、第二连接孔624和第三连接孔12均对应为三个,所述灯座60、连杆90以及镜壳体10连接可靠。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本体62上设有第一过线槽(图中未示出),所述固定板100上设有第二过线槽106,所述LED灯70的导线72通过所述第一过线槽、第二过线槽106与车身线路连接。通过设置第一过线槽和第二过线槽106,便于LED灯70的导线72通过。
所述摩托车后视镜还包括套设在所述连杆90外侧的保护套130,所述安装本体62呈筒状,所述安装本体62远离所述镜壳体10的一侧的外周开设有环槽626,所述保护套130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环槽626处,并与所述安装本体62连接。通过设置保护套130,可有效保护连杆90,且保护套130在环槽626处与安装本体62连接,结构美观。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套130为橡胶保护套130。
本实施例所述的摩托车后视镜,通过在镜壳体10上设置一块凸面镜20和一块凸面盲镜40,可有效提高后视镜的视角范围,方便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更好的掌握周边情况,有效解决盲区行驶问题。通过设置由灯座60、LED灯70以及灯片80形成的转向灯,实际使用过程中,当驾驶员驾驶摩托车要转向时,所述灯壳体64沿行车方向的前侧面与后侧面均会闪动,可对周围车辆起到有效的警示安全作用,安全性高,可有效降低摩托车事故发生率。所述摩托车后视镜,后视镜视野大,可有效解决盲区行驶问题,且带有前侧面、后侧面均可闪动的转向灯,具备警示功能,行驶安全性系数高。
一种摩托车,包括上述所述的摩托车后视镜。所述摩托车包括上述所述的摩托车后视镜,具备所述摩托车后视镜的技术效果,安全性高。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