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正三轮摩托车车厢搬运专用车,属于搬运工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摩托车车厢的生产和安装现场,常常需要将车厢搬运到车厢吊具设备旁,由于多为短距离的场内运输,加之现场空间狭小,手推搬运车因能够更好的适应这些现场条件,因此成为常见的搬运工具。
现有的手推车形式各异,但大都存在结构较为复杂、自身重量大、使用起来不够省力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正三轮摩托车车厢搬运专用车,结构简单、体积小、自身重量轻,是操作人员能够更省力的完成车厢的搬运。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正三轮摩托车车厢搬运专用车,包括副车架和主车架,二者呈上下安装结构,副车架通过滑轨结构安装在主车架上;
所述的主车架为四边形,四角均安装有车轮,其中前面的两个为万向轮,后方的两个为定向轮,主车架的前端对称安装两组滑轨结构;
所述的滑轨结构包括导轨支架I、导轨支架II和导轨,其中,支架I和导轨支架II固定在主车架的同一条边上,其上端分别与导轨的两端固定连接;主车架的后端为支撑架;
所述的副车架为四边形,其中两条边靠近中间部位均设置滑动轮,所述的滑动轮的尺寸与导轨相适应;副车架的前后端分别设置前支架和后支架。
进一步地,导轨支架I与主车架呈30-45度的夹角。
进一步地,主车架为正方形。
进一步地,副车架为长方形。
本摩托车车厢搬运专用车,通过主副车架之间的导轨滑动连接,巧妙地运用杠杠原理实现了搬运省力,同时,由于结构简单,因而还带来了体积小,自重轻的效果,为车厢在装配过程中的搬运提供了性能良好的工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支架,2、万向轮,3、导轨支架I,4、主车架,5、滑动轮,6、导轨支架II,7、定向轮,8、支撑架,9、副车架,10、后支架,11、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正三轮摩托车车厢搬运专用车,包括副车架9和主车架4,二者呈上下安装结构,副车架9通过滑轨结构安装在主车架4上;
所述的主车架4为四边形,四角均安装有车轮,其中前面的两个为万向轮2,后方的两个为定向轮7,主车架4的前端对称安装两组滑轨结构;
所述的滑轨结构包括导轨支架I3、导轨支架II6和导轨11,其中,导轨支架I3和导轨支架II6固定在主车架4的同一条边上,其上端分别与导轨11的两端固定连接;主车架4的后端为支撑架8;
所述的副车架9为四边形,其中两条边靠近中间部位均设置滑动轮5,所述的滑动轮5的尺寸与导轨11相适应;副车架9的前后端分别设置前支架1和后支架10。
为了防止副车架9在工作时与滑轨结构相碰撞、摩擦,故将导轨支架I3与主车架4设计为呈30-45度夹角的结构。
为了达到减小自身重量的目的,将主车架4也设计为正方形。
为了更好地与呈长方形形状的摩托车车厢相配合,将副车架9设计为长方形。
使用时,将副车架通过滑动轮5在导轨11的轨道内滑动至轨道末端,以滑动轮5作为铰接点,向上抬起后支架10,直到前支架1接触到需搬运的车厢下方的地面,将车厢扳倒放紧贴副车架9,车厢的前后卡在前支架1和后支架10上,将副车架9下压放平,直到接触到主车架4上的支撑架8,此时,支撑架8与滑轮5所在的轴线一起形成平面着力点,车厢平稳,即可推往车厢装配点,搬运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