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汽车白车身后纵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73605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式汽车白车身后纵梁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式汽车白车身后纵梁。



背景技术:

如今汽车安全性越来越被广大人群所知,并且已成为各大汽车厂家宣传的亮点。但是在汽车的开发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相互矛盾的问题无法取舍,只能做到互相平衡。如车身内部空间需要布置非常多的项目:座椅、地毯、换挡装置、空调等等,同时乘坐人员也需要足够的空间保持舒适度,这就需要提升车内空间,但是车体的尺寸规格是有严格要求的,空间提升势必会造成开发费用上升,车体加大也与预研目标值不符。

目前,汽车白车身后纵梁作为安全性影响较高的重要部件,一般会占用足够空间来保持较大尺寸以保证其安全性能,及成型性的要求;如图1、图2所示,现有技术的白车身后纵梁靠近座椅的中后部的深度,即白车身后纵梁Z向深度较深,从而将其安装在地板总成上时,使得地板总成座椅位置的高度上升,从而导致车内的空间利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汽车白车身后纵梁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提高车内空间利用率的组合式汽车白车身后纵梁。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组合式汽车白车身后纵梁,包括白车身后纵梁本体,所述白车身后纵梁本体包括后纵梁底板和左右两侧板,所述白车身后纵梁本体在其中腰部的横截面为U型,所述白车身后纵梁还包括加强板,所述白车身后纵梁本体在靠近地板总成座椅一侧的侧板上开有缺口,所述缺口位于所述白车身后纵梁本体的中后部;

所述加强板为凹槽型,所述加强板的一侧安装在所述缺口处,所述加强板的另一侧与地板总成连接。

进一步,所述加强板为三角形凹槽型,所述三角形凹槽的上端设有第一翻边、第二翻边和向下折边,所述折边的后端与第一翻边的一端连接,所述折边的前端与第二翻边的前端连接,所述第二翻边的后端与所述第一翻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折边与白车身后纵梁本体靠近地板总成座椅一侧的侧板外壁贴合且点焊接在一起。

更进一步,所述三角形凹槽的底部、第一翻边、后纵梁底板上均为平面且其上分别设有定位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升车内其他部件的布置空间,如白车身后纵梁本体附件的座椅安装等,这样可以避免布置空间不足而产生的修改费用;由于车内布置空间增大可以使用的部件范围增大,等于提高了平台沿用率;同时将白车身后纵梁本体Z向深度降低后减少了其成型时的拉伸深度,提高了纵梁的成型性,因为深度越大,其成型性越不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白车身后纵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白车身后纵梁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照图1~图8,一种组合式汽车白车身后纵梁,包括白车身后纵梁本体1,所述白车身后纵梁本体1包括后纵梁底板11和左右两侧板,所述白车身后纵梁本体1在其中腰部的横截面为U型,所述白车身后纵梁还包括加强板2,所述白车身后纵梁本体1在靠近地板总成座椅一侧的侧板上开有缺口14,所述缺口14位于所述白车身后纵梁本体1的中后部;

所述加强板2为凹槽型,所述加强板2的一侧安装在所述缺口14处,所述加强板2的另一侧与地板总成连接。

进一步,所述加强板2为三角形凹槽型,所述三角形凹槽的上端设有第一翻边21、第二翻边22和向下折边23,所述折边23的后端与第一翻边21的一端连接,所述折边23的前端与第二翻边22的前端连接,所述第二翻边22的后端与所述第一翻边2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折边23与白车身后纵梁本体1靠近地板总成座椅一侧的侧板外壁贴合且点焊接在一起。

更进一步,所述三角形凹槽的底部、第一翻边21、后纵梁底板上均为平面且其上分别设有定位孔。

本实施例中出现的白车身后纵梁,如图1、图2、图3、图4中的白车身后纵梁均为与地板总成的右侧连接的右侧后纵梁,与地板总成的左侧连接的左侧后纵梁与所述右侧后纵梁对称布置。

如图1和图2所示,白车身后纵梁在其中腰部和后部上的侧板高度较高,呈向上凸的状态。

如图3和图4所示,左右两侧板分别为左侧板12和右侧板13,本实用新型的白车身后纵梁本体1在中后部,即腰部、后部的靠近地板总成座椅一侧的侧板的高度降低,同时也去掉了原先上凸的弧形,并在腰部进行了缺口设置,从而降低了白车身后纵梁本体整体的上下高度,即横截面的U型高度。白车身后纵梁本体的材料为HC340/590DP,厚度为1.5mm,

如图5和图6所示,加强板2的深度小于白车身后纵梁本体靠近地板总成座椅一侧的侧板的高度;所述三角形凹槽的底部、第一翻边21、后纵梁底板上定位孔的设计是用以保证焊接精度要求。加强板2的材料为DC01,厚度为1.2mm。

如图7和图8所示,将加强板2与设有缺口14的白车身后纵梁本体1进行焊接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原理为:将现有技术的白车身后纵梁Z向深度降低,同时在降低位置拼接凹槽型加强板进行加强,以保证车内空间增大的同时后纵梁总体截面积不变,从而不影响其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性能可靠稳定,提升了汽车内部空间利用率及改善了后纵梁复杂型面的成型性,对平台沿用产生积极影响。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