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身前端结构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35757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身前端结构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身前端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对汽车以及行人安全要求的持续提高,除了持续保证对汽车内部人员的碰撞安全,目前法规也要求汽车对行人的低速碰撞安全性。而车身前部结构,主要承受正面碰撞。为最大减少车内乘员伤害,希望由防撞梁到纵梁,由纵梁传递到乘员的碰撞力峰值尽可能小,车身前端的吸能尽可能大,同时其形变需要满足一定条件,以减少乘员舱的侵入。从行人保护角度考虑,需要靠保险杠的形变来减弱被撞者的伤势,达到保护行人的目的。
[0003]同时,国家要求2015年企业平均油耗限值标准为6.9L/100km,这对汽车轻量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基于保证安全性和汽车轻量化的要求,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车身前端。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车身前端结构及汽车,能够从行人和乘员的角度提高车身的安全性,同时提升车身的轻量化设计。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身前端,包括:
[0007]设置在车身前端的防撞梁;
[0008]所述防撞梁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吸能盒,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吸能盒;
[0009]所述第一吸能盒与第一纵梁连接,所述第二吸能盒与第二纵梁连接;
[0010]所述第一纵梁上具有第一挡泥板,所述第一挡泥板上具有镁铝合金材质的第一减震塔;
[0011 ] 所述第二纵梁上具有第二挡泥板,所述第二挡泥板上具有镁铝合金材质的第二减震塔;
[0012]其中,所述防撞梁包括:铝合金材质的第一防撞板和钢质材质的第二防撞板,所述第一防撞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防撞板的两端对应相连,所述第一防撞板与所述第二防撞板之间具有一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内具有一内部支撑结构。
[0013]可选的,所述内部支撑结构形成为波浪形结构,所述的波浪形结构中的波峰与波谷位置分别与所述第一防撞板和第二防撞板相接触,并与所述第一防撞板和第二防撞板铆接。
[0014]可选的,所述内部支撑结构的材料为铝合金材料。
[0015]可选的,所述容置空间内填充有缓冲物质。
[0016]可选的,所述第一吸能盒、第二吸能盒、第一纵梁、第二纵梁以及第一挡泥板、第二挡泥板的材质均为钢质材料。
[0017]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车身前端结构。
[001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身前端结构中,防撞梁采用前铝合金后高强度钢的设计,作为防撞梁前板的第一防撞板为铝合金材质,可以降低整车的重量,同时在发生碰撞过程中,容易变形,对被撞的行人起到缓冲作用,减小对行人的伤害。作为防撞梁后板的第二防撞板为高强度钢材质,硬度大,不易变形,在碰撞过中,可以减少乘员舱的侵入,从而对乘员起到了保护作用。为了进一步增强车身前端结构的吸能效果,在防撞梁前后板之间还设置有内部支撑结构。此外,镁铝合金材质的减震塔,具有很好的减震性能,也为车身轻量化设计做出了进一步贡献。
【附图说明】
[0019]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身前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撞梁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1、防撞梁;2、第一吸能盒;3、第二吸能盒;4、第一纵梁;5、第二纵梁;6、第一挡泥板;7、第二挡泥板;8、第一减震塔;9、第二减震塔;101、第一防撞板;102、第二防撞板;103、容置空间;104、内部支撑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0023]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身前端,包括:
[0024]设置在车身前端的防撞梁I。
[0025]所述防撞梁I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吸能盒2,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吸能盒3。
[0026]所述第一吸能盒2与第一纵梁4连接,所述第二吸能盒3与第二纵梁5连接。
[0027]所述第一纵梁4上具有第一挡泥板6,所述第一挡泥板6上具有镁铝合金材质的第一减震塔8。
[0028]所述第二纵梁5上具有第二挡泥板7,所述第二挡泥板7上具有镁铝合金材质的第二减震塔9。
[0029]其中,所述防撞梁I包括:铝合金材质的第一防撞板101和钢质材质的第二防撞板102,所述第一防撞板10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防撞板102的两端对应相连,所述第一防撞板101与所述第二防撞板102之间具有一容置空间103,所述容置空间103内具有一内部支撑结构104。
[003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身前端结构,同时从行人和乘员的安全角度进行考虑,其防撞梁I采用前铝合金后高强度钢的设计,作为防撞梁I前板的第一防撞板101为铝合金材质,采用铝合金材质,可以降低整车的重量,提升车身轻量化,并且在发生碰撞过程中,容易发生形变,对被撞的行人起到缓冲作用,减小对行人的伤害。作为防撞梁I后板的第二防撞板102为高强度钢材质,硬度大,强度高,不易变形,在碰撞过中,可以减少乘员舱的侵入,进而起到了对乘员的保护作用。此外,为了进一步增强车身前端结构的吸能效果,在防撞梁I的第一防撞板101与第二防撞板102之间还设置有内部支撑结构104。
[0031]另外,为了提升车身前端NVH(Noise、Vibrat1n、Harshness的缩写)性能,对车身前端的减震塔也进行了改进。减震塔用来连接底盘系统的减震器至车身,汽车行驶过程中路面引起的震动都可以通过减震塔传递至车身,最终会影响到汽车的NVH性能。目前汽车中的减震塔通常采用钢材,而镁铝合金的密度比钢材小,同时镁铝合金具有非常大的阻尼系数,能够提供很好的阻尼效果,即降低汽车行驶中的震动。因此,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减震塔8和第二减震塔9采用压铸镁铝合金制成,能够提供很高的阻尼效果,提高车身前端NVH性能。并且,由于镁铝合金的密度低,能够降低车身前部(即发动机机舱)的重量,使汽车的重心前移,这能够有效提供汽车的动力性能。
[0032]可选的,所述内部支撑结构104的材料为铝合金,优选辊压成波浪形结构的铝合金板,所述的波浪形结构中的波峰与波谷位置分别与所述第一防撞板101和第二防撞板102相接触,并与所述第一防撞板101和第二防撞板102铆接。波浪形结构的铝合金板可以进一步提升车身前端的吸能效果。另外,在第一防撞板101与第二防撞板102之间形成的容置空间103内还可以填充橡胶、纤维增强发泡材料或者泡沫等缓冲物质,以更进一步提升车身前端的吸能效果。
[0033]可选的,所述第一吸能盒2、第二吸能盒3、第一纵梁4、第二纵梁5以及第一挡泥板
6、第二挡泥板7的材质均为钢质材料。由于铝合金的强度在300MPa左右,而在碰撞传递路径上需要布置高强度钢,以吸收变形能,保护乘客舱内人员安全。因此,吸能盒、纵梁以及挡泥板的材质采用钢质材料,以吸收碰撞能量,减少乘员舱的变形。
[0034]可选的,镁铝合金材质的第一减震塔8和第二减震塔9与钢制零部件的连接为螺接,使用的螺栓采用特殊涂层处理,此涂层系统中包含电镀锌、钝化层和封闭层,可以有效减少因电位差引起的接触腐蚀。
[0035]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车身前端结构。
[0036]以上所述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车身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在车身前端的防撞梁(I); 所述防撞梁(I)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吸能盒(2),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吸能盒(3); 所述第一吸能盒(2)与第一纵梁(4)连接,所述第二吸能盒(3)与第二纵梁(5)连接; 所述第一纵梁(4)上具有第一挡泥板¢),所述第一挡泥板(6)上具有镁铝合金材质的第一减震塔⑶; 所述第二纵梁(5)上具有第二挡泥板(7),所述第二挡泥板(7)上具有镁铝合金材质的第二减震塔(9); 其中,所述防撞梁(I)包括:铝合金材质的第一防撞板(101)和钢质材质的第二防撞板(102),所述第一防撞板(10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防撞板(102)的两端对应相连,所述第一防撞板(101)与所述第二防撞板(102)之间具有一容置空间(103),所述容置空间(103)内具有一内部支撑结构(10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车身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支撑结构(104)形成为波浪形结构,所述的波浪形结构中的波峰与波谷位置分别与所述第一防撞板(101)和第二防撞板(102)相接触,并与所述第一防撞板(101)和第二防撞板(102)铆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车身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支撑结构(104)的材料为销合金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车身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空间(103)内填充有缓冲物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车身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能盒(2)、第二吸能盒(3)、第一纵梁(4)、第二纵梁(5)以及第一挡泥板(6)、第二挡泥板(7)的材质均为钢质材料。6.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身前端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身前端结构及汽车,该车身前端结构包括:设置在车身前端的防撞梁;防撞梁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吸能盒,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吸能盒;第一吸能盒与第一纵梁连接,第二吸能盒与第二纵梁连接;第一纵梁上具有第一挡泥板,第一挡泥板上具有第一减震塔;第二纵梁上具有第二挡泥板,第二挡泥板上具有第二减震塔;其中,防撞梁包括:铝合金材质的第一防撞板和钢质材质的第二防撞板,第一防撞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防撞板的两端对应相连,第一防撞板与第二防撞板之间具有一容置空间,容置空间内具有一内部支撑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身前端结构,从行人和乘员的角度考虑,提升了汽车对行人和乘员碰撞的安全性,同时降低了整车重量。
【IPC分类】B60R19/18
【公开号】CN204688021
【申请号】CN201520368347
【发明人】张晶, 曹向权, 王传青, 张雯
【申请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7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