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带儿童座椅的新型自行车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76481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带儿童座椅的新型自行车车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带儿童座椅的新型自行车车架。



背景技术:

现今,由于环保以及交通问题,自行车成为了人们健身和出行越来越喜爱的工具,因而使得自行车在其结构等的改进和完善方面不断发展。这其中,自行车车架作为自行车的主体部分,其结构等的改进直接影响着自行车性能的提升。现有的自行车车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1、大多数车架都设计为通过后座来安置儿童座椅,容易导致儿童的脚被后车轮绞入,使得儿童不能在家长的视线范围内得到良好的照看。

2、儿童直接乘坐在车架前梁上或者经过简单的捆绑将儿童座椅安置于横梁的方式,都不能保证乘坐稳定,使得在急停或者转弯时,出现儿童被甩出或者转弯时被把手磕碰等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限制自行车转弯角度,以保证儿童安全乘坐于自行车前梁,且结构简单的可带儿童座椅的新型自行车车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带儿童座椅的新型自行车车架,其中所述可带儿童座椅的新型自行车车架包括前叉、套管、横梁、斜梁、座管和后叉,所述前叉的外表面设置一限位凹槽,所述套管共轴线设置于所述前叉的上部分,所述横梁的前端与所述斜梁的上端均设置于所述套管上,所述横梁的末端设置于所述座管的上端,且该横梁的内腔还设置一限位锁死机构,所述斜梁的下端设置于所述座管的下端,所述后叉相对应设置于所述座管的外表面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锁死机构设置为由限位块、导杆、两锁死杆和传动机构组成,所述限位块的结构设置为与所述限位凹槽的结构相配合,所述导杆的前端共轴线设置于所述限位块上,所述两锁死杆与所述传动机构均设置于所述导杆上。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块与所述限位凹槽的两侧壁相接触的位置均设置为平面,以避免磨损对限位造成的影响。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机构设置为由固定部分和手柄组成,所述固定部分设置于所述导杆上,所述手柄与所述固定部分铰接设置,且该手柄可90度旋转,以实现对所述限位锁死机构的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横梁的内腔还设置两导向块。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块均设置为包括一座椅插孔、一锁死通孔和一导向通孔,所述座椅插孔竖直设置于所述导向块上,所述锁死通孔的中轴线设置为与所述座椅插孔的中轴线垂直相交,且该锁死通孔还设置为与所述锁死杆相配合,所述导向通孔设置为与所述导杆相配合,以保证儿童座椅的良好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横梁的外表面设置一凹槽,所述凹槽的结构设置为与所述手柄的结构相配合,从而使得所述手柄能够扣合于所述凹槽内,避免所述手柄伸出所述横梁的外表面易造成损坏,同时增强了所述横梁的美观性。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带儿童座椅的新型自行车车架,通过前叉上的限位凹槽与横梁内腔的限位锁死机构的配合,能够有效控制自行车的转弯角度,避免转弯过程中对儿童造成的伤害,提高了安全性能;通过限位块与限位凹槽接触部分的平面设计,降低了磨损对限位功能的影响;通过导向块的设置,使得儿童座椅能够稳定安装于自行车横梁上,并保证了限位锁死机构的工作性能;通过横梁上的凹槽,使得手柄能够扣合于凹槽内,以避免手柄伸出横梁外表面易对其造成损坏,同时增强了横梁的美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横梁的剖视示意图。

图中:10-前叉,101-限位凹槽,20-套管,30-横梁,301-限位锁死机构,302-限位块,303-导杆,304-锁死杆,305-传动机构,306-固定部分,307-手柄,308-导向块,309-座椅插孔,310-锁死通孔,40-斜梁,50-座管,60-后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可带儿童座椅的新型自行车车架,包括前叉10、套管20、横梁30、斜梁40、座管50和后叉60,前叉10的外表面设置一限位凹槽101,套管20共轴线设置于前叉10的上部分,横梁30的前端与斜梁40的上端均设置于套管20上,横梁30的末端设置于座管50的上端,且该横梁30的内腔还设置一限位锁死机构301,斜梁40的下端设置于座管50的下端,后叉60相对应设置于座管50的外表面的两侧。

限位锁死机构301设置为由限位块302、导杆303、两锁死杆304和传动机构305组成,限位块302的结构设置为与限位凹槽101的结构相配合,导杆303的前端共轴线设置于限位块302上,两锁死杆304与传动机构305均设置于导杆303上。

限位块302与限位凹槽101的两侧壁相接触的位置均设置为平面,以避免磨损对限位造成的影响。

传动机构305设置为由固定部分306和手柄307组成,固定部分306设置于导杆303上,手柄307与固定部分306铰接设置,且该手柄307可90度旋转,以实现对限位锁死机构301的控制。

横梁30的内腔还设置两导向块308。

导向块308均设置为包括一座椅插孔309、一锁死通孔310和一导向通孔,座椅插孔309竖直设置于导向块308上,锁死通孔310的中轴线设置为与座椅插孔309的中轴线垂直相交,且该锁死通孔310还设置为与锁死杆304相配合,导向通孔设置为与导杆303相配合,以保证儿童座椅的良好固定。

横梁30的外表面设置一凹槽,凹槽的结构设置为与手柄307的结构相配合,从而使得手柄307能够扣合于凹槽内,避免手柄307伸出横梁30的外表面易造成损坏,同时增强了横梁30的美观性。

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带儿童座椅的新型自行车车架,能够限制自行车转弯角度,以保证儿童安全乘坐于自行车前梁,且结构简单。当使用具有该车架的自行车时,若骑行者需要带儿童乘坐,则在横梁30上安装儿童座椅,使儿童座椅上的固定杆插入导向块308上的座椅插孔309中,然后使手柄307旋转到与横梁30的中轴线相平行的位置,通过手柄307将动力传递至固定部分306,从而带动导杆303沿着导向块308的导向通孔前滑,保证两锁死杆304水平插入锁死通孔310对固定杆锁死固定,此时,限位块302进入前叉10的外表面上的限位凹槽101中,转弯过程中限位凹槽101的两侧壁与限位块302的平面壁相接触,实现转弯角度的限制;若不带儿童乘坐,横梁30上不安装儿童座椅,拉动手柄307使其后滑,以带动锁死杆304退出锁死通孔310,从而保证限位块302未进入限位凹槽101中,此时转弯角度不受限位锁死机构301的限制,再将手柄307旋转到与横梁30的中轴线相垂直的位置,使手柄307扣合于凹槽中,防止其外伸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坏,同时避免对骑行者骑行的影响。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