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刹及其应用的电动三轮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94906阅读:4871来源:国知局
手刹及其应用的电动三轮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手刹及其应用的电动三轮车。



背景技术:

手刹,是一种设置在汽车或电动车上用于使车辆制动的装置。手刹与脚刹配合使用,增强对车辆的制动效果。

目前,公开号为20176832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手刹车结构,它包括刹车组件、手柄组件和刹车线,手柄组件包括手柄基座、手柄、调节头,手柄基座设有手柄孔,手柄为“L”形,长臂端装在手柄孔内,刹车线一端的穿过手柄基座前端的调节头,连接到手柄上;刹车组件包括刹车固定块、刹车轴、复位弹簧、缓冲弹簧和刹车滑块,刹车轴横置于刹车固定块的下部,刹车滑块中部用刹车螺栓固定于于刹车固定块的中部,刹车滑块下端卡在刹 车轴的后端,上部连接刹车线,刹车轴上设有缓冲弹簧和复位弹簧。

这种手刹在使用过程中,若驾驶者拉起手刹时的拉力过大,则容易对刹车线、复位弹簧、缓冲弹簧等由于施加了过大的力而造成刹车线被拉伤、弹簧受力过大难以复位至初始状态等情况,对手刹的伤害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手刹,其具有能够控制手刹拉起的最大程度、以防手刹被过大的拉力损伤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手刹,包括位于座位侧边的手柄组件、自手柄组件引出连接至车轮处的刹车线,所述手柄组件包括手持柄、位于踏板上的拉程限制框,所述拉程限制框包括与车体连接的框体、实现框体与车体相对转动连接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处设有用于限制框体转过角度的挡板。

如此设置,当拉起手刹时,常常会因为拉起手刹时的拉力过大而造成刹车线或其他连接部位损伤。拉程限制框能够有效防止此种情况发生。当手刹被拉起时,其运动方向向限制框背离车体一侧,当手刹被拉起一定高度时,抵触到拉程限制框的框体,故而受到限制,无法继续拉起,以防止拉伤连接结构。连接组件所提供的可转动结构由于缺少对框体的转动限位,故而框体在手刹未拉起的状态时,能够倒于手刹上,当手刹被拉起时,框体被手刹带起,如此能够减小手刹突然撞击到框体上的冲击力。挡板限制了框体所能转过的角度,使得手刹和框体抬起至一定高度时受到限制无法继续抬起,防止手刹拉程过大。

进一步设置:所述车体包括踏板,所述挡板垂直于踏板上。

如此设置,垂直设置在加工过程中便于加工,且垂直设置的框体和踏板之间的距离足够达到手刹抬起高度所产生的力对电动三轮车的制动效果。

进一步设置:所述连接组件包括铰接座、贯穿铰接座和拉程限制框的销轴。

如此设置,销轴能够实现铰接座和拉程限制框的相对转动连接,且销轴拆装方便,结构简单,适用于批量生产。

进一步设置:所述框体垂直固定连接于踏板上。

如此设置,框体直接连接于踏板上的设置精简了结构,在能够起到预期的限制手刹拉程的效果的同时,简化结构,便于修整,降低损坏几率。

进一步设置:所述框体包括与踏板连接位于手持柄两侧的支撑杆、连接两支撑杆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面向手持柄的一面设有缓冲层。

如此设置,当手刹拉起时,手刹与缓冲层接触,防止刚性冲击造成的损伤。

进一步设置:所述连接杆设置为矩形杆,所述手持柄背离刹车线的一端包设有防滑层,所述矩形杆面向防滑层的一面和面向踏板的一面连接处设有倒角。

如此设置,手刹上的防滑层能够防止拉动手刹时由于手汗而打滑;矩形杆若不设有倒角,则手刹与矩形杆的接触面积为棱边;设置为倒角后,手刹与矩形杆接触时即抵触于倒角所在平面上,增大了受力面积,减小局部受力压强。

进一步设置:所述连接杆与支撑杆之间通过弹性件连接。

如此设置,当手刹提起时,手刹上的冲击力被弹性件缓冲,起到保护连接杆和手刹的作用,同时也对手刹能够被拉起的高度有所增加,所增加的量即为弹簧弹性件受到冲击时的伸长量。

进一步设置: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为两端分别抵触于挡板和框体上的弹簧。

如此设置,当手刹被抬起时,手刹带动框体,框体挤压弹簧,使得拉起手刹时所需的力在拉动手刹的力的基础上加上弹簧变形所需的力,如此合力增大后,用同样的力,原本能够拉起的手刹高度有所降低,减小手刹被过分拉起的可能性。由于手刹是在挺稳之后用以防止后溜等情况的发生,故而手刹提起的快慢程度不会对安全性造成巨大影响。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为一端与挡板固定连接的弹性片,所述弹性片的另一端与框体之间存在间隙。

如此设置,弹性片能够起到与弹簧相同的作用的前提下,弹性片的外形相较于弹簧更简洁,结构简单的组成不易损坏或卡嵌杂物。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三轮车,其具有扳动手刹时手刹的拉程受到限制,以防过度拉动手刹造成连接部位损伤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电动三轮车,带有如上述的手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当车辆停稳,拉动手刹时,手刹所能被拉起的高度受到限制,防止过度拉紧后影响复位效果。同时手刹设置在踏板上,便于驾驶者随手使用,不必弯曲身体,防止头部伸出车辆距离过大造成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是电动三轮车和手刹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手刹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2中手刹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3中手刹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4中手刹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手柄组件;2、刹车线;11、手持柄;12、拉程限制框;121、框体;121-1、支撑杆;121-2、连接杆;122、连接组件;123、挡板;124、铰接座;125、销轴;3、踏板;4、缓冲层;5、防滑层;6、倒角;7、弹性件;71、弹簧;72、弹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手刹,如图2所示,包括手柄组件1和与手柄组件1相连的刹车线2。如图2所示,手刹安装在电动三轮车的踏板3上,踏板3是用来提供驾驶员放置双脚的部件,在踏板3的正中处安装手刹,如此当驾驶员弯腰拉起手刹时,驾驶员只需弯腰即可,不必侧过身体,防止驾驶员身体伸出车外后造成安全隐患。

如图2所示,在踏板3上还设有拉程限制框12,拉程限制框12设置为矩形框,包括两根与踏板3垂直固定连接的支撑杆121-1,在两支撑杆121-1背离踏板3的一端设有连接两支撑杆121-1的连接杆121-2。支撑杆121-1和连接杆121-2正好套设于手柄组件1的中部,使手柄组件1抬起时能够与之抵触。

如图2所示,手柄组件1包括用于被驾驶员拉动的手持柄11,手持柄11上抬时与连接杆121-2抵触的连接杆121-2上的那条棱边设置有倒角6,带倒角6处和与倒角6连接的两边均贴设有缓冲层4。

如图2所示,手持柄11上设有防止汗水打滑的防滑层5。

当拉起手刹的手持柄11时,手持柄11的抬起方向向着电动三轮车的前进方向。当拉起至一定高度,该高度能够满足拉紧刹车线2防止车轮后溜时,框体121对手持柄11起到限位作用,防止手持柄11继续上抬至损坏电动三轮车的情况发生。

实施例2:一种手刹,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拉程限制框12与踏板3之间通过连接组件122实现相对转动连接。

如图3所示,连接组件122包括与踏板3固定连接的铰接座124,一个铰接座124和拉程限制框12的框体121中靠近铰接座124的一根支撑杆121-1通过销轴125实现相对转动连接。框体121的两根支撑杆121-1分别对应一个铰接座124。在支撑杆121-1背离手柄组件1拉起的方向一侧设有挡板123,挡板123垂直固定连接于踏板3上。

初始状态时,框体121落于手柄组件1上,当拉起手刹时,手刹带动框体121上抬,直至框体121与挡板123抵触,框体121无法继续绕铰接座124转动,实现控制手刹拉起高度的目的。

实施例3:一种手刹,与实施例1或2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挡板123与支撑杆121-1之间设有弹性件7,弹性件7设置为弹簧71,弹簧71的两端分别与挡板123和支撑杆121-1固定连接。弹簧71的初始状态设置为将支撑杆121-1与挡板123限位为两者之间呈角度设置,当手持柄11抬起时,弹簧71压缩所需的力增大了抬起手持柄11所需的力,防止驾驶员用力过大拉伤手刹。

实施例4:一种手刹,与实施例1或2或3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挡板123与支撑杆121-1之间的弹性件7设置为弹性片72。弹性片7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挡板123上,另一端靠近支撑杆121-1处,与支撑杆121-1之间存在微小间隙。手持柄11被抬起时,抵触于弹性片72上,弹性片72被压缩所需的弹力增大了抬起手持柄11所需的力,防止驾驶员用力过大拉伤手刹。

实施例5:如图1所示,一种电动三轮车,带有上述的手刹。

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