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承载式E字型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95211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承载式E字型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承载式E字型车,特别涉及一种承载式E字型物料转运车。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对于物料转运的车辆结构形式多样;但是,大多数牵引物料转运车辆均是采用斗式结构,每节无法自如地进行单独运输,或是自动化程度较低,浪费大量人力,搬运效率极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搬运车辆结构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承载式E字型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措施

一种承载式E字型车,包括E型车主架体、球头式后牵引机构、E型车抬升机构,所述的E型车主架体尾端设置球头式后牵引机构,E型车主架体前端通过转轴结构活动设置有球头式前牵引机构;同时,E型车主架体框架内部中部位置设置有E型车抬升机构;其中,E型车主架体底部前后两端均设置有脚轮;

所述的E型车抬升机构由E型车抬升板、抬升机构主腔体、导向架机构、限位行程开关、抬升支撑架、电动液压升降单元、限位开关构成,其中,抬升机构主腔体尾端与E型车主架体内侧相连接,抬升机构主腔体内部两侧通过若干导向架机构活动设置有抬升支撑架;抬升支撑架顶部设置有E型车抬升板,与此同时,抬升支撑架与抬升机构主腔体内部设置的电动液压升降单元相连接;其中,抬升支撑架两侧均设置有限位安装结构与限位开关;此外,E型车抬升板前端顶部两侧均设置有小车限位挡块;

所述的E型车抬升机构尾端设置有上升感应板,E型车抬升机构前端设置有下降脚踏板;

所述的承载式E字型车对应设置有物料小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装置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本专利装置可将多个E型车在牵引机构相互连接的情况下,由电动牵引车牵引,外形形似一列小火车;达到运转物料的多品种、多批次、小批量配送的目的,有效节省人力;同时,本专利装置的单个承载式E字型车与物料车小车配合使用,实现自动化升降,使用方便、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结构承载式E型车内部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结构承载式E型车内部结构俯视体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承载式E型车与物料车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牵引车牵引多辆承载式E型车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承载式E字型车,如图1所示,包括E型车主架体1、球头式后牵引机构2、E型车抬升机构3,所述的E型车主架体1尾端设置球头式后牵引机构2,E型车主架体1前端通过转轴结构活动设置有球头式前牵引机构7;同时,E型车主架体1框架内部中部位置设置有E型车抬升机构3;其中,E型车主架体1底部前后两端均设置有脚轮。在专利实际实施过程中,首先,如图1、图2、图3所示,所述的E型车抬升机构3由E型车抬升板6、抬升机构主腔体8、导向架机构10、限位行程开关11、抬升支撑架12、电动液压升降单元13、限位开关14构成,其中,抬升机构主腔体8尾端与E型车主架体1内侧相连接,抬升机构主腔体8内部两侧通过若干导向架机构10活动设置有抬升支撑架12;抬升支撑架12顶部设置有E型车抬升板6,与此同时,抬升支撑架12与抬升机构主腔体8内部设置的电动液压升降单元13相连接;其中,抬升支撑架12两侧均设置有限位安装结构与限位开关14;此外,E型车抬升板6前端顶部两侧均设置有小车限位挡块4,通过E型车抬升机构3实现自动化升降,省时省力;其次,如图1、图2所示,所述的E型车抬升机构3尾端设置有上升感应板9,E型车抬升机构3前端设置有下降脚踏板5,通过感应开关机构实现自动升降控制;最后,如图4所示,所述的承载式E字型车对应设置有物料小车15,通过对物料小车15实现自动升降方式进而实现物料自由运输,极大方便使用者。本专利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如图1、图2、图5所示,首先,将物料小车15推进E型车主架体1内部并撞击上升感应板9,进而抬升机构主腔体8内设置的电动液压升降单元13获得抬升信号并通过抬升支撑架12将E型车抬升板6抬升至一定高度,同时,通过抬升机构主腔体8内设置的限位开关14控制其上升高度,并最终使得物料小车15小车脚轮离地;其次,如图5所示,可将多个承载式E型车在球头式后牵引机构2与球头式前牵引机构7相互连接的情况下,并通过电动牵引车牵引,外形形似一列小火车,达到物料的多品种、多批次、小批量配送,有效节省人力;当所运送物料到达指定配料区后,配送员踩下下降脚踏板5,抬升机构主腔体8设置的电动液压升降单元13获得下降信号,并通过抬升支撑架12将E型车抬升板6下降至一定高度,最终使得物料小车15与地面重新接触,拉出满载配料的物料小车15;与此同时,上升感应板9复位,此时推入卸完货的空物料小车15,撞击上升感应板9并回复到初始状态,E型车抬升板6抬升,继续送往下个配送点,以此达到循环配送,实现自动化升降,使用方便、省时省力。

本领域内普通的技术人员的简单更改和替换都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