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防护作用的电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8621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具有防护作用的电动车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防护作用的电动车。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车已成为很多人上下班以及其他活动的重要代步工具,但现有电动车仍然存在下述几个较为明显的安全隐患,使人们在使用电动车的过程中,易受到伤害:骑行电动车摔倒时,通常是往左边或右边倾倒,骑车人摔倒时,骑车人的手、肘和膝盖是最易受到冲击的部位。当电动车倾倒后,由于电动车的惯性作用,易导致骑车人被电动车拖行,对骑车人的身体造成更严重的擦伤,骑车人在夜间骑行时,尤其是在穿过照明情况不佳,又未设置红绿灯的路口时,横向驶来的车辆往往难以注意到骑车人,易引发意外的发生。

因此,目前亟需一种能保护骑车人安全,减少及避免受伤,提高骑车人安全系数的电动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防护作用的电动车,在电动车上安上第一L形杆、第二L形杆和防护板,使骑车人在摔倒时或被电动车拖行时,骑车人的身体不会直接倒在坚硬的地面上,而是在具有良好缓冲撞击力的防护板上,保护骑车人的身体不受伤害,同时设置反光层,可以增加电动车的能见距离,大大提高骑车人的安全系数。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具有防护作用的电动车,包括:

一对第一L形杆,其分别通过短杆端铰接于电动车架龙头支撑杆左侧靠上部位和电动车架龙头支撑杆右侧靠上部位,所述第一L形杆的长杆端设置有连接器,所述连接器为圆筒状结构,并可绕所述第一L形杆的长杆端的轴线旋转,所述连接器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

一对第二L形杆,其分别通过短杆端铰接于电动车架座椅支撑杆左侧靠上部位和电动车架座椅支撑杆右侧靠上部位,所述第二L形杆的长杆端设置第一盲孔,所述第一盲孔内壁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

防护板,其为半圆形板和长方形板上下拼接而成的板状结构,所述防护板中部形成中空圆筒形结构,并通过中空圆筒形结构套于所述第一L形杆或所述第二L形杆的长杆外表面,所述防护板内部设有多个圆柱状的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且每个第一空腔位于三个第二空腔组成的等边三角形的重心位置,所述第一空腔内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对防护板的作用力垂直于所述防护板表面,所述第二空腔填充有海绵;

其中,所述长方形板的长与所述半圆形板的直径相等,所述长方形板沿着竖直方向设置,所述半圆形板沿竖直方向朝向所述电动车车架倾斜30度角。

优选的是,所述防护板远离电动车车架的一侧表面还设有反光层。

优选的是,所述防护板的个数为四个,两个防护板分别套设在所述一对第一L形杆的长杆上,另外两个防护板分别套设在所述一对第二L形杆的长杆上。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L形杆的长杆与所述第二L形杆的长杆通过所述连接器连接后的长度等于所述电动车架龙头支撑杆与所述电动车架座椅支撑杆的水平间距。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L形杆的长杆端轴向设有第二盲孔,所述连接器伸入所述第二盲孔,并以可在所述第二盲孔内绕轴向旋转的方式设置,所述连接器伸入所述第二盲孔的端部形成第一环形凸起,所述第二盲孔的开孔处形成阻挡所述第一环形凸起的第二环形凸起。

优选的是,所述反光层由多个凸面反光部和多个凹面反光部拼接而成,所述凸面反光部和所述凹面反光部均为正方形,且每个凹面反光部的一条边均与一个凸面反光部的一条边相贴。

优选的是,所述防护板的最低点不低于电动车脚踏板所在的平面。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骑行电动车摔倒时,通常是往左边或右边倾倒,骑车人摔倒时,通过在电动车左右两侧设置一对第一L形杆和一对第二L形杆,并通过连接器连接,将骑车人护在两对L形杆所围成的围栏中间,在所述两对L形杆上套有防护板,骑车人摔倒时,其手、肘和膝盖等易受伤的部位不会直接与坚硬的地面撞击,而是倒在防护板上,达到缓冲撞击力的效果,保护骑车人的身体,减轻受伤害程度;

第二、两对L形杆的连接方式是通过连接器连接,方便骑车人上下电动车,且在连接器设置第一环形凸起,及所述第二盲孔的开孔处形成阻挡所述第一环形凸起的第二环形凸起,可以防止连接器的掉落,也方便骑车人连接两对L形杆;

第三、将防护板上端设置为半圆形板,并向骑车人倾斜30度角,可以防止防护板挡住骑车人两侧及斜前方的视线,方便骑车人在骑行电动车时随时观察电动车周边情况;

第四、将防护板设置成可拆卸的套于两对L形杆上,拆卸和安装均简易,且方便防护板的清洗和更换;

第五、弹簧是一种利用弹性来工作的机械零件,具有良好的缓冲撞击力的作用,但由于制作弹簧的材质质构较硬,如果人体直接撞击上去的伤害也较大,而海绵的弹性不如弹簧,但其质地柔软,因此通过弹簧和海绵的合理结合,将其制成防护板套于两对L形杆上,可以更好的缓冲人体与防护板的撞击力,同时减小撞击力对人体的伤害,这种结合好于全部放弹簧或者全部放海绵的效果;

如果骑车人已经摔倒,而电动车由于惯性作用继续将骑车人拖行,此时防护板可以使骑车人身体不直接在坚硬的地面拖行,而是有防护板保护,大大减轻不必要的伤害;

第六、在防护板外侧设置反光层,在夜间、雨雪天气、无路灯、视线不清、疲劳等识别能力差的情况下,能增强骑车人在各种视线不良环境中的能见度,易让横向驶来的车辆注意到骑车人,达到提醒的效果,进而防止意外的发生。

第七、反光层由多个凸面反光部和多个凹面反光部拼接而成,凹面可以将入射光线聚集并反射,凸面可以反射角度更广的入射光,两者结合起来,可以增大反射光的强度和角度,与平面反光层比,显著增强能见度,引起人们视觉上的注意,夜间能见距离增大,大大提高了骑车人的安全系数。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护板的竖直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防护作用的电动车,包括:

一对第一L形杆1,其分别通过短杆端11铰接于电动车架龙头支撑杆4左侧靠上部位和电动车架龙头支撑杆4右侧靠上部位,所述第一L形杆1的长杆端12设置有连接器13,所述连接器13为圆筒状结构,并可绕所述第一L形杆1的长杆端12的轴线旋转,所述连接器13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

一对第二L形杆2,其分别通过短杆端21铰接于电动车架座椅支撑杆5左侧靠上部位和电动车架座椅支撑杆5右侧靠上部位,所述第二L形杆2的长杆端22设置第一盲孔,所述第一盲孔内壁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

防护板3,其为半圆形板31和长方形板32上下拼接而成的板状结构,所述防护板3中部形成中空圆筒形结构,并通过中空圆筒形结构套于所述第一L形杆1的长杆端12或所述第二L形杆2的长杆端22外表面,所述防护板3内部设有多个圆柱状的第一空腔34和第二空腔35,且每个第一空腔34位于三个第二空腔35组成的等边三角形的重心位置,所述第一空腔34内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对防护板3的作用力垂直于所述防护板3表面,所述第二空腔35填充有海绵;

其中,所述长方形板32的长与所述半圆形板31的直径相等,所述长方形板32沿着竖直方向设置,所述半圆形板31沿竖直方向朝向所述电动车车架倾斜30度角。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一对第一L形杆1可以通过短杆端11绕电动车架龙头支撑杆4在竖直方向上旋转,一对第二L形杆2可以通过短杆端21绕电动车架座椅支撑杆5在竖直方向上旋转,防护板3通过所述中空圆筒形结构分别套于两对L形杆上,当两对L形杆向上旋转至其长杆端在一条直线上时,通过连接器13与第二盲孔连接,形成了一个将骑车人围在中心的围栏;

所述防护板3上端为半圆形板31,并向骑车人倾斜30度角,可以防止防护板3挡住骑车人两侧及斜前方的视线,方便骑车人在骑行电动车时随时观察电动车周边情况;

弹簧是一种利用弹性来工作的机械零件,具有良好的缓冲撞击力的作用,但由于制作弹簧的材质质构较硬,如果人体直接撞击上去的伤害也较大,而海绵的弹性不如弹簧,但其质地柔软,因此通过弹簧和海绵的合理结合,将其制成防护板3套于两对L形杆上,可以更好的缓冲人体与防护板3的撞击力,同时减小撞击力对人体的伤害,这种结合好于全部放弹簧或者全部放海绵的效果。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防护板3远离电动车车架的一侧表面还设有反光层36。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防护板3表面加上反光层36,在夜间、雨雪天气、无路灯、视线不清、疲劳等识别能力差的情况下,能增强骑车人在各种视线不良环境中的能见度,易让横向驶来的车辆注意到骑车人,达到提醒的效果,进而防止意外的发生。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防护板3的个数为四个,两个防护板3分别套设在所述一对第一L形杆1的长杆端12,另外两个防护板3分别套设在所述一对第二L形杆2的长杆端22。

在此技术方案中,防护板3分别套在两对L形杆上,并且反光层36位于防护板3外侧。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L形杆1的长杆端12与所述第二L形杆2的长杆端22通过所述连接器13连接后的长度等于所述电动车架龙头支撑杆4与所述电动车架座椅支撑杆5的水平间距。

在此技术方案中,保证防护板3的上端达到一定高度,保护骑车人的手和肘。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L形杆1的长杆端12轴向设有第二盲孔,所述连接器13伸入所述第二盲孔,并以可在所述第二盲孔内绕轴向旋转的方式设置,所述连接器13伸入所述第二盲孔的端部形成第一环形凸起,所述第二盲孔的开孔处形成阻挡所述第一环形凸起的第二环形凸起。

在此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器13在所述第二盲孔内绕轴向旋转,可以使连接器13伸出或缩进,并通过设置第一环形凸起与第二环形凸起,防止连接器13从第一L形杆1的长杆端12伸出太多而脱落。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反光层36由多个凸面反光部和多个凹面反光部拼接而成,所述凸面反光部和所述凹面反光部均为正方形,且每个凹面反光部的一条边均与一个凸面反光部的一条边相贴。

骑车人骑行电动车时,车身不会一直处于垂直状态,往往是左右偏移或左右倾斜的,如此会带动反光层36处于不利反射光线的位置,因此在此技术方案中,反光层36设置成由多个凸面反光部和多个凹面反光部拼接而成,凹面可以将入射光线聚集并反射,凸面可以反射角度更广的入射光,两者结合起来,可以增大反射光的强度和角度,与普通反光层比,显著增强能见度,引起人们视觉上的注意,夜间能见距离增大,大大提高了骑车人的安全系数。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防护板3的最低点不低于电动车脚踏板所在的平面。

在此技术方案中,保证骑车人的腿部处于防护板3的保护范围内。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