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80162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童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儿童推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儿童推车,包括具有展开位置与折叠位置的推车车架、设置于推车车架底部的前轮组件和后轮组件、用于将推车车架锁定于展开状态下的锁定机构、设置在推车车架上的座位机构。现有技术中,当座位机构设置在儿童推车上时,儿童推车不能够折叠,或者折叠后的体积较大,不便于携带及存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折叠方便且折叠后体积较小的儿童推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儿童推车,包括具有展开和折叠状态的推车车架、设置在所述推车车架的底前部的前轮组件、设置在所述推车车架的底后部的后轮组件、用于将所述推车车架锁定在展开状态下的锁定机构、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推车车架上的第一座位机构,所述推车车架包括前支架、后支架、推杆和连杆,所述前支架的上部与所述后支架的上部通过第一轴相转动连接,所述推杆的下部与所述后支架的上部通过第二轴相转动连接,所述连杆的一端部与所述推杆通过第三轴相转动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部与所述前支架的上部通过第四轴相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座位机构包括一端部通过第五轴相转动连接的座杆和靠背杆,所述座杆与所述后支架通过第六轴相转动连接,所述靠背杆与所述前支架通过第七轴相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座位机构设置在所述推车车架上时,所述推车车架能够折叠,折叠时,下压所述推杆使所述推杆向下翻转与所述后支架靠拢,驱使所述后支架向前翻转与所述前支架靠拢,通过连杆带动所述前支架向后翻转与所述后支架靠拢,并驱使所述靠背杆和所述座杆相向翻转靠拢。

优选地,当所述儿童推车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靠背杆位于所述座杆的前方,儿童坐立在所述第一座位机构上面朝后。

优选地,当所述儿童推车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靠背杆位于所述后支架的前方,且所述靠背杆与所述后支架相平行设置。

优选地,当所述儿童推车处于展开状态时,在所述前支架上,所述第一轴位于所述第四轴的下方,且位于所述第七轴的上方,在所述后支架上,所述第一轴位于所述第二轴的下方,且位于所述第六轴的上方,在所述推杆上,所述第二轴位于所述第三轴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儿童推车还包括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推车车架上的第二座位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座位机构包括上围框和下围框,所述上围框的下部与所述下围框的上部相转动连接,当所述第二座位机构设置在所述推车车架上时,所述第二座位机构能够折叠,且所述推车车架也能够折叠。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座位机构位于所述第一座位机构的上方。

进一步地,儿童坐立在所述第二座位机构内面朝前。

优选地,所述前支架、所述后支架、所述推杆和所述连杆形成四连杆机构,所述锁定机构设置在所述四连杆机构中任意相转动连接的两个部件之间。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的儿童推车结构简单,折叠操作方便,折叠后的体积较小,便于携带及存放。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儿童推车在展开状态下的立体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儿童推车在展开状态下的侧视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儿童推车在半折叠状态下的立体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儿童推车在半折叠状态下的侧视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儿童推车在折叠状态下的立体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儿童推车在折叠状态下的侧视图。

其中:1、推车车架;11、前支架;12、后支架;13、推杆;14、连杆;2、前轮组件;3、后轮组件;41、第一轴;42、第二轴;43、第三轴;44、第四轴;45、第五轴;46、第六轴;47、第七轴;5、第一座位机构;51、座杆;52、靠背杆;6、第二座位机构;61、上围框;62、下围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如图1~图6所示,该儿童推车包括具有展开和折叠状态的推车车架1、设置在推车车架1的底前部的前轮组件2、设置在推车车架1的底后部的后轮组件3、用于将推车车架1锁定在展开状态下的锁定机构。

推车车架1包括前支架11、后支架12、推杆13和连杆14,前支架11从前向后向上倾斜设置,前轮组件2安装在前支架11的下部,后支架12从后向前向上倾斜设置,后轮组件3安装在后支架12的下部,前支架11的上部与后支架12的上部通过第一轴41相转动连接,推杆13的下部与后支架12的上部通过第二轴42相转动连接,连杆14的一端部与推杆13通过第三轴43相转动连接,连杆14的另一端部与前支架11的上部通过第四轴44相转动连接。这样,前支架11、后支架12、推杆13和连杆14之间就形成一个四连杆机构。

当儿童推车处于展开状态时,在前支架11上,第一轴41位于第四轴44的下方,在后支架12上,第一轴41位于第二轴42的下方,在推杆13上,第二轴42位于第三轴43的下方。

锁定机构可设置在前支架11、后支架12、推杆13和连杆14之间所形成的四连杆机构中任意相转动连接的两个部件之间,锁定机构的具体结构均不是本专利所要保护的技术要点,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结构。

该儿童推车还包括可拆卸地设置在推车车架1上的第一座位机构5和第二座位机构6,第一座位机构5和第二座位机构6可同时设置在推车车架1上使用,此时该儿童推车便成为双人儿童推车,当然,第一座位机构5和第二座位机构6也可各自独立设置在推车车架1上使用,此时该儿童推车便成为单人儿童推车。

当第一座位机构5和第二座位机构6同时设置在推车车架1上使时,第一座位机构5设置在第二座位机构6的下方,儿童坐立在第一座位机构5和第二座位机构6内时的面部的朝向的方向相反,这样,可使坐立在第一座位机构5和第二座位机构6内的儿童互不影响。本实施例中,儿童坐立在第一座位机构5内面朝后,儿童坐立在第二座位机构6内面朝前。

具体的,第一座位机构5包括座杆51和靠背杆52,座杆51和靠背杆52的一端部通过第五轴45相转动连接,座杆51与后支架12通过第六轴46相转动连接,靠背杆52与前支架11通过第七轴47相转动连接。这样,前支架11、后支架12、座杆51和靠背杆52之间也形成一个四连杆机构。当推车车架1处于展开状态时,在前支架11上,第七轴47位于第一轴41的下方,在后支架12上,第六轴46位于第一轴41的下方。

当儿童推车处于展开状态时,靠背杆52位于座杆51的前方,也位于后支架12的前方,且靠背杆52与后支架12相平行设置,这样使得该儿童推车的外形美观。

当锁定机构将推车车架1锁定在展开状态时,同时,锁定机构将第一座位机构5的位置也锁定。当第一座位机构5设置在推车车架1上时且锁定机构解锁后,第一座位机构5可随推车车架1的折叠同步折叠。

第二座位机构6可拆卸地设置在推杆13上。第二座位机构6包括上围框61和下围框62,上围框61的下部与下围框62的上部相转动连接,上围框61与推杆13相可拆卸地连接。当第二座位机构6设置在推车车架1上时,第二座位机构6能够折叠,且推车车架1也能够折叠。

当第一座位机构5和第二座位机构6同时设置在推车车架1上,该儿童推车处于展开状态时,锁定机构同时将推车车架1和第一座位机构5的位置锁定,如图1和图2所示。

当该儿童推车在图1和图2所示状态下折叠时,先折叠第二座位机构6,折叠时,使下围框62绕下围框62与上围框61的转动连接点向上翻转与上围框61靠拢在一起,如图3和图4所示;然后,使锁定机构解锁后,下压推杆13,推杆13协同折叠后的第二座位机构6绕第二轴42向下翻转与后支架12靠拢,在此过程中同时驱使后支架12绕第一轴41向前翻转与前支架11靠拢,并通过连杆14带动前支架11绕第一轴41向后翻转与后支架12靠拢,并使得靠背杆52和座杆51绕第五轴45相向翻转靠拢,直至前支架11、后支架12、推杆13、连杆14、座杆51和靠背杆52紧密靠拢在一起,最终折叠如图5和图6所示。在儿童推车的整个折叠过程中,前轮组件2和后轮组件3始终撑立于地面,使得该儿童推车的折叠操作非常方便,同时,该儿童推车折叠后结构紧凑,体积小,便于携带及存放。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