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壳转运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01101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稻壳转运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农业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稻壳转运车。



背景技术:

在稻米加工环节会产生大量的稻壳等副产物。这些稻壳质地较轻,但是却非常占用空间。因此,通常要及时将其转走。传统的对稻壳进行转移的方式是人工将稻壳转移到盛放稻壳的车上,然后运走。这种方式效率低,需要的人手较多,因此人力成本也较高。并且由于稻壳较为廉价,如果采用大型机械爪将稻壳转运到车上,那么采购机械的费用较高,对于企业来说也同样不合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粮食的稻壳转运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高效、价廉的稻壳转运车。

一种稻壳转运车包括车厢、出料管、风机、至少一个进料管,所述车厢的上端敞开并与出料管的一端连接,出料管的另一端与风机的出风口连接,风机设有与进料管数量相同的进风口,风机的进风口与进料管的一端连接,进料管的另一端插入到稻壳堆中,以将稻壳通过风机吸入到车厢中;所述车厢的前端设有牵引挂件,以使稻壳转运车与牵引设备固定连接,车厢的底部设有行走轮,以在牵引设备的拉动下前进,车厢的后端设有安放风机的支撑架。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稻壳转运车通过风机将稻谷吸入转运车中,高效省力,稻壳转运车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因此经济性较好。稻壳转运车的若干进料管可供一人或多人同时使用,提高转运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稻壳转运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稻壳转运车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风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风机壳体和风叶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稻壳转运车10、车厢20、牵引挂件201、行走轮202、支撑架203、车骨架204、车底板2041、骨架立柱2042、第一横向框架2043、第二横向框架2044、前挡板205、后挡板206、侧挡板207、活动门208、锁扣组件209、挡块2091、基座2092、出料管30、风机40、驱动电机401、风机组件402、风机壳体403、第一壳体4031、第二壳体4032、小圆面4033、大圆面4034、转盘4021、叶片4022、空心圆盘4023、进料管50、防尘罩60、v型骨架601、防尘网602、门板起吊装置70、牵引绳701、定滑轮702、挂钩70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请参看图1、图2,稻壳转运车10包括车厢20、出料管30、风机40、至少一个进料管50,所述车厢20的上端敞开并与出料管30的一端连接,出料管30的另一端与风机40的出风口连接,风机40设有与进料管50数量相同的进风口,风机40的进风口与进料管50的一端连接,进料管50的另一端插入到稻壳堆中,以将稻壳通过风机40吸入到车厢20中;所述车厢20的前端设有牵引挂件201,以使稻壳转运车10与牵引设备固定连接,车厢20的底部设有行走轮202,以在牵引设备的拉动下前进,车厢20的后端设有安放风机40的支撑架。

由于稻壳质地较轻,因此进料管50中产生的负压能够使稻壳被吸入进料管50中,从而通过风机40和出料管30进入车厢20。工作人员只需像消防员一样握住进料管50即可转运稻壳,非常轻松方便。稻壳转运车10设置了至少一个进料管50,可以满足一人或多人同时往车厢20中转运稻壳,效率非常高。稻壳转运车10的结构比较简单,除车厢20之外,主要部件只有风机40,因此制造成本较低。车厢20的前端设有牵引挂件201,可与机动车等牵引设备连接。由于车厢20较轻,因此在特殊情况下,还可以用人力或牲口拖动,适应性较强。

进一步的,所述风机40包括驱动电机401、风叶组件402、风机壳体403,驱动电机401和风机壳体403设置在支撑架上,风叶组件402设置在风机壳体403中,风叶组件402与驱动电机401的转轴固定连接,请参看图3,所述风叶组件402包括转盘4021、若干叶片4022、用于保护叶片4022的空心圆盘4023,转盘4021与驱动电机401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叶片4022的一端与转盘4021固定连接,叶片4022的另一端与空心圆盘4023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请参看图4,所述风机壳体403包括第一壳体4031和第二壳体4032,第一壳体4031和第二壳体4032通过法兰盘固定连接,第一壳体4031为圆柱状,所述第一壳体4031的侧壁上开设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为风机壳体403的出风口,第一壳体4031一侧的圆面设有第二通孔且该圆面与第二壳体4032固定连接,第二壳体4032为球带体,第二壳体4032的小圆面4033设有与第一壳体4031的第二通孔直径相同的第三通孔,第二壳体4032的小圆面4033与第一壳体4031通过法兰盘固定连接,且第二通孔与第三通孔相正对,风机壳体403的进风口设置在第二壳体4032的大圆面4034上。

所述球带体是指球体被两个平行的截面所截剩下的部分,并且该部分在同一半球体上。小圆面4033是指球带体的一端的较小的圆面,大圆面4034是指球带体的另一端的较大的圆面。当稻壳从风机壳体403的进风口进入后,球带体的侧壁能够起到缓冲稻壳飞入速度的作用,从而减小稻壳对风叶组件造成的冲击和磨损,也更有利于稻壳改变运动方向,以方便从风机壳体403的出风口转出。同时在稻壳从多个进风管进入风机壳体403的瞬间,稻壳在风机壳体403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靠近进风管的稻壳密集,远离进风管的稻壳稀疏。由于风叶组件402的叶片4022之间的间隙较小,密集的稻壳就可能会对风叶组件402造成瞬间的堵塞,影响风机的正常运行。球带体的弧形的侧壁能够在缓冲过程中能够改变稻壳飞入的方向,从而使稻壳混合更均匀,更不容易使稻壳堵塞在叶片4022之间的间隙中。

本发明的稻壳转运车10的风叶组件402除了通过驱动电机401带动之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柴油机等驱动件带动风叶组件402。

如果没有空心圆盘4023,稻壳被风机40吸入后容易与风机40的叶片4022产生摩擦,长时间运行后,叶片4022容易磨损;同时风机40组件在转动过程中,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叶片4022在转盘4021上会发生开裂的隐患,空心圆盘4023与叶片4022固定连接后,叶片4022在受到离心力时,转盘4021和空心圆盘4023都能够起到束缚的作用,因此叶片4022更不容易发生开裂。

稻壳被风机40吸入车厢20后,由于惯性以及浮力的原因,部分稻壳、微粒等会从车厢20的上端冲出。如此会使工作人员的作业环境变得较为恶劣。因此,进一步的,所述车厢20的上端设有防尘罩60,所述防尘罩60包括v型骨架601、防尘网602,所述防尘网602覆盖在v型骨架601上并与v型骨架601固定连接,所述v型骨架601的宽度和车厢20的宽度相同,v型骨架601的长度与车厢20的宽度相同,v型骨架601的两端与车厢20的上端固定连接。

防尘网602会将车厢20内漂浮的稻壳、微粒等阻挡下来,从而改善工作人员的作业环境。

进一步的,所述车厢20包括车骨架204、前挡板205、后挡板206、侧挡板207、至少一个活动门208、至少一个用于锁定活动门208的锁扣组件209,所述车骨架204的前端与前挡板205固定连接,车骨架204的后端与后挡板206固定连接,车骨架204的两侧的上端与侧挡板207固定连接,车骨架204的两侧的中端与活动门208铰接,且活动门208位于侧挡板207的下方,车骨架204的两侧的下端与锁扣组件209固定连接,所述车骨架204包括车底板2041、若干骨架立柱2042、第一横向框架2043、第二横向框架2044,所述骨架立柱2042的下端与车底板2041固定连接,骨架立柱2042的中端与第一横向框架2043固定连接,骨架立柱2042的上端与第二横向框架2044固定连接,所述车底板2041的两侧与锁扣组件209固定连接,第一横向骨架与活动门208铰接,第二横向骨架与v型骨架601固定连接,前挡板205、后挡板206、侧挡板207、活动门208围成一个上端敞开的半封闭腔室,以盛放稻壳。

当稻壳需要从车厢20中转移出去时,就打开活动门208。由于活动门208位于车厢20的下侧,因此无论是打开活动门208还是用工具将稻壳转出都比较方便。

进一步的,请参看图5,所述锁扣组件209包括挡块2091、基座2092,所述挡块2091的一端与车底板2041的侧壁铰接,挡块2091的另一端与基座2092卡合连接,且挡块2091与基座2092卡合连接后,挡块2091的最高点超出车底板2041的上边沿,以将活动门208卡紧,所述基座2092上设有与挡块2091相匹配的卡槽,以使挡块2091卡入基座2092的卡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锁扣组件209为插销。

进一步的,所述锁扣组件209为搭扣。

进一步的,所述稻壳转运车10还包括门板起吊装置70,所述门板起吊装置70包括牵引绳701、定滑轮702、挂钩703,所述牵引绳701的一端与活动门208的下端固定连接,牵引绳701的另一端经过定滑轮702导向与挂钩703连接,定滑轮702设置在骨架立柱2042的上端,挂钩703设置在骨架立柱2042的下端,以将活动门208吊起。

在一较佳实施方式中,牵引绳701的一端设有套环,套环套设在挂钩703上,当活动门208需要放下时,就把套环从挂钩703上取出。

在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牵引绳701的一端系在挂钩703上,当活动门208需要放下时,就把牵引绳701从挂钩703上解开。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