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车架及其五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96868发布日期:2019-04-23 21:35阅读:1707来源:国知局
自行车车架及其五通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与自行车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可装设压缩气瓶的自行车车架及其五通。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保的重视、及政府对于节能减碳的推行,造就了自行车骑乘运动再次盛行。然而,自行车骑乘运动或竞赛中,骑乘者最担心遇见的问题,在于自行车于骑乘时遇到车胎爆胎或是消气导致无法继续骑乘的情况。

因此,不少骑乘者为避免上述情况发生,于骑乘运动或竞赛时,通常会一并携带打气筒以及自行车车胎的内胎或是补胎片,从而在车胎爆胎或是消气时可实时修补或更换。

然而,一般打气筒不仅打气效率过慢且体积庞大,不仅会造成骑乘者携带不易与负担,且也会导致换胎或补胎作业过于冗长。因此,有业者将充气所需的气体压缩存放至一压缩气瓶中,如此一来,当使用者补好或更换完内胎时,仅需将压缩气瓶的瓶口对准气嘴后开封,压缩气瓶内所存放的压缩空气即可快速充饱内胎,除可减少骑乘者骑乘时的负重负担外,也可大幅降低补胎或换胎的作业时间。但是,上述的压缩气瓶由于体积与重量大幅地缩小,而使得骑乘者携行时容易因疏忽而遗落、或是要在耗时寻找,而造成使用上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车架及其五通,可直接供至少一压缩气瓶装设于其上,进而达到便于携行与使用便利的目的。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行车的车架具有一头管、一连接组件、一五通及两个后下叉杆;该连接组件分别连接该头管与该五通,且以该自行车的前进方向而言,该头管位于该五通的前侧;另外,该两个后下叉杆的一端分别连结于该该五通上,且以该自行车的前进方向而言,该等后下叉杆位于该五通的后侧;该五通设置有至少一结合孔,用以供至少一压缩气瓶的瓶口结合而使该压缩气瓶固定于该车架上,且固定后的该压缩气瓶位于该五通的后侧。

依据上述构思,本发明还提供有一种自行车车架的五通,该车架包含有一头管、一连接组件及两个后下叉杆,且该连接组件一端连接该头管;该五通用以供与该连接组件的另一端、以及该两个后下叉杆连接,且连接后以该自行车的前进方向而言,与该连接组件连接的该头管位于该五通的前侧,而该等后下叉杆则位于该五通的后侧;该五通设置有至少一结合孔,用以供至少一压缩气瓶的瓶口结合而使该压缩气瓶固定于该车架上,且固定后的该压缩气瓶是位于该五通的后侧。

依据上述构思,该结合孔供该至少一压缩气瓶的瓶口结合后,以该自行车骑乘时状态而言,固定后的该压缩气瓶的部分部位位于该五通与该两个后下叉杆投影至地面所围绕的范围内。

依据上述构思,该压缩气瓶的瓶口周围具有螺纹,且该结合孔的孔壁上具有对应的螺纹,使该结合孔可供该压缩气瓶的瓶口螺合。

依据上述构思,该至少一结合孔设置于该五通于该两个后下叉杆之间的部位上。

依据上述构思,该五通具有间隔设置的一第一结合臂以及一第二结合臂,而该两个下支杆连接于该五通的该第一结合臂与该第二结合臂上,且该至少一结合孔位于该第一结合臂与该第二结合臂之间。

依据上述构思,该第一结合臂的长度不等于该第二结合臂的长度。

依据上述构思,该第一结合臂沿一预定方向直线延伸,而该第二结合臂具有依序连接的一第一臂段以及一第二臂段,且该第一臂段与该第二臂段沿不同方向延伸。

依据上述构思,该第一结合臂与该第一臂段及该第二臂段沿不同方向延伸。

依据上述构思,该五通还包含有一挡杆位于该第一结合臂与该第二结合臂之间,而两端分别与该第一结合臂与该第二结合臂连接,且固定后的该压缩气瓶的部分部位位于该挡杆以及该第一结合臂与该第二结合臂所围绕的空间中。

依据上述构思,该五通具有一本体,且该五通用以供与该两个后下叉杆连接的部位通过少一连接端连接于该本体上;另外,该至少一结合孔设置于该本体上,且位于该至少一连接端与该本体连接处最外侧的等些端点所围设形成的区域中。

依据上述构思,该挡杆上具有至少一镂空部。

依据上述构思,该五通以金属、碳纤维、塑钢或其他塑料制成。

如此一来,通过上述的车架与五通的设计,压缩气瓶便可直接供装设于车架或五通上,进而达到使骑乘者便于携行与便利且快速使用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优选实施例的五通的立体图。

图2为优选实施例的五通的侧视图。

图3为优选实施例的五通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4为优选实施例的五通的本体的表面展开示意图。

图5为优选实施例的车架的立体图。

图6为优选实施例的车架的侧视图。

图7为优选实施例的车架的后视图。

图8为优选实施例的车架于五通处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本发明]

1五通

10本体

101贯孔102上结合部

103前结合部104结合孔

11第一结合臂

11a连接端p11端点p12端点

12第二结合臂121第一臂段122第二臂段

12a连接端p21端点p22端点

13挡杆131镂空部

2立管

3前上管

4前下管

5头管

6后上叉杆

7后下叉杆

200压缩气瓶

r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兹举一优选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后。请参图1至图3所示,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的自行车车架的五通1,该五通1于本实施例中是以金属材质一体成型制成,而使用金属材质的目的在于可使该五通1具有优选的物理强度,当然,除使用金属外,也可依需求改用碳纤维、塑钢或是其他塑料制成。

该五通1包含有一本体10、自该本体10延伸且间隔分离设置的一第一结合臂11与一第二两个结合臂12、以及位于该第一结合臂11与该第二结合臂12之间的挡杆13。该本体10上具有一贯孔101贯穿该本体10相反的两侧,而该本体10顶侧具有一上结合部102,且该本体10于该第一结合臂11及该第二结合臂12所在处相反的一侧具有一前结合部103。另外,该本体10于该第一结合臂11以及该第二结合臂12之间的部位上设有两个结合孔104,且于本实施例中,该两个结合孔104均为螺孔。更详而言之,该第一结合臂11与该第二结合臂12分别以一连接端11a、12a连接于该本体10上,且请参阅图4,该等结合孔104位于各该连接端11a、12a与该本体10连接处最外侧的端点p11、p21、p12、p22所围设形成的区域r中。

此外,该第一结合臂11沿一预定方向直线延伸,而该第二结合臂12具有依序连接的一第一臂段121以及一第二臂段122,该第一臂段121与该本体10连接,且该第一臂段121与该第二臂段122以及该第一结合臂11分别沿不同方向延伸,而通过第一臂段121与该第二臂段122的设计,该第二结合臂12呈现弯折的结构设计,且使得该第一结合臂11的长度不等于该第二结合臂12的长度,更详而言之,该第一结合臂11的长度短于该第二结合臂12。此外,该挡杆13两端分别与该第一结合臂11与该第二结合臂12的内侧连接,且该挡杆13上具有数个镂空部131,而可使该挡杆13在不影响其强度的条件下达到轻量化的效果。

续参阅图5至图7,利用上述的该五通与其他构件组成的车架后,骑乘者便可将两个压缩气瓶200直接设置于该车架上,且该压缩气瓶200的瓶口处如一般市售品般具有螺纹。更详而言之,前述的该车架除五通1外,还具有一立管2、一前上管3、一前下管4、一头管5、两个后上叉杆6及两个后下叉杆7。其中:

该立管2连接于该五通1的上结合部102,而使得该五通1位于该立管2的下段处,该前上管3与前下管4的一端分别连接于该头管5上,而另一端则分别连接于该立管2的上段处以及该五通1的前结合部103,且以自行车的前进方向而言,该头管5、该前上管3以及该前下管4位于该五通1的前侧。各该后上叉杆6及各该后下叉杆7的一端相互连结,另一端则分别连结于该立管2的上段处及该五通1的第一结合臂11以及该第二结合臂12,且以该自行车的前进方向而言,该等后上叉杆6及该等后下叉杆7位于该五通1的后侧。值得一提的是,于本实施例中,该立管2、该前上管3与该前下管4共同构成一连接组件而分别连接该五通1与该头管5以达到组成该车架前段的目的。当然,除上述的结构外,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选用仅前下管结构、或是仅前上管与立管的结构、也或是其他可行的结构做为连接该五通与该头管的连接组件来达到组成车架的目的。

如此一来,通过上述结合孔104及其所在位置的设计,骑乘者便可如图8所示,利用该两个压缩气瓶200瓶口的螺纹与结合孔104中的螺纹相配合,而将该两个压缩气瓶的瓶口200直接锁设于该五通1上,进而达利用该车架携行该等压缩气瓶200的目的。值得一提的是,复参阅图5可知悉,通过该第一结合臂11呈直线而该第二结合臂12呈弯折的结构设计,将可使得该第一结合臂11与地面的高度略高于该第二结合臂12与地面的高度,而使得骑乘者可通过该第一结合臂11与该第二结合臂12的高度差设计,快速且便利地将该压缩气瓶200锁设于该五通1、或是自该五通1上取下。

此外,请参阅图6,当该压缩气瓶200固定于该车架的五通上的后,固定后的该压缩气瓶200会位于该五通1的后侧并位于该第一结合臂11、该第二结合臂12与该两个后下叉杆7往地面投影所围绕的范围内,而使得该压缩气瓶200安装至该车架上后,该第一结合臂11、该第二结合臂12与该两个后下叉杆7将会位于该压缩气瓶200的两侧,藉以有效地避免两侧方向的外物去撞击该压缩气瓶200而导致该压缩气瓶200脱落的情况发生。

另外,固定后的该压缩气瓶200除位于该第一结合臂11、该第二结合臂12与该两个后下叉杆7往地面投影的范围内外,其部分部位也会落于该本体10、该挡杆13、该第一结合臂11与该第二结合臂12所围绕的空间中,进而利用该挡杆13挡抵被车胎卷起的物品,进而可大幅降低该压缩气瓶200遭卷起物打落的可能。

因此,综上所述可知悉,通过上述的该本体10的结合孔104、该挡杆13、该第一结合臂11与该第二结合臂12的结构设计,除可使得该压缩气瓶200可直接装设于该车架上达到便携的目的外,更可方便骑乘者安装或取用,并可确保该压缩气瓶200装设于车架后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最后,必须说明的是,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的五通结构中,也可设计为相互连接的结合臂,但只要将结合孔设置在被结合臂与本体连接处的最外侧的端点所围绕的区域中,也同属本案的设计理念。此外,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优选可行实施例而已,举凡应用本创作说明书及申请专利范围所为的等效变化,理应包含在本创作的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