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强型前副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08028发布日期:2018-09-21 23:26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汽车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加强型前副车架。



背景技术:

现有的前副车架的拖车处为竖立的,而在拖车时会产生巨大的拉力,往往这种拖车柱子会承受不住而导致断裂;另外,传统的轿车型的前副车架并不适用于微型货车等车型的使用,主要是由于承载力达不到要求。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前副车架,以满足由家用轿车转型成供微型货车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加强型前副车架。

一种加强型前副车架,包括前副车架本体,所述的前副车架包括前横梁、后横梁、左横梁、右横梁,所述的前横梁上设置有便于拖车的拖车杆,所述的前横梁、后横梁、左横梁、右横梁的连接处均设置有用于提高外界冲击力的加强板,所述的前横梁、后横梁、左横梁、右横梁上设置有数个用于与车体配合的衬套孔。

所述的加强板均设置有两块。

所述的拖车杆为有圆弧过渡提高抗拉力的u型。

所述的前横梁、后横梁、左横梁、右横梁的连接均采用全焊。

所述的前横梁、后横梁、左横梁、右横梁均为具有一定抗拉及抗及力的弯曲条板状。

所述的前横梁、后横梁、左横梁、右横的横截面均为弯曲的u型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u型的拖车杆替代传统的i型的拖车杆,抗拉性能强;在横梁的连接处采用全焊与加强板,保障了前副车架的抗拉及抗压性能,提高了前副车架的使用寿命,从而实现了由家用轿车转型成供微型货车的使用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发明进一步阐述。

如图1所示,一种加强型前副车架,包括前副车架本体,所述的前副车架包括前横梁7、后横梁5、左横梁6、右横梁4,所述的前横梁7上设置有便于拖车的拖车杆1,所述的前横梁7、后横梁5、左横梁6、右横梁4的连接处均设置有用于提高外界冲击力的加强板2,所述的前横梁7、后横梁5、左横梁6、右横梁4上设置有数个用于与车体配合的衬套孔3。

所述的加强板2均设置有两块。

所述的拖车杆1为有圆弧过渡提高抗拉力的u型,这种结构强拉强度高,不易断裂,从而在日常使用时满足拖车的使用需求。

所述的前横梁7、后横梁5、左横梁6、右横梁4的连接均采用全焊,这样能够避免在整体称重后出现断裂的现象,保证了整体的连接强度,取代了传统的前副车架采用局部焊的方式,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安全性。

所述的前横梁7、后横梁5、左横梁6、右横梁4均为具有一定抗拉及抗及力的弯曲条板状。

所述的前横梁7、后横梁5、左横梁6、右横梁4的横截面均为弯曲的u型状。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强型前副车架,包括前副车架本体,所述的前副车架包括前横梁、后横梁、左横梁、右横梁,所述的前横梁上设置有便于拖车的拖车杆,所述的前横梁、后横梁、左横梁、右横梁的连接处均设置有用于提高外界冲击力的加强板,所述的前横梁、后横梁、左横梁、右横梁上设置有数个用于与车体配合的衬套孔,本发明采用U型的拖车杆替代传统的I型的拖车杆,抗拉性能强;在横梁的连接处采用全焊与加强板,保障了前副车架的抗拉及抗压性能,提高了前副车架的使用寿命,从而实现了由家用轿车转型成供微型货车的使用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张同意;钟华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大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2.30
技术公布日:2018.09.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