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三轮车客货两用车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70791阅读:104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三轮车客货两用车厢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三轮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三轮车客货两用车厢。



背景技术:

电力作为一种环保,清洁,转换率高的重要的能源,广泛用于生产和生活,以电力为应用来驱动交通工具的更新换代,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的低碳发展,降低交通成本,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是世界各国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应用在电动城市公交车辆,厂矿电动运输车辆,电动城市环卫清洁车辆,工程,隧道,地铁施工专用车辆等诸多领域,电动三轮车是以电瓶为动力的拉货或拉人用的三轮运输工具,对于家用电动三轮车,用途往往较为多样,即会用来拉人也会用来拉货,但现有电动三轮车都不便于功能的切换,拉货用的三轮车车厢内没有设置座椅,不便于用来拉人,拉人用的三轮车设置有座椅,但又不方便用来拉货,限制了其使用范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安全可靠且拉货和载人功能可方便快速转换的电动三轮车客货两用车厢。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电动三轮车客货两用车厢,包括车厢底腔,所述车厢底腔上竖向连接有前挡板、右侧门、左侧门和后侧门,所述车厢底腔内依次设有第一转板、第一坐板、第二坐板和第二转板,所述第一转板和所述第二转板分别连接第一转杆,所述第一坐板的两侧和所述第二坐板的两侧分别通过第一支撑杆连接第二转杆,通过第二支撑杆连接第三转杆,所述第一转杆的两端、所述第二转杆的两端、所述第三转杆的两端分别连接连接杆,所述车厢底腔两侧设有调节腔,所述连接杆穿过所述调节腔连接于所述调节腔内壁上,与所述第一转杆连接的所述连接杆上设有第一从动轮,与所述第二转杆连接的所述连接杆上设有第二从动轮和第三从动轮,与所述第三转杆连接的所述连接杆上设有第四从动轮,所述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之间设有驱动轮,所述第一从动轮和所述第二从动轮均与所述驱动轮啮合,所述驱动轮连接调节杆,所述第三从动轮与所述第四从动轮通过链条传动连接。

在上述电动三轮车客货两用车厢中,进一步的,所述左侧门和所述右侧门位置相对,所述前挡板和所述后侧门位置相对,所述前挡板底部与所述车厢底腔固定连接,所述右侧门底部、所述左侧门底部和所述后侧门底部均与所述车厢底腔铰接,所述左侧门两侧和所述右侧门两侧均通过门扣勾分别与所述前挡板和所述后侧门连接。

在上述电动三轮车客货两用车厢中,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板靠近所述前挡板,所述第二转板靠近所述后侧门,所述第一转板、所述第一坐板、所述第二转板和所述第二坐板形成一平面。

在上述电动三轮车客货两用车厢中,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板、所述第二转板与所述第一转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分别与所述第一坐板和所述第二坐板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转杆、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第三转杆均固定连接。

在上述电动三轮车客货两用车厢中,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坐板下连接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与所述第二坐板下连接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呈镜像对称,所述第一转板下连接的第一转杆与所述第二转板下连接的第一转杆呈镜像对称。

在上述电动三轮车客货两用车厢中,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通过轴承与所述调节腔活动连接。

在上述电动三轮车客货两用车厢中,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板与所述第二转板的尺寸一致,所述第一坐板与所述第二坐板的尺寸一致。

在上述电动三轮车客货两用车厢中,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杆、所述第二转杆和所述第三转杆均为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至少为4个。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可通过旋转调节杆,使驱动轮转动从而驱动第一从齿轮和第二从齿轮转动,使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向上翻转,使第一坐板和第二坐板抬起形成座椅,反向旋转调节杆即可使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向下翻转,使第一坐板和第二坐板下移与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形成载货平面,切换简便快捷,实用性强。

2、本实用新型设有第一坐板和第二坐板,可根据乘客数量选择单独使用第一坐板作为座椅,第二坐板和第二转板可作载货使用,极大的增加了车厢的使用价值。

3、本实用新型设有与车厢底腔铰接的右侧门、左侧门和后侧门可实现三面开门,便于装货或上下乘客。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是应当知道,这些附图仅是为解释目的而设计的,因此不作为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定。此外,除非特别指出,这些附图仅意在概念性地说明此处描述的结构构造,而不必要依比例进行绘制。

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的车厢底腔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的车厢底腔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中的第一坐板和第二坐板抬起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前挡板、2.右侧门、3.左侧门、4.后侧门、5.车厢底腔、6.第一转板、7.第一坐板、8.第二坐板、9.第二转板、10.调节杆、11.第一转杆、12.第一支撑杆、13.第二转杆、14.第二支撑杆、15.第三转杆、16.调节腔、17.连接杆、18.轴承、19.第一从动轮、20.驱动轮、21.第二从动轮、22.第三从动轮、23.链条、24.第四从动轮、25.门扣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将以示例方式来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电动三轮车客货两用车厢的具体结构、特点和优点等,然而所有的描述仅是用来进行说明的,而不应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形成任何限制。此外,在本文所提及各实施例中予以描述或隐含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或者被显示或隐含在各附图中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仍然可在这些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物)之间继续进行任意组合或删减,从而获得可能未在本文中直接提及的本实用新型的更多其他实施例。另外,为了简化图面起见,相同或相类似的技术特征在同一附图中可能仅在一处进行标示。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电动三轮车客货两用车厢,包括车厢底腔5,车厢底腔5上竖向连接有前挡板1、右侧门2、左侧门3和后侧门4,车厢底腔5内依次设有第一转板6、第一坐板7、第二坐板8和第二转板9,第一转板6和第二转板9分别连接第一转杆11,第一坐板7的两侧和第二坐板8的两侧分别通过第一支撑杆12连接第二转杆13,通过第二支撑杆14连接第三转杆14,第一转杆11的两端、第二转杆13的两端、第三转杆15的两端分别连接连接杆17,车厢底腔5两侧设有调节腔16,连接杆17穿过调节腔16连接于调节腔16内壁上,与第一转杆11连接的连接杆17上设有第一从动轮19,与第二转杆13连接的连接杆17上设有第二从动轮21和第三从动轮22,与第三转杆15连接的连接杆17上设有第四从动轮24,第一从动轮19和第二从动轮21之间设有驱动轮20,第一从动轮19和第二从动轮21均与驱动轮20啮合,驱动轮20连接调节杆10,第三从动轮22与第四从动轮24通过链条23传动连接。

左侧门3和右侧门2位置相对,前挡板1和后侧门4位置相对,前挡板1底部与车厢底腔5固定连接,右侧门2底部、左侧门3底部和后侧门4底部均与车厢底腔5铰接,左侧门3两侧和右侧门2两侧均通过门扣勾25分别与前挡板1和后侧门4连接,第一转板6靠近前挡板1,第二转板9靠近后侧门4,第一转板6、第一坐板7、第二转板9和第二坐板8形成一平面,第一转板6、第二转板9与第一转杆11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杆12和第二支撑杆14分别与第一坐板7和第二坐板8活动连接,第一支撑杆12与第二转杆13、第二支撑杆14与第三转杆15均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杆12与第二支撑杆14平行设置,第一坐板7下连接的第一支撑杆12和第二支撑杆14与第二坐板8下连接的第一支撑杆12和第二支撑杆14呈镜像对称,第一转板6下连接的第一转杆11与第二转板9下连接的第一转杆11呈镜像对称,连接杆17通过轴承18与调节腔16活动连接,第一转板6与第二转板9的尺寸一致,第一坐板7与第二坐板8的尺寸一致,第一转杆11、第二转杆13和第三转杆15均为两个,第一支撑杆12和第二支撑杆14至少为4个。

具体工作过程为:当需要拉人时,可通过旋转车厢底腔5两侧的调节杆10使第一坐板7和第二坐板8抬起作为座椅,顺时针旋转靠近前挡板1的调节杆10,使驱动轮20转动,驱动轮20带动第一从动轮19和第二从动轮21转动,第一从动轮19带动连接杆17转动,与连接杆17连接的第一转杆11随之转动,带动与第一转杆11固定连接的第一转板6向上翻转,第二从动轮21转动带动连接杆17转动,与连接杆17连接的第二转杆13随之转动,连接杆17上的第三从动轮22与第二从动轮21通速转动,通过链条23传动,使第四从动轮24与第二从动轮21通速转动,第四从动轮24带动连接杆17转动,与连接杆17连接的第三转杆15随之转动,带动与第二转杆13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杆12和第三转杆15固定连接的第二支撑杆14转动,第一支撑杆12和第二支撑杆14由倾斜转动至竖直,使第一支撑杆12与第二支撑杆14铰接的第一坐板7逐渐抬起,形成座椅,调节第二坐板8与第一坐板7的方式相同,只需逆时针调节靠近后侧门4的调节杆10即可,抬起的第一坐板7和第二坐板8为前后两排,可供多人乘坐,当需要载货时,逆时针旋转靠近前挡板1的调节杆10,可使第一转板6向下翻转,第一坐板7下移,顺时针旋转靠近后侧门4的调节杆10,可使第二转板9向下翻转,第二坐板8下移了,使第一转板6、第一坐板7、第二坐板8和第二转板9形成载货平面,可将左侧门3和右侧门2与前挡板1连接的门扣勾25、左侧门3和右侧门2与后侧门4连接的门扣勾25打开,将左侧门3、右侧门2和后侧门4向下翻转,便于装货和上下乘客,当乘客数量较小时还可单独旋转靠近前挡板1的调节杆10,使第一转杆6向上翻转,第一坐板7抬起,可供乘客乘坐,而第二转板9和第二坐板8仍作为载货平面使用。

本实施例是一种安全可靠且拉货和载人功能可方便快速转换的电动三轮车客货两用车厢。

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