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车架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2734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后车架组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后车架组件。



背景技术:

后部下车体是车身后部承载受力的关键结构。进行后部下车体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后悬、油箱、排气管、制动管路、座椅等安装需求,还要考虑自身结构的工艺性,以及新型结构验证所需的时间成本、人力物力。如果能在某些部分保持与已有成熟结构共用,将会对缩短开发周期、保持车型快速更新起到积极的作用。

常见的一些车型结构方面有如下的特点:同平台的车型,车身结构差异较大,结构类型新,需要进行的验证成本较高。零件开发模具多,共用率低,一次性投入多。在底盘件共用,但是整车轴距、车身长度不同的条件下,后大梁等关键零件往往通过重新设计、重新进行完整的模具开发来满足功能要求。如图1-3所示,后部下车体与前地板在底部仅有一个前地板加强板纵梁与前地板连接支架形成闭合腔体,使车身前部向后的传力路径单一,同时还可能使后座椅前板局部刚度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后车架组件,其零件共用率高,项目开发周期短,减少生产成本,而且节省模具成本,能够提升局部刚度,改善后排座椅处振动,进而提高汽车NVH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后车架组件,包括第一后地板横梁、第二后地板横梁和两个纵向截面形状为“U”型的后大梁,所述第一后地板横梁固定连接于左右两侧的所述后大梁前端内侧,所述第二后地板横梁固定连接于左右两侧的所述后大梁中部内侧,所述第一后地板横梁、第二后地板横梁和两个所述后大梁之间形成“口”字型结构,后扭梁摆臂安装座焊合件、螺簧座焊合件和侧板分别固定于所述后大梁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后车架组件还可以是:

所述第一后地板横梁前端下部间隔平行设有至少两个前地板支架,所述前地板支架前端与前地板固定连接,所述前地板支架后端与所述第一后地板横梁固定连接。

所述前地板支架横向截面形状为“L”形,所述前地板支架上端部前侧面与所述第一后地板横梁后侧面焊接固定,所述前地板支架下端部与所述前地板焊接固定。

所述前地板支架个数为四个。

所述后大梁包括大梁本体和大梁延伸件,所述大梁延伸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大梁本体后端部。

所述大梁延伸件上设有至少三条纵向的向下凹入的吸能筋。

所述大梁延伸件板厚度至少为1.4mm。

所述后大梁侧表面上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孔,所述定位孔间隔设置于所述后大梁侧表面上。

所述后大梁后部外侧部设有用于与尾门板连接的护板,所述护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后大梁后部外侧部。

所述后大梁内侧设有与备胎舱搭接的备胎舱连接梁,所述备胎舱连接梁固定连接于所述后大梁内侧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后车架组件,包括第一后地板横梁、第二后地板横梁和两个纵向截面形状为“U”型的后大梁,所述第一后地板横梁固定连接于左右两侧的所述后大梁前端内侧,所述第二后地板横梁固定连接于左右两侧的所述后大梁中部内侧,所述第一后地板横梁、第二后地板横梁和两个所述后大梁之间形成“口”字型结构,后扭梁摆臂安装座焊合件、螺簧座焊合件和侧板分别固定于所述后大梁上。这样,利用第一后地板横梁、第二后地板横梁和两个后大梁形成口字型后车架框架结构,当后车架组件受力后,通过口字型的框架结构可以使后车架受到的力进行传递过渡,能够减小后车架组件的受力范围,不会因应力集中,导致后车架组件扭曲、开裂或变形。而且借用两厢车的零件,如后扭梁摆臂安装座焊合件、螺簧座焊合件和前端侧板等关键零件,与本实用新型的三厢车车架进行共用,共用率高,解决了两厢车的零件不能用在三厢车上的问题,使零件共用率提高,能够有效减少后车架组件的投入成本。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后车架组件,其零件共用率高,项目开发周期短,减少生产成本,而且节省模具成本,能够提升局部刚度,改善后排座椅处振动,进而提高汽车NVH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前地板与后车架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B-B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后车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后车架组件的不同状态的后大梁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后车架组件的后大梁与后大梁延伸件的搭接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后车架组件的传力路劲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后车架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号说明

1…第一后地板横梁 2…第二后地板横梁 3…后大梁

4…后扭梁摆臂安装座焊合件 5…螺簧座焊合件 6…侧板

7…前地板支架 8…前地板 9…大梁延伸件

10…大梁本体 11…吸能筋 12…定位孔

13…护板 14…备胎舱连接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的图4至图8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后车架组件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后车架组件,请参考图4-8,包括第一后地板横梁1、第二后地板横梁2和两个纵向截面形状为“U”型的后大梁3,所述第一后地板横梁1固定连接于左右两侧的所述后大梁3前端内侧,所述第二后地板横梁2固定连接于左右两侧的所述后大梁3中部内侧,所述第一后地板横梁1、第二后地板横梁2和两个所述后大梁之间形成“口”字型结构,后扭梁摆臂安装座焊合件4、螺簧座焊合件5和侧板6分别固定于所述后大梁3上。这样,利用第一后地板横梁1、第二后地板横梁2和两个后大梁3形成口字型后车架框架结构,当后车架组件受力后,通过口字型的框架结构可以使后车架受到的力进行传递过渡,能够减小后车架组件的受力范围,不会因应力集中,导致后车架组件扭曲、开裂或变形。而且借用两厢车的零件,如后扭梁摆臂安装座焊合件4、螺簧座焊合件5和前端侧板6等关键零件,与本实用新型的三厢车车架进行共用,共用率高,解决了两厢车的零件不能用在三厢车上的问题,使零件共用率提高,能够有效减少后车架组件的投入成本。提升零件和模具共用率,降低设计和验证成本。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后车架组件,其零件共用率高,项目开发周期短,减少生产成本,而且节省模具成本,能够提升局部刚度,改善后排座椅处振动,进而提高汽车NVH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后车架组件,请参考图4-8,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第一后地板横梁1前端下部间隔平行设有至少两个前地板支架7,所述前地板支架7前端与前地板8固定连接,所述前地板支架7后端与所述第一后地板横梁1固定连接。这样,在第一后地板横梁1前端下部设有至少两个前地板支架7,利用前地板支架7连接前地板8,新增的前地板支架7完善了车身底部在纵向的传力路径。除在两侧通过侧板6和前地板8加强纵梁传力,也使前地板8中央通道两侧形成的腔体贯通到后部下车体,使前部冲击能更均匀的分散;从Y向看,加强前后地板搭接强度的同时,降低了弯扭值,使连接区域变形更小。增加的前地板支架7,使该区域局部模态提升,解决了后座椅下板偏软的问题。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是:所述前地板支架7横向截面形状为“L”形,所述前地板支架7上端部前侧面与所述第一后地板横梁1后侧面焊接固定,所述前地板支架7下端部与所述前地板焊接固定。这样,将前地板支架7设置为L形,更好的与前地板的中央通道进行连接,更完善了车身底部在纵向的传力路径。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是:所述前地板支架7个数为四个,所述前地板支架7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后地板横梁1的前端下部。这样,将前地板支架7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后地板横梁1的前端下部,使前地板8与后车架组件在纵向的传力路径更加平衡和完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后车架组件,请参考图4-8,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后大梁3包括大梁本体10和大梁延伸件9,所述大梁延伸件9固定连接于所述大梁本体10后端部。这样,在大梁本体10后端增加大梁延伸件9,在碰撞时有效诱导变形,使整车后碰满足法规要求。新增大梁延伸件9能够使整车后碰中的油箱、蓄电池支架和油管的应变量都控制在0.2以内,且油箱和油管在碰撞过程中均不受到撞击和挤压。满足了GB 20072-2006《乘用车后碰撞燃油系统要求》。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是:所述大梁延伸件9上设有至少三条纵向的向下凹入的吸能筋11。这样,在大梁延伸件9上布置的三条吸能筋11,在碰撞过程中,能够提高后大梁的自身强度和刚度,并能有效防止诱导变形。还可以是:所述大梁延伸件9板厚至少为1.4mm。这样,本方案采用大梁延伸件9板厚为1.4mm、材料为B280VK-FB-D的大梁延伸件9。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后车架组件,请参考图4-8,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后大梁3侧表面上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孔12,所述定位孔12间隔设置于所述后大梁3侧表面上。还可以是:所述后大梁3后部外侧部设有用于与尾门板连接的护板13,所述护板13固定连接于所述后大梁3后部外侧部。这样,在后大梁3后部外侧设置与尾门板连接的护板13,从而有效的提高后大梁3与尾门板的搭接结构,从而提高其连接强度和刚度。还可以是:所述后大梁3内侧设有与备胎舱搭接的备胎舱连接梁14,所述备胎舱连接梁14固定连接于所述后大梁3内侧部。这样,在后大梁3内侧设置备胎舱连接梁14,备胎舱连接梁14与备胎舱贴合,并与备胎舱进行搭接,从而提高了备胎舱区域的结构刚度。

上述仅对本实用新型中的几种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但并不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中的设计精神所作出的等效变化或修饰或等比例放大或缩小等,均应认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