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电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98232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折叠电动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折叠电动车。

[

背景技术:
]

在现有技术中,折叠自行车、折叠电动车由于其便于携带,能够解决短途出行以及上下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越来越受到欢迎。折叠电动车,就是能够通过折叠,缩小体积,实现便携目的的交通工具,其各个部件通过设计者的巧妙发明设计都能够进行折叠。

然而,现在的折叠电动车折叠后体积要么还是很大,要么就是折叠部件太多,容易在骑乘时造成不便和危险。

[

技术实现要素:
]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便于折叠,折叠后体积更小,携带更轻便,骑乘更安全的折叠电动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折叠电动车,包括车身,所述的车身包括如下组件:

i.折叠车把,包括第一把杆和第二把杆,第一把杆尾端固定有第一拼接部,第二把杆尾端固定有第二拼接部,第一和第二拼接部上均具有轴孔,第一和第二拼接部拼叠后通过轴孔套设在一车把转轴上,第一和第二拼接部可绕车把转轴旋转带动第一、第二把杆打开和合拢,第一拼接部在拼叠面上设置有多个组件槽,组件槽内均设置圆珠弹簧定位组件,第二拼接部在拼叠面的多个位置上设置有与圆珠弹簧定位组件配合的定位槽,所述的圆珠弹簧组件配合定位槽使把杆在打开和合拢后得到固定,第一拼接部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卡槽,第二拼接部的侧面设置有第二卡槽,第一把杆上设置有第一活动扳手,第二把杆上设置有第二活动扳手,在第一和第二把杆打开后,第一活动扳手的端头卡接在第二卡槽中,第二活动扳手的端头卡接在第一卡槽中,所述的第一和第二卡槽上具有引导扳手端头进入的斜坡,

ii.把立管,包括上立管、下立管、立杆弯折组件,所述的上立管与下立管通过立管弯折组件连接,

ii.折叠式车架,包括前车架、后车架、锁紧机构,

a.前车架,包括上部的把立管轴孔、下部的前叉轴孔和后端的后连接口和,前车架具有中空结构,所述的中空结构包括第一竖腔部和第一横腔部,前车架位于第一竖腔部顶部设有所述的把立管轴孔,前车架位于第一横腔部尾端设有所述的后连接口,

b.后车架,包括上部的鞍管固定口、下部的后叉固定口、前端的前连接口和后端的电池插口,后车架具有中空结构,所述的中空结构包括第二竖腔部和第二横腔部,后车架位于第二竖腔顶部设有所述的鞍管固定口,后车架位于第二横腔部的前端设有所述的前连接口,后车架位于第二横腔部的后端设有所述的电池插口,所述的电池插口上设置有电池导槽护板,

c.后车架的前连接口一侧与前车架的后连接口对应一侧铰接连接,后车架的前连接口另一侧与前车架的后连接口对应的另一侧通过锁紧机构可开合地连接,

d.锁紧机构,包括车架锁舌和车架锁扳手,车架锁舌和车架锁扳手固定在同一个车架锁偏心轴上,并通过车架锁偏心轴可转动固定在一车架锁体内,车架锁体固定在所述的后连接口上,前连接口上设置有与锁舌对应的锁舌栓片,车架锁体内设置有与车架锁舌背部相抵的弹片,弹片用以推动车架锁舌与所述的锁舌栓片相钩接,所述的扳手上设置有滑槽,滑槽内设置有滑块,滑块与滑槽尾端通过车架锁弹簧连接,滑块位于车架扳手表面的一端设置有车架锁按钮,滑块位于车架扳手背面的一端设置有滑动锁舌,所述的前车架在与滑动锁舌的对应位置设置有滑动锁锁栓,滑动锁舌通过滑动可与锁栓锁止或解开,

iii.电池组,包括壳体和电池,所述的壳体包括前端开口的箱体,箱体的开口上设置有盖体,所述的电池固定于所述的箱体内,所述箱体上设置有电源输出口,所述的盖体表面上设置面板,面板内凹并设置有充电口、覆盖连接部以及电池锁止机构,面板的表面设置有一覆盖,覆盖通过转轴与盖体的覆盖连接部可转动连接,覆盖与面板之间设置有用于保持覆盖盖合于面板上的拉力机构,所述的覆盖上设置有提手,所述的盖体内下部设置有电池锁体,所述的锁体包括锁按钮和电池锁舌,盖体上具有用于安装锁按钮和伸出电池锁舌的安装孔,所述的锁按钮包括按键、和由按键带动的推块,所述的电池锁舌上具有楔形的上升模块,推块推动上升模块上升并带动所述的电池锁舌缩入盖体内部,所述的电池锁舌与盖体内壁之间连接有带动电池锁舌伸出安装孔的弹性组件,锁按钮与盖体内壁之间连接有带动锁按钮回弹的回弹组件,

iv.折叠脚蹬,包括左脚踏总成、右脚踏总成和中间连接总成,

a.左脚踏总成包括左底板以及固定于左底板上的左踏板,左底板尾端具有左连接部,左连接部与中间连接总成的左侧铰接,左脚踏总成可相对于中间连接总成翻起或放下,左连接部与中间连接部上分别设置有左圆珠弹簧定位组件和与左珠弹簧定位组件配合的左定位槽,当左脚踏总成收起时左圆珠弹簧定位组件与左定位槽相配合,

b.右脚踏总成包括右底板以及固定于右底板上的右踏板,包括右底板以及固定于右底板上的右踏板,右底板尾端具有右连接部,右连接部与中间连接总成的右侧铰接,右脚踏总成可相对于中间连接总成翻起或放下,右连接部与中间连接部上分别设置有右圆珠弹簧定位组件和与右珠弹簧定位组件配合的右定位槽,当右脚踏总成收起时右圆珠弹簧定位组件与右定位槽相配合,

c.中间连接总成,与所述的左脚踏与右脚踏铰接,中间连接总成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固定左、右圆珠弹簧定位组件的组件槽,

v.折叠鞍座,包括鞍座和鞍管,所述的鞍管包括上鞍管、下鞍管以及连接上下鞍管的鞍管弯折机构,所述的鞍座底部设置鞍座固定机构,鞍座固定机构与上鞍管通过鞍座转动机构连接使鞍座可随鞍座转动机构旋转,在上鞍管的顶部固定有一鞍座挂杆,在鞍座固定机构上设置有与鞍座挂杆对应的鞍座挂钩,鞍座挂钩的上部为一横向的扳手部,下部为与鞍管形状配合的钩部,鞍座挂钩上位于扳手部与钩部之间设置有销轴孔,鞍座挂钩通过其销轴孔固定在鞍座销轴上,鞍座销轴的两段可转动连接在鞍座固定机构上,所述钩部与转动机构固定在一拉簧的两头上,

Vi.前叉后叉的折叠机构,包括上折叠片和下折叠片,上、下折叠片的后端铰接连接,上、下折叠片转动后可上下叠合或打开,上折叠片的前端具有挂钩凹槽,挂钩凹槽内设置有挂钩,挂钩尾端与上折叠片通过贯穿上折叠片的挂钩转轴连接,下折叠片前端设置有挂杆,上折叠片通过挂钩钩住挂杆与下折叠片相固定,位于上折叠片一侧的挂钩转轴的端头上固定有扳手,扳手通过挂钩转轴带动挂钩转动,

vii.下立管的下端部由第一竖腔部的把立管轴孔插入由前叉轴孔穿出后与前叉的折叠机构上折叠片连接,折叠机构的下折叠片固定有前叉,前叉连接有前轮,前轮中设置轮毂电机带动前轮运动,所述的下立管可转动固定于前车架的第一竖腔内,上立管通过车把连接部与折叠车把的车把转轴连接,鞍座的下鞍管固定在后车架的鞍管固定扣上,后叉固定口与后叉的折叠机构的上叠片固定,后叉的折叠机构的下叠片与后叉固定,后叉内连接有后轮,所述的脚蹬固定在前车架位的底部,所述的电池可插入电池插口并固定在所述的第二横腔部中,并通过电池锁舌与电池导槽护板卡接。

该折叠电动车还具有如下优化方案:

所述的车把转轴顶部和底部设置有车把压板,所述的第一和第二拼接部被限制于两个车把压板之间的车把转轴上。

所述的第一、第二把杆均设置有用于放置活动扳手的凹槽,所述的活动扳手包括扳片,支杆和弹簧,所述的支杆固定在凹槽内,扳片与支杆活动连接,扳片以支杆作为支点进行起扳,扳片的尾部与凹槽底部之间连接有弹簧。

所述的第一把杆和第二把杆尾端相对位置设置有顶丝,第一和第二把杆展开时,两个把杆的顶丝以及第一、第二拼接部的侧边构成凹槽,所述的车把连接部上设有与该凹槽配合的凸筋。

所述的前车架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锁紧机构的锁槽,所述的锁槽内设置有凸台,所述的锁栓设置在所述的凸台上,所述的车架锁扳手向外起扳带动车架锁舌向内转动以脱离所述的栓片,所述的滑动锁锁栓设置在所述的锁槽内。

所述的后连接口与前连接口在前、后车架通过锁紧机构连接时压紧连接。

述的后连接口上设置有车架定位槽,前连接口上设置有与车架定位槽配合的车架定位凸块

所述的左、右连接部均包括两个连接片,中间连接总成的左、右两端分别卡接在左、右连接部的连接片之间,所述的连接片的卡接一侧的表面上固定有金属片,所述的金属片上设置有所述的左、右定位槽。

所述的鞍座转动机构为转轴,鞍座和鞍管通过分别设置轴孔可转动连接在一根转轴上。

所述的前叉后叉的折叠机构还包括感应开关,所述的感应开关的感应组件固定下折叠片上,感应组件用于感应所述的挂钩。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结构更加合理,折叠后电动车体积更小,便于携带。其中的各个组件不但能够进行简单的折叠,并打开使用时,结构稳定,安全性能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折叠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折叠车把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把杆、第一拼接部和车把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二把杆、第二拼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叠车把的侧视图,

图6为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前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移除锁紧机构后的前车架结构示意图;

图9为锁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后车架的后部示意图;

图11为电池组的受点接头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12为后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电池组前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电池组覆盖盖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电池组后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为脚蹬俯视图;

图17为脚蹬的立体试图;

图18为折叠鞍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折叠机构的结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折叠机构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折叠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2~图27为折叠步骤分解示意图,

图28为弯折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折叠车把 2.把立管 3.折叠式车架 4.前轮 5. 6.电池组 7.后轮 8.折叠脚蹬 9.前轮卡座 10.后轮卡座 11.抱箍,

101.第一把杆 102.第一活动扳手 103.定位槽 104.车把转轴 105.第一拼接部 106.第二把杆 107.第二拼接部 108.第二卡槽 109.组件槽 110.轴孔 111.第二活动扳手 112.刹车组件 113.仪表盘 114.把立管 115.圆珠弹簧定位组件 116.凸筋 117.车把连接部,

201.弯折扳手 202.弯折销轴 203.上立管 204.阻尼 205.弯折挂杆 206.下立管,

301.后车架 302.电池插口 303.后叉固定口,304.前叉轴孔 305.把立管轴孔 307.锁紧机构 308.鞍管 309.后连接口 310.车架定位凸块 311.锁体凹槽 312.凸台 313.锁栓 314.车架锁体 315.弹片 316.车架锁舌 317.车架锁偏心轴 318.车架锁扳手 319.滑块 320.车架锁弹簧 321.车架锁按钮 322.滑动锁舌 323.锁舌栓片 324.车架定位槽 325.导槽护板 326.电池受点插头,

401.箱体 402.覆盖 403.握把 404.面板 405.充电口 406.反光灯 407.锁按钮 408.盖体 409.拉力机构 410.推块 411.锁舌 412.上升模块 413.电源输出口,

501.左踏板 502.左底板 503.左圆珠弹簧定位组件 504.中间连接总成 505.右底板 506.右圆珠弹簧定位组件 507.右踏板 508.右底板 509.左底板。

701.坐垫 702.鞍座扳手 703.鞍座挂杆 704.拉簧 705.上鞍管 706.下鞍管 707.鞍座固定机构 708.减震钢丝,

801.上折叠片 802.下折叠片 803.挂钩 804.挂钩转轴 805.挂杆 806.感应组件 807.感应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于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和附图仅用于解释说明而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施例的折叠电动车包括如下部件:

折叠车把结构如下:

如图2所示,主体结构包第一把杆、第二把杆和把立管,其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把杆尾端固定有第一拼接部,第二把杆尾端固定有第二拼接部,第一和第二拼接部上均具有轴孔,第一拼接部和第二拼接部上下拼接,第一拼接部和第二拼接部的拼接面可相对转动。第一和第二拼接部拼叠后通过轴孔套设在一车把转轴上,车把转轴顶部和底部设置有车把压板,所述的第一和第二拼接部被限制于两个车把压板之间的车把转轴上,这是对于车把在轴向上移动的限制,确保车把能够在行驶中能够稳定。第一和第二拼接部可绕车把转轴旋转带动第一、第二把杆打开和合拢,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把杆打开后呈180度,形成一直线的车把,在其他情况中,其也可以旋转其他的角度,来缩小车把两端之间的直线距离,适应不同年龄的人群。第一拼接部在拼叠面上设置有多个组件槽,组件槽内均设置圆珠弹簧定位组件,弹簧定位组件包括弹簧和钢珠,这种圆珠弹簧定位组件在很多场合都可以见到,这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是清楚的,在图3中,展现了其主要结构,该结构只是为了展示方便在图3中展现,其实际设置于第一拼接部内,其作用是增加阻尼和进行定位。第二拼接部在拼叠面的多个位置上设置有与圆珠弹簧定位组件配合的定位槽,所述的圆珠弹簧组件配合定位槽使把杆在打开和合拢后得到固定,在本实施例中即设置在能够在两个把手呈180度或者0度时进行定位,第一拼接部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卡槽,第二拼接部的侧面设置有第二卡槽,第一把杆上设置有第一活动扳手,第二把杆上设置有第二活动扳手,所述的第一、第二把杆均设置有用于放置活动扳手的凹槽,所述的活动扳手包括扳片,支杆和弹簧,所述的支杆固定在凹槽内,扳片与支杆活动连接,扳片以支杆作为支点进行起扳,扳片的尾部与凹槽底部之间连接有弹簧,用于扳片能够与卡槽始终保持在卡接状态,不至于松脱。在第一和第二把杆打开后,第一活动扳手的端头卡接在第二卡槽中,第二活动扳手的端头卡接在第一卡槽中,所述的第一和第二卡槽上具有引导扳手端头进入的斜坡。如图6所示。

所述的车把转轴通过车把连接部与把立管连接。把立管,包括上立管、下立管、立杆弯折组件,所述的下立管具有可伸缩管段和用于紧固立管的抱箍,所述的下立管经过伸缩后通过抱箍进行固定,抱箍上具有抱箍扳手进行控制,所述的上立管与下立管通过立管弯折组件连接,第一把杆和第二把杆尾端相对位置设置有顶丝,第一和第二把杆展开时,两个把杆的顶丝以及第一、第二拼接部的侧边构成凹槽,所述的车把连接部上设有与该凹槽配合的凸筋,该结构能够使车把不至于整体移动,并且在左右车把体上方各安装个顶丝,用来调整车把因制造公差带来的间隙。

把立管和之后的鞍管的弯折组件可以选择现有的任何能够对于多段管道进行弯折的组件,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方案,如图28所示,上下立管,通过立管转轴连接,弯折扳手通过弯折销轴固定在上立管上,弯折扳手的前端具有挂钩,下立管的上端具有与挂钩配合的弯折挂杆,当上下立管呈直立时,挂钩挂在挂杆上进行固定,弯折时,搬动弯折扳手以销轴为起扳支点抬起挂钩,上下立管松开后可进行转动,其中可以在弯折挂钩位置设置阻尼。

所述的车把压板上设置有照明组件。所述的的车把连接部上设置有挂钩。所述的第一把杆和/或第二把杆上设置有刹车组件,刹车组件与电动车的控制电路连接,其控制方式为现有技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调节。

双手拉起左右车把扳手,此时左右车把即可上下旋转,旋转至最下端时,在弹簧和珠子的压力下,会停止在下垂的位置。需要展开时,双手抬起左右车把,旋转一定角度后,左右车把总成中的小扳手就会自动落入左右车把体的镶有金属片的凹槽内,回到展开时的状态。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折叠式车架结构包括前车架、后车架、锁紧机构,其中

a.前车架结构如图8和图9所示,包括上部的把立管轴孔、下部的前叉轴孔和后端的后连接口和,前车架具有中空结构,所述的中空结构包括第一竖腔部和第一横腔部,前车架位于第一竖腔部顶部设有所述的把立管轴孔,前车架位于第一横腔部尾端设有所述的后连接口,把立管穿过第一竖腔与前叉固定连接,控制车的转向,而第一竖腔部内可以设置车的控制元件,这种元件可以是常规的电动车控制电路,也可以是重新设计的,腔体的形状也可以根据内部组件的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b.后车架结构如图11所示,包括上部的鞍管固定口、下部的后叉固定口、前端的前连接口和后端的电池插口,后车架具有中空结构,所述的中空结构包括第二竖腔部和第二横腔部,后车架位于第二竖腔顶部设有所述的鞍管固定口,后车架位于第二横腔部的前端设有所述的前连接口,后车架位于第二横腔部的后端设有所述的电池插口,电池插口上设置有电池导槽护板(如图11所示),前插口上设置有用于接收电源供电的受点接头,

c.如图7所示,后车架的前连接口一侧与前车架的后连接口对应一侧铰接连接,又如图6所示,后车架的前连接口另一侧与前车架的后连接口对应的另一侧通过锁紧机构可开合地连接,如图11所示,后连接口上设置有车架定位槽,如图9所示,前连接口上设置有与车架定位槽配合的车架定位凸块,后连接口上设置有用于固定车架锁体的锁体凹槽,所述的后连接口与前连接口在前、后车架通过锁紧机构连接时压紧连接,

d.锁紧机构如图10所示所示,包括车架锁舌和车架锁扳手,车架锁舌和车架锁扳手固定在同一个车架锁偏心轴上,并通过车架锁偏心轴可转动固定在一车架锁体内,车架锁体固定在所述的后连接口上,前连接口上设置有与锁舌对应的锁舌栓片,车架锁体内设置有与车架锁舌背部相抵的弹片,弹片用以推动车架锁舌与所述的锁舌栓片相钩接,所述的扳手上设置有滑槽,滑槽内设置有滑块,滑块与滑槽尾端通过车架锁弹簧连接,滑块位于车架扳手表面的一端设置有车架锁按钮,滑块位于车架扳手背面的一端设置有滑动锁舌,所述的前车架在与滑动锁舌的对应位置设置有滑动锁锁栓,滑动锁舌通过滑动可与锁栓锁止或解开。前车架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锁紧机构的锁槽,所述的锁槽内设置有凸台,所述的锁栓设置在所述的凸台上,所述的车架锁扳手向外起扳带动车架锁舌向内转动以脱离所述的栓片,所述的滑动锁锁栓设置在所述的锁槽内。

车架前段和车架后端是通过车架铰接和车架锁机构连接成一个整体,车架前段和车架后段绕铰链旋转一定角度形成折叠的需要,仅仅靠车架锁机构中的锁舌,挂住车架后段即可保证车架整体性能要求和强度。

通过推动车架锁按钮带动滑动锁舌,滑动锁舌和车架锁按钮是通过螺栓固定,弹片起到回位作用,滑动锁舌钩住车架前段的凸台的锁栓上,释放后扳起车架锁扳手,使车架锁偏心轴旋转一定角度,当车架偏心轴旋转时,靠偏心移动车架锁舌,从而使其脱离车架后段的凹槽内,这时车架前后段可以折叠;展开车架时,车架锁舌上有弹片压住使其回位,靠车架锁舌本身与车架后段凹槽的各锁舌栓片钩住,按一下车架扳手,也使滑动锁舌上的斜坡导入到凸台的锁栓内,起到双重锁的保险作用。

如图13~15所示,便携式可锁入车架内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电池,所述的壳体包括前端开口的箱体,箱体的开口上设置有盖体,所述的电池固定于所述的箱体内,所述箱体上设置有电源输出口,所述的盖体表面上设置面板和反光灯,面板内凹并设置有充电口、覆盖连接部以及电池锁止机构,面板的表面设置有一覆盖,覆盖通过转轴与盖体的覆盖连接部可转动连接,覆盖与面板之间设置有用于保持覆盖盖合于面板上的拉力机构,所述的覆盖上设置有提手,所述的提手由覆盖上开设的提手孔构成。所述的盖体内下部设置有电池锁体,所述的锁体包括锁按钮和电池锁舌,盖体上具有用于安装锁按钮和伸出电池锁舌的安装孔,所述的锁按钮包括按键、和由按键带动的推块,所述的电池锁舌上具有楔形的上升模块,推块推动上升模块上升并带动所述的电池锁舌缩入盖体内部,所述的电池锁舌与盖体内壁之间连接有带动电池锁舌伸出安装孔的弹性组件,所述的弹性组件为弹簧,拉簧的两端分别连接盖体和锁舌。锁按钮与盖体内壁之间连接有带动锁按钮回弹的回弹组件。所述的回弹组件为弹簧,弹簧的一端与按键固定,另一侧与盖体内设置的弹簧挡板固定。

如图16和图17所示,包括左脚踏总成、右脚踏总成和中间连接总成,

a.左脚踏总成,总成包括左底板以及固定于左底板上的左踏板,左踏板通过螺钉与所述的左底板固定,左底板尾端具有左连接部,连接部包括两个连接片,左连接部与中间连接总成的左侧铰接,左脚踏总成可相对于中间连接总成翻起或放下,左连接片的卡接一侧的表面上固定有金属片,金属片与中间连接部上分别设置有左圆珠弹簧定位组件和与左珠弹簧定位组件配合的左定位槽,圆珠弹簧定位组件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定位结构,如圆珠弹簧定位组件包括钢珠和弹簧,当左脚踏总成收起时左圆珠弹簧定位组件与左定位槽相配合,

b.右脚踏总成与左脚踏总成结构相同,呈长条形,包括右底板以及固定于右底板上的右踏板,右踏板通过螺钉与所述的右底板固定,包括右底板以及固定于右底板上的右踏板,右底板尾端具有右连接部,右连接部与中间连接总成的右侧铰接,右脚踏总成可相对于中间连接总成翻起或放下,右连接部与中间连接部上分别设置有右圆珠弹簧定位组件和与右珠弹簧定位组件配合的右定位槽,当右脚踏总成收起时右圆珠弹簧定位组件与右定位槽相配合,

放下时可以踩脚,表面有花纹可以防滑,翻过来与外形协调一致,左右脚蹬均设计有阻尼,用弹簧压住珠子,珠子在冲有孔的铁件上滚动,起定位和阻尼作用,防止行走时自己掉下或者发出异响。

如图18所示,包括鞍座和鞍管,鞍座包括坐垫和减震钢丝。鞍管由上鞍管、下鞍管、连接上、下鞍管的鞍管弯折机构构成。所述的鞍座底部设置鞍座固定机构,鞍座固定机构底部与鞍管顶部具有相互配合的卡接面。鞍座固定机构与鞍管通过鞍座转动机构连接使鞍座可随鞍座转动机构旋转,转动机构为转轴,鞍座和鞍管通过分别设置轴孔可转动连接在一根转轴上。在鞍管的顶部固定有一鞍座挂杆,在鞍座固定机构上设置有与鞍座挂杆对应的鞍座挂钩,鞍座挂钩的上部为一横向的扳手部,下部为与鞍管形状配合的钩部,鞍座挂钩上位于扳手部与钩部之间设置有销轴孔,鞍座挂钩通过其销轴孔固定在鞍座销轴上,鞍座销轴的两段可转动连接在鞍座固定机构上,所述钩部与转动机构固定在一拉簧的两头上。

折叠时,折叠第一步:拉起鞍座扳手,此时鞍座即可上下翻转,旋转至最下端时,鞍管上的缺口斜面进行限位,折叠第二步:扳开鞍管板手一定角度,克服弹簧对其的压力,中间设计有尼龙套,进行自润滑,此时鞍管总成和鞍座总成一起便可以旋转,转至鞍座表面接触到车架表面即可;反之,需要展开时,搬起整个鞍座总成,由于鞍座扳手和鞍管扳手分别设计有斜面,搬起时会自动导入到挂杆上勾住挂杆,极为方便快捷的回到展开时的状态。

如图19~21所示,包括上折叠片和下折叠片,上、下折叠片的后端铰接连接,上、下折叠片转动后可上下叠合或打开,类似于“书本”的打开和合上,上折叠片的前端具有挂钩凹槽,挂钩凹槽内设置有挂钩,挂钩尾端与上折叠片通过贯穿上折叠片的挂钩转轴连接,挂钩通过紧钉螺钉固定在所述的挂钩转轴上,下折叠片前端设置有挂杆,上折叠片通过(本身一侧的铰接以及)挂钩钩住挂杆与下折叠片相固定,为了增加稳定性,进一步的上折叠片的下表面和下折叠片的上表面的形状相配合,使上下折叠片相叠后紧密贴合。位于上折叠片一侧的挂钩转轴的端头上固定有扳手,扳手通过挂钩转轴带动挂钩转动。

进一步的,为了增加安全性,还可以设置感应开关,所述的感应开关的感应组件固定下折叠片上,感应组件用于感应所述的挂钩。当挂钩勾住挂杆时,感应组件能够感应到所述的挂钩,一旦脱开,感应组件可控制车辆电机停止转动,防止意外的发生。

安装时,下立管的下端部由第一竖腔部的把立管轴孔插入由前叉轴孔穿出后与前叉的折叠机构上折叠片连接,折叠机构的下折叠片固定有前叉,前叉连接有前轮,前轮中设置轮毂电机带动前轮运动,所述的下立管可转动固定于前车架的第一竖腔内,上立管通过车把连接部与折叠车把的车把转轴连接,鞍座的下鞍管固定在后车架的鞍管固定扣上,后叉固定口与后叉的折叠机构的上叠片固定,后叉的折叠机构的下叠片与后叉固定,后叉内连接有后轮,所述的脚蹬固定在前车架位的底部,所述的电池可插入电池插口并固定在所述的第二横腔部中,并通过电池锁舌与电池导槽护板卡接。所述的轮毂电机通过电池组供电,通过刹车、控制系统进行控制,其控制方式和控制装置可以采用电动车的现有技术,这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是可以进行自行设计实现的。

折叠时,如图22~27所示,第一步:在完全展开状态下,左右手分别扣住左右车把扳手上拉,同时下放左右车把,使其分别旋转90度,然后双手同时翻起左右脚蹬,成为图23的状态。第二步:1.松开抱箍扳手,使车把总成和转向机构总成缩回一段距离后,复位抱箍扳手进行锁止;2.抬起鞍座总成下部鞍座扳手,使鞍座总成翻转一定角度,如图25的状态。第三步:分开按下前叉后叉折叠机构上的扳手,收起前后轮总成以及前后叉总成,使其分别卡进前、后轮卡座进行限位,如图25。第四步:推动车架锁按钮,搬起车架锁扳手一定角度,弯折车架前后段,使其长短缩小,更好的节省空间,如图26所示。第五步:通过鞍管弯折机构放下鞍管机构总成,同时可以放下鞍座总成;通过把管弯折机构放下车把总成,同时利用车把立管压住鞍座总成,挂钩会钩住车架的后连接口。即可完成这个折叠过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