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转向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70755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辆转向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转向系统是用来改变或保持汽车行驶或倒退方向的装置,它可以按照驾驶员的意愿控制汽车的行驶方向。传统汽车,包括传统石化能源、电池组动力汽车的停泊或转向掉头都需要较大空间,为了解决汽车占用空间大的问题,目前出现了一种能够实现横向行驶的新型汽车。该种汽车各轮均具备90度转向功能,因此可以实现横向行驶,提高车辆操纵性能以及道路利用率。然而,现有的能够实现横向行驶的汽车中,其转向装置中均没有减震装置,因此在行驶过程中,乘客的舒适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转向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乘客舒适性较差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转向装置,车辆转向装置包括:转向组件,与车轮连接;驱动器,与转向组件驱动连接,驱动器通过转向组件驱动车轮转动,车轮绕竖直方向转动的角度为0至90度;减震器,设置在转向组件上。

进一步地,转向组件包括:第一转向架,与驱动器驱动连接;第二转向架,分别与第一转向架、车轮和减震器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转向架包括:悬架,悬架与减震器的一端连接;摇臂,摇臂分别与悬架、车轮和减震器的另一端连接。

进一步地,悬架包括:第一弯梁和第二弯梁,第一弯梁分别与减震器和摇臂连接,第二弯梁均分别减震器和摇臂连接;悬架横梁,设置在第一弯梁和第二弯梁之间。

进一步地,摇臂包括:第一摇臂和第二摇臂,车轮设置在第一摇臂和第二摇臂之间,第一摇臂分别与悬架和减震器连接,第二摇臂分别与悬架和减震器连接;摇臂横梁,设置在第一摇臂和第二摇臂之间。

进一步地,车辆转向装置还包括:连接架,连接架的一端与车轮转动连接,连接架的另一端与摇臂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连接架设置在摇臂的靠近车轮的一侧,减震器与摇臂的远离车轮的一侧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转向架包括:转台,与驱动器驱动连接;连接板,分别与转台和第二转向架连接。

进一步地,车辆转向装置还包括:加强梁,设置在悬架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车辆,包括车辆转向装置,车辆转向装置为上述提供的车辆转向装置。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驱动器与转向组件驱动连接,驱动器通过转向组件驱动车轮绕竖直方向转动0至90度,能够实现车辆的横向转动,以提高车辆操纵性能以及道路利用率。通过在能够实现横向转动的车辆的转向组件上设置减震器,当车辆行驶在崎岖路面时,通过减震器作用,能够极大地减小路面冲击力所引起的乘客不适感,从而提高乘客的乘坐舒适度以及延长车辆转向装置的使用寿命,提高车辆转向装置的工作性能。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转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转向组件;11、第一转向架;111、转台;112、连接板;12、第二转向架;12a、悬架;121、第一弯梁;122、第二弯梁;123、悬架横梁;12b、摇臂;124、第一摇臂;125、第二摇臂;126、摇臂横梁;20、减震器;30、连接架;40、加强梁;50、车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转向装置,该车辆转向装置包括转向组件10、驱动器和减震器20,其中,转向组件10与车轮50连接,驱动器与转向组件10驱动连接,驱动器通过转向组件10驱动车轮50转动,车轮50绕竖直方向转动的角度为0至90度,减震器20设置在转向组件10上。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配置方式,通过驱动器与转向组件10驱动连接,驱动器通过转向组件10驱动车轮50绕竖直方向转动0至90度,能够实现车辆的横向转动,以提高车辆操纵性能以及道路利用率。通过在能够实现横向转动的车辆的转向组件10上设置减震器20,当车辆行驶在崎岖路面时,通过减震器20作用,能够极大地减小路面冲击力所引起的乘客不适感,从而提高乘客的乘坐舒适度以及延长车辆转向装置的使用寿命,提高车辆转向装置的工作性能。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方便转向组件的制造,可将转向组件10配置为包括第一转向架11和第二转向架12,其中,第一转向架11与驱动器驱动连接,第二转向架12分别与第一转向架11、车轮50和减震器20连接。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中,驱动器驱动第一转向架11转动,第一转向架11和第二转向架12相连接,第一转向架11的转动带动第二转向架12转动。第二转向架12与车轮50相连接,第二转向架12的转动可带动车轮50转动。其中,减震器20设置在第二转向架12上,能够有效地抵抗车辆行驶过程中所产生的冲击力,从而提高乘客的乘坐舒适度。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实现车辆的减振以提高乘客的乘坐舒适度,可将第二转向架12配置为包括悬架12a和摇臂12b,其中,悬架12a与减震器20的一端连接,摇臂12b分别与悬架12a、车轮50和减震器20的另一端连接。

其中,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减震器20可采用液压减震器或充气式减震器。具体地,当采用液压减震器时,活塞在液压减震器的缸筒内往复移动时,液压减震器壳体内的油液便反复地从内腔通过一些窄小的孔隙流入另一内腔。此时,液体与内壁的摩擦及液体分子的内摩擦便形成对振动的阻尼力。当将液压减震器与第二转向架12相连接时,考虑活塞的往复运动,可将液压减震器的一端与悬架12a可转动地连接,液压减震器的另一端与摇臂12b可转动地连接。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液压减震器工作时,当活塞在液压减震器的缸筒内做往复移动时,摇臂12b与车轮50可转动连接,液压减震器的两端分别与摇臂12b和悬架12a铰接连接,悬架12a在液压减震器的作用力下可相对于摇臂12b转动,从而实现对车辆的减震作用。

当采用充气式减震器时,在缸筒的下部装有一个浮动活塞,在浮动活塞与缸筒一端形成的一个密闭气室种充有高压氮气。在浮动活塞上装有大断面的O型密封圈,它把油和气完全分开。工作活塞上装有随其运动速度大小而改变通道截面积的压缩阀和伸张阀。当车轮上下跳动时,减震器的工作活塞在油液中做往复运动,使工作活塞的上腔和下腔之间产生油压差,压力油便推开压缩阀和伸张阀而来回流动。由于阀对压力油产生较大的阻尼力,从而使振动衰减。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充气式减震器工作时,当活塞在充气式减震器的缸筒内做往复移动时,摇臂12b与车轮50可转动连接,充气式减震器的两端分别与摇臂12b和悬架12a铰接连接,悬架12a在充气式减震器的作用力下可相对于摇臂12b转动,从而实现对车辆的减震作用。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提高车辆转向装置的结构强度,可将悬架12a配置为包括第一弯梁121、第二弯梁122和悬架横梁123,其中,第一弯梁121分别与减震器20和摇臂12b连接,第二弯梁122分别与减震器20和摇臂12b连接,悬架横梁123设置在第一弯梁121和第二弯梁122之间。

具体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第一弯梁121和第二弯梁122可分别设置车轮50的两侧,其中,如图1所示,悬架横梁123为两个,两个悬架横梁123间隔设置,且均位于第一弯梁121和第二弯梁122之间,通过设置悬架横梁123,从而能够进一步地提高车辆转向装置的结构强度。其中,为了提高车辆转向装置的外观美感以及结构紧凑度,可将第一弯梁121和第二弯梁122的弯曲弧度设置为与车轮50相适配。进一步地,由于车轮50位于第一弯梁121和第二弯梁122内,从而有利于缓冲车辆碰撞过程中给车辆和人所带来的损伤。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提高车辆转向装置运行的平稳度,可将摇臂12b配置为包括第一摇臂124、第二摇臂125和摇臂横梁126,其中,车轮50设置在第一摇臂124和第二摇臂125之间,第一摇臂124分别与悬架12a和减震器20连接,第二摇臂125分别与悬架12a和减震器20连接,摇臂横梁126设置在第一摇臂124和第二摇臂125之间。

具体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减震器20包括第一减震器和第二减震器,其中,第一减震器和第二减震器分别设置在车轮50的两侧,第一摇臂124的一端与第一弯梁121的一端可转动连接,第一摇臂124的另一端与第一减震器的一端可转动连接,第一弯梁121的另一端与第一减震器的另一端可转动连接。第二摇臂125的一端与第二弯梁122的一端可转动连接,第二摇臂125的另一端与第二减震器的一端可转动连接,第二弯梁122的另一端与第二减震器的另一端可转动连接。其中,摇臂横梁126设置在第一摇臂124和第二摇臂125之间。悬架横梁123为两个,两个悬架横梁123间隔设置,且均位于第一弯梁121和第二弯梁122之间,通过设置悬架横梁123,从而能够进一步地提高车辆转向装置的结构强度。应用此种结构配置方式,通过将车轮50设置在第一弯梁121、第二弯梁122、悬架横梁123、第一摇臂124、第二摇臂125和摇臂横梁126所构造的空间内,从而能够避免在发生车辆碰撞时乘客及行人与车轮的直接接触,极大地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方便摇臂的安装,可将车辆转向装置配置为还包括连接架30,其中,连接架30的一端与车轮转动连接,连接架30的另一端与摇臂12b固定连接。具体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连接架30为呈三角形结构的连接架,连接架30的一端与车轮的转动轴连接,连接架30的另一端与摇臂12b固定连接,通过设置连接架30,能够扩大摇臂12b的安装范围及安装灵活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提高车辆转向装置的结构紧凑度,如图1所示,可将连接架30设置为与摇臂12b的靠近车轮的一侧连接,减震器20与摇臂12b的远离车轮的一侧连接。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简化工艺,可将连接架30设置为与摇臂12b一体制成。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方便对车轮50的驱动,可将第一转向架11配置为包括转台111和连接板112,其中,转台111与驱动器驱动连接,连接板112分别与转台111和第二转向架12连接。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中,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驾驶员转动方向盘,转向系统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通过角度编码器读取方向盘的转向角度,然后转向系统ECU控制驱动器动作以驱动转台111转动一定角度,转台111与连接板112连接,从而转台111的转动能够带动连接板112转动,由于连接板112与第二转向架12连接,第二转向架12与车轮50连接,从而连接板112的转动可带动第二转向架12与车轮50的同时转动。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进一步地提高车辆转向装置的结构强度,可将车辆转向装置配置为还包括设置在悬架12a上的加强梁4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加强梁40的为两个,其中一个加强梁设置在第一弯梁121上,另一个加强梁设置在第二弯梁122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车辆转向装置。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转向装置能在车辆实现横向转动的前提下减小路面冲击力所引起的乘客不适感,从而能够提高乘客的乘坐舒适度以及延长车辆转向装置的使用寿命,提高车辆转向装置的工作性能。进一步地,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车轮位于车辆转向装置的内部空间,从而能够避免在发生车辆碰撞时乘客及行人与车轮的直接接触,极大地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车辆可包括两轮车、三轮车及多轮车,通过应用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转向装置,能够极大地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及操作性能。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有进一步地了解,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转向装置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车辆转向装置包括转向组件10、驱动器和减震器20,其中,转向组件10与车轮50连接,驱动器与转向组件10驱动连接。转向组件10包括第一转向架11和第二转向架12,第一转向架11包括转台111和连接板112,其中,转台111与驱动器驱动连接,连接板112分别与转台111和第二转向架12连接。第二转向架12包括悬架12a和摇臂12b,其中,悬架12a包括第一弯梁121、第二弯梁122和悬架横梁123,悬架横梁123设置在第一弯梁121和第二弯梁122之间。摇臂12b包括第一摇臂124、第二摇臂125和摇臂横梁126,摇臂横梁126设置在第一摇臂124和第二摇臂125之间。

减震器20包括第一减震器和第二减震器,其中,第一减震器和第二减震器分别设置在车轮50的两侧,第一摇臂124的一端与第一弯梁121的一端可转动连接,第一摇臂124的另一端与第一减震器的一端可转动连接,第一弯梁121的另一端与第一减震器的另一端可转动连接。第二摇臂125的一端与第二弯梁122的一端可转动连接,第二摇臂125的另一端与第二减震器的一端可转动连接,第二弯梁122的另一端与第二减震器的另一端可转动连接。其中,摇臂横梁126设置在第一摇臂124和第二摇臂125之间。悬架横梁123为两个,两个悬架横梁123间隔设置,且均位于第一弯梁121和第二弯梁122之间,通过设置悬架横梁123,从而能够进一步地提高车辆转向装置的结构强度。

车辆转向装置还包括连接架30和加强梁40,其中,连接架30的一端与车轮50转动连接,连接架30的另一端与摇臂12b固定连接。连接架30与摇臂12b的靠近车轮50的一侧连接,减震器20与摇臂12b的远离车轮50的一侧连接。加强梁40的为两个,其中一个加强梁设置在第一弯梁121上,另一个加强梁设置在第二弯梁122上。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转向装置,通过在能够实现横向转动的车辆的转向组件10上设置减震器20,当车辆行驶在崎岖路面时,通过减震器20作用,能够极大地减小路面冲击力所引起的乘客不适感,从而提高乘客的乘坐舒适度以及延长车辆转向装置的使用寿命,提高车辆转向装置的工作性能。通过将车轮设置在转向组件内部,从而能够避免在发生车辆碰撞时乘客及行人与车轮的直接接触,极大地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再者,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转向装置结构简单可靠,重量轻,能够应用于两轮车、三轮车以及多轮车,适用范围广。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