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通道前端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77783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通道前端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身强度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中通道前端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驾驶员的伤亡百分比一直在逐年上升,行车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安全碰撞法规也随之越来越严格,这对汽车的研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汽车中通道前端连接部件用来连接中通道和防火墙,在碰撞时起到了减缓汽车前部变形的作用,常规的中通道前端连接部件由于形状和连接结构设置的不合理,降低了强度,在基于以上需求的情况下,申请人开发出一种中通道前端连接结构,在汽车正碰和偏置碰撞中发挥着更好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通道前端连接结构,解决了常规中通道前端连接部件强度低,在正碰和偏置碰撞中变形度较大的问题,其通过合理的中通道前端连接结构设计,获得良好的防火墙侵入量及中通道变形,在汽车正碰和偏置碰撞中起到很好的保护乘员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中通道前端连接结构包括前上连接板和前下连接板,技术要点是:所述前下连接板横截面呈“几”字形,前上连接板扣合在前下连接板上,前上连接板前端至后端的横截面呈“几”字形过渡成倒“W”形,在前上连接板下方与前下连接板上方形成有空腔,前上连接板前端外翻沿与车体防火墙横梁上翻沿焊接固定,前下连接板前端外翻沿与车体防火墙横梁下翻沿焊接固定;前下连接板后端长于前上连接板,形成前后交错与中通道板固定连接。

所述前上连接板的前端至后端的横截面呈“几”字形过渡成倒“W”形形成的凹槽由前向后逐渐收窄。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横截面呈“几”字形过渡成倒“W”形的前上连接板扣合在前下连接板上,并形成空腔的结构;前上连接板前端外翻沿和前下连接板前端外翻沿分别与车体防火墙横梁上、下翻沿点焊连接固定以及前下连接板前端外翻沿与车体防火墙横梁下翻沿点焊连接固定;以及前下连接板和前上连接板后端形成前后交错方式与中通道板固定连接的结构,上述三种结构的改进使防火墙具有更小的变形,碰撞过程中连接部位的压溃变形小,具有更高的纵向向转动惯量,更能抵御横向方向的碰撞力流,从而保证碰撞中获得较好的中通道变形,此种中通道连接结构具有抵御较大碰撞力流的特点,同时具有结构简单,工艺实现性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组装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向剖视图;

图4是图2的B-B向剖视图。

图中序号说明:1前上连接板、1-1前上连接板前端外翻沿、1-2前上连接板后端、2前下连接板、2-1前下连接板前端外翻沿、2-2前下连接板后端、3空腔、4防火墙横梁、5中通道板。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1至4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中通道前端连接结构,其包括前上连接板1和前下连接板2,如图2所示,前上连接板1和前下连接板2的前端与防火墙横梁4连接,后端与中通道板5连接。如图3和图4所示,前下连接板横截面呈“几”字形,前上连接板扣合在前下连接板上,前上连接板前端至后端的横截面呈“几”字形过渡成倒“W”形,在前上连接板下方与前下连接板上方形成有空腔3,此种断面形式具有更高的横向转动惯量,更能抵御纵向方向的碰撞力流,从而保证碰撞中获得较好的中通道变形。前上连接板前端外翻沿1-1与车体防火墙横梁4上翻沿点焊连接固定,前下连接板前端外翻沿2-1与车体防火墙横梁4下翻沿点焊连接固定,该种连接结构能有效地将来自正面碰撞的力流分散传递至中通道前端结构中,使防火墙具有更小的变形。前下连接板后端1-2长于前上连接板后端2-2,形成前后交错结构与中通道板5固定连接,通过CO2和点焊的形式与中通道连接,此种方式更具有结构的稳定性,避免在碰撞过程中连接部位的压溃变形。

作为进一步改进,前上连接板的前端至后端的横截面呈“几”字形过渡成倒“W”形形成的凹槽由前向后逐渐收窄,该结构能够进一步减缓中通道前端连接结构变形。

综上所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