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副一体化结构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61664发布日期:2018-07-04 07:49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主副一体化结构车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架,特别是涉及一种主副一体化结构车架。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主车架和副车架在工程车辆上处于分离状态。主车架是工程车辆底盘上各总成及专用工作装置安装的基础,工程车辆的各种动力设备都直接或者间接的安装在主车架上。副车架是工程车辆的基体,作用是支撑连接工程车辆的各零部件,并承受来自工程车辆内外的各种载荷。上装设备通常安装在副车架上,上装设备的载荷通过副车架传递给底盘。

当底盘上装设备有发射动作时,会产生较大的振动冲击载荷,现有技术是主车架与副车架采用焊接、螺接或者铆接的连接形式,副车架与主车架分离,易对连接件及焊接部位造成破坏,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副车架刚度不足易对射击精度造成下降。解决方式是增加副车架纵梁抗弯截面面积,提高抗弯模量从而提高其副车架刚度,而通过加大纵梁抗弯截面模量的方法会增加纵梁的自重,并占用较多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车架实用性差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主副一体化结构车架。该车架包括左纵梁、右纵梁和通过焊接连接方式设置在左右纵梁之间的前横梁、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第四横梁、第五横梁和后横梁,通过螺栓连接方式设置在左右纵梁之间的前油缸支座横梁和后油缸支座横梁,所述左右纵梁的左右侧还设有左右侧板,所述左右纵梁与左右侧板之间通过焊接方式分别设有六根左右横梁,后部设有设备安装座圈,设备安装座圈底面左右两侧分别焊接四根短横梁和六根加强槽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主副一体化结构车架具有重量轻、安装空间大、结构轻、刚度高,且可承受设备发射时产生的振动冲击,实用性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主副一体化结构车架,其特点是包括左纵梁1、右纵梁2、前横梁3、第一横梁4、第二横梁5、第三横梁6、第四横梁7、第五横梁8和后横梁9。左纵梁1和右纵梁2之间通过焊接方式依次设置前横梁3、第一横梁4、第二横梁5、第三横梁6、第四横梁7、第五横梁8和后横梁9,左纵梁1的左侧设有左侧板10,左纵梁1与左侧板10之间通过焊接方式依次设置左前横梁11、左边第一侧横梁12、左边第二侧横梁13、左边第三侧横梁14、左边第四侧横梁15和左边第五侧横梁16。右纵梁2的右侧设有右侧板17,右纵梁2与右侧板17之间通过焊接方式依次设置右前横梁18、右边第一侧横梁19、右边第二侧横梁20、右边第三侧横梁21、右边第四侧横梁22和右边第五侧横梁23。

左前横梁11与左边第一侧横梁12之间焊接左侧第一加强梁24,左边第一侧横梁12和左边第二侧横梁13之间焊接左侧第二加强梁25,左边第四侧横梁15和左边第五侧横梁16之间焊接左侧第三加强梁26。右前横梁18和右边第一侧横梁19之间焊接右侧第一加强梁27,右边第一侧横梁19和右边第二侧横梁20之间焊接右侧第二加强梁28、右边第四侧横梁22和右边第五侧横梁23之间焊接右侧第三加强梁29。

左纵梁1、右纵梁2、左侧板10和右侧板17均为槽形结构。

左纵梁1、右纵梁2前端设置前油缸支座横梁30,左纵梁1、右纵梁2后端设置后油缸支座横梁31,均通过螺栓连接,前油缸支座横梁30和后油缸支座横梁31与左纵梁1、右纵梁2接缝处焊接。

左纵梁1上直角部位焊接有左上加强角钢32,下直角部位焊接有左下加强角钢33。右纵梁2上直角部位焊接有右上加强角钢34,下直角部位焊接有右下加强角钢35。

设备安装座圈36焊接在左边第二侧横梁13、左边第三侧横梁14、左边第四侧横梁15、右边第二侧横梁20、右边第三侧横梁21、右边第四侧横梁22以及左纵梁1、右纵梁2的上平面。设备安装座圈36内部左侧焊接有左封板37,设备安装座圈36内部右侧焊接有右封板38。

左侧第一短横梁39、左侧第二短横梁40、左侧第三短横梁41和左侧第四短横梁42分别与设备安装座圈36、左封板37和左纵梁1焊接,右侧第一短横梁49、右侧第二短横梁50、右侧第三短横梁51和右侧第四短横梁52分别与设备安装座圈36、右封板38和右纵梁2焊接。

左侧第一短横梁39与左边第二侧横梁13之间、左边第二侧横梁13与左侧第二短横梁40之间、左侧第二短横梁40与左边第三侧横梁14之间、左边第三侧横梁14之间与左侧第三短横梁41之间、左侧第三短横梁41与左边第四侧横梁15之间、以及左边第四侧横梁15与左侧第四短横梁42之间依次焊接有左侧第一加强槽钢48、左侧第二加强槽钢47、左侧第三加强槽钢46、左侧第四加强槽钢45、左侧第五加强槽钢44、左侧第六加强槽钢43。

右侧第一短横梁49与右边第二侧横梁20之间、右边第二侧横梁20与右侧第二短横梁50之间、右侧第二短横梁50与右边第三侧横梁21之间、右边第三侧横梁21与右侧第三短横梁51之间、右侧第三短横梁51与右边第四侧横梁22之间、以及右边第四侧横梁22与右侧第四短横梁52之间依次焊接有右侧第一加强槽钢58、右侧第二加强槽钢57、右侧第三加强槽钢56、右侧第四加强槽钢55、右侧第五加强槽钢54和右侧第六加强槽钢5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车架包括左纵梁、右纵梁和通过焊接连接方式设置在左右纵梁之间的前横梁、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第四横梁、第五横梁和后横梁,通过螺栓连接方式设置在左右纵梁之间的前油缸支座横梁和后油缸支座横梁,所述左右纵梁的左右侧还设有左右侧板,所述左右纵梁与左右侧板之间通过焊接方式分别设有六根左右横梁,后部设有设备安装座圈,设备安装座圈底面左右两侧分别焊接四根短横梁和六根加强槽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主副一体化结构车架具有重量轻、安装空间大、结构轻、刚度高,且可承受设备发射时产生的振动冲击,实用性好。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副一体化结构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主副一体化结构车架中纵梁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主副一体化结构车架中火炮安装座的俯视图。

图中,1-左纵梁,2-右纵梁,3-前横梁,4-第一横梁,5-第二横梁,6-第三横梁,7-第四横梁,8-第五横梁,9-后横梁,10-左侧板,11-左前横梁,12-左边第一侧横梁,13-左边第二侧横梁,14-左边第三侧横梁,15-左边第四侧横梁,16-左边第五侧横梁,17-右侧板,18-右前横梁,19-右边第一侧横梁,20-右边第二侧横梁,21-右边第三侧横梁,22-右边第四侧横梁,23-右边第五侧横梁,24-左侧第一加强梁,25-左侧第二加强梁,26-左侧第三加强梁,27-右侧第一加强梁,28-右侧第二加强梁,29-右侧第三加强梁,30-前油缸支座横梁,31-后油缸支座横梁,32-左上加强角钢,33-左下加强角钢,34-右上加强角钢,35-右下加强角钢,36-设备安装座圈,37-左封板,38-右封板,39-左侧第一短横梁,40-左侧第二短横梁,41-左侧第三短横梁,42-左侧第四短横梁,43-左侧第六加强槽钢,44-左侧第五加强槽钢,45-左侧第四加强槽钢,46-左侧第三加强槽钢,47-左侧第二加强槽钢,48-左侧第一加强槽钢,49-右侧第一短横梁,50-右侧第二短横梁,51-右侧第三短横梁,52-右侧第四短横梁,53-右侧第六加强槽钢,54-右侧第五加强槽钢,55-右侧第四加强槽钢,56-右侧第三加强槽钢,57-右侧第二加强槽钢,58-右侧第一加强槽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参照图1~3。

本实用新型主副一体化结构车架包括左纵梁1、右纵梁2和通过焊接方式设置在两纵梁之间的前横梁3、第一横梁4、第二横梁5、第三横梁6、第四横梁7、第五横梁8和后横梁9,左纵梁1的左侧还设有左侧板10,左纵梁1与左侧板10之间通过焊接方式依次设有左前横梁11、左边第一侧横梁12、左边第二侧横梁13、左边第三侧横梁14、左边第四侧横梁15、左边第五侧横梁16。右纵梁2的右侧还设有右侧板17,右纵梁2与右侧板17之间通过焊接方式依次设有右前横梁18、右边第一侧横梁19、右边第二侧横梁20、右边第三侧横梁21、右边第四侧横梁22、右边第五侧横梁23。

左前横梁11与左边第一侧横梁12之间焊接左侧第一加强梁24,左边第一侧横梁12和左边第二侧横梁13之间焊接左侧第二加强梁25,左边第四侧横梁15和左边第五侧横梁16之间焊接左侧第三加强梁26。右前横梁18和右边第一侧横梁19之间焊接右侧第一加强梁27,右边第一侧横梁19和右边第二侧横梁20之间焊接右侧第二加强梁28、右边第四侧横梁22和右边第五侧横梁23之间焊接右侧第三加强梁29。

左纵梁1、右纵梁2、左侧板10和右侧板17均为槽形结构。

左纵梁1、右纵梁2前端设置前油缸支座横梁30,后端设置后油缸支座横梁31,均通过螺栓进行连接,与左纵梁1、右纵梁2接缝处焊接。

左纵梁1上直角部位焊接有左上加强角钢32,下直角部位焊接有左下加强角钢33。右纵梁2上直角部位焊接有右上加强角钢34,下直角部位焊接有右下加强角钢35。

设备安装座圈36焊接在左边第二侧横梁13、左边第三侧横梁14、左边第四侧横梁15、右边第二侧横梁20、右边第三侧横梁21、右边第四侧横梁22以及左纵梁1、右纵梁2的上平面。设备安装座圈36内部左侧还焊接有左封板37,内部右侧还焊接有右封板38。

左侧第一短横梁39、左侧第二短横梁40、左侧第三短横梁41、左侧第四短横梁42与设备安装座圈36、左封板37、左纵梁1焊接,右侧第一短横梁49、右侧第二短横梁50、右侧第三短横梁51、右侧第四短横梁52与设备安装座圈36、右封板38、右纵梁2焊接。

左侧第一短横梁39、左边第二侧横梁13、左侧第二短横梁40、左边第三侧横梁14、左侧第三短横梁41、左边第四侧横梁15和左侧第四短横梁42之间依次焊接左侧第一加强槽钢48、左侧第二加强槽钢47、左侧第三加强槽钢46、左侧第四加强槽钢45、左侧第五加强槽钢44、左侧第六加强槽钢43。

右侧第一短横梁49、右边第二侧横梁20、右侧第二短横梁50、右边第三侧横梁21、右侧第三短横梁51、右边第四侧横梁22和右侧第四短横梁52之间依次焊接右侧第一加强槽钢58、右侧第二加强槽钢57、右侧第三加强槽钢56、右侧第四加强槽钢55、右侧第五加强槽钢54、右侧第六加强槽钢53。

本实用新型主副一体化结构车架无需现场组装,提高了整体结构强度,减轻了重量,节约了上装安装空间,提高了车架刚度,且经过试验验证对设备射击产生的冲击振动适应性效果良好。本实用新型各横梁和各纵梁焊接成型,焊后去除应力后再加工,降低了焊接变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