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柱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76653发布日期:2019-06-21 23:50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转向柱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转向柱组件的改进。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这样的转向柱组件,所述转向柱组件包括由带齿块体和齿条之间的相互作用所提供的强制锁定(positivelocking)系统。



背景技术:

已知提供一种收缩式转向柱组件,其包括支撑在转向柱护罩内的转向轴。为了防止在碰撞事件中对驾驶员造成严重伤害,转向柱应当能够在通过方向盘施加轴向载荷时(例如当未被约束的驾驶员被抛甩到方向盘上的正面碰撞时)进行收缩。

典型的收缩式转向柱组件包括伸缩式护罩,所述伸缩式护罩具有外护罩部分和内护罩部分,内护罩部分的端部延伸到外护罩部分中。外护罩部分可以定位成比内护罩部分更靠近方向盘,或者定位成比内护罩部分更远离方向盘。同样具有上轴部和下轴部的伸缩式转向轴通过一个或多个轴承组件被支撑在护罩内。方向盘固定到上轴部。

最靠近方向盘的护罩部分必须能够在碰撞期间移动或收缩,以便允许方向盘相对于车身向前移动,但要防止所述方向盘在正常使用期间移动。还需要相对于车身固定护罩以便限定方向盘的倾斜位置。这通常通过夹紧机构来实现,该夹紧机构将护罩紧固到支撑托架,该支撑托架又固定到车身,或者所述支撑托架可以固定到设置在车辆的仪表盘后面的横梁。夹紧机构能够调节,以便允许方向盘的作用范围调节或倾斜调节或同时允许两者。在发生碰撞时,护罩必须能够移动,如果护罩能够脱离夹紧机构或者对于支撑托架而言护罩能够脱离车身,则护罩实现移动,以便允许转向柱组件伸缩式地收缩。杆可以设置在夹紧螺栓的端部上,该夹紧螺栓形成夹紧机构的一部分,驾驶员可以推动或拉动所述杆以便旋转夹紧螺栓,从而操作夹紧机构。

已知转向柱组件,其包括夹紧机构,该夹紧机构在锁定以防止柱组件的不希望的运动时仅依赖摩擦力。可以通过锁定杆的移动来解锁和锁定夹紧机构,或者有时使用马达来电动地或者可能液压地或气动地解锁和锁定。这些柱通常可以在滑动之前抵抗施加在方向盘上的相对较高的径向和/或轴向的力。

然而,来自汽车制造商越来越多的要求是,当施加高达2000n或更高的力(取决于应用)时,转向柱组件应该没有较大的运动。目的是防止方向盘在碰撞中发生不希望的运动,从而使得理想地控制气囊的展开。为此,仅仅摩擦通常是不够的,因为需要巨大的夹紧力来实现此目的。需要一些强制锁定的方法。使用多排相互啮合的齿的“强制锁定”类型的柱存在众所周知的问题,其中在驾驶员操作锁定杆之前,所选择的方向盘的轴向位置导致一排齿的齿尖与它们应该啮合的齿组的齿尖完全对准。因此,阻止了在夹紧操作期间的齿的相互啮合,并且如果驾驶员向夹紧杆施加过大的力以迫使其完成其行程,则在高螺栓拉力情况下齿的齿尖可能会发生永久性损坏。至少,这样的齿对齿情况将要求驾驶员有意识地重新释放杆、找到稍微不同的方向盘位置然后重新接合杆。除非设置特殊设备来克服这个问题,否则所述问题可能在调整操作期间偶尔发生。这是不期望的。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转向柱组件,所述转向柱组件包括:

伸缩式护罩,其具有外护罩部分和内护罩部分,该内护罩部分的端部延伸到外护罩部分中;

轨道,其固定到内护罩部分并且包括沿内护罩部分轴向延伸的槽,所述槽限定了两个相对的侧部,每个侧部承载一排齿,这两排齿由此而被彼此间隔开,其中齿朝向彼此延伸;

夹紧螺栓,其垂直于护罩延伸并且可以通过操作锁定杆来围绕该夹紧螺栓的轴线旋转;

带齿块体,其在每个侧部上具有一排齿,每排齿之间的齿距等于槽的对应排的齿的齿距或者为其整数倍,

所述带齿块体由承载元件支撑,该承载元件响应于夹紧螺栓的旋转而移动,进而使带齿块体在夹紧位置和非夹紧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夹紧位置中,带齿块体位于槽中,其中带齿块体的齿处于与槽的齿相同的平面中,在所述非夹紧位置中,带齿块体保持成使得带齿块体的齿处于槽的齿的平面之外;

承载元件支撑带齿块体,使得带齿块体在槽中时可以自由地从一侧移动到另一侧,

槽的两排齿中的齿和带齿块体的两排齿中的齿成形为使得对于外罩相对于内罩的任何给定位置,在承载元件从非夹紧位置移动到夹紧位置时,带齿块体可以自由移动到槽中,

其中当处于齿面对齿面接触时,槽的第一侧部的齿和带齿块体的对应齿防止了带齿块体在对应于护罩的伸缩式收缩的方向上沿着槽轴向移动,并且槽的第二侧部的齿和带齿块体的对应齿允许带齿块体在对应于护罩的收缩的方向上沿着槽轴向移动,同时向带齿块体施加推力,所述推力使带齿块体侧向移动穿过槽,使得第一侧部的齿的齿面面向带齿块体的对应齿的齿面,并且

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包括偏压弹簧,当所述组件处于非夹紧位置时,所述偏压弹簧沿基本垂直于所述夹紧位置和非夹紧位置之间的运动的方向朝向所述槽的第一侧部的齿偏压所述带齿块体。

通过设置偏压弹簧,带齿块体能够被偏压,使得当处于非夹紧位置时,所述带齿块体被推动到这样的位置,在该位置中,当被夹紧时,带齿块体将啮合槽的第一侧部的齿而不需要在收缩期间横向移动,和/或当在槽内处于夹紧位置时,带齿块体被推动成与槽的第一侧部的齿啮合。这提供了另外的特征,该特征确保带齿块体处于最佳位置以便在碰撞期间尽快地啮合槽的第一侧部的齿。偏压弹簧还可以防止或限制承载元件的声响,从而为使用者提供高质量的感觉。

在块体和槽的齿处于齿对齿的对准情况中,槽的第一侧部的齿和带齿块体的对应侧部的齿可以成形为使得带齿块体朝向槽的第二侧部偏转,从而克服偏压弹簧的力。

用于带齿块体的承载件可以由外护罩的一部分引导,并且偏压弹簧可以构造成在外护罩上施加偏压力。注意的是,在碰撞中或在调节期间外护罩不会轴向移动,只有内护罩轴向移动。在调节期间,轨道相对于非夹紧的块体移动。在碰撞期间,轨道的移动导致块体也移动并且与外护罩部分脱离。

为了允许块体从外护罩部分脱离,可以通过易碎的剪切销或其他易破裂的连接装置将块体连接到承载件。

偏压弹簧能够与承载件一起移动。

在一种布置中,偏压弹簧可以被容纳和/或保持在弹簧壳体内。因此,弹簧壳体可以为弹簧和/或与弹簧接触的部件提供保护和/或耐磨性。所述偏压弹簧还可以用于辅助装置的组装。

弹簧壳体可以围绕或基本围绕偏压弹簧的外表面。

优选地,弹簧壳体可以包括至少一个保持元件,所述至少一个保持元件在使用中被构造成在至少一个方向上限制偏压弹簧的运动。

至少一个保持元件能够容纳在偏压弹簧中的对应孔内。另外,所述至少一个保持元件可以包括倒角,所述倒角成一角度而使得其在组装期间面向引入偏压弹簧的方向。倒角允许在组装期间相对容易地在保持元件上推动偏压弹簧,同时使得一旦所述偏压弹簧就位就难以沿相反方向移除该偏压弹簧。

弹簧壳体能够附接到承载件。

弹簧壳体可以在与内护罩接触的部分上包括低摩擦表面。该低摩擦表面降低了弹簧壳体和内护罩的引导表面之间的运动阻力。因此,即便偏压力呈垂直于内护罩,也可以限制摩擦。替代地或额外地,内护罩自身的引导部分可以在与弹簧壳体接触的部分上包括低摩擦表面。

偏压弹簧可以是片簧。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照附图并且如附图中所示的那样,仅通过示例的方式描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

图1描绘了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转向柱组件的轴测图;

图2示出了图1的转向柱组件的平面图;

图3是图2的转向柱组件沿线a﹣a获得的横截面图;

图4是图3的摇臂、带齿块体和槽的放大视图;

图5示出了保持在非夹紧位置的带齿块体,其中带齿块体的齿离开槽的齿,但带齿块体的一侧的齿位于槽的齿正上方;

图6a至图6c示出了带齿块体从图6所示的非夹紧位置到夹紧位置的行进路径,带齿块体向下移动到槽中并且还通过功能性第一侧上的齿侧面上的斜坡部而移位到槽的非功能性第二侧;

图7a至图7f示出了在碰撞期间带齿块体穿过并沿着槽的运动,其中带齿块体在槽的非功能性第二侧上的位置出发并且最终在功能性第一侧上结束,在所述功能性第一侧处,因为在功能性侧的齿发生齿面与齿面接触而防止了进一步移动;

图8至图10示出了齿、槽和带齿块体的各种尺寸,并且使用在整个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来标记该尺寸;

图11是分离的承载件的透视图,其包括弹簧壳体和弹簧;和

图12a至图12c分别示出了分离的弹簧壳体、分离的弹簧以及组合在一起的弹簧壳体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1至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转向柱组件100。转向柱组件100包括护罩,该护罩具有内护罩部分102和外护罩部分104,该外护罩部分和内护罩部分中的每个都包括基本圆柱形的管。护罩部分102、104从固定于枢轴点处的齿轮箱壳体(未示出)延伸至车身的一部分,并且所述护罩部分还固定到支撑托架106,通常通过将该支撑托架螺栓连接到仪表板下方、位于枢轴和方向盘之间的某个位置处的区域而将该支撑托架固定到车辆。

护罩部分102、104能够相对于彼此移动,其中内护罩部分102的端部滑动配合在外护罩部分104的端部内。护罩102、104围绕由两根轴108、110形成的伸缩式转向柱轴。轴包括上轴部分108,该上轴部分至少部分地围绕下轴部分110(尽管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这种关系可以对调),这两个部分通过互补的轴向延伸花键112连接。上轴部分108的相对的端部是渐缩形,使得其可以被紧固到方向盘(未示出)。下轴部分110连接到齿轮箱壳体(未示出),所述齿轮箱壳体进而又连接到车辆的行驶轮。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本发明还应用于所谓的反转的组件,其中移动部件将经由球轴承或类似物而在被固定部分之上而不是在其内滑动或滚动。

如图所示,上轴部分108配合在下轴部分110上并且可以轴向移动,而下轴部分110沿轴向方向固定。类似地,内护罩部分102定位成朝向方向盘并且在外护罩部分104内滑动,所述外护罩部分也沿轴向方向固定。上柱轴承组件114位于上轴部分和外护罩部分之间。这填充该空间并确保轴108、110牢固地定位在护罩102、104内。

护罩102、104通过夹紧机构116固定到托架106。夹紧机构116可以被解锁和锁定,以便允许通过围绕枢轴点枢转来调节转向柱护罩的倾斜。当被锁定时,转向柱护罩不能轻易移动。

托架106包括两个臂部118,所述两个臂部在竖直平面中大致向下延伸并且向下延伸到护罩104的两侧。使用穿过开口120的螺栓(未示出)能够将托架106紧固到车身。

夹紧机构116包括夹紧螺栓122或销,所述夹紧螺栓或销穿过每个臂部118中的相应的大致竖直的槽124。竖直的槽124的形状允许转向柱护罩的倾斜调节。槽124中的一个槽包括具有多个齿的竖直齿条126。安装在夹紧螺栓122上的相应的凸轮128在夹紧螺栓122旋转时与竖直齿条126的齿可释放地啮合。毗邻夹紧螺栓122的一个端部安装的杆130使这种旋转成为可能。因此,可以调节转向柱组件100的倾斜。

为了调节作用范围,设置轨道132,所述轨道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被固定到内护罩部分102的外表面134。水平的轨道132包括具有相对两侧部的槽136,所述相对两侧部各自设置有一排齿138,每排隔着该槽面向另一排并且沿着内护罩部分102在轴向方向上延伸。

带齿块体140能够与水平的轨道132可释放地接合。带齿块体140在其每个侧部上包括一排齿,所述齿成形为使得允许与轨道132中的槽的对应侧的齿相啮合。通过承载元件142,带齿块体140自身被保持到位,所述承载元件被外护罩部分的一部分所引导。因此,在带齿块体140处于夹紧状态的情况下,齿通过带齿块体140提供两个护罩部分的强制锁定,所述强制锁定防止内护罩部分102沿着轴向方向移动除非超过了将导致块体脱离外部护罩部分的碰撞力。下面在本说明书中将参照附图中的图5以及图6a至图6c来更详细地解释带齿块体的齿以及槽的齿的形状和功能。

摇臂144控制带齿块体140的可释放啮合,所述摇臂附接到夹紧螺栓122并且在使用中被定位在支撑托架106的两个臂部118之间。在图4中详细示出摇臂144。

摇臂144包括杆臂148和围绕夹紧螺栓122定位的主体146,所述杆臂朝向承载元件142中的开口149延伸并且被容纳在所述开口内。承载元件142在支撑托架106中被保持在引导件150内,所述引导件允许相对于护罩102、104的仅沿着竖直方向的运动。因此,当摇臂144沿第一方向旋转时,杆臂148经由承载元件142的片簧168压靠在上部分152上,从而导致承载元件142远离水平的齿条132的移动并且拉动带齿块体140脱离啮合。在摇臂144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转时,承载元件142下降并且带齿块体140与轨道132啮合。

在将巨大的力施加在带齿块体140上的情况下(例如在车辆的驾驶员撞击方向盘的碰撞的情况中),带齿块体140能够与承载元件142分离。带齿块体140通过易碎销154连接到承载元件142。易碎销154构造成在施加预定力时断裂,因此所述预定力可以构造成是在碰撞情况中可能将承受的力。随着内护罩部分102最初稍微移动以使块体上的齿的齿面与槽的第一侧的齿的齿面接触,易碎销154发生断裂,内护罩部分的进一步移动使得块体移动,这使得销154断裂。

在收缩期间,带齿块体140将在进一步移动后撞击在牵拉器156上并且移动该牵拉器。牵拉器156包括具有材料带的板,所述材料带附接到所述板并且通常是金属的,所述材料条在带齿块体140移动时围绕砧座158变形。这样,转向柱组件100的收缩受到控制。

作为附加特征,当夹紧机构116处于夹紧位置时,片簧168至少部分地定位在杆臂148和承载元件142之间。有利地,片簧168还减少了承载元件142的声响,从而确保使用者的高质量组装感觉。片簧168固定到承载元件142的上部分152上并且在杆臂148的端部上延伸。当杆臂148顺时针移动时,片簧168不吸收任何运动并且杆臂148迫使承载元件142在引导件150中向上移动。然而,当操作杆臂148逆时针移动时,一旦带齿块体140啮合,弹簧168就偏转以适应该运动,从而将偏压力施加到带齿块体140并且向使用者提供增加的力反馈,使得使用者意识到带齿块体140与水平齿条132啮合。为了帮助使片簧168下降,杆臂148包括突出部,该突出部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与片簧168接合。替代地,可以在片簧168自身上设置突出部。

设置螺旋弹簧170,其将摇臂144定位在夹紧螺栓122的中心。螺旋弹簧170抵抗摇臂144沿夹紧螺栓122的任何较大的横向移动,同时防止或限制在支撑托架106、夹紧螺栓122和摇臂144之间的振动传递,从而降低了产生不必要的声响的可能。

当从图5中所示的非夹紧位置移动到夹紧位置时,带齿块体140将被向下推入至槽136中,直到带齿块体140的齿172处于槽136的齿138的平面中。如果带齿块体140的一侧上的齿172完全或部分地位于槽136的齿138中的任何齿的上方,则在该运动期间带齿块140可以侧向移动。由于槽136的齿138的顶部的倾斜或弯曲形状以及块体140的齿172的下侧的形状,因此可以实现侧向推力。如果没有齿对齿接触,则块体140将与槽的功能性第一侧对准搁置。

从图8中可以看出,槽136一侧上的齿138与另一侧上的齿138偏移。在这个示例中,它们偏移了一半的节距。此外,槽136的侧面上的齿138的齿尖隔着槽136面向彼此,并且带齿块体140的齿172从块体140的侧面面向外。这种偏离对于确保如果在块体和槽的第一侧上的功能齿之间出现齿对齿状况,则在槽的第二侧上存在用于让块体的齿移动进入的空间至关重要。为此,块体上的齿必须不能偏移。

图6a至图6c示出了当发生齿对齿碰撞时带齿块体140将如何侧向移动,从而允许所述带齿块体在槽136内以完全夹紧状态搁置而不会被阻挡。在齿172的侧面上的倾斜斜坡部或曲线174有助于提供所需的侧向推力,并且齿172的偏移确保一旦已经到达斜坡部174的端部,则总是存在用于让带齿块体140向下移动。

当在图6c所示的位置被夹紧时,由于两个护罩部分之间的摩擦,因此内护罩部分102不能在任一轴向方向上伸缩地移动任何显著的量。块体和槽的齿可以在此时处于齿面对齿面接触,或者也可以不处于齿面对齿面接触。如果带齿块体140在夹紧之后位于槽136的功能侧上,则在发生齿面对齿面接触时立即阻止护罩在收缩方向上的移动。如果所述带齿块体位于非功能侧上,则当非功能性侧齿推动带齿块体140穿过至槽136的功能侧时可以进行小量移动。系统中的摩擦意味着需要合理量的力来实现这一点。

在碰撞事件中,在较小的力的情况下,内护罩部分和外护罩部分之间的摩擦将阻止该护罩的移动,但是在较高的力的情况下(所述力导致内护罩相对于外护罩的小的初始运动),将利用槽承载块体且该块体将使得销154(其将带齿块体140连接到承载元件142)发生剪切。这允许带齿块体140在槽136中被承载,使得内护罩部分102可以进一步收缩。如果要控制与该收缩相关的能量,则必须设置能量吸收机构,该能量吸收机构吸收所述能量。该能量吸收机构可以在带齿块体140和外护罩106之间起作用,使得当带齿块体14移动远离承载元件142时,其激活能量吸收机构。

四排的齿138、172(带齿块体140上的两排和槽136上的两排)在槽136的一侧上与另一侧上不同。这可以在附图的图8中最好地看出。

具体地,如图所示,槽的第一排176的齿138(图8中的左侧)和带齿块体140的对应齿172(也在左侧)在它们的齿面上具有零压力角,所述齿面当内护罩部分102沿收缩方向(槽136的向上移动,如图8所示)移动时啮合。这确保了当这些齿面接触时,它们防止带齿块体140沿槽136在与护罩的伸缩式收缩相对应的方向上发生进一步轴向移动。可以看出的是,接触位于每个齿面的宽阔、平坦的区域上。图8中的槽136和带齿块体140的左手侧被认为是槽136的功能侧176。

如图8所示,在槽136的右侧上的第二排178的齿和带齿块体140的对应齿在齿面上具有更大的50度的齿侧角(flankangle),所述齿面在护罩的收缩过程中彼此接触。这意味着一旦齿面接触,护罩相对于带齿块体140的进一步的轴向移动是可能的,这导致带齿块体140朝功能侧侧向移动通过槽136。因此,左侧齿不会阻止轴向的收缩并且被认为是非功能性侧178。

图7a至7f示出了在带齿块体140与槽136的非功能性侧178对准的位置开始时,在带齿块体140沿槽136移动期间这些齿138、172的功能。槽136从图7a中的低位置开始向上移动,而图7f中的较高位置标记护罩和槽136的所允许的收缩行程的结束处。可以看出的是,非功能性齿178推动带齿块体140至功能性侧176,然后沿着功能性侧176引导所述带齿块体,直到最终齿的齿面在功能性侧176上啮合并且防止进一步的移动。

齿138、172可以具有一系列不同的尺寸、形状和齿距。在最优选的布置中,齿138、172满足以下条件;

对于所有四排的齿而言,齿距e是相同的;

所有齿的高度是相同的﹣a2是带齿块体的齿的高度,b2是槽的齿的高度;

不包括带齿块体上的齿的高度的带齿块体的宽度a1满足等式a1=b1﹣3*a2=>a2=(b1﹣a1)/3

其中b1是包括齿的槽的宽度(即从槽齿的底部开始)

包括带齿块体的齿的带齿块体的宽度由以下等式给出:

a=a1+2*a2

每个齿的高度均由参数a1和b1给出,如图8所示。如果期望更高的剪切齿强度,可以选择更高的齿,但在每种情况下,a必须始终等于或小于(也在公差范围内)b(其中b=b1﹣b2),以便提供reach齿块体的平滑啮合和运动。

在所示的示例中,使带齿块体移动穿过槽所需的齿面的齿侧角α被设定为50°,尽管该齿侧角可以改变并且将取决于齿面的摩擦系数。作为引导件,在金属对金属齿面接触的情况下用于使齿在非功能性侧上的平滑滑动的最小角度可以被设定为45°。

为了进一步促进块体140与功能性侧176接合,设置偏压弹簧182,如图11所示。在所示实施例中,偏压弹簧182定位在承载件142的一个侧部上,使得在使用中,偏压弹簧182在引导件150和承载元件142之间施加偏压力。因此,该偏压力朝功能性侧176推动承载件142(从而推动块体140),从而确保在碰撞期间块体处于用于快速接合的最佳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形成为片簧的偏压弹簧182被容纳在弹簧壳体184内,该弹簧壳体刚性地连接到承载件142。这样,在受到外力时,承载件142和弹簧壳体184一起移动。

弹簧壳体184包括基本立方体的本体186和两条突出臂188。该臂188从本体186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向内弯曲,每条所述臂的横截面为四分之一圆弧形状。偏压弹簧182具有与弹簧壳体184的内表面基本相同的形状,所述偏压弹簧具有平坦的中央部分190和两个弯曲的臂部分192。弹簧壳体184因此围绕偏压弹簧182的外表面。在使用中,弹簧壳体184的臂188和偏压弹簧182的臂部分192一起变形。

弹簧壳体184优选地包括至少在其向外的面上的低摩擦表面194。因此,该低摩擦表面194允许弹簧壳体184以最小的阻力在引导件150内滑动。可以通过使用低摩擦或自润滑材料形成弹簧壳体184或者所述材料替代地作为单独层施加到弹簧壳体184的外侧来提供低摩擦表面194。

本装置是有益的,这是因为弹簧壳体184的臂188的低摩擦表面194与引导件150接触,同时偏压弹簧182本身不接触该引导件。因此,通过弹簧壳体184保护了偏压弹簧182免受磨损和损坏。然而,偏压弹簧182可以替代地被直接安装到承载件142并且在引导件150内滑动,从而不需要弹簧壳体184。

多个保持元件196形成在弹簧壳体184上,所述多个保持元件有助于将偏压弹簧182保持在正确位置。这些保持元件196穿过偏压弹簧182中的孔198(如在中央保持元件196a的情况下),或者定位成使得它们邻接偏压弹簧182的侧部。在所示实施例中并且如图12a所示,两个保持元件196b位于弹簧壳体184的本体186的一个侧部上,一个保持元件196c位于弹簧壳体184的臂188中的每条臂的相同侧部上,并且中央保持元件196a位于本体186的内表面的中心。

可以看出,中央保持元件196a包括倒角200。倒角200成一角度,使得其在组装期间面向偏压弹簧182被引入的方向。该倒角200连同保持元件196的位置一起有助于偏压弹簧182和弹簧壳体184的组装。因此,偏压弹簧182可以从与包括保持元件196b、196c的侧部相对的一侧部滑动成与弹簧壳体184接合。因此,偏压弹簧182将在倒角200上滑动,直到中央保持元件196a定位于偏压弹簧182中的孔198内,此时保持元件196将阻止偏压弹簧182的可能导致其与弹簧壳体184解除连接的任何进一步移动。

虽然弹簧壳体184描述为有助于易于组装的单独部件,但是所述弹簧壳体可以与承载件142形成为一体。因此,可以减少所需部件的总数。

在承载件142的与弹簧壳体184相对的侧部上的是抵接块体202。抵接块体202能够容纳在承载件142的引导件150内并且提供两种功能。首先,抵接块体202包括低摩擦表面194,该低摩擦表面一体化形成或作为表面涂层,这有助于承载件142在引导件150内的移动。此外,抵接块体202防止承载件142的任何运动超过使得带齿块体140与功能性齿176啮合所需的移动。如果期望,与弹簧壳体184一样,抵接块体202可以与承载件142形成为一体。

虽然偏压弹簧182被描绘为片簧,但是也可以使用任何其他类型的弹簧,例如螺旋弹簧,或者可以是具有与所示出的形状不同的形状的片簧。在使用不同类型的弹簧并且仍然希望使用弹簧壳体的情况下,可以重新设计弹簧壳体以便更好地顺应并保护偏压弹簧18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